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图书馆
江北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江北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商业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4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商业体制
分类号:
F721
页数:
10
页码:
661-6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管理机构与体制、商业经济结构等商业体制概况。
关键词:
宁波市江北区
商业
体制
内容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
管理机构
商业管理机构1953年,原江北区政府设有工商股,1954年改设商业股。1956年,江北区建置被撤销,商业按行业由市商业局的各专业公司管理;郊区则由郊区供销社管理。1961年10月,宁波市商业局在江北设立办事处。至1963年,江北城区内的商业管理机构增加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商业股、江北市场管理委员会、江北区商管会、市商贩管理委员会江北分会等。1978年9月,江北区设立财贸办公室。1979年9月,郊区设立工业财贸办公室。1984年新江北区成立后始设区商业局。1988年4月,区商业局下设全民性质的百货、五交化、糖业烟酒、蔬菜食品、饮食服务5个专业公司,由专业公司管理下属集体性质的商店。12月建立江北区社会商业管理处。1996年9月撤销区商业局,组建区贸易局,拓展管理职能,并与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合署办公。2002年重新组建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并与区贸易局分开办公;2005年又恢复合署办公。
物资管理机构1971年,江北区革命委员会供销经理部建立,次年7月正式对外办公,后被撤销。1979年,原江北区供销经理部恢复,同时建立区商业购销经理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方法。1984年,区供销经理部改名为区物资供销公司。1988年成立江北区物资局,在区物资供销公司挂牌,也是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区物资局归口于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具体领导物资供销公司(更名为区物资总公司),并对各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物资工作实行对口管理和业务指导。1996年,区物资局撤销,其所属的机电设备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新亚公司、金属公司、物资总公司划归区贸易局管理。
供销社1986年4月,宁波市供销社江北办事处成立,受市供销社和江北区政府双重领导,负责管辖慈城、洪塘、庄桥、江北4个供销社。此前,江北地区的基层供销社一直由宁波市供销社或商业局管理。1995年,江北、庄桥、洪塘3个供销社合并为合立贸易发展总公司。2000年开始,供销社实施企业转制。 2002年,慈城供销社改制为慈城供销有限公司。
粮食管理机构1986年4月,宁波市粮食局江北分局建立,受市粮食局和江北区政府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对江北区内粮食购销活动进行行政上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协调:辖区内粮食系统的业务、财务等工作仍由市粮食局管理。此前,辖区内的粮食由宁波市和相关县粮食部门管理。 1998年,庄桥粮管所、慈城粮管所分别改为庄桥粮食收储公司和慈城粮食收储公司。2002年两公司合并,改设甬北粮食收储公司,地址在宁慈路18号(洪塘),下设庄桥、费市、洪塘、胜利(太平桥)、慈东、乍山、妙山7个收购站。
管理体制
1952年,原江北区有商业行业46个,商户423户。其中,百货86户、食品77户、服务业75户、建材燃料60户、饮食56户、五金化工37户、文教用品6户、医药6户、其他20户,分别由各行业联合委员会管理。1954年开始,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江北区建置被撤销,商业全部由市商业局及其各大专业公司管理。1958年在调整商业网点试点的同时,市商业局将在江北地区的合作商店、小商贩共487个供应点1050人,下放给江北公社供销部管理。1962年10月,刻字网点、时装生产合作社、百杂生产合作社、电镀业务全部划归手工业局领导管理,锡箔生产合作社、制香小组、情被小组、纸扎个体户划归商业局领导管理;长面生产及销售,市区的统一划归商业局领导管理,郊区的由市供销社经营和管理;各城市人民公社管理的照相、钟表、废品收购、茶馆等行业统一归口市商业局;旅馆、理发、娱乐(小书摊等)、茶水站仍由人民公社领导和管理。1963年8月,市商业局将5个专业公司所归口管理的37个核算店、666名职工划归江北(城市)人民公社管理。其中,核算店职工458人(蔬菜126人、水产53人、水果58人、烟杂124人、薪炭76人、茶水站21人),合作商店职工107人,摊贩101人。下设商店85个,另有流动商车25辆、流动担28担。
1978年5月,市革委会规定,区街道企业物资供应站、街道服务站由市二轻局和江北区实行双重领导;12月,又复归江北区一元化领导。1979年,市有关部门将力车厂的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辆修理、木器厂圆木修配、黑白铁厂的煤饼炉生产业务连同人员划归江北区经营管理。
1983年3月,江北区商业购销经理部改建为江北区商业综合公司。是年,区属商业企业有炒货工场、中马百杂商店、五金车料商店、槐树综合商店、白沙副食品总店(含三宝、生宝、大庆、红星、新马)、北站综合商店(含北站副食品、面食、大饼、旅社)、兰江点心店、甜食点心店、康乐餐厅、槐树饮食店、益民饭店、停车场、中马招待所、槐树招待所、江北电讯修理店、白沙电讯修理店、弹花组;区劳动服务公司所属有中转服务处、运输队、副食店、饮食店、五金修理站、水电安装队、刻字店;居委会办企业有引先副食店、天一副食店、四横烟杂店、引先饮食店、洋菜饮食店、古井小吃店、后马行放处、中洋行放处、中马运输队、后马服务队、中马花圈店、引先照相店(以上为中马街道),槐树副食店、盐仓副食店、均安副食店、均安理发店(以上为槐树街道),白沙摄影室、白沙缝纫组、大庆服务队(以上为白沙街道),江北大队饮食店、大庆新村代销店、江北大队代销店、正大坊副食品代销店、草马路代销店、江北大队牛奶场、江北大队豆制品加工厂(以上为原郊区江北公社江北大队)。
1984年5月,区农工商联合公司隶属区商业局;区供销经理部改名为区物资供销公司,隶属区计经委;宁波市郊办工业供销经理部改名为宁波市江北区地方产品工业供销公司,隶属乡镇街道企业管理局;8月建立江北区汽车工业销售公司,隶属区物资供销公司;11月建立区贸易公司,隶属区农林水利局。1986年,区直属商业、饮服业34个独立核算单位由商业局直接管理改为委托各专业公司归口管理。1988年,市属65家独立核算商业零售企业和26家非独立核算网点划归区商业局领导。2004年,商业企业实行在地统计,共14家原市管企业纳入江北区统计。至2008年,在江北区统计的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149家、零售法人企业33家、星级住宿业11家、限额以上餐饮业20家。
第二节 商业经济结构
所有制结构
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前至新中国成立初,江北地区的商业以私营为主。1952年,原江北区有商业行业46个,商业户423户,雇用工人550人。另有行商50户、固定摊贩829人、流动摊贩410人。1953年底起,粮食、焦油、棉布等重要商品实行统购统销。1954年开始对私营、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年,江北区有私营商业户314户,其中家庭户247户,从业人员581人,其中雇用工人142人,实有资金共计207663元;庄桥区有私营商业户49户,其中家庭户37户,从业人员87人,其中雇用工人16人,实有资金共计17001元。主要业务为零售,具有面广、店杂、分散的特点,且多数经营者资金单薄。至年底,批发商业基本由国营、供销合作社营商业所取代。
根据中央 “全业安排、合并改组、全业合营 ”的方针,宁波市按照专业、归口原则,私改工作分为零售坐商、摊贩、批发商三大类型进行。
零售坐商按其性质分别划归粮食公司、花纱布公司、文化用品公司、百货公司、交电公司、化工公司、医药公司、土产公司、食品公司、油脂公司、盐业管理处、中茶公司、专卖公司、木材公司、新华书店、建筑器材公司、国药公司、薪炭公司、竹木制品公司19个国营公司领导。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的农具食锅、肥料饲料、鸟兽昆虫、迷信品、寿衣寿具、旧货、麻织品、铜锡家具、其他共9个行业由商业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改造办法,采取同一或相近行业合并,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对粮食、棉布、新药、国药、交电、化工、油脂、建筑器材、木材、文化用品10个行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对百货、土产、食品、烟、酒、竹木制品、薪炭7个行业实行大部分公私合营。合营后建立零售公司,并视户数多少建立分支机构。对图书、茶、盐3个行业实行专业代销。而江北的五金交电业,均位于中马路,有宁波市公私合营恒昌泰五金店(由恒昌泰、源大昌合并)和四联交通电工器材店(由光华、健叶、新华、大利合并)。
零售摊贩划归市合作社领导,先行清理,合理布局,重点在车站、码头、菜市场、粮食代销店及其他公共场所为中心组成“摊贩区”。流动摊贩也指定其活动地区,统一编号,确定标志,流动经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则是在积极领导、教育的基础上,自愿加入,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展开。
对批发商的改造,除了批发业务已经被国营公司代替的,其余建立国营信托公司,由公司组织其代购,加以利用和管理。凡迷信品等无前途的行业由其自然淘汰。至1955年11月,列入代销、经销等低、中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粮食、棉布、食油、烟酒、文具纸张、木材、盐、图书、百货、新药等11个行业,列入改造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95%。而货源已全部或大部被国营、合作社代替的有牛羊肉、蛋、柴炭、梳篦化妆、竹藤棕草制品、烤麻杂货、平面玻璃、竹、五金器材、农具食锅、一般百货、土纸、国药、畜产、鱼鲞、南北货腌腊、水果蔬菜、化工原料、席扇、烟20个行业。货源已被国、合商业部分代替的有纱线、照相器材、日用杂货、旧货4个行业。国、合掌握货源较少或尚未掌握货源的有茶食糖果、文具纸张、木器家具、箱匣皮件皮革、钟表眼镜、铜锡家具、迷信品、珠宝玉器古玩、寿衣寿品、副食杂货、食品杂货、鞋帽、猪牛羊栈、鸡鸭鹅等15个行业。
1957年1月,宁波市商业局规定合作商店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资金入股,按股取息,共同劳动,同工同酬,统一计划,统一经营,在国营专业公司或供销合作社的领导下,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合作商店一般设立管理委员会,并设经理1人、副经理若干人,50人以上的合作商店同时设立监察委员会。
人民公社化加速了对私营商业的改造工作。1958年8月底前,郊区有商业机构73个,其中国合商业13个、小商小贩60个;从业人员278人,其中国合商业101人、小商贩177人。至1959年5月底,郊区有商业机构73个,其中国合商业71个、小商贩2个;从业人员202人,其中国合商业200人、小商贩2人。1958年8月底前,庄桥供销部有商业机构66个,其中国合商业15个、小商小贩51个;从业人员351人,其中国合商业121人、小商贩230人。至1959年5月底,庄桥供销部有商业机构48个,从业人员223人,全部为国合商业。
1958年,江北区在调整商业网点过程中,加强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凡符合合资条件的饮食合作商店及张志大茶叶店等5户、36人批准为公私合营;将烟酒、理发、服装行业的96户小商贩组织为烟酒杂货、理发、服装行业的合作商店(社);将水产蔬菜合作商店合并为合作菜场。
是年,江北城区有国营商业企业4家:第一百货公司门市部,从业6人;食品公司门市部,从业12人;生产资料经营部,从业25人;大同旅馆,从业15人。公私合营商业企业共6家:日用品总店(由美乐、荣懋组成),从业53人;副食品总店(由裕德泰、张志大、晋发、同大、福太、益昌组成),从业66人;国药总店(由冯存仁、华达组成),从业21人;日用土产站(由德兴祥、昆源组成),从业11人;建设器材总店(由光大、恒昌太组成),从业26人;服务总店(由四明公墓、矿粉厂、胶木厂、草绳厂、丽丽、宁波旅社、甡记、远东、宁安、玉清池、老长兴、永兴隆、状元楼、东亚、中国照相组成,其中3家为工厂),从业299人。公私合营商业企业从业人员共计476人,其中营业员321人、管理人员60人、临时工56人、学徒工2人、工人37人。
是年,红旗、跃进两人民公社所属商业行业16个。从业人员共712人,其中烟酒酱杂144人、茶糖18人、合作菜场315人、钟表7人、薪炭39人、瓷器3人、料瓶18人、山杂10人、饮食92人、理发36人、旅馆20人、照相2人、刻字3人、洗染1人、画像1人、誊印3人。当年10—12月,江北人民公社(为红旗、跃进两公社合并而成)商业总销售额1075431元,其中零售738271元,利润总额86681元。
至1959年5月底,江北公社有商店(含门市部)120个,从业人员863人。以后合作商业又进一步过渡到人民公社供销部。1961年贯彻国家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把并入国营和公私合营商业的大部分小商小贩划出,恢复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
企业经营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1980年始,商业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5年,零售百货店实行 “国家所有,集体经营,自负盈亏 ”的经营体制。1987年按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原则,有11家企业实行 “工效挂钩 ”;13家零售为主的商业企业采取 “公开招标,择优录取 ”的办法实行租赁经营;14家零售副食品商店、饮食服务业推行全额工资提成制。乡镇、街道的商业、服务业企业则推行承包责任制。1992年起,部分微利、困难小型企业实行 “一押、二定、三不变 ”(即风险抵押,定费、定员,企业性质、职工身份、隶属关系不变)和“四自 ”(即自主经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分配)的经营方式,由个人或合伙承包。部分商业企业实行国有民营,并进行兼并改革;蔬菜公司共有12家企业被兼并,其中7家属于同一所有制性质企业之间的划归。1995年,后马食品商场4个柜组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后,全年累计销售达到274万元,并被授予1995年“物价计量信得过 ”单位称号。
2000年,区贸易局制订企业改革总体方案,对企业资产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依法评估,明确权属,对企业职工按照“转变身份,适当补偿,承认工龄,续接社保”的办法,打破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职工身份,使职工由“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企业改制前,区贸易局属下国有企业14家、集体企业30家,在职职工938人、退休职工900人。1999年底,企业总资产7432万元,总负债8532万元,所有者权益负1100万元。企业经营网点70个,总面积14963.83平方米,其中,商业企业产权房11145.21平方米、房管房2377.22平方米。在理顺劳动关系中,一次性解约的职工402人、参加“两保”①人员277人、需要“三家抬”②256人、非统筹73人。是年,这44家企业全部实施改制。大部分企业由职工或自然人出资购买并进行重组,成为产权明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小部分企业实施兼并后改制或作注销处理。
民营商业发展
个体商业发展1984年江北匕区有证个体工商业户1573户,从业1781人,零售额424万元。1990年,城乡个体工商户总数2274户,从业2626人,零售额2634万元。1996年,增至6487户,从业7936人,零售额45340万元。2000年,城乡个体工商户总数8018户,从业9636人,营业额65848万元。至2008年,个体工商户达8928户,从业12546人,营业额62361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5965户、注册资本9653万元,居民服务业1074户、注册资本2238万元,住宿餐饮业593户、注册资本3264万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8户、注册资本950万元,文体娱乐业33户、注册资本375万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12户、注册资本39万元,广告业8户、注册资本25万元。
集体商业发展1987年,江北区有集休商业经营机构131家,从业1101人。1995年增至1410家,从业14258人。集体商业企业营业额占全部营业额的89%。随后大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集体商业企业营业额所占比例也大幅下降,至1996年仅占9.97%。1997年后,国家统计部门只统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基本情况。1998年,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集体经济总产出为﹣38万元,增加值为﹣193万元;限额以上餐饮业中,集体企业总产出为752万元,增加值为220万元。是年,集体企业减至48个,从业人员350人,资产总计2287.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882.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36.5万元,利润总额为﹣150.3万元。2000年,江北区尚有独立法人集体企业30家。2006年,江北区限额以上集体法人企业只有2家住宿业企业,从业人员415人,主营业务利润为1450万元。2008年,限额以上集体批发企业2家,从业16人,年销售额14763万元;星级集体住宿企业1家,从业138人,年营业额1201万元。
私营商业发展1988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规定雇工8人以上为私营企业。江北区私营商业的营业额,1996年为8564万元,占全部营业额的13.08%;1998年为9092万元,占9.98%。此后快速发展。2005年,星级以上住宿业有私营法人企业2家,产业活动单位4家,从业人员131人,年营业额1608万元;限额以上餐饮业有私营法人企业9家,产业活动单位9家,从业人员923人,年营业额8775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业有私营法人企业31家,产业活动单位35家,年末从业人员848人,年销售330270万元;限额以上零售业有私营法人企业9家,产业活动单位29家,年末从业人员657人,年销售总额126815万元。至2008年,私营企业2084户,销售(营业)额2682204万元,占全部商业销售(营业)额的95.72%。
各所有制比例
1984年,江北区商业以集体经济为主,其中商业局占63.62%,其他各部门及乡镇街道商业占19%,个体私营商业占17.37%。至1990年,商业局所占比例下降至33.81%,其他各部门及乡镇街道商业下降至8.24%,个体私营商业上升至21.74%。1996年全部商业销售额中,国有商业占1.76%,集体商业占9.97%,私营商业占13.08%,个体商业占55.,14%,其他所有制商业占20.05%。1999年无国有商业统计,集体商业占18.61%,私营商业占9.01%,个体商业占53.08%,其他所有制商业古19.3%。至2008年,江北区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法人企业149家,年末从业2988人,年销售额237961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家,从业99人,年销售额5677万元;集体企业2家,从业16人,年销售额14763万元;有限责任公司2家,从业53人,年销售额25700万元;私营企业143家,从业2807人,年销售额233209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1家,从业13人,年销售额1383万元。是年,全区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法人企业33家,年末从业2005人,年销售额387429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家,从业65人,年销售额6268万元;有限责任公司2家,从业110人,年销售额15287万元;私营企业29家,从业1683人,年销售额298557万元;港澳台商独资企业1家,从业147人,年销售额67317万元。是年,全区星级以上住宿业共11家,从业1676人,年营业额17958万元。其中,私营企业10家,从业1538人,年营业额16757万元,占93.31%;集体企业1家,从业138人,年营业额1201万元,占6.69%。是年,限额以上餐饮业共20家,从业1278人,年营业额17066万元。其中,私营企业19家,从业1260人,年营业额16635万元,占97.47%;港澳台投资企业1家,从业18人,年营业额431万元,占2.53%。若按销售额、营业额的控股情况统计,国有控股占1.24%、集体控股占0.57%、私人控股占95.72%、港澳台商控股占2.47%。
市及市以上管理的商业企业
江北区现境内,尚有为数不多的市及市以上部门管理的商业企业,主要有土产、石油、水产、燃料、特产、食品、烟草、盐业等公司。
土产公司1953年11月在江北外马路38号成立浙江省合作社联合社土产经营管理处,并在扬善路6号设土产供应站。1956年4月在桃渡路成立宁波专署农副产品采购局。1957年4月在江北外马路52号成立宁波专区农产品经营管理站。同年在外马路38号成立宁波专署商业局土产采购供应站。1960年2月改为浙江省宁波土产采购供应站,并在扬善路6号成立浙江省宁波特产公司。1962年4月在扬善路6号成立浙江省宁波日用杂品采购供应站。1965年7月改名为宁波土产公司。1971年1月又改名为宁波地区土产公司。1978年12月称宁波地区日杂畜产废旧物资公司,地址改到扬善路1号。
石油公司1950—1956年称宁波市煤建公司。1958年11月至1963年5月称宁波市商业局煤炭石油经理部。后又称中国石油公司浙江省宁波市公司。1953年3月至1957年3月,石油公司从苍水街1号搬迁至江北外马路永安坊(原搬运公司址)。1963年5月至1968年搬迁至江北后马路屠家巷24号。
水产供销公司1956年2月,中国水产供销公司浙江省宁波分公司成立,地址在江北白沙路鱼市场内,隶属市商业局。6月改隶市渔盐局。1957年1月重隶市商业局。1959年4月,地、市水产机构分开,成立浙江省宁波专署商业局水产采购供应站、宁波市商业局水产经理部。1962年8月,前者更名为浙江省水产供销公司宁波分公司。1970年,宁波市公司划出,单独成立机构;宁波公司更名为宁波地区水产供销公司,属市水产局。1973年8月,公司地址搬迁至清泉坊7号。1976年搬迁至江北福兴巷9号。
特产公司1978年10月成立浙江省宁波地区特产公司,地点在江北扬善路6号。1984年2月更名为宁波特产公司。1989年12月迁入浙江钢琴厂址,浩河路50号,属宁波地区供销社。后改隶宁波市供销社。
燃料公司1974年11月从宁波农资土产公司划出,单独成立宁波市燃料公司,地址在后马路永安巷(与农资公司合),后迁至灵桥路大世界楼上、开明燃料门市部、和义路24号等地办公。1983年地市合并后迁入中山路9号。
至1990年,规模较大的市级及市级以上部门管理的国营商业公司有5家,共有职工1666人,营业面积79320平方米,购销总额8.626亿元。
1996年10月,宁波晶泰盐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庆北路347号成立。2004年5月,浙江省盐业集团宁波市盐业有限公司也在江北区注册,迁入此址。以后因旧城改造,企业开、歇业,地址迁移等原因,市管企业变化很大,至2004年,法人单位在江北区的14家原市管企业(含市场)纳入在地统计,分别是:宁波金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地址环城北路286号;宁波保税区大东建材开发有限公司,地址大庆南路64号—B;宁波市鸿海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地址大庆南路185号B幢7楼;浙江省盐业公司宁波经营部,地址大庆北路47号;宁波市乍浦经贸有限公司,地址路林市场B楼下;宁波包杭钢铁物资有限公司,地址下白沙路55号;杭州钢铁厂工贸总公司宁波分公司,地址环城北路火车北站新货场;宁波南钢钢材销售有限公司,地址怡西街61号;一拖(宁波)中策拖拉机汽车销售分公司,地址大庆南路81号;宁波江北新东亚饭店有限公司,地址新马路183号;宁波市第一汽车市场经营服务有限公司,地址大庆北路62号;宁波市路林综合市场有限公司,地址路林村;宁波市旧机动车辆交易市场,地址庄桥梅林;宁波市神州汽车市场,地址环城西路北段445号。
附注
①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对距退休年龄5年以上、不到10年的职工,采取由企业一次性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至退休年龄止的办法,简称 “两保”人员。 ②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对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采取不解除劳动合同,而是进入托管中心,并由中心发给基本生活费至退休年龄止,其所需费用由企业、财政、社保基金各负担 .1/3的办法。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