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景区景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9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景区景点
分类号: F592.755
页数: 12
页码: 759-770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境内是自然风光型和人文景观类景区景点情况。
关键词: 景点 旅游业 江北区

内容

宁波市江北区境内的景区景点,从资源类型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风光型,二是人文景观类。自然风光以水域风光为主,江北区河湖纵横、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主要江河有姚江、甬江、慈江、庄桥大河等。人文景观以遗址和占建为主,江北区历史悠久,遗存文物古迹丰厚,构成了以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为主要遗存的文物史迹群体,展现了江北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第一节 自然风光
  宁波都市农业园区位于江北区洪塘街道西北部,西部连接慈城古城,北部连接荪湖旅游度假区和保国寺景区,东、南以洪塘街道及江北河为界。园区启建于1985年,1993年扩建,1997年成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0年进行功能提升,2001年开始转型发展,被评为宁波市区新十大景点之一。2005年园区转变体制,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区、中高会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国家农作物区试点、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中国十佳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园(2007年、2008年)、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全省首批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和省农家乐特色点(2006年),同时还是全市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首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点(2006年)。
  园区核心区占地1.3平方公里,实有土地1200多亩。2007年,明确了园区将建设成为洪塘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区、打造生态旅游“金三角”(即农业园区—荪湖旅游度假区—保国寺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块,并带动周边土地开发和增值。核心区被确立为以农业观光休闲和青少年综合实践为发展方向,重点建设集科技示范、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具有良好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省内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园区建有儿童植物园、水果采摘园、垂钓园、蝴蝶兰名优花卉基地和青少年绿色学校等休闲旅游项目。
  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宁波都市农业园区西北部,总占地约3500亩。荪湖,是为防洪灌溉筑坝而形成的人工水库,总面积约800亩,水体清澈,岸线优美,与周围山体相互映衬,景色宜人。水库周边有近1000亩山林,植被繁盛,松林、竹林、茶园广泛分布,尤其是山林深处的一片古枫林,是不可多得的生物景观资源。整个景区空气清新、环境清幽,自然环境优美,是距离宁波市中心较近的一处城市山水景点。
  五星绿野山庄位于慈城古县城西北方向6公里处的五星村,距宁波中心城区25分钟车程。农庄依山傍水,以绿为主,突出园林精品的环境氛围,开发有垂钓、烧烤、瓜果采摘、登山健身、拓展训练、乡村会所等旅游项目。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浙江省首批三星级乡村旅游点。
  三勤白茶源 位于慈城三勤村。依托宁波市最大的白茶生产基地,以“品慈城白茶、望姚江山水”为特色,结合娱乐、休闲、健身、会务功能,开发了众多的农家风情体验项目。是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
  农家乐 江北区的农家乐主要分布在慈城镇郊与洪塘街道一带,包括毛岙甬城风情谷、妙山怡景水果农庄、安山农家乐、灵山农家乐等。毛岙甬城风情谷,位于浙江省最佳自然生态村——毛岙村,以原生态的江南山沟沟为特色。开发有农家菜品尝、垂钓烧烤、杨梅橘子采摘等活动,开设有三家特色农家菜馆。妙山怡景水果农庄,依托200亩山地,有桃、李、橘等水果10多种,四季有果有花,是一处花果山农家庄园。
  日湖公园 位于余姚江“盲肠”段东南端。通过两岸污水截流等工程,日湖水质得到改善,日湖水体两侧逐步得到开发,形成了日湖文化广场。2004年5月1日开园,东起江北大庆南路延伸段,南到通途路,西界湖滨路,北接环城北路,是一个开放型的城市公园,也是目前城区最大的公园。
  公园总占地43.6公顷,水域面积约15.5公顷。除日湖水系外,还有人工溪流贯穿整个园区。在14.6公顷的绿地区域内,种植了大量的银杏、水杉、香樟、合欢等乔木,丛林茂密。公园中园林湖池的利用处理,充分结合了造景设计与水体绿化设计,水边建筑设计、水中堤岛、桥的设计,并与动植物搭配,紧密相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设计案例,自然式与规则式互相结合,充分体现自然的野趣、鲜活的生趣和小巧水灵的情趣,为园林环境带来新鲜景象。公园主要有桃溪观鱼、黄金沙滩、伊甸园、亲水平台、滨水廊道五大景点,环境宜人。
  云湖休闲旅游区 位于慈城古城北部山区,包括英雄水库、五婆湖水库及周边山林果园。该区域集中了江北区主要的山林资源,区域内山水田园农舍兼备,自然环境良好,适合开展山水观光休闲旅游。
  姚江 又称余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东北眠山岗,是宁波的母亲河,从鄞州区流经江北区,在江北区的流程有24.5公里,平均河面宽180米,水量丰富,原是潮汐江,姚江大闸兴建后,挡潮阻咸蓄淡,成为淡水内江。姚江文化积淀深厚,田园风光秀美,江北区境内沿江分布有宁波大剧院、绿岛公园、姚江大闸、姚江公园、姚江槐树路段、江北公园等景点,是一条水上观光、休闲的重要航线。
  第二节 人文景观
  慈城古县城
  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史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王勾践城——勾余”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后改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
  (738)设慈因县城建此取名。古县城面积2.17平方公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古县城内仍保留着规整的棋盘式街巷格局及用为防御工程的古城墙与护城河。县城倚县北后山面南而坐,公共建筑有左文右武布局的突出特征。古城格局方正、南北方向有3条轴线,东西方向有4条轴线,纵横轴线呈“井”字形交错,如此整体布局在江南一带自然形成的城镇中少见,被专家赞为“中国传统县城的典型代表”。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沉淀,慈城古县城留存了大量历史遗迹,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个,形成了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清道观、城隍庙、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的“慈城古建溪县,慈城,筑群”并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慈城一带历史上涌现了大量文人学者。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近现代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一批名人名家。
  慈城古县衙 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是第一任县令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有1200余年的历史。最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在的县衙按清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的详图在原址重建,坐北朝南,占地4万多平方米。中路主体建筑包括大门、仪门、六部房、大堂、川堂、二堂、清清堂等;东路为县丞署建筑群,整组建筑气势宏伟,形制严格。涵盖了中国古代基层政权机构政务文化要素。县衙内通过蜡像、服饰等陈列诉说着县衙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县衙内另外还辟有一个清风园。清风园建成于2006年,是一个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主题性文化园,占地1200平方米,与古县衙相对独立而又浑然一体。它借助雕塑、壁画、实物模型、文字材料以及多媒体等展示形式和表现手段,从鞭笞贪官的贪婪和封建官场的浊贪之气着手,通过对比,集中展现中国传统清官的风采,意在实现“激浊扬清”的目的。由于重在弘扬清廉之风,所以取名为“清风园”,建成后被确立为浙江省首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慈城孔庙 又称学宫,始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庆历八年(1048)迁移到城内中心位置上的现址。是目前浙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学宫,浓缩了慈城孝文化的精髓,1997年被浙江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慈城校士馆 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基础考试——童试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慈城当地乡贤郑廷父子慷慨捐银2.4万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损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清光绪《慈溪县志》上校士馆清末的格局图样重建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工艺的明清建筑风格。
  清道观 据慈溪县志载,清道观始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后废。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由道士叶景虚重建,时在道观右侧建东岳行宫,请尚书楼钥题匾额,,观名为“列仙游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道士王智静将邻近的“至道”、“崇寿”两宫并入,改称“清道观”。新中国成立后,清道观保存完整。“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2004—2007年,作为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清道观重建。重建所用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传统建材,并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在对清道观的建筑格局及风格进行大量考证的基础上,恢复了山门、仪门、雷祖殿、东岳殿、东岳退居殿、戏台、玉皇殿、三清殿、关圣殿、十王殿等建筑。清道观内配置的主要神像雷祖、东岳大帝、玉皇大帝、四御及三清等皆为优质桧木精雕而成,清漆淡彩,代表了目前木制神像的最高水平。老君台上的青铜老子像,是中国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院首任院长吴为山教授的代表作品,采用抽象的造像手法,表现老子作为人类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深邃、高远的神韵。老子像周围所配大地景观,以最简洁纯粹的现代材料黑色钢管为基本元素,排列组合成类似迷宫效果的蜿蜒路径,地面配以纯净的白色石子,黑白两色组成整个景观,寓意“道可道,非常道”、“大道难求”,同时又暗合老子所崇尚的“水之德”的意境,大气磅礴,意境深远。老君台上又布黑色的祈愿棒丛,取林的意象,象征道体以外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祈愿棒可系祈愿丝带,游观者的祈福之愿可在浓重的道的气氛中得以升华,实现人与场所的互动效果。
  城隍庙 按清代规制重建,庙院宏大,布局完整,是目前国内恢复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建筑既有道教寺庙殿堂配置特色,又具有官署建筑风格,体现中国古代儒道两教为主的文化内涵,现作为慈城手工DIY创意园——“天工之城”开放。
  慈湖 位于江北区慈城镇北1公里处。隐藏于大宝山与清道山两山中间,紧贴阚峰,湖面呈腰圆形,因为四周环有山林,如同屏障,大风大雨时也很少起巨波大浪,民间把慈湖比作性情慈和的姑娘。
  慈湖最早是在唐开元年间,由县令房琯为灌溉农田而命人开凿而成,广袤150亩。湖旁原来是东吴名相阚泽的故居,因此命名为“德润湖”又名阚湖、普济湖。阚泽少年时代曾在现在阚峰下勤书苦读,以后在东吴官至中书令。后阚泽舍,宅建浙江省第一座寺院——普济寺。传说他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座临湖的山取名为阚峰山,而湖称为阚湖或德润湖。
  后来,为了缅怀先儒杨简曾在此筑室讲学,特改名为慈湖。杨简是南宋哲学家,号文元。他于慈湖,恰如白居易、苏东坡于杭州西湖一般,有着一段难解难分的情结。杨简筑室湖上,自署“慈湖书院,”宣讲理性之学,名声大振,世称杨简为“慈湖先生”。后人为了纪念一代大儒,将此湖改名为“慈湖”。杨简有名诗《丁亥咏春偶成》咏湖:“天造慈湖迥山尘,无冬无夏只长春。四由桃李转新锦,一邑风光让绝伦。涧水檐房谈妙理,山禽柳外说天真。杏坛无限难传意,付与凭栏寓目人。”今慈湖书院旧址上建有慈湖中学,校园内有普济寺、阚崖等遗迹及4株古银杏。
  慈湖湖堤直贯南北,将慈湖分为东西两湖,堤上有普济桥,环湖有小道,湖西北辟有慈湖公园,园内有宁波木屐发掘地及墓前石刻造像。慈湖历史与慈城镇设县治差不多,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县令胡观澜再疏,并在湖堤上造了有3个飞檐翘阁的“师古亭”,招四方游客来此小憩。清风徐来,四野悦目,自然景观优美。
  朱贵祠 坐落在慈城西门外庙湾,即大宝山西麓。又名慈郭庙,俗称朱将军庙。1963年3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侵略军千余人在慈溪大西坝登岸,攻打大宝山清军驻地,大宝山驻军在将领朱贵的带领下,,奋起抵抗,最后因腹背受敌,寡不敌众,朱贵壮烈殉国,时年64岁。朱贵部下400余名将士全部阵亡,其子朱昭南也战死沙场。当地父老为纪念朱贵父子及将士们的保国精神,自动捐款,在大宝山西麓建起朱贵祠。
  朱贵祠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后两进各五开间,置一天井。祠内塑有朱贵将军全身像一尊,殿檐高悬清朝云贵总督林则徐撰、李天马书的“忠规孝矩”匾一方。门前后有两门重两千斤的大炮。前廊两侧内壁上有石碑,尚保存有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仲秋礼部侍郎吴忠骏撰写的“慈廓庙碑”十六方以及孝丰县知事朱绪曾题写的“慈溪大宝山武显朱将军之碑”等文物。祠后山坡建有鸦片战争大宝山战役阵亡将士墓。1998—1999年经过重修,增设大型“朱贵将军戎马一生”壁画,以及“浙江鸦片战争”和“抗英大宝山战役”图片陈列。2000年,朱贵祠被授予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慈城古县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形地势风貌独特,城池环境钟灵毓秀。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整个古县城生态环境秀丽清幽。
  保国寺 位于宁波城北郊江北区洪塘街道的灵山山岙,距宁波市区15公里。据传东汉建武年间(25—56)骠骑将军张意与其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此,今之寺基,即其宅基,因在灵山上,初名灵山寺。唐广,明元年(880)因得僖宗赐“保国”匾额而更名为保国寺。它历经千余年的岁月风雨,一直屹立至今。寺内汇集了,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各式建筑风格与特点,成为融合各个时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尤其是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的大殿,乃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保国寺内唯一的北宋建筑物。1961年3月,保国寺名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在我国古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且是一座典型的山林式寺庙园林。寺内池、石、古木错落有致,周边诸峰秀丽,林木葱郁,环境优美,是市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1992年5月,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国寺公园,占地28.8公顷,包括仙人桥、灵龙泉、叠锦台、青幛亭、望海尖等诸多景点。保国寺集观光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北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最值得去的50个景区之一。
  宁波老外滩 位于三江口是百年宁波的重要见证地。鸦片战争后,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1月1日开埠,,是中国最古老的外滩。
  老外滩的整修工程于2002年启动,通过借鉴上海“新天地”商业区的成功经验,构筑了中国第一个“街区地产”:沿江6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以一条特色商业街为纵轴形成东西两大带状区域,羊山路、扬善路横穿其间,将整个地块分割为六大街区。
  东部水岸三大街区形成人潮区域,布置有消费层次相对开放的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西部带状人流相对较少,主要布局行业会馆、生活天地和城市公寓,商务特征显著。
  宁波老外滩保持着比较纯正的古典街区特色。既有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堂、巴洛克式风格的外滩会馆等西洋建筑,也有中国传统里弄和民居。浙海关旧址、旧英国领事馆、江北巡捕房旧址、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旧址,以及“宏昌源号”、严氏山庄、石库门建筑群等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形成了一个历史建筑群落。
  宁波江北天主教堂 位于新江桥以北,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浙江省代牧区主教法国籍的苏凤文兴建,名“圣母七苦堂”。光绪二年(1876)起为主教驻堂,增筑主教公署,藏经楼等。光绪二十五年(1899)建钟楼,钟楼高30米左右,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它是浙江省天主教堂建筑中的代表作,1989年12月12日教堂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建筑面积现,为4637平方米,坐东朝南,平面呈拉丁“十”字。整个建筑分主教公署、木堂区、教堂、钟楼、管风琴室等部分。建筑外立面除勒脚部位用水泥抹灰外,其余均为青砖砌筑、红砖装饰的清水墙面。正立面上有3个透视门,用红石砌筑,门上端壁上镶有类似尖券式样的图饰,图饰上方有青石砌筑的玫瑰窗,主间玫瑰窗上雕刻花饰镶边,其上还有钟塔,钟塔顶端四角有4个青石小尖塔,中间大尖塔顶端有一十字架,侧立面上有6个三级抗风柱,柱间均有一尖券窗,窗上有红青两砖镶边图案。抗风柱柱头高出屋面,上有小尖塔。建筑屋顶采用十字尖拱,内部柱子均为束柱。教堂正立面前有一广场,广场中间有一喷泉池。江北天主教堂一直是宁波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三江口观光的重要标志性景观之一。
  浙海关旧址 位于老外滩中马路上。浙海关,又称浙海洋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中国最早设立的4大海关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初具现代海关职能的机构。鸦片战争后浙海关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海关,直至1949年宁波解放。浙海关旧址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建筑面积1067.8平方米,是一座砖砌三层加阁楼的外廊式建筑,是在自强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影响下,积极吸纳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欧洲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又得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洋风建筑”的启示的新型中国近代建筑。建筑以中国的青砖为主要材料,配以西洋式的廊柱、门窗套和百叶窗等作为装饰,是宁波“折中主义”公署建筑的典型代表。1983年9月,浙海关旧址被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与宁波天主教堂合并成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4日在浙海关旧址基础上建成的浙海关旧址博物馆开馆。根据浙海关旧址现有的利用空间和海关发展,历史情况,一楼由情景厅、模型厅、放映厅等组成,集中展陈“千年国权说海关”、“雄镇海道的浙海关”、“浙海关时期的宁波港”、“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和“宁波海关”5个部分内容。二楼的展陈内容为部分场景复原,有当时用来办理报关业务的综合办公室——大公事房、外籍职员的书房、税务司办公室和卧室。
  英国领事馆旧址 位于白沙路56号,现留存有主楼一幢,是一座二层六间的西式楼房。据资料记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12月,英国驻宁波领事罗伯奉命进驻宁波,与宁波各地方官会商开埠事宜,议定在江北岸设立“宁波大英钦命领事署”。随即在宁波江北建起了英国领事馆。此后历经三任领事。于民国23年(1934)被作价5.6万元卖给了宁波救济院。新中国成立后该房屋曾为83351部队所使用,部分已改建。现在是某部队仓储用房。
  江北巡捕房旧址位于中马路55号。清同治三年(1864)宁绍道台为管理租界内的治安问题,成立了此巡捕房,行使江北岸商埠区的一切治安、刑事等权力,。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撤销。原本由前后二幢三层楼房组成,现在仅存前进的中式三开间砖混结构办公楼房一幢。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六间。东外立面用水刷石抹面,二层有挑廊,涡卷式挑梁。二、三层有壁柱,是仿古罗马科林斯式方形柱。三层顶部有露台,外侧围有瓶形栅栏。建筑南、西和北立面均是青石砖墙。建筑内部中间有天窗,西侧有一个木楼梯,楼梯上方有天窗。新中国成立后,该旧址被宁波市服务公司接收,并在1982年进行调整,划归江北区饮服公司作新甬旅社。
  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旧址 位于江北区白沙路96号,原为宁波“煤炭大王”谢恒昌的私宅,建于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1903—1908)。谢恒昌是一位爱国实业家,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开始就去重庆另营新业。民国30年(1941)宁波沦陷后,谢宅被日军侵占,开辟为“水上司令部”,并附设检查站。该旧址是一幢三层三间的红色机平瓦歇山顶西洋式楼房,连左侧的二层楼房,建筑装饰考究。入口处门框是罗马式结构,上面雕有“降福受祉”字样。铁皮门由钢铆钉布成“五蝠捧福”图案,周围铁栅窗由“连升三级”图案组成。主楼面临甬江,二、三楼阳台是铁栅木栏扶手,最高层是晒台,屋内有壁炉,全漆地板,低层是图案地板和水磨石阶。整个建筑用青石砌筑,红砖做横向线脚,层间用青石线脚,有花草图饰,做工精细。
  “宏昌源号” 位于江北区中马路47号,大约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幢早期西式混凝土楼房,单坡式屋顶的一家老字号店面。沿马路局部为三层,其余为二层木结构,正立面为三层,采用混凝土饰面,为三开间对称式,中间二层以上无窗,有竖向浮雕装饰,顶部突出,为折线形山花,以卷涡向两侧延伸,两侧女儿墙则为立柱透空式,主次、虚实对比十分强烈,线条简洁,为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整个建筑以一个单坡顶从前向后坡去,突出了正立面的高大、气派和店招的吸引作用。建筑正立面有一竖匾,内刻“宏昌源”老字号。此建筑最早是慈溪人所开的糕点加工厂,是典型的20世纪30年代“前店后院作坊”式的近代建筑,也是宁波目前遗存较少的老店铺。
  严氏山庄 是早期“宁波帮”人士严信厚在清末民初时所建私宅,主要用于严氏族人聚会的会所。山庄总面阔有20多米,是一座三层楼房,呈“L”型布局,三江环绕、坐西朝东,采用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度的圆形露台,雕花精致,摄人心魄。底层为骑楼式,四坡式瓦屋顶。外立面、内部石膏顶及悬梁装饰图纹均带有明显的早期殖民主义风格。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式建筑交融之作。
  石库门建筑群景区内现保留下了很完整的石库门,西式雕花工艺精致,与传统宁波民居文化碰撞结合。之所以称之为“石库门”,是因为这些建筑的外门一般用石料作门框,其中包含了这个宅子的尊贵地位。这些住宅的主人虽然接触西方建筑文化较早,但在其思想中中国传统文化仍起主导作用,其建筑主体仍具浓厚的江南传统民居特征,但布局参照了西方联排式,因此建筑带有中西合璧色彩。宁波人喜用本地鄞县梅园红石作门框,配上黑漆厚重的木门和一副铜环,形成宁波石库门典型特征。
  宁波城市展览馆 位于江北区外马路195号。展馆总投资9000万元,2002年9月1日开工建设,2003年6月6日正式开放。建筑面积约7400平方米,框架结构,外观色彩斑斓,建筑风格独特,是集展览、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览馆。
  展览馆具有建设展示、规划查询、交流研究、宣传教育、休闲观光、会议安排六大功能。整个展馆分为四层:一层为商场和咖啡厅;二层为城市历史展厅和东钱湖、慈城展厅及多功能报告厅,“城市历史展厅”主要展示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明,宋、明、清、民国四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变迁,以及20世纪初宁波城市的变化发展;三层为建设成就展厅、各市县展厅和多功能厅,“成就展厅”集中展示了1998年以来宁波城市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四层是虚拟厅和规划展厅,这里有投资300余万元的城市三维虚拟演示厅,是中国规划领域第一个专业的数字城市仿真中心,在这里人们可以如临其境地直观了解未来规划中的宁波。
  宁波美术馆 位于老外滩北缘,由原宁波港轮船码头候船楼改建而成,2005年10月落成。主体建筑采用双层外壳的设计处理,外墙由青砖、木材、钢材构成,外形轮廓像一艘驻泊的巨轮,具有沉稳、内敛的艺术气质。宁波美术馆与包玉刚图书馆、宁波大剧院并称为三江文化长廊的三大标志性建筑。
  美术馆由主楼、上台广场、咖啡馆、地下车库、码头等部分组成,占地15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3100平方米。其中,美术馆主楼面积16200平方米,大小展厅面积共计5300平方米,艺术品收藏库1500多平方米,可同时或分别举办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展览。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演示厅、艺术家创作室、艺术资料库、艺术沙龙、画廊、艺术书店等,是一家集艺术品收藏、展览陈列、内外交流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造型艺术美术馆。
  宁波大剧院 位于姚江湾头“三江文化长廊”顶端,临江而建,三面环水,由法国建筑师何斐德设计,2001年11月动工兴建,2004年5月建成,形似一只海中的贝壳,是一座城市综合性剧院。
  大剧院占地面积13.6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4层楼结构,局部有地下层,主要由一个1500座的大剧场和一个800座多功能音乐演奏厅组成,同时配备有宴会厅、商业中心、会展用房及沿江音乐广场、游艇码头和文化公园附属建筑设施。
  大剧院的建筑主体与建筑基地的圆弧完全吻合,建筑造型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弧形设计如同大海中的贝壳,大剧院如同贝壳中的一颗明珠。大剧院主体建筑东南侧为雕塑文化广场;南面主入口有一条宽80米、长130米的阶梯,并配有跌落式水池。
  2006年9月8日,在大卫雕像诞生502年之际,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决定向宁波赠送意大利国宝——大卫雕像的复制品。大卫雕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发展的最高峰,与维纳斯雕像和蒙娜丽莎油画齐名,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艺术品。2006年10月21日,大卫雕像正式在宁波市大剧院广场揭幕。这座大卫雕像是外国政府赠送给中国体积最大的青铜艺术品,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唯一向其他城市赠送的按原件1∶1复制的大卫雕像。宁波大剧院是宁波市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宁波都市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
  槐树路文化休闲街区 槐树路,位于姚江北岸,旧时因路旁百年槐花树而得名。槐树路文化休闲街区是连接大剧院和老外滩的纽带,介于新江桥西和永丰桥之间,全长2公里。整个街区分东、西两侧布局。东侧商业街,按规划设计成了一条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文化休闲街区。西侧绿化带,集绿地、小品建筑、广场于一体,宽约50米,总面积11.4公顷,绿化率达70%,是构筑港城文化形象,承续三江长廊艺术脉络,集窗口形象、城市休闲、生态防护于一体的城市滨江景观绿化带,也是一处典型的城市游憩公园,被比喻为城区的一块“绿肺”。休闲绿化带以几何图形进行分区,并以水为脉贯穿其中,由北至南,游客会依次看到不同的空间景观:喷泉景观,以各式水景为主,形成叠水溪瀑、珍珠塔水景、雾化喷泉、旱化喷泉、水幕墙等诸多喷泉造型;园林景观,以原木、石材及金属为主,强调轻巧、空透、设有特色凉棚、花架、凉亭等园林建筑小品;植被景观,绿化配置以生态、保健、休憩为主要功能,侧重植物季相特色,突出“春花、夏荷、秋色”,以槐树为骨干树种,配置以银杏、香泡、白玉兰、桂花、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等主景树,并以别致的景观灯相互烘托。
  其间的建筑布置,体现了现代与历史的结合,在设置现代风格的栈桥水廊的同时,保存了该地段上原有的4幢建于20世纪初的近代建筑,分别是:徐宅、杨宅、孙宅和一幢基督教会用房。这批建筑是当时教会及工商界名人的房产,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晚清民国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碰撞中所产生的独特风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这里开辟有众多的特色餐饮,包括新天地——台湾风味烧烤;潮涌轩—高档粤菜风味等。
  徐宅 位于槐树路87号,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有前后两院落组成,甬道口为门楼,内又设有西洋式仪门,是一幢典型的中西合璧近代建筑。据资料记载,其原宅主徐氏是工商业者,财力雄厚,从民国19年(1930)左右开始建此宅。屋内目前依旧保存有完整的二十四孝雕刻屏壁,工艺精致。
  教会用房 位于槐树路121号,现在是潮涌轩的教会用房。该建筑的前身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东方女子促进会传教士爱德赛来甬创办的一所女塾。它是浙江省第一所洋学,堂,也是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第一所女校,后来历经多次修复陆续成宅。
  孙宅 位于槐树路109号,现在是新天地特色餐馆。建筑始建于民国19年(1930),倚江而立,是旧时大户人家住宅。该建筑总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平面为正方形。山墙顶采用长方形,饰有较规则的长条形几何纹图案。附有一个西式壁炉烟囱。现在该宅一楼装饰为餐厅,二楼仍以当年的风格为主,摆放着深褐色的中式家具。
  杨宅 位于槐树路77号,坐西朝东,临姚江面向解放桥,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面阔三间,约17米,其中两间为敞开外廊式,是重楼。建筑的砖质柱由方形和半圆形组成,上端有卷草纹装饰。屋顶采用洋瓦硬山式,梁架采用近代西式三角形木屋架,用石膏饰顶,外墙是清水墙。这是街区内为数不多的近代建筑,现为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办公用房。
  宁波大学 地属宁波高教园区北区,濒临甬江。1984年12月,由世界船王——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投资创办。1985年9月25日,邓小平为宁波大学题写校名,1986年开始首届招生。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2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8万平方米。建校至今,相继有6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兴建了包氏教学楼群、邵逸夫图书馆、包玉刚图书馆、曹光彪科技楼、林杏琴会堂、宗瑞航海楼、绣山工程楼、思禹建筑工程楼、李达三外语楼、汤于翰医疗中心、龙赛理科楼、包玉书科学楼、安中大楼、黄庆苗综合教学楼等一批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校园建筑群景观。
  学校地势开阔,绿化率达60%以上,校园内四季绿意盎然。尤其是东西两侧数以千计、高约10米的水杉林,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成为白鹭的栖息地。栖息在宁大校园的白鹭品种较多,有灰鹭、池鹭和牛背鹭等。每当日暮之时,喧嚣的校园渐渐宁静下来,就会有数千只白鹭从东南方三五成群接踵飞来,在校园水杉林上空盘旋,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校园内立有包玉刚铜像,是为弘扬其创办宁波大学、光大兴学育才精神而立。
  庄桥古村落 主要指分布在庄桥镇的童家古村落、姚家村古村落和马径古村落。
  童家村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河流环村,河上有多座石桥,河的两岸分布了大量的民居和古村落。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布局讲究,以木结构为主,一色的黑瓦青砖,层次分明。弄与弄之间大多以防火墙又称“马头墙”相隔。建筑采用的材料和工艺都考究规范,集中了丰富
  的石、砖、木三种建筑雕刻装饰的精华,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韵味。在这片古村落中比较知名的有“庙后童”清代民居等。
  “庙后童”清代民居 位于庙后童村,其主体结构由一座正楼、左右厢楼、台门组成。台门三间,明间高于次间,台门顶前部为坡屋顶,瓦当、滴水齐全,后部顶与门楼顶相连,为小青瓦。台门上部置砖雕斗拱,平身八攒,上有象鼻状假昂,两侧拱翼。更上为云状耍头。台门主体分上下两层,其砖雕有人物故事、八仙、白鹤、松鼠、蝙蝠、牡丹、菊花、铜钱、如意纹边饰、丹凤朝阳文饰等等。台门下为红石制门洞,装饰有青石雕刻二童子像。
  砖雕门楼后连接木构门楼,梁架上雕嬉水人物,朝里有轩,台门雕刻精美,规格之大为浙东少见。正楼明间正中悬“九叙堂“匾额一块。二厢楼之檐廊里端右封檐墙,下砌石门,石雕内容有四马、狮子舞绣球、松鼠、如意等。
  童家古村落民居不但存量丰富,而且许多古民居还具有相当的完整性。整个古村落集中地再现了旧时城镇人民的生活场景,同时具有田园环境风貌,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姚家村 以姓名村,以宗族聚居成村。乡村昔日发展以清代为盛,因此村内保留了大量的清代老房子,建筑格局基本上是“一村一族一祠堂,族中分房聚居”的传统形式。姚家古村落古建筑规模较大,大部分建筑形制完整。其建筑形态和格局具有浙东农村大族民居的特色,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工艺都非常考究和规范,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韵味。较知名的有姚家玉房东大厅,是姚家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姚家玉房相传为宁波最大工商业主姚文兴的故居。姚家玉房共99间,四边马头墙合围,占地50余亩,形成一个清代民居群。姚家玉房东大厅,位于姚家村前姚,是玉房后进之朝东门厅。东大厅铁皮双扇大门朝南开,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厅前为三开间照壁,也称影墙。石砌须弥座,上刻卷草、云纹。全壁分三开间,顶端砌出中间高,两侧低约50厘米,墙体由砖砌成,上部为砖雕,以不同的砖纹将明间与次间分隔,现脊部一半已毁。檐下有斗拱,明间8朵,次间3朵,柱头有形制特殊的柱头科。座斗下为伏远瓣,无出跳,下为磨砖砌成的图案,两侧有二层刻花垂莲柱,下层为卷草几何纹带。东西次间也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三组、下层为五组花卉云纹。大厅额坊下有木雕,雀替刻花,前廊有莲花式坐斗。最具特色的是瓜柱下悬镂空式花斗。两侧壁勒脚处为青石雕双龙朝喜图,上为蝙蝠去纹图。整座建筑雕刻精美细致。
  马径古村落 是有几百户人家的一个大村落,古村落中保留的建筑基本完好,砖雕精美。
  半浦古村落 “半浦村”距宁波20公里,位于姚江之滨,慈城古镇以南约6公里。半浦村南边就是古渡“鹳浦”。南有“鹳浦古渡”,北有慈城古镇。占渡据交通要冲,姚江上游的货物和客商在此上岸经营和转运,连接古镇慈城与姚江上下游商贸,同时也生发滋养了“半浦”渡口古村。
  围绕着古渡口附近方圆不到一里路程,是半浦古村落的建筑群落。故家大族历世聚居于此,兴文重教。一批代表性的明清时代民居散落周围。这些明清古建筑大约有15处以上的院落,其中的四合院,三合院,几进的大宅子都还依稀可见当初的繁华。
  益丰门头,是古建筑群中建造最早的大宅。茶栈,是当年的茶商经营的场所,庭院宽阔,门楼颇有气派。老宅“中书第”、“陆善堂”,也都是历史悠久的优秀古建。除此以外,还有“孙家”、“周家”、“芝轩门头”、“前八房”、“九间头”,等等,都是可观的大宅建筑。
  “孙宅”主人孙衡甫,是民国初期四明银行的当家人,经营成功,财力可观,并在当地捐资建造了“半浦小学”。学校是一幢四合院,主楼建筑欧式特征明显。如今这幢优秀的西洋建筑学校基本保存完整,进了昔日半浦小学的大门,还能看见民国16年(1927)的一块碑刻。
  著名的藏书楼“二老阁”也曾在古村落内。“二老阁”是浙东学派著名人物郑梁家族的藏书楼。300多年前,郑氏亲自到余姚黄竹浦,把黄宗羲著作用船载运到半浦。后来,郑氏编《二老阁书目》整理黄宗羲的遗稿,四方学者访求黄宗羲的著作,不去竹浦去半浦,使“二老阁”在学术界享有了盛誉,也使半浦古渡多了四方求学者的身影。如今“二老阁”原址上只留下一块石碑,记载着曾经有过的盛况。
  庄桥思源公园位于庄桥中心街区,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与日寇浴血奋战而牺牲的多名革命烈士而建的。公园现分为纪念区、广场区、过渡区和停车场四大功能区块,占地约7600平方米。公园内红花绿草,松柏青青,鸟鸣阵阵。蒋子瑛、朱洪山、陈爱中3位烈士的全身塑像挺立在公园正中,孔武有力。
  思源公园前身为“庄桥烈士公园”。据史载,抗日战争时期,在慈东事变等抗日战争活动中江北庄桥一带曾牺牲了许多抗战志士。1991年,由庄桥镇党、团员和群众自愿捐款,首先在河角建起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基座周围面积为144平方米,高9米。1998年,市新四军研究会的沈宏康老人个人捐款2万元,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后增建蒋子瑛烈士和陈爱中烈士纪念碑。江北区和庄桥镇人民政府又为其他22名在此牺牲的烈士建立了纪念碑,并修建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2005年6月,庄桥烈士公园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底,庄桥烈士陵园全面扩建,并更名为“思源公园”取“饮水思源”之意,以警示后人今日的美好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以生命与鲜血换来,勉励人,们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完成先烈未竟伟业。2008年3月底,蒋子瑛、朱洪山、陈爱中三位烈士的全身塑像最后建成。2008年4月7日,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在扩建后的思源公园举行了开馆仪式。
  社会资源访问点
  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宁波旅游国际化两年行动计划》的要求,2008年宁波旅游局确立了宁波金田铜业有限公司、宁波牛奶集团、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日湖婚庆广场、宁波史翠英发展有限公司五个社会资源访问点。它们将成为宁波旅游国际促销的重点和亮点。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铜冶炼加工为主的中国500强企业,位于江北慈城,创建于1986年,生产能力及经营规模位居浙江省行业第一,是中国优秀民营企业,浙江省管理示范企业。集团占地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亿元,员工3500余人。集团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银行资信等级AAA级。2007年被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是江北区工业观光旅游的特点和亮点。
  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养殖、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乳业公司,专业生产乳制品已有40多年历史,已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型保鲜奶专业乳业公司之一。投资1亿多元建位于江北洪塘工业区的新生产基地,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落成投产,其占地面积达100余亩,仅生产主车间就有1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类先进的美国进口生产线,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保鲜奶生产加工基地。是江北工业旅游的重点开发对象。
  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位于江北洪塘都市农业园区,是浙江省首批青少年学生校外素质教育示范基地,宁波市中小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和科普教育基地,建有拓展训练场、手工制作坊、学生实验田、垂钓烧烤场、水上趣味桥等设施,开展农科、拓展、陶艺、交通等实践教育活动,可一次性
  满足700名学生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需要,是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实践创新的“第二课堂”。
  日湖婚庆广场 是江北日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结合了日湖的景观和区位优势,是在对宁波婚庆业态与全面性现状整合基础上精心构思、酝酿开发的。日湖婚庆广场紧临日湖东侧,处于日湖水面最开阔的中央位置,建筑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商户有140个单位,建筑形态上是三、四层的建筑群,风格上采取了欧洲风情,营造一种休闲浪漫的消费新天地,将成为江北区旅游消费时尚的新
  代表。
  宁波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由公司董事长史翠英创建于1978年,是宁波本土一家专业从事海产食品的收购、生产、销等系列经营活动的专业公司。如今已在全国各地设立多家分公司及专卖店,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并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近年来先后多次荣获宁波市、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中国驰名商标,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有黄泥螺、蟹糊等冷藏产品,有野生黄鱼鲞、珍品大墨鱼干等干水产、鲜活水产、休闲海品、南北货、炒货共六大产品系列。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是江北特色旅游商品的代表企业之一。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