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编 民主党派 社会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783
颗粒名称: 第二十二编 民主党派 社会团体
分类号: D627
页数: 42
页码: 1133-1174
摘要: 本编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
关键词: 民主党派 团体 江北区

内容

社会团体改革开放后至200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和九三学社7个民主党派均在江北辖区内建立基层组织,共发展党员683人。2002年,江北区工商业联合会成立,至2008年有会员607人。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自成立以来,参政议政,支持全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建设。
  最早的宁波总工会于民国15年(1926)在江北岸成立。1986年1月,江北区召开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产生第一届委员会;至2008年已历5届。民国16年(1927),洪塘乡首先成立农民协会。解放后,各乡村普遍成立农民协会,成为土地改革的主力。1951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1961年5月,召开共青团江北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至2007年,区团代会已召开11次。江北区首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2年2月召开,至2008年共举行10次区妇代会。江北区的社会团体主要有:科学技术协会及其团体会员、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民营企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侨联、台联、留联等。上述社团组织在江北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各司其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第一节 民主党派
  组织机构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89年10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宁波市委员会(简称市民革)宁波师范学院支部成立。1996年12月,市民革宁波大学支部成立:1998年与宁波师院支部合并成立新的市民革宁波大学支部,2008年有党员30人。1998年12月,市民革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党员9人。2006年4月,市民革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支部成立,2008年有党员7人。2007年4月,市民革江北区综合支部成立,2008年有党员11人。
  中国民主同盟 1983年9月,中国民主同盟宁波市委员会(简称市民盟)宁波师范学院支部成立,1997年12月更名为市民盟宁波大学第二支部。1984年12月,市民盟宁波教育学院小组成立,1989年5月改建制为市民盟宁波教育学院支部,2008年有盟员14人。1985年4月,市民盟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支部成立,2008年有盟员23人。1987年10月,市民盟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盟员13人。1987年10月,市民盟宁波大学支部成立,1997年10月更名为市民盟宁波大学第一支部:1998年12月与市民盟宁波大学第二支部合并成立市民盟宁波大学总支委员会;2002年11月,改建制为市民盟宁波大学委员会,2008年有盟员98人。1989年6月,市民盟宁波市第四中学小组成立,1991年11月改建制为市民盟宁波市第四中学支部,2008年有盟员18人。2007年7月,市民盟江北区综合支部成立,2008年有盟员8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 1980年5月,中国民主建国会宁波市委员会(简称市民建)慈城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4人。1997年12月,市民建宁波大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7人。2006年8月,市民建江北区综合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24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84年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宁波市委员会(简称市民进)宁波师范学院支部成立;1998年改建制为市民进宁波大学支部;2005年11月升格为市民进宁波大学总支委员会,2008年有会员71人。1984年4月,市民进慈城中学支部成立,2004年8月因学校撤销而解散。1985年3月,市民进宁波市第十三中学(1993年更名为宁波中泰职高,2004年又更名为宁波外事学校)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3人。1985年5月,市民进庄桥中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3人。1986年11月,市民进宁波市第四中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9人。1989年4月,市民进宁波慈湖中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6人。1989年4月,市民进江北区文教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9人。1989年11月,市民进宁波孔浦中学支部成立,2008年底有会员11人。1991年4月,市民进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2人。1997年6月,市民进宁波教育学院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1人。1999年4月,市民进宁波技能教育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0人。2002年6月,市民进江北区育才支部成立,2008年5月支部解散。2005年3月,市民进江北区修人学校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15人。2005年7月,市民进宁波经济支部成立,2008年有会员25人。2008年5月,市民进宁波惠贞书院支部成立。2008年7月,市民进江北区总支委员会成立,辖庄桥中学、区文教、孔浦中学、庄桥中心小学、修人学校、宁波惠贞书院等6个支部。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90年3月,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简称市农工党)江北支部成立,2008年有党员14人。1993年8月,市农工党宁波市第三人民医院(今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支部成立。1999年10月,市农工党宁波大学支部成立,2002年12月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支部合并成立市农工党宁波大学总支委员会,2008年有党员44人。
  中国致公党 1992年,中国致公党宁波市委员会(简称市致公党)江北区慈城支部成立,1999年11月解散。1999年,市致公党宁波大学支部成立,2008年有党员12人。2007年11月,市致公党江北区综合支部成立,2008年有党员12人。
  九三学社 1989年9月,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员会(简称市九三学社)慈城支社成立,2007年11月并入市九三学社江北区综合支社。1989年9月,市九三学社浙江水文地质大队支社成立;1997年,因浙江水文地质大队与浙江省第五地质大队合并而迁往宁波市海曙区。1989年9月,市九三学社第三人民医院(今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片支社成立;2002年12月更名为市九三学社宁波大学第三支社。1990年11月,市九三学社宁波师范学院支社成立。1990年11月,市九三学社宁波大学支社成立;1998年12月,与市九三学社宁波师范学院支社合并为市九三学社宁波大学支社。2002年12月,市九三学社宁波大学基层委员会成立,下辖3个支社:市九三学社宁波大学第一支社(在职社员组成)、市九三学社宁波大学第二支社(离退休社员组成)、市九三学社宁波大学第三支社(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社员组成);2008年有社员57人。2007年11月,市九三学社江北区综合支社成立,2008年有社员27人(慈城支社社员15人)。
  参政议政
  在1998—2008年三届区政协组织中,当选为区政协委员的民主党派成员有70人次,其中常委以上职务的成员有14人次。他们围绕江北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城乡管理、民生民声等问题献计献策,先后撰写提案170件,其中12件提案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有8篇调研报告被评为区政协优秀调研报告,7篇调研文章在区政协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市民建宁波大学支部撰写的《民营资本参与地方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研究》,在民建中央主办的《经济界》全文刊发。许多涉及民生的建议,如致公党党员范谊撰写的《宁波在全国率先分步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九三学社社员岑建苗提出的“扩大盲人免费乘车范围”与“修改儿童‘一米线’标准”、九三学社社员翁晓敏提出的“加强环城北路铁路北站至路林段交通管理”与“对全区无障碍设施进行整顿改造”等,均被采纳并付诸实施。第二节 工商联(商会)
  组织机构
  清末至民国时期,江北区现境分属鄞、慈溪和镇海3县,企业会员亦分属3县商会。至民国35年(1946)今江北岸一带有旅馆业、薪炭业、铜锡业、丝光漂染业、照相业、轮船业、银行业、南北帆运业、石板业,、土产杂货等10个行业公会;今慈城一带有米商业、绸布业、南货业、盐商业、国药业、棉商业、典当业、酱油业、钱商业等9个同业公会。宁波解放前夕,这些商会团体均告解体。
  解放后,宁波市工商联在国营、集体、合作和个体私营企业中发展新会员。1985年12月至1986年7月,江北食品杂货经营部、地方工业供销公司、电器机械厂、阀门精铸厂、白沙百货商店等5家企业直接加入宁波市工商联(总商会)。1995年1月至2002年4月,宁波市工商联(总商会)在庄桥镇、乍浦乡、洪塘镇、甬江镇、慈城镇先后成立分会,150余家企业和个人被吸收为会员。2002年3月,江北区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成立,5月召开首次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81人,听取《区工商联(总商会)筹建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区工商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0人,楼国强为会长,潘万象、张承骏、孔根良、任荷芬、张仁德为副会长。2007年11月召开区工商联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18人,审议通过《区工商联(总商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区工商联(总商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56人,王伯宁为会长,戴雪嵘、张承骏、孔根良、任荷芬、张仁德、陈正光、蔡双其、杨国良、薛惊理、费明荣、梅志成、韩锡定、黄永增为副会长,楼国强、宋济隆为名誉会长。2006—2008年,江北区工商联连续三年被宁波市工商联评为全市工商联先进单位和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有会员607人。
  1995年1月至2002年4月,庄桥镇、乍浦乡、洪塘镇、甬江镇、慈城镇先后建立商会。2002年10月,因乍浦乡与慈城镇合并,其商会撤销。2004年,甬江、庄桥、洪塘3镇改建街道,其商会随之改称为街道商会。2006年,白沙、孔浦、中马、文教等街道也相继建立商会。2008年5月,江北首个区域性商会——外滩商会成立。
  2003年8月,江北区年糕同业公会在慈城镇建立,竺建定任会长。这是解放后江北区首个同业公会,制定了行业规范和实施细则;建立了万亩年糕专用稻米基地;申请年糕原产地保护标记并获得成功;举办年糕文化节,制作了中国最大的水磨年糕,创吉尼斯纪录,并捧回由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联合颁发的,最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奖杯;起草了宁波市年糕生产地方标准:摘取了“中国年糕之乡”桂冠。
  2006年3月,铜制品、轻工橡塑、金属机械铸造、建材、针纺服装的同业公会也在慈城镇相继成立。同年5月,江北区航运业联谊会、江北区物流业联谊会成立。2007年12月,江北区汽车流通协会成立。
  主要活动
  服务企业 2000—2008年,工商联组织共选送6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到宁波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先后组织460人次参加各类报告会、专题讲座,以提高他们的经济全球化意识和科学发展观思想认识。2006年,会同区总工会开展“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和评选“关爱员工的优秀企业家”、“热爱企业的优秀员工”之“双爱双评”活动。2007年,开展争做“优秀建设者”活动。2008年4月,会同区总工会举办首届“工人先锋号”授牌典礼活动。2002—2008年,走访会员企业200余家次,确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并建立联系制度、结对交友制度与综合评价体系。举办江北区首届企业家沙龙和洪塘街道企业家沙龙。组织开展“企业家进军营慰问”活动。
  参与政事 1998—2008年,商会会员企业负责人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50人次,其中5名担任区人大常委;当选为政协委员66人次,其中9名担任政协常委。他们共提交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26件,其中庄希平的《大胆放手、积极扶持,正确引导推进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乌根祥的《关于培育市场,促进城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徐永鹏的《关于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陈荣来的《关于我区企业应全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等8件提案议案被评为优秀提案议案,分别被市、区政府采纳并付诸实施。区政协经济界别、工商联界别委员撰写的3篇调研文章作参政议政大会发言。宁波甬微集团董事长庄希平当选为市工商联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副会长与省工商联第七届执行委员会常委。宁波金田铜业集团总裁楼国强当选宁波市工商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副会长。
  奉献社会 1998—2002年,江北区民营企业为大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2003—2008年共组织举办各种用工、就业招聘洽谈会24场,签订用工意向4900多份。1997年,宁波甬微集团投资24万元在四明山创办余姚甬舜轴承厂,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至2008年,区工商联有10余家会员企业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上亿元兴业。2007年,区内126家企业与100多个行政村结对帮扶,为新农村建设捐资900余万元,14名企业家担任农村经济顾问。1992—2002年,区内民营企业向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捐款25万余元。2003—2007年,全区会员企业捐资设立助困、助学、助医各类基金9000余万元、慈善捐款36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2008年5月,400余家会员企业和个人为四川汶川等地抗震救灾捐款1000余万元。1997年,宁波甬微集团和宁波双龙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宁波市“光彩事业先进企业”;2008年,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获全省“浙商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奖”。2005年,楼国强、孔根良、任荷芬、庄希平、成瑞宝、郑良才、张银冲被授予“宁波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2006年,楼国强获宁波唯一的全省“浙商社会责任大奖”。2007年,楼国强、孔根良、任荷芬、庄希平、成瑞宝、郑良才、张银冲被授予“宁波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楼国强还被授予“浙江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2008年,乌根祥、庄希平、杨国良、张银冲获“宁波市光彩之星”称号。同年,庄希平获“浙江省光彩事业奖”。
  第二章 工人团体
  第一节 早期工人运动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宁波开埠后,江北岸出现一批海员和码头装卸工人。以清光绪十三年(1887)湾头下江村通久源轧花厂的建立为标志,以后发电厂、轻纺企业渐次开办,铁路开通,第一批产业工人随之产生。据《浙志便览》载,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宁波苏杭通商,民之服役夷人者万计”。
  民国8年(1919)的五四运动中,江北地区工人阶级投入运动。城区扛帮(搬运工人)、船夫(海员)罢工,拒绝为日商卸煤、运煤,此为全国最早声援北京学生的罢工之一。5月23日,北京学生联合会在《晨报》上刊登致宁波工界的信,称颂宁波工人的爱国热情,“闻宁波工界同胞亦投袂奋起,同仇敌忾,宁波工人之代日商运煤者,今已坚决表示不为再运,热忱爱国,海内同钦,中国前途实利赖之”。6月9日行驶甬沪线的新北京、新宁绍、江天等轮船水手、伙夫同上海海员一起罢工,6月10日铁路工人罢,工,使宁波交通一度停运,抗议北洋军阀制造“六三”事件。民国9年(1920)2月,宁波店员发起成立宁波伙友联合会,集资开办义务学校、图书馆,订购《唯物史观浅说》、《苏维埃研究》、《新青年》、《伙友》等刊物,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民国10年(1921)5月1日,宁波工人首次举行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城区工厂、学校等举行劳工纪念大会,分发传单、游行、演讲。民国11年(1922)5月1日,宁波工人再次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提出“劳工神圣”、“八小时工作”等口号,在宁波《时事公报》上刊出“劳工纪念专号,”发表《宁波劳工状况之调查》等文章。
  民国14年(1925)6月5日店员、工人在江北岸英国领事馆门前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城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并示,威游行。6月27日靠泊在外滩的英商太古公司镇江轮上的50余名中国海员罢工。下旬,中共宁波支部指派卓兰芳、汪,子望等设立联络站,以今江北区境的邮政局、铁路机务处、正大火柴厂等为重点,联络工人积极分子,筹建工会。民国15年(1926)10月21日中共宁波地委在江北岸马栏河桥(即当时火车站、今江北公园附近)成立宁波总工会,拟定王鲲担任,会长。10月下旬,铁路工人举行首次代表大会,成立铁路工会,有会员1400余人。
  民国16年(1927)2月中旬,北伐军进驻宁波。2月20日宁波总工会召开代表大会,和丰纱厂、铁路、邮电等80余个基层单位1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会议,提出慰问北伐军和整顿扩大工会组织的任务,推举王鲲为总工会临时执委会委员长,会址设在江北岸鼓舞台后面的一所小旅馆内(3月1日,迁至江北封仁桥西首济生会会所内;3月20日,会所被焚毁后迁至江东)。3月21日,宁波总工会临时执委在《时事公报》上发表《对时局宣言》,号召工人阶级同各界人民联合起来,为打倒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争取民主自由、改善生活而斗争。3月26日,宁波总工会拟定《优待工人条例》,提出8小时工作制、工伤免费医疗等13项条件。其间工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3月,组织工会的活动达到高潮,电业、美球针织厂、码头、机器、正大火柴厂、人力车及商店等70余家厂、店工会诞生。3月3日,正大火柴厂召开工会执委会,提出加薪等8项要求。4月4日,海员工会在江北岸马栏河桥一家民房内成立。至4月中旬,宁波共建工会近百个,会员达8万余人。今江北区境之慈溪、镇海等县也先后成立县总工会。4月10日,在王俊的军事强制下,宁波总工会改组为国民党右派控制的“宁波工人同盟委员会”(又称工人大同盟)。6月29日,总工会复改组为工会组织统一会(简称工统会)。9月,宁波工统会委员、调解科科长董心琴接受和丰纱厂资方贿赂,签订出卖工人利益的“和丰纱厂劳资条件”。事情败露后,和丰纱厂200余名工人聚集在江北岸草马路一会场,举行工人代表大会,揭露御用工会与资本家同流合污,违背工人利益的恶劣行径,大会作出决议:反对卖身条件,不再承认总工会。由于工人抗议及总工会内部倾轧,10月上旬宁波总工会宣布解散。
  民国19年(1930),中共特派员徐敏畅来甬,以拉黄包车为掩护,建立黄包车工会,有200多人参加。其后因许多工人领袖被追杀,工人运动处于低潮。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传到宁波,10余万群众冒雨集会,宣誓一致抗日。工人、学生、市民自动组织反日救国,会、抗日宣传队和日货检查站。次年1月,沪杭甬铁路工人冒着炮火抢修铁路桥梁,为十九路军抗战运送军火。5月,邮政工人为巩固邮务基金、保障邮工待遇,加入上海邮政工人大罢工行列。沪甬轮船公司、正大火柴厂工人罢工,争取生存和自由。10月,甬曹段铁路员工、邮政工人以月薪的1%捐助支援东北义勇军(延续半年之久)。
  民国30年(1941)宁波沦陷后,各基层工会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江北岸工人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反饥饿、争生存的斗争。同年9月10日,正大火柴厂500名工人为要求10小时工作制和抗议厂方无辜开除工人举行罢工。1949年5月,江北岸工人开展护厂斗争,迎接解放。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工会组织与活动
  工会组织沿革
  1952年6月,宁波市总工会江北办事处建立,席良卿任区工会办事处主任(1956年2月因精简机构,办事处被撤销)。1953年上半年,今江北区境之慈溪县所属城关区、庄桥镇、洪塘乡相继成立店员工会、手工业工会、搬运工会、教育工会和镇工会。1954年又成立县医务工会、金融工会。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慈城镇、洪塘乡、庄桥镇等工会撤销。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境内基层工会停止活动。
  1979年12月恢复市总工会江北办事处。1984年3月,新的江北区成立,相继恢复或建立基层工会。1985年12月,江北区工会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区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至2000年,全区职工数28689人,入会职工17024人。是年8月建立区总工会常委联系镇(乡)、街道工会工作制度。9月,在甬江镇孔浦村召开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共建”现场会。2005年3月印发江北区工会会员网上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实行工会”网上入会”。至2008年,区总工会辖1个产业工会(区教育工会)、7个局(委)工会、7个街道总工会、1个镇总工会、1个区私营企业工会。全区基层工会组织326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工会63个,私营企业基层工会组织155个,覆盖企业850余家。有基层工会干部600余人,其中专职工会干部32人。至2008年,区总工会改选5届。全区基层工会组织中,女职工委员会组建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组建率、集体合同签订率,均达到95%以上。
  区工会代表大会 1986年1月至2008年,区工会代表大会共召开5次。出席会议的除正式代表外,根据需要邀请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会议。
  1986年1月23—25日召开区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80人,特邀代表20人,代表9585名会员,选举产生了江北区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18人,其中常委8人、主席1人、副主席1人。
  1989年,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工人阶级要为取得改革关键阶段的胜利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明确社会职能;理顺与党、政关系;增强基层活力,转变活动方式;创办为职工、为社会服务的经济事业和实体;继续在乡镇企业中发展工会组织等五个工作重点。
  1994年,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江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动员职工为发展江北经济建功立业;依靠职工深化改革;加强职工和工会队伍建设;拓宽工会工作新领域;推进工会的改革和组织建设等五方面任务。
  1999年,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和动员全区职工,同心同德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江北跨世纪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2004年,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认真履行维权职责,团结带领全区职工为建设现代化新江北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工会的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求围绕大局,以基础工程、素质工程和实事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协调劳动关系,为“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强区、构建都市化的生态文化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每届委员会一次会议选出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副主席。
  基层工会 1986年,全区有基层工会组织119个,会员9974人。其中有45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44个单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共计98次,各种民主形式的联席会议122次,提出各类提案1168件,被采纳实施539件。1987年3月,江北区第一个产业工会——中国教育工会宁波市江北区委员会成立。7月,江北区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糖业烟酒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蔬菜食品公司筹建基层工会。1994年,各镇乡党委将年产值300万元以上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庄桥镇宁波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慈城镇的宁波华丰无纺布公司于同年7月开始工会筹建工作,乍浦乡的私营企业祥通制衣有限公司于同年11月正式成立工会。1999年初,慈城地区有23家小型私营企业按规范要求首批建立私营企业联合基层工会。之后,孔浦村、杨陈村等也成功组建了私营企业联合基层工会和村级企业联合工会。2000年9月,开始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联合工会。同时,乡镇范围内,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小型行业工会;以区域性私企协会为框架,组建私企基层联合工会。至2000年底,全区80%的非公有制企业组建了工会组织,其中私营企业基层工会组织221个、覆盖企业8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35家。2001年,全区26个社区全部建立工会。2002年,区总工会把组建的重点转到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和人数在25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2004年,全区开展以创建示范镇(街道)工会、先进基层工会为主要内容的区、镇(街道)、基层工会“三级联创”活动,逐步形成以示范单位工会为龙头,规模企业工会为重点,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为骨干,村和社区联合工会为基础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新格局。
  乡镇、街道工会 1992年,扩镇并乡前,全区11个乡镇共建立工会组织65个,发展会员6803人,配备工会干部11人,其中专职工会干部3人。1994年8月至1995年1月,白沙、孔浦、文教、中马等4个街道的工会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实现了全区9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工会工作委员会。1998年,孔浦街道成立了全省首家街道居民区联合工会。次年,全区各街道都组建了居民区联合工会。2000年,孔浦街道工会率先建立社区工会和街道辖区单位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设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开拓出街道工会工作的新路子。至2000年底,全区4个街道全部完成街道工会改组为社区工会的改革,同时完善社区工会联席制度,调整了街道社区基层工会组织网络。2002年上半年,全区镇、街道工会相继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工会委员会,在全市率先完成由委任制向选任制的改革。2005年12月,庄桥街道在宁波市城区建立首家街道总工会;其余街道、镇也陆续组建。2008年,江北工业区总工会建立。至此,全区7个街道、1个镇、1个工业区全部建立总工会。
  行业工会 2001年8月,江北区建设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并由其协助乡镇工会组建建筑行业工会,吸收工会会员,组织行业的工会活动。有30个建筑、装饰、设计、监理企业及事业基层工会首批加入联合会。
  职工代表大会 1986年9月后,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条例。至1990年,江北全区有33个基层单位建立了职代会制度。是年,有30个单位召开职代(教代)会总计46次;提案211件,实现135件;有14个基层单位对30名基层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至1991年底,全区有63个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占基层工会数的42.8%。1997年,区各级工会完成应评议的国有集体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评议工作。其中区教委、区卫生局、区城建局工会的教代会、职代会制度已趋于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1999年,区总工会重点开展以厂务公开为龙头的企业民主管理。2002年,全区事业单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代会制度,27家规模企业建立和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主要活动
  开展劳动竞赛 1986年,全区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20多项,创经济价值6万余元。1987年,全区基层工会开展“三创一增”、“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等活动。各系统工会结合实际组织“节日优良服务月”、“战高温、保清洁”等多项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1989年,区总工会相继组织开展创新、创先、创优、创汇、创最佳效益的“五创立功”、“创三优,促销售,降费用”和效益、节能、创新、奋进、优质服务“五杯”劳动竞赛。1989—1994年,全区各基层工会共组织劳动竞赛483次。1996年后,区总工会组织“学知识、练技能、比贡献、树标兵”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技术开发、技术引进的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1999年,江花集团《汽车尾气净化用氧传感器》、金田铜业公司热轧车间φ305改建等项目受到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的表彰和奖励。同时,区总工会加大职工培训力度。1999—2003年1月,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06期,受训7612人次。2003年开展万名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2005年3月,评选出5名“江北区职业技能带头人”。是年还组织全区职工开展建设节能型单位的创建活动。
  评比劳模先进 新中国成立后至江北区成立前,各级劳动模范资料不全。1985年开始,区总工会配合中共江北区委、区政府每2~3年评选推荐一次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
  1985年评选区级工业劳模10人、农业劳模10人,先进生产(工作)者10人。1986年,部级劳模2人。1987年,市级劳模2人。1988年,区级劳模18人、先进生产(工作)者14人;市级先进集体1家、特等劳模1人。1989年,部级劳模2人;市级劳模5人。
  1990年6月1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复函省劳动人事厅、省总工会的报告,同意1985—1989年期间,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并从1990年起,对省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同时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是年,江北区市级劳模2人。
  1991年,市级“七五”劳模3人。1993年,市级特等劳模1人、劳模5人、模范集体2家、先进集体2家。1994年,省级模范集体1家,部级劳模1人,区级模范集体3个、先进集体8个、劳模10人、先进个人15人。1995年,市特等劳模1人、劳模5人、模范集体1家、先进集体3家、先进生产(工作)者5人。
  1997年,区级劳模10人、先进生产(工作)者15人、模范集体3家、先进集体8家;市级特等劳模1人、劳模3人、模范集体1家、先进集体2家、先进生产(工作)者4人。1999年,省劳模3人,市特等劳模1人、市劳模2人、市先进生产(工作)者16人,区模范集体3个、区先进集体8个。
  2000年,永红村党支部书记孔根良成为全区第一位全国劳模。
  2001年,区劳模15人、模范集体8家,市级劳模4人、模范集体2家。同年,区人民医院院长王泰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江北区首位获此奖者,同时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区劳模18人、模范集体8家;市级劳模4人、模范集体2家。2005年,庄桥街道上邵村党总支书记邵国振被评为全国劳模。同年成立江北区劳模协会,编印《劳模风采录》,建立和完善劳模档案。2007年举办《五月的赞歌》劳模表彰大会,评选区劳模10人、模范集体5家,推荐并获得批准市级劳模5人、模范集体2家。是年,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党委书记工美芳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起,区总工,会决定给区级劳动模范发放荣誉津贴。2003年起,每两年对全区劳模进行一次健康体检。2004年,提高和规范对劳模的荣誉津贴和医疗补助费标准。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988年2月成立区职工物价计量监督总站,对农贸市场的物价、计量进行监督检查,连续5年被市职工物价计量监督总站评为市级先进集体。1995年起,在企业中推行签订集体合同、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同年,建立区、镇(乡)、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47家。1998年区总工会参与调解或仲裁劳动合同争议案件31件;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45人次。1999年,成立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2001年,全区有300多家企业建立由工会主席任主任(组长)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工会法律监督组织;8个乡镇(街道)均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区一级成立由区领导挂帅的,区级机关11个部门参加的江北区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全区有持证的工会法律监督员和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70余人。2003年4月,江北区总工会职工维权服务站成立,2005年更名为区职工维权服务中心。
  帮扶困难职工 1986年,区总工会对各类积极分子安排休养活动43人次,对313名较困难的职工(其中包括火灾户)进行适当经济补助,补助总额达21745元。1989年,补助困难职工1684名,补助总额47000元。是年,区总工会建立法律顾问委员会,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全年接待来访职工300人次,处理来信84件。1990年,全区有34个基层工会组织互助储金会,1793名职工参加,储金会金额为21421元,并组织动员100个基层工会参加市救急济难基金会,上缴基金21580元。1994年,区总工会决定把工会一年一度为职工送温暖的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2000年,江北区出台《江北区非公有制企业特困职工帮困暂行办,法》。2001年,各乡镇建立困难职工基金。2003年,全区各级工会补助资金总额90万余元。
  参与政务 1985年,区总工会参与经济与物价体制、工资和劳动制度等改革政策的制定。建立工会信息网络,编印《江北工运》,反映职工意愿,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1989年,区总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参加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专门工作机构。是年7月,江北区政府下发《关于在政府工作中发挥工会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的通知》,随后区总工会全面参与全区经济体制、工资分配、劳动制度、物价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领导机构,共同参与决策。通过《情况反映》上送的《集体商业陷入困境》、《职工对第二轮承包的反映》等内参信息。1995年,区总工会与区政府召开首次联席会议,互通情况,解决工会和职工的实际问题;又参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的论证、审批和实施。2000年是江北区全面改革的攻坚年,区委、区政府确定对国有、大集体企业全面转制,区总工会发动全区工会干部积极参与改革、热情支持改革。
  第三章 农民团体
  第一节 农民协会
  民国16年(1927)2月,中共宁波地委派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竺清旦来洪塘、庄桥发动组织农民运动;3月,串联发动200余名贫苦农民在洪塘塘头庙召开农民大会,成立洪塘乡农民协会(简称农会),推选中共党员潘小梅为会长(主任),魏小梅为副会长(副主任),建立了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的江北地区最早的农民革命团体。不久,农会又成立“农民自卫军”(后称民兵),推选潘小梅为队长。从此,洪塘农会的声威越来越大,周边20余个村也相继成立了农会,发动组织贫苦农民开展“抗租减租”反封建剥削斗争等活动。
  民国32年(1943)春,慈东抗日根据地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在洪塘、洋墅、庄桥等乡(镇)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会。洪塘镇农会在塘头庙成立,刘长根当选为农会理事长,兼任洪塘镇雇农会会长。洋墅乡农会在草舍庵成立,推选李阿梅为农会理事长;乡雇农会会长由潘迎凤担任。当地的“二五”减租运动由此全面开展。是年,中共慈镇县委组建慈东抗日民众自卫大队,“保卫秋收、保卫民食军粮”。民国32年(1943)底,自卫队员由20余人增至200余人。民国38年(1949)春,境内各乡镇相继成立农会小组、穷人翻身会、妇女会、民兵兄弟会、贫雇农小组、打猎队、儿童团等各种群众组织,迎接解放。
  宁波解放后,1949年8月,中共宁波地委工作队进驻庄桥马径村,召开农民大会,成立江北地区解放后第一个农会——马径村农会,选举朱友伦任农会主任。庄桥镇各村的农会组织相继成立,庄桥镇组织召开了农会代表大会,成立镇农会等组织。10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杨思一到马径村检查指导新解放区农村工作。11月,《浙江日报》头版发表了署名杨子毅的文章《马径村工作的经验》,将马径村工作经验推向全省。
  1950年7月,国家发布《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并明确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协会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据20个乡统计,至1951年底,有农会会员18664人,占农业人口的35.62%。各乡、村农会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村互助合作化运动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1955年,江北地区农村初级社普遍建立,农会逐步为社员大会和社员代表大会所代替。同时,农村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日益健全。至此,农会组织已完成其历史使命。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民国16年(1927)10月,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发动以宁波为中心的浙东农民暴动,洪塘被列为重要暴动区域之一,计划“开展武装暴动,占领慈溪县城”(今慈城镇),洪塘乡农会农民自卫军将参与战斗。后因机密泄露,正在积极准备武装暴动的慈东地区党组织遭遇严重破坏。11月19日,洪塘农会会长兼自卫队队长潘小梅被捕,并于翌年1月20日在杭州万松岭刑场英勇就义。
  民国27年(1938)春,国民党慈溪县政府违反“兵役法”,在“抽壮丁”中严重徇私舞弊,专抽贫苦农民去当兵,引起强烈民愤。在中共庄桥镇支部的领导下,农民群众起来“抗丁”,摆事实,讲道理,又有社会舆论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抗丁”的阶段性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地主与佃农的租约,一般是将土地所获农产品总量按四六分成,佃农得四,地主得六。民国32年(1943)春,中共慈镇县委组织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就是把原定地租额减去25%(例如原租额每亩150斤谷,减去37.5斤后,实交112.5斤),亦即把分成比例倒过来,佃农得六,地主得四。庄桥河东、河西、洪塘、洋墅、旧宅、葛家等村的农会、雇工会积极响应,广泛发动群众,经过激烈斗争,取得胜利。这使农民不仅得到经济实惠,而且激发了抗日爱国热情。农会、雇农会、自卫队、妇女会等组织队伍扩展,抗日积极分子不断发展,纷纷自觉参加递步哨,侦察敌情,锄奸以及后方勤务等工作。是年,仅洪塘前后潘、赵家、林家、宅张前等11个村,就有青年农民46人参加新四军。“缴纳抗日公粮、支援部队抗击日寇”的征粮任务下达不到半个月,慈东地区各乡镇民众就缴纳了10万余斤粮食,超过任务指标3万多斤。
  民国33年(1944)早稻成熟季节,日伪军在慈东地区频繁下乡抢粮,当地农民自卫队(民兵)奋起自卫,武力阻击。一次在洪塘小洋桥,缴获步枪5支,俘虏伪军数名,截获粮食1万余斤,耕牛3头。另一次在洪塘叶家斗村,夺回粮食10余担,缴获步枪2支,俘虏伪军2人。日伪军抢粮气焰因此有所收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还涌现出一批为革命根据地领导和民运干部作掩护,搜集、递送情报的秘密联络点的贫苦农民革命家庭,被誉为红色堡垒户。仅在慈东地区,就有洋墅孙家村孙毅君、洋墅杨家村张素兰、庄桥姚家村胡月香、洪塘林家村林春奎等十几户红色堡垒户。他们冒死掩护,智斗勇争,与共产党革命队伍建立了亲密的“鱼水”关系。
  1949年春,今江北区境内各乡、村农会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控制国民党的乡、保组织;搜集、递送情报和张贴传单;宣传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组织民众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等,为境内解放做准备,情绪高涨。解放后,各乡、村农会与地主阶级展开面对面的反封建剥削、反霸斗争,保护农民利益,组织农民生产,宣传党的政策法令,提高农民政治和文化水平。1950年下半年,各乡、村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农会成为强有力的土地改革队伍、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机关,同土改工作队一起,主导了整个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境内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民主革命目标。
  1951年,各乡、村农会在引导农民发展农业和副业生产的同时,发动农会会员和农民组建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狮东乡白米湾村陈明来常年互助组和庄桥乡葛家村沈嘉兴、沈明良常年互助组率先组建。据境内18个乡统计,至1952年底,有常年互助组204个、临时互助组473个,参加互助组的共有4930户,占农业户的40.52%。是年,在农业互助组发展的基础上,各乡、村农会又开始引导农民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庄桥乡葛家村沈嘉兴常年互助组首先办起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5年底,已有92%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低级形式的农业合作化。
  此后,各乡、村农会逐渐被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与日益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取代。
  第四章 青少年团体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青年组织
  民国12年(1923),青年团员潘枫涂(潘念之)到慈城(慈溪县城)普迪小学任教,同时进行革命活动。他是最早在江北区现境活动的共青团员之一。翌年10月,青年团四明中学支部成立,卢于舫任书记。这是境内第一个青年团组织。民国14年(1925)8月,共青团员谢武鹰到慈城发展组织,建立共青团慈溪支部,谢武鹰任书记。至民国15年(1926)上半年,境内白沙铁路机务处、顺记铁工厂、庄桥、洋墅、正大火柴厂等处先后建立7个共青团支部。
  民国16年(1927)初,为迎接北伐军,境内城区和慈城团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俞坚等带领团员和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先后逮捕魏锡兰、冯少桐、阮林宝等土豪劣绅,查封刁桢祥的店铺,并把阻挠工人运动的洪昌老板王乾生戴高帽游街示众。大地主姚作一闻风而逃。4月,共青团慈溪支部在慈城西郊女校成立慈溪青年火花社,出版油印刊物《火花》及其他宣传品,以推动青年文化运动;俞坚任社长,沐庚祚任副社长兼编辑,社员有张启国、沙武英、张凤治、秦荣法、罗迪余、陆一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慈溪青年火花社被查封解散,慈城的共青团员遭到通缉。7月,共青团宁波市委派员到江北地区整顿,随即在正大火柴厂、顺记铁工厂和育才(民强)中学恢复建立了团支部,时有共青团员31人。11月,因“浙东暴动计划”泄露,俞坚等主要骨干被省防军逮捕,境内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1951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俞根发任组织干事,郁志初任宣传干事,1953年,黄元琴任副书记。1956年,团工委随行政区撤销而撤销,1960年又随行政区恢复而恢复。1961年5月召开共青团江北区(今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江北区第一届委员会。1966年9月起,共青团组织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逐渐停止活动。1971年春,共青团恢复活动,9月召开共青团江北区(今城区)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江北区第二届委员会。从1985年4月共青团江北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始,团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主要活动
  1950年,江北地区团员青年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参战,仅郊区8个乡就有120余人应征入伍,后来有16位优秀儿女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土地改革运动中,各乡、村团干部通过参加培训班和土改工作队,宣传土地改革政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965年,团组织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学雷锋、王杰等英雄人物,引导青年学文化、学科学,争创思想好、学习好、工作好、劳动好的“四好”支部。
  改革开放后,团区委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四有青年”活动,每年3月5日到车站、码头、大街做好事。北郊乡团委为五保户、困难户“定人、定户、定期”服务,1987—1990年连续被评为市扶贫帮困先进集体,1990年被团省委授予“学雷锋树新风先进青年群体”称号。1988—1991年,全区各级团组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000多次,为群众服务25000多人次,群众受益金额1万余元。团区委拍摄的《闪光的螺丝钉》专题录像片,在省、市电视台播放获得好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全面展开,并逐步制度化、具体化。城乡各级团组织大力倡导勤俭办婚事,破除“三面”(场面、官面、体面),做到“三不”(不讨彩礼、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慈城、洪塘、乍山、半浦、湾头等乡镇团委连续多年举办别具一格的集体婚礼。如庄桥镇团委的“北仑一日游”旅游婚礼、慈城镇团委的“电影婚礼”吸引了许多适龄青年参与。
  1985—1988年,全区共发展新团员2386人,团员数量达到7353人。3年中全区涌现了64个先进团组织、73名优秀团干部、100名优秀团员,向党组织推荐了291名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共有144名团员光荣入党。团区委被团市委评为组织发展工作红旗单位。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2.1万余人次,共植树10万余株,公路植树30.5公里。营建青年绿化工程14个。慈城镇团委和庄桥镇团委分别被评为市、区绿化工作先进集体。
  1994年初,“跨世纪青年两大工程”在江北全面启动。全区建立52支共980余人参加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是年,共与孤寡老人、五保户、烈军属结对100多户,利用元旦、春节、“3·5”和“国际志愿者行动日”等节日、纪念日进行慰问和服务;先后有2000人次参加活动,受益达万人。志愿者队伍还开展以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家庭解困、失足青少年走向新生为主要内容的活动。2003年成立区青年志愿者活动指导中心,下设12个志愿者总队。志愿者队伍主要由个体劳动者、学生、党团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组成,志愿者服务网络覆盖全区。至2008年底,全区共有登记在册志愿者2万余人。
  1994年始,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岗、争当青年岗位标兵活动。机关单位团组织以勤政廉洁、强化服务意识为重点,开展“创、做、作”活动;个体、私营企业团员开展“良好经营户评比”和“创共青团优质示范岗”等活动;街道团组织做好失足青年的帮教工作;学校团组织开展“岗位成长”活动。是年底,全区共建立培养70个青年文明岗和青年岗位标兵,垦业信用社结算柜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岗,张宇红被评为市级岗位标兵。团区委成立区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指导委员会。次年,全区新增青年文明号30余家。
  1995年,开展“95共青团基层年”活动,全区共发展农村团员350名,团、青比例达到20%;新经济组织建团率达到90%;完成60名推优入党工作。团区委发起开展基层基础标准化建设活动,即团组织基础建设标准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工作制度标准化,制定并完善“三会二制一课”及其他工作制度。1996年,团区委在全区农村集中开展“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建立5个区级青年星火示范基地;建立青年致富信息库;建立青年之家、希望书屋等农村文化娱乐,阵地;为农村青年技术培训和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997年,团区委号召在乍浦乡王家坝村兴建一条区级“共青路”,至11月底基本完工。1999年起,全区深入开展“党团共建”目标管理。
  2000年起,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的活动。2004年,团区委开展第一届“江北青少年网络文化节”,推出网络文明系列活动,打造健康、文明、绿色的“和谐网络精品工程”。“江北青少年网络文化节”成为江北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项目,2007年获得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2005—2006年,开展首届江北区“十佳外来务工新星”评比活动,共评选出“十佳外来务工新星”20人次。
  2007年12月,江北区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金港大酒店召开。本次会议选举产生江北区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12名优秀青年当选为江北区第一届青联委员。同年,创办发行江北区第一份团报——《青春江北》。2008年,团区委制定《江北区加强团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团务公开、团代表常任、民主直选和民主恳谈四项制度,引导团员青年正确履行民主权利,提高团的基层民主建设水平。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1950年,慈溪(慈城)中学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有少先队员23人,辅导员1人,这是今江北区境内最早的少年先锋队组织。少先队员帮军烈属做家务、搞卫生,做小先生教父母亲识字、积肥;同时开展少儿文艺演出及少儿文艺作品展览等活动。至1957年9月,江北现境内各小学的学生会组织已普遍被少先队组织所取代,绝大多数村校也建立了少先队组织。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少先队组织开展以“除四害、讲普通话、绿化植树”这3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二个小五年计划”。同时建立红领巾小工厂、小银行、小歌舞队等。1963年3月起,广大少先队员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少先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辅导员。少先队组织还开展访问“三老”、调查“家史”、“村史”等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72年,所有校内外的少年儿童组织改称为红小兵。1977年,少年先锋队组织才恢复,并重新开始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后,除了传统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少先队组织与时俱进,广泛开展适合少儿特点的“人人争戴小红花”、“日日红,周周新”竞赛、“寻先辈足迹,走社会主义新长征”、“英雄在我心中”、“爱国主义电影周”主题教育和“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988年,团区委会同区文教局成立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1989年,江北区少儿书画社成立。1990年5月,由湾头乡中心小学70名同学组成的江北区少年交警队成立。这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第一支少年交警队,10年后发展为拥有9所学校500余名成员的江北区少年交警大队。1990年10月,由团区委、区人武部、区文教局和东航宁波场站联合举办的东海青少年航空军校成立,作为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之一,这是浙江省第一个青少年航空军校。区级少年军校在每年第三季度在此开班,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军意识、组织纪律观念。此后,洪塘青少年绿色学校、甬江农业科普实践基地、虹星园艺花卉基地、慈城五星村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也相继建立,其中洪塘青少年绿色学校是浙江省最大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1998年7月,孔浦街道成立全区第一家社区少工委,该街道的绿梅居委会成立全市首家雏鹰学校。这种为少先队社会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阵地保证的形式迅速推开。中城小学、新马路小学、白沙路小学、江北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江北实验小学还被评为省级“雏鹰红旗大队”。开展与贵州册亨县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互助活动,共收到爱心捐款37000余元。区内5所学校参加了市“情系西部小伙伴红领巾爱心跳蚤市场”活动,6000多名少先队员参加了“爱心卡”传递手拉手活动。洪塘中心小学和江北实验小学在全国“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活动中获先进集体奖。
  1992年10月,少年先锋队江北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至2008年共召开少代会6次,选举产生少年先锋队江北区工作委员会6届。每次大会都有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自第三次大会起听取和审议团区委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任务和奋斗目标,通过相应决议,选举产生少先队江北区工作委员会。每届委员会一次会议选举出书记、副书记。
  第五章 妇女团体
  第一节 早期妇女运动
  宁波是中国女性现代教育的发源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英国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城内祝都桥竹丝墙门内大屋开设女塾。3年后,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柯夫人在江北岸槐树路设立另一所女校。咸丰七年(1857)二校合并,称崇德女校,校址在槐树路。民国13年(1924)5月9
  日崇德女校学生在该校教师、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冯咏雪(又名冯永书)带动下,为参加“五九国耻”纪,念会而同校当局发生对抗,罢课一天以示抗议。一批女生受冯咏雪的影响,主动退学,进入党所创办的启明女中读书,并陆续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冯咏雪利用假期回家乡慈城的机会,常带一些《中国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给进步青年传阅,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上海“五卅惨案”传到宁波,6月3日,崇德女校学生制作纸花、枕套上街义卖,资助上海工人,并与启明女中、甬江女中的学生分赴洪塘、庄桥和江北岸开展反帝爱国宣传。
  民国15年(1926)3月,宁波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通过章程和宣言,推举冯咏雪为主席,会后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散发传单,号召妇女革命,争取妇女解放。民国16年(1927)2月,提出承认妇女参政权、立产权、教育权,禁止买卖婚姻、摇篮婚姻、典押婚姻,提倡剪发,严禁穿耳、束胸、缠足,提倡各中小学多设贫困女生免费名额,要求女工享受产假,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禁止调戏女工,保护女子言论、结社、书信、恋爱自由,国家事业单位尽量录用女职工,多设托儿所,取缔翁姑及丈夫无理虐待等14点要求。同时在江北岸天福栈弄创办《宁波妇女》月刊,报道国内外妇女解放运动情况。民国17年(1928),宁波市立成年妇女补习学校在江北封仁桥创办,开设学科除普通小学的主要课程外,增加缝纫、编织等职业技术课。
  民国28年(1939)5月,中共慈溪县委妇女会在慈城成立,徐德娓任书记。同月,徐德娓参加由中共浙江省委和中共宁绍特委召开的宁绍地区妇女活动分子会议。会上成立中共宁绍特委妇女委员会,张月珍任书记。此后,党组织以政工队等群众团体的名义先后举办妇女骨干训练班、青年妇女军事训练班、妇女识字班、妇女夜校等,使一大批妇女步入抗日战争行列。她们深入街头巷尾、乡村山岙、集市庙会,进行演讲和教唱抗日歌曲,利用祠堂、庙宇、晒谷场演出《公愤》、《生与死》等抗日救亡节目。民国32年(1943),庄桥等乡镇组建抗日妇女救国会,内部成立妇女党小组,蒋震虹担任庄桥第一任组长,成员有杨燕群、葛世琴、沈瑞娟、庄丽珠、姚瑞眠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慈溪县妇女救国会改称为妇女会,并召开妇女会员代表大会。民国35—37年(1946—1948),慈溪县连续召开3次妇女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监事、常务理事。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组织及活动
  妇女组织
  妇女代表大会 1952年2月,召开原江北区首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妇联领导机构,正式成立江北区民主妇女联合会。1956年,区妇联随江北区委建制撤销而撤销,成立的3个街道妇联组织同时撤销;1958年又随区委建制恢复而恢复,由王珠凤兼管妇女工作。1960年6月,江北区委改称为江北公社党委,翌年5月召开公社首次妇女代表大会,区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为江北公社妇女联合会。“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妇联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71年,妇联恢复活动,并召开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1984年3月,今江北区成立,区妇女联合会也正式建立。次年3月召开江北区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自1952年至2008年,江北区(含原江北区)共召开10次妇女代表大会。
  基层组织 解放初,农村建立妇女会。1951年整改后改为代表制,村设妇代会,乡设妇代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行使职权。1961年以乡建公社,改称为公社妇女联合会、大队妇代会。1983年起,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设,改为镇、乡妇女联合会。2000年,区妇联在中马街道组建全市首个(社区)妇女联合会,此后该模式在全区各街道推广,基本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妇联组织网络。是年,江北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宁波市首家区个协妇委会机构。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工商江北分局等机关事业单位也组建了妇委会。至2008年,区妇联辖4个城区街道妇联、3个涉农街道妇联、1个镇妇联,100个基层妇代会、47个社区妇联、21个局妇委会;全区有专职妇联干部21人,其中区级干部5人、街道级干部14人、镇级干部2人。
  主要活动
  参加社会生产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镇妇女参加禁赌禁毒禁娼活动,农村妇女会组织妇女站岗放哨,防止敌特和坏人破坏。1952年,投入到以“反细菌战”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中。1958年“大跃进”,参加大办钢铁、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劳动,妇女人数占劳动力的一半。1971年,全区妇女争创“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1989年动员16~54岁农村妇女参加“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江北区共举办妇女扫盲班52期、文化提高班21期,12732人次参加学习,584名妇女摘掉文盲的帽子。至1992年,全区参赛妇女达10352人,其中种养业4367人、个体服务业610人、乡镇企业5375人,参赛率达42.08%。4年后又建立区“双学双比”基金50万余元;成立江北区“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首批会员21人。至2008年,全区有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2人,省级4人,市级5人;有全国“三八红旗手”5人,省级9人,市级30人。
  1990年始,全区围绕“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比思想、比质量、比服务、比成绩、比贡献”的“五学五比”,开展“巾帼建功”活动,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引导激励广大城镇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立足本职,“精通一门技术”、“创造优质产品”。2004年更名为“巾帼文明岗”。至2008年,全区建立“巾帼文明岗”国家级2个、省级9个、市级47个、区级65个;有10名妇女分别被评为省“巾帼建功”活动先进工作者、省“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省“巾帼建功”活动标兵、省“巾帼创业”带头人。
  1994年组织1071名妇女建造了3个“三八”绿色工程,共计75亩。1995年,在深化十大竞赛活动中,评选种植、养殖女能手各45人、守法经营户45人、示范户90人,帮困结对45个。2005年组织成立由劳动、民政、工商、科技、银行等10个部门组成的妇女创业指导组,组织8场主题为“就业空间你我他”的妇女创(就)业交流会;为49名非正规就业女经纪人建立“创业园地”档案;面向全区征集了86例“一万元开店做老板”创业项目;树立19个“失业失土不失志”的创业新女性典型。至2008年,有国家级农村妇女培训基地1个,省妇字号营销大户1人。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解放初期,宣传《婚姻法》,废除封建买卖婚姻,支持童养媳回娘家、尼姑还俗、寡妇改嫁,多数包办婚姻解除婚约。改革开放后,为贯彻实施《浙江省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举办培训班46期,参加5156人;召开座谈会78次,参加767人;建立村级妇女信访网络100个。2000年开始制定并实施“十五”、“十一五”《江北区妇女发展规划》、《江北区儿童发展规划》,分别完成中期和终期监测评估报告。积极配合公安、司法部门,严厉打击拐卖、遗弃、虐待妇女与雇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2001年3月8—14日,是江北区首个妇女维权周。2002年10月成立江北区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援助站。2003年举办“反对家庭暴力,促进男女平等”图片巡回展,发出《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见》,建立“零家庭暴力”社区联席会议。2004年,区妇联被评为浙江省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和市级三八红旗集体。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1980年始,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活动。至1990年有“五好家庭”24317户。1996年改称为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同年,全区开展“好夫妻、好婆媳、好妯娌、好儿女”评选活动,评出好夫妻8对、好婆媳10对、好妯娌9对、好儿女10人。2002年开展“公德进社区,美德进家庭”活动。2005年“5”国际家庭日组织百户文明家庭和百名城乡妇女代表启动“文明家庭节能行动”;开展“让法律进社区”大型咨询,活动,“不让家庭暴力进社区”;举办“不让毒品进我家”禁毒知识展览。至2008年,在创评“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中,累计评出区级43000户、市级25000户;另有区慈孝家庭10户。
  1990年3月举办“奔向新世纪、争做新女性”江北区妇女运动会。1992年举办“巾帼风采”图片展览,宣传江北的先进女性。1997年开展“家庭拒绝邪教、倡导科学文明”签字仪式,全区妇女揭批“法轮功”。1998年3月举办全区妇女健身操(舞)大赛,12支代表队500余名妇女参加。2004年9月举行海峡两岸妇女庆“中秋”联谊会。2007年实施“母亲素养工程”,至2008年共培训3100名子女处于婴幼儿期、少儿期、青春期的母亲群体。
  至2008年,区党代会、区人大、区政协中的女代表、女委员分别占27.6%、31.8%、32.9%。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女性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其中区管正、副职女干部分别为15人、45人。42个区级机关部门有29个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占69.05%。其中7个街道、镇的领导班子都配有2名以上女干部。区管后备干部中女性46人,占28.9%。在2007年社区组织换届中,全区44个社区新当选的书记均为女性;2008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推行妇女干部“专职专选”女性进入村支委的行政村数占52.1%,其中有4名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女性进入村委会的行,政村数占
  81.8%,其中有3名当选为村主任,实现了100%行政村的两委会班子中有女性的目标。
  第六章 工商团体
  第一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民营企业协会
  组织机构 1984年10月,江北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江北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与主任。下辖慈城、庄桥、甬北3个分会,有个体会员1573人。1993年6月,召开江北区私营企业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江北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江北区私营企业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私营企业协会首届理事会与会长;同时选举产生个体劳动者协会理事会与会长。江北区私营企业协会与江北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04年1月,江北区私营企业协会更名为江北区民营企业协会,有企业会员4267家。区个协下辖甬北木材行业分会、庄桥理发行业分会、慈城焊割具行业分会。区民协下辖甬北、姚江、庄桥、慈城4个基层分会。
  主要活动 协会坚持不懈进行以“诚实劳动、守法经营、文明经商、优质服务”为基本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1989年建立由48名骨干组成的乡、镇、街道市场守法检查小组,先后3次检查个体工商户3775户。1990年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廉洁制度建设、办公室工作制度、个体工商户自我监督管理、十种登记簿制度和个协工作人员分工责任制,并付诸实施。1992年组织开展以“遵章守法好、安全行车好、车容车况好、服务态度好、缴费纳税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竞赛活动。多次举办《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班,培训会员数百人次。2000年组织自我监督小组,对1500户个体户进行自查,确保明码标价,货真价实。2003年,会同江北区委宣传部、工商江北分局评选出首批江北区“诚信经营户”58家。
  1985年,为解决偏僻边缘地区个体户“进货难”问题,协会专门建立妙山、裘市2个联购分销经理部。1987年始,在各分会逐步建立起“个体之家”,以丰富会员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多次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上门走访慰问老弱病残个体户,发放慰问金近6万元。向宁波扶贫基金捐款204900元,向宁波慈善事业捐款105267.30元,向区慈善总会捐款76130元;还向奉化葛竹村帮困扶贫5000元,为西部群众“母亲水窖”工程捐款16700元。2005年,协会出资为江北区40家重点骨干民营、个体企业主进行首批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一系列的健康跟踪服务。2006年,组织撰写调研报告《重视商标注册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品牌战略》,被列入区政协重点提案,划拨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开展无偿代办服务,为民营个体企业办理商标注册、变更、转让、许可、专利申请、商标图案设计等项目的指导,为5家企业向国家商标局查询商标17个,代办申请注册商标7件。同时为会员无偿提供法律咨询116次,帮助企业解决债权债务等经济纠纷27件,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第二节 消费者协会 市场协会
  组织机构 1990年1月17日江北区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区消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满园春饭店召开,参加大会的有首届理事,67人,会议选举产生由11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推举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誉会长和顾问。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工作人员2名由工商人员兼任。消协办公地址为人民路71号(江北区工商局内),后又有几次搬迁。1991年2月搬迁至西草马路北府弄内2号楼2楼;1994年3月搬迁至车站路76号;1999年5月搬迁至大庆南路111—1号;2006年10月搬迁至江北胜利堰路268号。至2008年,区消协理事代表大会共召开4次。
  1994年,江北区消费者协会开始成立基层分会。庄桥分会、甬北分会和市场分会相继成立。至2008年底,共建立江北区消费者协会分会18个,分别是白沙医院监督联络点、洪塘镇监督联络点、慈城监督联络站、三江干水产市场监督联络站、孔浦菜市场监督联络站、姚江分会、育才社区监督联络站、金港大酒店监督联络站、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白沙商场监督联络站、绿梅社区监督联络站、姚江建材市场监督联络站、白沙菜市场监督联络站、宁波物美商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监督联络站、路林综合市场监督联络站、12315与华康家私城监督联络站。
  主要活动 1997年起,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设置一个年主题,并将年主题作为工作主线之一。是年主题为“讲诚信,反欺诈”。1998年主题是“为了农村消费者”,1999年为“安全健康消费”,2000年是“明明白白消费”,2001年是“绿色消费”,2002年为“科学消费”,2003年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2004年是“诚信、维权”,2005年为“健康、维权”,2006年是“消费与环境”,2007年是“消费和谐,20”0,8年为“消费与责任”。
  自1990年成立至今,区消协在每年的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都会选取主要街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2002年,为桃源小区三期延期交付问题和桃源小区一期,住房质量问题,分别为住户索赔14万元和29万元。2005年,为“塞纳丽景”的200余名住户和宁波新洲房地产公司就车棚价格问题进行调解,为住户挽回经济损失约100多万元。2006年,庄桥消协为刘某与物流公司成功调解电脑托运过程遭损坏的纠纷,为刘某获赔500元。2007年“3·15”期间,区消协分5个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宣传纪念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份,接受咨询148起,受理投诉7件,接受举报1件。2008年“3·15”活动期间,再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接受咨询78起。同年,会同工商“12315”妥善解决因保健品质量纠纷而引发的20多名消费者群体投诉事件。1990—2008年,江北区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22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计525.24万元。
  市场协会 2000年11月,白沙农贸市场、宁波新型建材市场与宁波华东物资城姚江市场联合发起倡议,成立江北区市场协会。市场协会成立大会推举理事18人组成理事会;选举会长1人、副会长5人。聘请常务副区长王文标、区人大副主任冯君其、区政协副主席高云海为名誉会长。2006年9月,协会组织理事、会员赴新疆考察。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协会组织市场及其经营者捐款,积极支援灾区重建。其中路林综合市场募得50088元、华康家私广场募得51848元。是年8月,市场协会组织理事、会员赴内蒙古考察。
  第七章 学术团体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机构
  区科学技术协会 1984年3月,江北区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设立。1985年12月召开江北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9人,列席21人。至2008年,江北区共召开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6次。
  区级科技学会、协会 1984年12月,江北区工科学会、江北区中华医学会、江北区中医学会成立。1985年,江北区农学会、江北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江北区会计学会及江北区信息研究学会相继成立。此后,江北区区级学会、协会经过更名、合并、新建、注销,至2008年共有10个,会员1462人,均为法人社团组织,均制定章程及有关制度,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开展活动。
  街道乡镇科普协会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1995年8月,中马街道建立街道科普协会。1996年,文教、孔浦、白沙3个街道先后建立街道科普协会。1998年后,各街道逐步建立社区科普分会。至2008年底,江北城区中马、白沙、孔浦、文教4个街道的2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科普分会;涉农的甬江、庄桥、洪塘3个街道建立街道科普协会,所属有13个社区居委会和62个村建立科普分会。
  1984年上半年,北郊、湾头、庄桥、慈东、乍山5个乡镇先后建立基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以下简称科普协会)。翌年9月,裘市乡、慈城镇、洪塘镇建立科普协会,至1986年,江北区12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成立科普协会,各乡镇科普协会均由分管经济的副乡镇长兼任科普协会主席。2004年7月,甬江、庄桥、洪塘3个镇改为街道,各镇科普协会随之改称为街道科普协会。至2008年,慈城镇有5个社区居委会和4个村已建立科普分会。
  1988年3月,江北区内成立第一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江北区葡萄专业协会;同年5月成立江北区竹笋专业协会、江北区基地养猪协会。1998年,葡萄协会改名为洪塘水果协会。1999年,该协会被列入省科协的骨干专业技术协会,次年被评为省骨干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该协会秘书长代表浙江省参加2001年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交流会,并向大会作题为“扶持发展水果协会,推进水果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交流发言。至2008年,全区共有10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2002年8月,境内宁波九方和荣公司建立第一家企业科协组织。
  主要活动
  科普宣传 1988年9月27日庄桥镇举办第一个“科普宣传日”活动,开展科技咨询、知识竞赛,发放科普资料、放映电影及录像、展,销科技图书等活动,受教育2000余人。1989年11月举办“江北区第二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分别在兰江剧场、慈城镇、洪塘镇等地进行科普宣传,展出科普知识画板120余块,5000余人次观看。同时开展畜牧、农技、食用菌等知识咨询服务,组织1200名干部群众参观人造卫星;举办破除迷信科普讲座,听众100余人。1995年起,每年确定一个科普宣传周活动主题,规模也逐年扩大。2004年起,把每年5月定为科技宣传周,9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科普日。2006年4月,在整合全区科普资源基础上,启动“江北科普月月行”活动,每月安排6~20项内容,遍及各街道、镇、社区(村)。2007年9月14日,由市科协主办、区科协承办的科普宣传日大型活动在宁波大剧院广场举行,主题是“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万人签字、科普文艺演出、科学知识竞猜、科普资料分发及科技咨询活动,,参加活动2000余人次。
  1997年举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演讲比赛,观众200余人。1998年5月组织各街道分管科协的领导和秘书长到上海卢湾区学习考察科普工作。6月组织全区科普知识大奖赛,获得冠军的慈城叶经伟家庭,代表江北区参加市家庭科普知识大奖赛,获二等奖。1999年进行科普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全区评选出12户;同时举办“三江杯”家庭电脑知识大赛,文教街道章良家庭获区第一名,并参加市“天安杯”家庭电脑知识大赛,获二等奖。2000年5月和10月举办2次机关干部参加的“当代科技知识”大赛,洪塘镇队代表江北区参加市科协比赛,获二等奖。自1997年起建设科普画廊,至2008年全区累计新建省、市级标准科普画廊97个,总长924米。
  1998年起开展科普示范街道创建工作,翌年文教街道被命名为省科普示范街道。2004年,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被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至2008年,全区有省级科普示范街道2个、科普示范社区4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村)45个。1999年,洪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列入宁波市科普示范基地,2002年4月被命名为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被列入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至2008年,有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
  2005年10月创刊《江北科普》,每月2期,每期8版,印发3000份。
  学术交流 1985年始,区科协系统每年评选科技优秀论文,1991年后每两年评选一次,至2008年共有348篇参加评审,其中获奖论文152篇。
  1995年,医学会承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第六次学术交流大会,全国著名肛肠外科专家和日本方野文博教授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1998年5月,区光明眼耳鼻喉医院专家俞存参加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环太平洋地区眼前结研讨会,1999年3月参加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亚太地区眼科年会。1999年4月,区医学会承办省级学术会议——便秘研讨会。2003年,区科协设立“学术带头人专项资金,”并制定《学术带头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至2008年,区科协及各学会、协会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332次。
  1982—2008年,江北区(含原江北区和郊区)科技人员获省市级优秀论文18篇,国际交流4篇,其中1995年刘传珍撰写的《百龄成仙汤延缓老年虚衰及自由基测定研究》论文,在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获国际优秀成果奖。
  农民职称评定 1989年3月成立江北区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首次评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机、水利、农电、财会、土管9个专业各种技术职称353人,其中农民技师39人、农民助理技师118人、农民技术员161人、农民助理技术员35人。1991年评定农民技术人员138人,到2007年共评定9次,获农民技术人员职称人数达1560人,其中女性262人,技师71人。洪塘街道陈国良被评为农民高级技师。
  技术培训 1986—1999年,各学(协)会共举办2188期培训班,接受培训近15万人次。1994年起,区委组织部与区科协联合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1995年在农村开展农科教“三结合”,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2004年,全区开展“百万家庭计算机网络知识普及教育工程”(普网工程),以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至2008年,普网工程共培训学员17904人,江北区科协获市2006年“普网工程”一等奖。
  科技服务 1993年,中国科协发起并组织实施科技与企业之间、科技与农村之间、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之间“架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金桥工程”。1994年,境内市江北饲料酵母厂的TR饲料(饲料,酵母开发)项目作为第一批“金桥工程”项目被列入计划,翌年“护虾宝”开发项目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金桥工程”计划,并获浙江省“金桥工程”项目三等奖。
  1990年始,在科技兴农工作中,扶持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至2008年,全区有区级科技示范户480户,省级科技示范户5户。
  2008年始,区科协组织“院士江北行”活动,直接由院士与企业对接,建立有效的专家与企业协作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江北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9月20日,区委书记俞雷、常务副区长蒋旭灿在远洲大酒店接见院士黄文虎、李明、李天,博士刘世前,并向他们介绍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之后,院士、专家分两组与境内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贝斯特航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高管及技术人员进行对接,专家为企业的技术难题做一些具体分析和解答,对下一步共同合作达成初步共识。
  第二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组织机构
  2006年4月,江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11人,通过《江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文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2人,杨馥源为主席,孔宇、戴光中、励芒伟、施晓峰为副主席,推举冯骥才为名誉主席。2007年4月27日,区文联举行一届二次全委会,同意杨馥源辞去主席职务,改选江鲁为主席。至2008年,区文联下辖文学家、戏曲家、音乐家、摄影家、舞蹈家、书画家、收藏家7个专业协会与慈城镇文联、文教街道文联,会员426人,其中省级会员47人、国家级会员40人。慈城镇文联成立于2005年12月17日,音乐家协会成立于2006年2月22日收藏家协会成立于2006年3月12日戏曲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与舞蹈家协会均成立于2006年3,月24日,文学家协会与书画家协会成立,于2006年4月14日。文教街道文联成立于2008年1月21日,是宁波市第一个街道文联。
  主要活动
  2006年5月开展“清风行·江北区廉政文化系列活动”;同时,组织江北区港桥经济活动周第四届外滩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暨摄影作品赛优秀作品展。6月开展“爱国爱乡知荣明耻”文艺家走进校园活动;举行《党的光辉》藏品展。9月,与白沙、桃源、盐仓、翠东、红梅、绿梅、姚江、浮碧、大闸9个社区签订结对协议;与总工会联合开展纪念宁波总工会成立80周年活动。11月,创办刊物《宁波慈城冯氏研究》。2007年1月,为创作《城市记忆》、《唐弢故里》而组织会员到白沙街道、甬江街道采风;启动江北区青少年器乐大赛,30多所学校500余名学生参赛,获宁波市青少儿器乐大赛优秀组织奖。2月组织江北区“新江北新农村”有奖征文活动。4月,开展江北区千名学员文体培训课活动。8月组织刘文选等8位书画家在“同一片蓝天下”广场公益活动上义卖作品参与“和爱江北真情助学”。10月组织会员在万达广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万里行”启动仪式上采风创作。2008年1月,邀请组织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到江北演出。3月召开江北区文联成立两周年座谈会暨“新江北人文丛书”首发式。6月,与慈城镇共同承办《院士之路——颜鸣皋传》首发式暨宁波(慈城)院士之家揭幕仪式。
  2006年7月举办戏曲、小品创作培训班;组织赴善考察并与嘉善文联共同探讨基层文联工作。12月,与庄桥街道一起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纪念邵荃麟百年诞辰座谈会。2007年3月举行江北文艺创作选题座谈会。4月举行成风诗歌研讨会。6月举行两次小小说创作笔会。
  2006年,陆川的《竹之语》在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获“中国风格奖”。2007年,王静的《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宁波市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杨旭的《购物单》获首届中国(宁波)国际商业摄影大赛最佳创意奖。林邦德的行书条幅、方向前的隶书条幅、胡卫的水彩画分别获宁波市“中青年美术、书法、摄影主题创作比赛”等级奖。
  第三节 专业协会
  计划生育协会
  组织机构 1989年4月,江北区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召开首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会长,通过《江北区计生协会章程》。1997年、2003年、2008年分别召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至2008年,全区建有基层协会244个,会员23716人。其中街道(镇)级协会8个、居(村)级协会136个、企业协会98个、流动人口协会2个。8个街道(镇)都达到一流协会标准;135个居(村)达到合格协会标准。全区各级计生协会都建立了《协会干部登记簿》、《协会活动记录簿》、《独生子女保险登记簿》、《会员联系户登记簿》和《会员花名册》。
  主要活动 1991年以来,先后举行“7·11”世界人口日纪念、计划生育宣传月、计生宣传技术服务、庆祝母亲节“救助贫困母亲”、“计生知识竞赛”、“生育文化进军营”、“构建和谐园区,促进婚育文明”、“关注女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知识巡回讲座、“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等系列活动。同时开展“心连心亲情互助,手拉手齐创文明”流动人口关爱活动,生殖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军营、进菜场的“七进”活动,“关怀关爱·我们与你在一起”、“生育关怀、传承希望”会员系列活动等。
  1990年,湾头乡计生协会被评为“七五”期间浙江省先进集体。2004年,江北区被授予宁波市和浙江省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至2008年,庄桥镇颜家村、中马街道外滩社区、金田铜业集团、文教街道双东坊社区4家计生协会先后获评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集体,陈纯美、沈莉获“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胡长庚、陈志先、王伯宁获“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先进志愿者”称号。
  体育社团
  1993年12月,江北区体育总会成立,负责托管单项体育协会——桥牌协会、摩托车协会、气功协会、足球协会(简称足协)、门球协会、武术拳击协会、江北永年太极拳社、钓鱼协会、信鸽协会、乒乓球协会等。
  江北永年太极拳社 1980年10月1日成立,社址在首善路5号。永年太极拳社在江北设有12个辅导站,培训千人次。
  江北区气功协会 1990年4月成立,1998年12月31日解散。
  江北区信鸽协会 1991年12月成立,1996年面向全市开展赛鸽活动,成立宁波市第一家赛鸽俱乐部。
  江北区桥牌协会 1992年10月成立。江北区武术、拳击协会1993年8月成立,1996年10月更名为江北区武术协会。江北区武术协会的辅导站已在全市设点,曾被评为宁波市1993—1997年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03—2004年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国际比赛中,取得20金、10银、11铜的佳绩及集体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团体总分第五名的成绩。
  江北区摩托车协会 1994年12月成立,1999年12月31日注销。
  江北区足球协会 1995年8月成立,成立以来每年举办一届“足协杯”小学生足球比赛。1998年10月举办江北足球裁判培训班,共培训裁判16人,批准三级裁判10人。1998年11月举办江北区第一届七人制足球赛,至2005年11月共举办8届。
  江北区门球协会 1996年9月成立。
  江北区钓鱼协会 1996年9月成立,1999年自动注销。
  江北区乒乓球协会 2007年6月成立。
  第四节 学会 研究会
  1984年12月成立的江北区医学会是江北区第一家学术性社会团体,设会长1人、副会长2~3人、秘书长1人、理事若干人。今共有会员280人。2003年10月28日区医学会成立了农村卫生工作分会,分会成员由会长1人、副会长3人、秘书长1人、成员14人组成,。医学会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一是巡回医疗活动。结合“三下乡”、“党员献爱心”、“送医送药送健康”、“健康使者火炬行动”等活动,每月1~2次轮流派医护人员深入偏远农村、社区、福利院、企业、建筑工地、外来人口集聚地等开展“健康月月行”活动,结合各医院的医疗服务点,通过“健康直通车”开展义医义诊、健康咨询、上门送医送药等志愿服务。到2007年底,已累计开展活动40次,义诊2.5万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5万份,免费发放药品4万余元。二是慢性病防治综合俱乐部全面开展。各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相应的各种慢性病防治俱乐部,如白沙街道桃源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了高血压俱乐部;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糖尿病俱乐部。三是从2007年开始,医学会组织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同在蓝天下,共享公共卫生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健康体检活动。到2007年底,已有4家企业近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了健康体检。四是不定期组织与开展各类培训,抓好继续医学教育。目前已组织开展了狂犬病、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专业知识培训及预防保健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专业培训。
  1999年10月,成立了江北区会计珠算学会。之后又相继成立了14家学会、研究会。其中,江北农学会拥有会员较多,对外影响较大。该学会1999年创办《江北农林推广》,至2008年已出刊物89期,印发资料6650份,深受种植农户喜爱和欢迎。由江北区妇女联合会组织发起的江北区家庭教育研究会,1999年11月注册成立,旨在调查家庭教育情况,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探索家庭教育新路子,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推广家庭教育先进典型,开展培训咨询服务。2003年10月成立的江北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在征集、研究革命斗争史料,撰写革命回忆录,总结整理汇编江北地区革命史料,进行学术性、纪念性的研究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资政育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5年来,研究会先后编辑出版《侵华日军在江北的罪行》、《江北革命故事集》、《庄桥革命史料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辑》等纪念文集和多期会刊,搜集一批有价值的史料文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至2008年底,全区注册登记的学会有9家、研究会7家。
  第八章 其他团体
  第一节 残疾人联合会
  组织机构 1986年10月,江北区残疾人协会筹备组成立,12月召开江北区残疾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63人,审议通过《江北区残疾人协会章程》、《江北区第一届残疾人代表会议倡议书》,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与主席,委员31人。1989年4月,江北区残疾人协会更名为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下设乡镇、街道9个残疾人联合分会。是年12月5日江北区残疾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998年召开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主席、理,事长。2003年6月召开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主席、副理事长(主持工作),聘请了名誉主席。2008年4月召开江北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了主席、副理事长(主持工作),聘请了名誉主席。至2008年,肢残人、盲人、聋哑人、智力及精神残疾人4个专门协会相继建立,社区和乡村的残疾人协会发展到149个。至2008年4月,全区有残疾人近15000名,占全区总人口的6.36%。其中听力和语言残疾约5100人、视力残疾约2000人、智力残疾约900人、肢体残疾约3400人、精神残疾约1300人、综合性残疾约2100人。
  主要工作 1991年始,每逢过年过节及“全国助残日”残联组织进行“访贫问苦”活动,建立残疾人动态档案。2003年,对全区应该享受“社会低保”的78,6户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对残疾人采取多种扶持措施,进行法律援助,残疾人的信访结案率达100%。2000年始,对1500余名残疾人免费进行电脑、服装、理发、按摩、面点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在慈城、洪塘等地先后建立残疾人种鹅、鱼苗、香椿、养猪和花卉基地;兴办福利厂安置残疾人。至2008年,在福利厂工作有907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从2003年的65%提高到2008年的85%。
  每年的“助残日”期间,残联在各社区制作大型彩色喷绘、助残墙体宣传画,开展助残主题活动和系列宣传。2000年起,动员全区各类民间组织和志愿者8500人次,为515户残疾人家庭开展无偿家教、义务家政、上门诊疗、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上门“按需施助”。至2008年,全区帮扶结对264对。2003年始,依托各类专业医疗机构成立肢体、视力、听力、语言、智力和精神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残疾人辅助器材供应服务站,12000多人次在这些机构中得到服务,2142例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138人得到中康复。每年组织900多名残疾人免费体检,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90%,还向100名重度伤残人发放轮椅车。2008年实现了残疾人享有健康服务的“全覆盖”。
  2003年,江北区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社区残疾人示范区。2007年被民政部、卫生部、中残联授予首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
  第二节 侨联 台联 留联
  归国华侨联合会
  组织机构 1986年6月,江北区召开首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67人,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与主席、副主席。同年,各街道、镇成立侨联分会。1995年,各街道、乡镇相继成立“三胞”亲属联谊会,联谊会理事合计60人。至2008年,区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共历5次。
  主要活动 1988年,在“三胞”亲属中开展写好一封家信、赠送一幅全家照、提供一条信息、介绍一种样品、邮寄一份资料、引进一个项目的“六个一”活动。1996年开展“为经济建设进一言、献一策”活动。推举归侨侨眷政协委员12人次,撰写提案44件。其中,谢光裕的《关于老年“三胞”亲属就医优惠问题的提案》、潘万象的《关于为无固定收入的贫困归侨给予生活补贴的建议》等3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并被政府采纳和付诸实施。吸引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捐款150万元,用于320余户贫困居民生活补贴。
  1987年始,组织归侨侨眷16次400余人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23000余人次参观各种图片展览;1000余人次参加侨联举办的10余次报告会。归侨侨眷受到教育。至2008年,办理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其国内亲属来信来访500余件;中秋、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350余人次,送去助困金2万余元;发送新年贺电贺卡3000余份。1999年4月始,会同区卫生局对年满60周岁的“三胞”及其亲属实行医疗优惠服务,免费健康体检者达300余人。2005年和2006年重阳节期间,组织“三胞”亲属中的医务人员到慈城镇的南门广场、金沙村义诊。至2008年,江北区归侨侨眷有7人次受到省侨联表彰,35人次受到市侨联表彰;基层侨联组织受到省侨联表彰的2个(次),受到市侨联表彰的13个(次)。
  台胞台属联谊会
  组织机构 1992年10月,江北区召开首次台胞台属代表大会,成立台胞台属联谊会,并选举第一届理事会与会长。此前台联工作由区侨联负责管理。至2008年,区台胞台属代表大会共历4次。
  主要活动 办理台胞台属来信来访,帮助寻找亲人,落实政策,赴台探亲、生育、遗产继承、身份认定、证件遗失、祖房纠纷、住房拆迁、丧葬公墓、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问题。至2008年,共受理99件。推举台属政协委员7人次,撰写提案建议62件,其中应昌明的《杭州湾大通道慈城连
  接线方案设想及建议》、王启帆的《要积极为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等6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走访慰问了辖区内定居台胞、重点台属、贫困台胞台属、原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共340余人次。为187人次贫困台胞台属送去助困金46000余元;发送新年贺电贺卡2000余份;召开茶话会、团拜会、联欢会、招待会10次。
  1998—2008年举办讲座、报告会10余次、反“独”促统等座谈会20余次。多次以赴外地考察、参观图片展、观看电影、开展植树造林等方式广泛联络台胞台属。至2008年,台胞台属有46人次受到区台联表彰。2006年,区台联被评为宁波市台联工作先进集体,应昌明被评为宁波市台联工作先进个人。
  留学人员家属联谊会
  组织机构 1993年1月建立江北区留学生家长联谊小组。1995年8月成立江北区出国留学人员家属联谊会,9月召开江北区首次出国留学人员家属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与会长。2006年3月更名为江北区出国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
  主要活动 1991年以来,召开迎新茶话会和各类座谈会10余次;组织留学人员家属百余人次赴外地参观考察。1995—2008年,共接待和走访慰问海外留学人员及亲属150余人次。2000年8月协助区政府聘请6位海外留学人员家属为留学人员招商代理人。2001年确定21名海外高科技人才为重点联系对象。2005年,有10余人次海外成功学子回国讲学、交流,1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同年还举办留学人员家属英语培训班。2007年组织留学人员家属参加健康知识讲座。2002年1月,薛夏甫被评为宁波市先进留学生家属。2006年8月,江北区海外留学人员王建军、夏云荣获浙江省海外留学英才奖。
  第三节 慈善总会
  组织机构 1998年10月,宁波市慈善总会江北慈善分会成立,会长余万龙。2001年由楼宝珊任会长,2003年由张忠根任会长。2006年,江北慈善分会注销,改建制为独立的江北区慈善总会,胡德法任会长,聘请18位名誉会长,设理事79人、常务理事31人。2007年,全区建成一级法人(总会)、二级管理(分会)、三级网络(各社区、村设联络员)的慈善组织体系。
  作为“中华慈孝之乡”江北地区早在清代就设有各种慈善组织。著名的有:位于慈城的宝善堂,清乾隆年间由桂秀山等7,人创办,从事掩埋无主尸体等善举;嘉庆九年(1804)应慎修募资拓建堂宇,并增加施棺、舍药、恤嫠、惜字等善事;咸丰十一年(1861)被毁,3年后俞云芝等募资重建。位于今半浦村的郑氏义庄,嘉庆二十年(1815)起由郑珪祖孙3代6人先后捐银57549两、置田1017亩,建立义仓、义塾,凡半浦郑氏宗族之鳏寡孤独、穷困无靠者,均可老得所终、幼得所长、贫乏者得以自存、愚顽者亦知礼让。位于太平桥的云华堂,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叶仁、王庸敬等人创立,置有义田1324.7亩、义山80亩,光绪二十四年(1898)又续置义田252亩、义山14.5亩,主要是实施掩埋、育婴、施棺、施药、收人弃子等善事,后期重在收养婴儿和鳏寡无依老人,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被改造。位于石米湾(今白米湾村)的亲亲堂义庄,咸丰二年(1852)由陈鉴、陈墉父子捐银4413两,置田120亩建成,凡陈氏宗族老少贫乏与寡妇、养媳、废疾者给以谷,读书赴试者给以资,贫而不能葬者给以资。位于江北岸新江桥北堍的普济院,咸丰七年(1857)由宁波主教赵保绿创办,为天主教堂慈善事业之一。位于慈城镇的冯氏辅本义堂,光绪二年(1876)由冯祖宽捐银31507两,置田1001亩建成,主要是赡给族人,收租储仓用于地方上荒歉济赈。位于江北岸的盖普迈妇堂,光绪三十年(1904)建立,宣统二年(1910)扩建,置有义山1座、草马路地数十亩,原先专收养年老无依之妇女,后设育婴、孤儿、安老、残疾、疯人、医务等部,每部60余人,都给予衣食、医疗、送终。此外,还有民国元年(1912)由基督教徒在草马路创办的宁波伯特利孤儿院。
  主要工作 1998年,江北慈善分会成立后,即开始开展募集善款及建立冠名基金的工作;同时,开展向社会困难群体的救助和实施公益项目。截至2007年底,江北慈善分会、江北区慈善总会共募集捐款6197万元,建立冠名基金达到11636万元,支出救济资金1617万元,建立公益项目35项,救助人员29352人。
  2008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有39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捐款1270.2万元,4772位个人捐款45.4万元,新增企业冠名基金9家,金额达910万元。全区110个行政村(含已拆村建居,仍保留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建立“慈善帮扶基金”,合计金额7120万余元,可用救助资金427.2万元。是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至2008年末,共向汶川赈灾捐款1820.7万元。全年,区慈善总会拨付日常救助款817.9万元,共救助9212人次;实施公益项目13项,累计投入慈善公益金259万元。
  第四节 红十字会
  组织机构 1985年,江北区红十字会成立,陶根法为首任会长。1990年张坤华任会长,1996年陈大申任会长,1997年应和琴任会长,2002年伊敏芳任会长,2006年陈文辉任会长,2008年戴瑜任会长。
  主要工作 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以及春节等重大节日,区红十字会都深入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光荣院,慰问鳏寡老人、孤儿、抗日老战士,赠送食品、服装、旅游鞋等物。2001年启动“爱心工程”资助百名特困学童计20万余元。2004年,接受宁波皮凯福莱特种汽车公司捐赠的最新型巡回医疗,车与B超机,用于“健康使者火炬行动”。2005年起,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与重点帮助麻风病、艾滋病、重症精神病患者等困难家庭的“万人帮万家”活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派遣3支卫生应急救护队伍,支援灾区开展灾后防疫消杀、疫情监控及重建工作。至2008年,共募集各类善款和物资合计超过100万元,累计救助2000多个困难家庭及个人,发送救助款物60万余元。
  区红十字会长期在学校、社区(村)、消防、旅游、交通运输、矿山企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中推进现场初级急救和防灾避险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普及。至2008年,完成1万多名红十字救护员普及培训,同时培训师资200余人。
  坚持普及献血常识及其意义,青年师生无偿献血量占全区总量的70%左右。自2002年起,江北区无偿献血工作连续6年被宁波市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区政府连续3届(两年一评)被授予“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区”称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下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