第八章 其他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807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其他团体
分类号: D669.69
页数: 6
页码: 1169-1174
摘要: 本章介绍了宁波市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
关键词: 残联 地方组织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残疾人联合会
  组织机构 1986年10月,江北区残疾人协会筹备组成立,12月召开江北区残疾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63人,审议通过《江北区残疾人协会章程》、《江北区第一届残疾人代表会议倡议书》,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与主席,委员31人。1989年4月,江北区残疾人协会更名为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下设乡镇、街道9个残疾人联合分会。是年12月5日江北区残疾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998年召开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主席、理,事长。2003年6月召开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主席、副理事长(主持工作),聘请了名誉主席。2008年4月召开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主席、副理事长(主持工作),聘请了名誉主席。至2008年,肢残人、盲人、聋哑人、智力及精神残疾人4个专门协会相继建立,社区和乡村的残疾人协会发展到149个。至2008年4月,全区有残疾人近15000名,占全区总人口的6.36%。其中听力和语言残疾约5100人、视力残疾约2000人、智力残疾约900人、肢体残疾约3400人、精神残疾约1300人、综合性残疾约2100人。
  主要工作 1991年始,每逢过年过节及“全国助残日”残联组织进行“访贫问苦”活动,建立残疾人动态档案。2003年,对全区应该享受“社会低保”的78,6户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对残疾人采取多种扶持措施,进行法律援助,残疾人的信访结案率达100%。2000年始,对1500余名残疾人免费进行电脑、服装、理发、按摩、面点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在慈城、洪塘等地先后建立残疾人种鹅、鱼苗、香椿、养猪和花卉基地;兴办福利厂安置残疾人。至2008年,在福利厂工作有907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从2003年的65%提高到2008年的85%。
  每年的“助残日”期间,残联在各社区制作大型彩色喷绘、助残墙体宣传画,开展助残主题活动和系列宣传。2000年起,动员全区各类民间组织和志愿者8500人次,为515户残疾人家庭开展无偿家教、义务家政、上门诊疗、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上门“按需施助”。至2008年,全区帮扶结对264对。2003年始,依托各类专业医疗机构成立肢体、视力、听力、语言、智力和精神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疾人辅助器材供应服务站,12000多人次在这些机构中得到服务,2142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38人得到中康复。每年组织900多名残疾人免费体检,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90%,还向100名重度伤残人发放轮椅车。2008年实现了残疾人享有健康服务的“全覆盖”。
  2003年,江北区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社区残疾人示范区。2007年被民政部、卫生部、中残联授予首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第二节 侨联 台联 留联
  归国华侨联合会
  组织机构 1986年6月,江北区召开首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67人,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与主席、副主席。同年,各街道、镇成立侨联分会。1995年,各街道、乡镇相继成立“三胞”亲属联谊会,联谊会理事合计60人。至2008年,区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共历5次。
  主要活动 1988年,在“三胞”亲属中开展写好一封家信、赠送一幅全家照、提供一条信息、介绍一种样品、邮寄一份资料、引进一个项目的“六个一”活动。1996年开展“为经济建设进一言、献一策”活动。推举归侨侨眷政协委员12人次,撰写提案44件。其中,谢光裕的《关于老年“三胞”亲属就医优惠问题的提案》、潘万象的《关于为无固定收入的贫困归侨给予生活补贴的建议》等3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并被政府采纳和付诸实施。吸引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捐款150万元,用于320余户贫困居民生活补贴。
  1987年始,组织归侨侨眷16次400余人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23000余人次参观各种图片展览;1000余人次参加侨联举办的10余次报告会。归侨侨眷受到教育。至2008年,办理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其国内亲属来信来访500余件;中秋、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350余人次,送去助困金2万余元;发送新年贺电贺卡3000余份。1999年4月始,会同区卫生局对年满60周岁的“三胞”及其亲属实行医疗优惠服务,免费健康体检者达300余人。2005年和2006年重阳节期间,组织“三胞”亲属中的医务人员到慈城镇的南门广场、金沙村义诊。至2008年,江北区归侨侨眷有7人次受到省侨联表彰,35人次受到市侨联表彰;基层侨联组织受到省侨联表彰的2个(次),受到市侨联表彰的13个(次)。
  台胞台属联谊会
  组织机构 1992年10月,江北区召开首次台胞台属代表大会,成立台胞台属联谊会,并选举第一届理事会与会长。此前台联工作由区侨联负责管理。至2008年,区台胞台属代表大会共历4次。
  主要活动 办理台胞台属来信来访,帮助寻找亲人,落实政策,赴台探亲、生育、遗产继承、身份认定、证件遗失、祖房纠纷、住房拆迁、丧葬公墓、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问题。至2008年,共受理99件。推举台属政协委员7人次,撰写提案建议62件,其中应昌明的《杭州湾大通道慈城连
  接线方案设想及建议》、王启帆的《要积极为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等6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走访慰问了辖区内定居台胞、重点台属、贫困台胞台属、原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共340余人次。为187人次贫困台胞台属送去助困金46000余元;发送新年贺电贺卡2000余份;召开茶话会、团拜会、联欢会、招待会10次。
  1998—2008年举办讲座、报告会10余次、反“独”促统等座谈会20余次。多次以赴外地考察、参观图片展、观看电影、开展植树造林等方式广泛联络台胞台属。至2008年,台胞台属有46人次受到区台联表彰。2006年,区台联被评为宁波市台联工作先进集体,应昌明被评为宁波市台联工作先进个人。
  留学人员家属联谊会
  组织机构 1993年1月建立江北区留学生家长联谊小组。1995年8月成立江北区出国留学人员家属联谊会,9月召开江北区首次出国留学人员家属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与会长。2006年3月更名为江北区出国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
  主要活动 1991年以来,召开迎新茶话会和各类座谈会10余次;组织留学人员家属百余人次赴外地参观考察。1995—2008年,共接待和走访慰问海外留学人员及亲属150余人次。2000年8月协助区政府聘请6位海外留学人员家属为留学人员招商代理人。2001年确定21名海外高科技人才为重点联系对象。2005年,有10余人次海外成功学子回国讲学、交流,1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同年还举办留学人员家属英语培训班。2007年组织留学人员家属参加健康知识讲座。2002年1月,薛夏甫被评为宁波市先进留学生家属。2006年8月,江北区海外留学人员王建军、夏云荣获浙江省海外留学英才奖。
  第三节 慈善总会
  组织机构 1998年10月,宁波市慈善总会江北慈善分会成立,会长余万龙。2001年由楼宝珊任会长,2003年由张忠根任会长。2006年,江北慈善分会注销,改建制为独立的江北区慈善总会,胡德法任会长,聘请18位名誉会长,设理事79人、常务理事31人。2007年,全区建成一级法人(总会)、二级管理(分会)、三级网络(各社区、村设联络员)的慈善组织体系。
  作为“中华慈孝之乡”江北地区早在清代就设有各种慈善组织。著名的有:位于慈城的宝善堂,清乾隆年间由桂秀山等7,人创办,从事掩埋无主尸体等善举;嘉庆九年(1804)应慎修募资拓建堂宇,并增加施棺、舍药、恤嫠、惜字等善事;咸丰十一年(1861)被毁,3年后俞云芝等募资重建。位于今半浦村的郑氏义庄,嘉庆二十年(1815)起由郑珪祖孙3代6人先后捐银57549两、置田1017亩,建立义仓、义塾,凡半浦郑氏宗族之鳏寡孤独、穷困无靠者,均可老得所终、幼得所长、贫乏者得以自存、愚顽者亦知礼让。位于太平桥的云华堂,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叶仁、王庸敬等人创立,置有义田1324.7亩、义山80亩,光绪二十四年(1898)又续置义田252亩、义山14.5亩,主要是实施掩埋、育婴、施棺、施药、收人弃子等善事,后期重在收养婴儿和鳏寡无依老人,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被改造。位于石米湾(今白米湾村)的亲亲堂义庄,咸丰二年(1852)由陈鉴、陈墉父子捐银4413两,置田120亩建成,凡陈氏宗族老少贫乏与寡妇、养媳、废疾者给以谷,读书赴试者给以资,贫而不能葬者给以资。位于江北岸新江桥北堍的普济院,咸丰七年(1857)由宁波主教赵保绿创办,为天主教堂慈善事业之一。位于慈城镇的冯氏辅本义堂,光绪二年(1876)由冯祖宽捐银31507两,置田1001亩建成,主要是赡给族人,收租储仓用于地方上荒歉济赈。位于江北岸的盖普迈妇堂,光绪三十年(1904)建立,宣统二年(1910)扩建,置有义山1座、草马路地数十亩,原先专收养年老无依之妇女,后设育婴、孤儿、安老、残疾、疯人、医务等部,每部60余人,都给予衣食、医疗、送终。此外,还有民国元年(1912)由基督教徒在草马路创办的宁波伯特利孤儿院。
  主要工作 1998年,江北慈善分会成立后,即开始开展募集善款及建立冠名基金的工作;同时,开展向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和实施公益项目。截至2007年底,江北慈善分会、江北区慈善总会共募集捐款6197万元,建立冠名基金达到11636万元,支出救济资金1617万元,建立公益项目35项,救助人员29352人。
  2008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有3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捐款1270.2万元,4772位个人捐款45.4万元,新增企业冠名基金9家,金额达910万元。全区110个行政村(含已拆村建居,仍保留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建立“慈善帮扶基金”,合计金额7120万余元,可用救助资金427.2万元。是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至2008年末,共向汶川赈灾捐款1820.7万元。全年,区慈善总会拨付日常救助款817.9万元,共救助9212人次;实施公益项目13项,累计投入慈善公益金259万元。
  第四节 红十字会
  组织机构 1985年,江北区红十字会成立,陶根法为首任会长。1990年张坤华任会长,1996年陈大申任会长,1997年应和琴任会长,2002年伊敏芳任会长,2006年陈文辉任会长,2008年戴瑜任会长。
  主要工作 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以及春节等重大节日,区红十字会都深入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慰问鳏寡老人、孤儿、抗日老战士,赠送食品、服装、旅游鞋等物。2001年启动“爱心工程”资助百名特困学童计20万余元。2004年,接受宁波皮凯福莱特种汽车公司捐赠的最新型巡回医疗,车与B超机,用于“健康使者火炬行动”。2005年起,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与重点帮助麻风病、艾滋病、重症精神病患者等困难家庭的“万人帮万家”活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派遣3支卫生应急救护队伍,支援灾区开展灾后防疫消杀、疫情监控及重建工作。至2008年,共募集各类善款和物资合计超过100万元,累计救助2000多个困难家庭及个人,发送救助款物60万余元。
  区红十字会长期在学校、社区(村)、消防、旅游、交通运输、矿山企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中推进现场初级急救和防灾避险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普及。至2008年,完成1万多名红十字救护员普及培训,同时培训师资200余人。
  坚持普及献血常识及其意义,青年师生无偿献血量占全区总量的70%左右。自2002年起,江北区无偿献血工作连续6年被宁波市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区政府连续3届(两年一评)被授予“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称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