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45
颗粒名称: 第十二编 商业
分类号: F71
页数: 50
页码: 659-7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商业体制、贸易市场、商业行业、粮油与物质购销、供销合作等商业概况。
关键词: 宁波市江北区 商业

内容

商业“五口通商”使江北岸商业渐趋兴旺。抗日战争爆发宁波尚未沦陷期间,内地客商云集办货,一度成为川、赣、湘、鄂、广等省物资转运口岸。民国30年(1941)宁波沦陷后,日军强行征用,日商独霸市场,市面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商业有短暂复苏,未几货币贬值,物价飞腾,许多商店因而倒闭。解放后,工商局统管市区工业、商业,控制粮食、棉花、煤炭等主要商品,调整公私关系,商业渐趋活跃。“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使商业发展几经波折。改革开放后,建立起多种经济形式互为补充的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商业体系,初步形成区、乡(镇)、村三级商业服务网络,主要销售食品、衣着、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至2008年,营业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连锁超市门店13家,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中型专业市场15家。建立起功能齐备、服务便捷的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特种行业、菜篮子服务业网点。主要销售食品、饮料、烟酒、服装、文体娱乐用品、金属材料、化工材料、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等。是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83亿元。
  第一章 商业体制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
  管理机构
  商业管理机构1953年,原江北区政府设有工商股,1954年改设商业股。1956年,江北区建置被撤销,商业按行业由市商业局的各专业公司管理;郊区则由郊区供销社管理。1961年10月,宁波市商业局在江北设立办事处。至1963年,江北城区内的商业管理机构增加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商业股、江北市场管理委员会、江北区商管会、市商贩管理委员会江北分会等。1978年9月,江北区设立财贸办公室。1979年9月,郊区设立工业财贸办公室。1984年新江北区成立后始设区商业局。1988年4月,区商业局下设全民性质的百货、五交化、糖业烟酒、蔬菜食品、饮食服务5个专业公司,由专业公司管理下属集体性质的商店。12月建立江北区社会商业管理处。1996年9月撤销区商业局,组建区贸易局,拓展管理职能,并与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合署办公。2002年重新组建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并与区贸易局分开办公;2005年又恢复合署办公。
  物资管理机构1971年,江北区革命委员会供销经理部建立,次年7月正式对外办公,后被撤销。1979年,原江北区供销经理部恢复,同时建立区商业购销经理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方法。1984年,区供销经理部改名为区物资供销公司。1988年成立江北区物资局,在区物资供销公司挂牌,也是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区物资局归口于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具体领导物资供销公司(更名为区物资总公司),并对各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物资工作实行对口管理和业务指导。1996年,区物资局撤销,其所属的机电设备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新亚公司、金属公司、物资总公司划归区贸易局管理。
  供销社1986年4月,宁波市供销社江北办事处成立,受市供销社和江北区政府双重领导,负责管辖慈城、洪塘、庄桥、江北4个供销社。此前,江北地区的基层供销社一直由宁波市供销社或商业局管理。1995年,江北、庄桥、洪塘3个供销社合并为合立贸易发展总公司。2000年开始,供销社实施企业转制。 2002年,慈城供销社改制为慈城供销有限公司。
  粮食管理机构1986年4月,宁波市粮食局江北分局建立,受市粮食局和江北区政府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对江北区内粮食购销活动进行行政上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协调:辖区内粮食系统的业务、财务等工作仍由市粮食局管理。此前,辖区内的粮食由宁波市和相关县粮食部门管理。 1998年,庄桥粮管所、慈城粮管所分别改为庄桥粮食收储公司和慈城粮食收储公司。2002年两公司合并,改设甬北粮食收储公司,地址在宁慈路18号(洪塘),下设庄桥、费市、洪塘、胜利(太平桥)、慈东、乍山、妙山7个收购站。
  管理体制
  1952年,原江北区有商业行业46个,商户423户。其中,百货86户、食品77户、服务业75户、建材燃料60户、饮食56户、五金化工37户、文教用品6户、医药6户、其他20户,分别由各行业联合委员会管理。1954年开始,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江北区建置被撤销,商业全部由市商业局及其各大专业公司管理。1958年在调整商业网点试点的同时,市商业局将在江北地区的合作商店、小商贩共487个供应点1050人,下放给江北公社供销部管理。1962年10月,刻字网点、时装生产合作社、百杂生产合作社、电镀业务全部划归手工业局领导管理,锡箔生产合作社、制香小组、情被小组、纸扎个体户划归商业局领导管理;长面生产及销售,市区的统一划归商业局领导管理,郊区的由市供销社经营和管理;各城市人民公社管理的照相、钟表、废品收购、茶馆等行业统一归口市商业局;旅馆、理发、娱乐(小书摊等)、茶水站仍由人民公社领导和管理。1963年8月,市商业局将5个专业公司所归口管理的37个核算店、666名职工划归江北(城市)人民公社管理。其中,核算店职工458人(蔬菜126人、水产53人、水果58人、烟杂124人、薪炭76人、茶水站21人),合作商店职工107人,摊贩101人。下设商店85个,另有流动商车25辆、流动担28担。
  1978年5月,市革委会规定,区街道企业物资供应站、街道服务站由市二轻局和江北区实行双重领导;12月,又复归江北区一元化领导。1979年,市有关部门将力车厂的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辆修理、木器厂圆木修配、黑白铁厂的煤饼炉生产业务连同人员划归江北区经营管理。
  1983年3月,江北区商业购销经理部改建为江北区商业综合公司。是年,区属商业企业有炒货工场、中马百杂商店、五金车料商店、槐树综合商店、白沙副食品总店(含三宝、生宝、大庆、红星、新马)、北站综合商店(含北站副食品、面食、大饼、旅社)、兰江点心店、甜食点心店、康乐餐厅、槐树饮食店、益民饭店、停车场、中马招待所、槐树招待所、江北电讯修理店、白沙电讯修理店、弹花组;区劳动服务公司所属有中转服务处、运输队、副食店、饮食店、五金修理站、水电安装队、刻字店;居委会办企业有引先副食店、天一副食店、四横烟杂店、引先饮食店、洋菜饮食店、古井小吃店、后马行放处、中洋行放处、中马运输队、后马服务队、中马花圈店、引先照相店(以上为中马街道),槐树副食店、盐仓副食店、均安副食店、均安理发店(以上为槐树街道),白沙摄影室、白沙缝纫组、大庆服务队(以上为白沙街道),江北大队饮食店、大庆新村代销店、江北大队代销店、正大坊副食品代销店、草马路代销店、江北大队牛奶场、江北大队豆制品加工厂(以上为原郊区江北公社江北大队)。
  1984年5月,区农工商联合公司隶属区商业局;区供销经理部改名为区物资供销公司,隶属区计经委;宁波市郊办工业供销经理部改名为宁波市江北区地方产品工业供销公司,隶属乡镇街道企业管理局;8月建立江北区汽车工业销售公司,隶属区物资供销公司;11月建立区贸易公司,隶属区农林水利局。1986年,区直属商业、饮服业34个独立核算单位由商业局直接管理改为委托各专业公司归口管理。1988年,市属65家独立核算商业零售企业和26家非独立核算网点划归区商业局领导。2004年,商业企业实行在地统计,共14家原市管企业纳入江北区统计。至2008年,在江北区统计的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149家、零售法人企业33家、星级住宿业11家、限额以上餐饮业20家。
  第二节 商业经济结构
  所有制结构
  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解放前至新中国成立初,江北地区的商业以私营为主。1952年,原江北区有商业行业46个,商业户423户,雇用工人550人。另有行商50户、固定摊贩829人、流动摊贩410人。1953年底起,粮食、焦油、棉布等重要商品实行统购统销。1954年开始对私营、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年,江北区有私营商业户314户,其中家庭户247户,从业人员581人,其中雇用工人142人,实有资金共计207663元;庄桥区有私营商业户49户,其中家庭户37户,从业人员87人,其中雇用工人16人,实有资金共计17001元。主要业务为零售,具有面广、店杂、分散的特点,且多数经营者资金单薄。至年底,批发商业基本由国营、供销合作社营商业所取代。
  根据中央 “全业安排、合并改组、全业合营 ”的方针,宁波市按照专业、归口原则,私改工作分为零售坐商、摊贩、批发商三大类型进行。
  零售坐商按其性质分别划归粮食公司、花纱布公司、文化用品公司、百货公司、交电公司、化工公司、医药公司、土产公司、食品公司、油脂公司、盐业管理处、中茶公司、专卖公司、木材公司、新华书店、建筑器材公司、国药公司、薪炭公司、竹木制品公司19个国营公司领导。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的农具食锅、肥料饲料、鸟兽昆虫、迷信品、寿衣寿具、旧货、麻织品、铜锡家具、其他共9个行业由商业行政部门直接管理。改造办法,采取同一或相近行业合并,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对粮食、棉布、新药、国药、交电、化工、油脂、建筑器材、木材、文化用品10个行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对百货、土产、食品、烟、酒、竹木制品、薪炭7个行业实行大部分公私合营。合营后建立零售公司,并视户数多少建立分支机构。对图书、茶、盐3个行业实行专业代销。而江北的五金交电业,均位于中马路,有宁波市公私合营恒昌泰五金店(由恒昌泰、源大昌合并)和四联交通电工器材店(由光华、健叶、新华、大利合并)。
  零售摊贩划归市合作社领导,先行清理,合理布局,重点在车站、码头、菜市场、粮食代销店及其他公共场所为中心组成“摊贩区”。流动摊贩也指定其活动地区,统一编号,确定标志,流动经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则是在积极领导、教育的基础上,自愿加入,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展开。
  对批发商的改造,除了批发业务已经被国营公司代替的,其余建立国营信托公司,由公司组织其代购,加以利用和管理。凡迷信品等无前途的行业由其自然淘汰。至1955年11月,列入代销、经销等低、中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粮食、棉布、食油、烟酒、文具纸张、木材、盐、图书、百货、新药等11个行业,列入改造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95%。而货源已全部或大部被国营、合作社代替的有牛羊肉、蛋、柴炭、梳篦化妆、竹藤棕草制品、烤麻杂货、平面玻璃、竹、五金器材、农具食锅、一般百货、土纸、国药、畜产、鱼鲞、南北货腌腊、水果蔬菜、化工原料、席扇、烟20个行业。货源已被国、合商业部分代替的有纱线、照相器材、日用杂货、旧货4个行业。国、合掌握货源较少或尚未掌握货源的有茶食糖果、文具纸张、木器家具、箱匣皮件皮革、钟表眼镜、铜锡家具、迷信品、珠宝玉器古玩、寿衣寿品、副食杂货、食品杂货、鞋帽、猪牛羊栈、鸡鸭鹅等15个行业。
  1957年1月,宁波市商业局规定合作商店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资金入股,按股取息,共同劳动,同工同酬,统一计划,统一经营,在国营专业公司或供销合作社的领导下,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合作商店一般设立管理委员会,并设经理1人、副经理若干人,50人以上的合作商店同时设立监察委员会。
  人民公社化加速了对私营商业的改造工作。1958年8月底前,郊区有商业机构73个,其中国合商业13个、小商小贩60个;从业人员278人,其中国合商业101人、小商贩177人。至1959年5月底,郊区有商业机构73个,其中国合商业71个、小商贩2个;从业人员202人,其中国合商业200人、小商贩2人。1958年8月底前,庄桥供销部有商业机构66个,其中国合商业15个、小商小贩51个;从业人员351人,其中国合商业121人、小商贩230人。至1959年5月底,庄桥供销部有商业机构48个,从业人员223人,全部为国合商业。
  1958年,江北区在调整商业网点过程中,加强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凡符合合资条件的饮食合作商店及张志大茶叶店等5户、36人批准为公私合营;将烟酒、理发、服装行业的96户小商贩组织为烟酒杂货、理发、服装行业的合作商店(社);将水产蔬菜合作商店合并为合作菜场。
  是年,江北城区有国营商业企业4家:第一百货公司门市部,从业6人;食品公司门市部,从业12人;生产资料经营部,从业25人;大同旅馆,从业15人。公私合营商业企业共6家:日用品总店(由美乐、荣懋组成),从业53人;副食品总店(由裕德泰、张志大、晋发、同大、福太、益昌组成),从业66人;国药总店(由冯存仁、华达组成),从业21人;日用土产站(由德兴祥、昆源组成),从业11人;建设器材总店(由光大、恒昌太组成),从业26人;服务总店(由四明公墓、矿粉厂、胶木厂、草绳厂、丽丽、宁波旅社、甡记、远东、宁安、玉清池、老长兴、永兴隆、状元楼、东亚、中国照相组成,其中3家为工厂),从业299人。公私合营商业企业从业人员共计476人,其中营业员321人、管理人员60人、临时工56人、学徒工2人、工人37人。
  是年,红旗、跃进两人民公社所属商业行业16个。从业人员共712人,其中烟酒酱杂144人、茶糖18人、合作菜场315人、钟表7人、薪炭39人、瓷器3人、料瓶18人、山杂10人、饮食92人、理发36人、旅馆20人、照相2人、刻字3人、洗染1人、画像1人、誊印3人。当年10—12月,江北人民公社(为红旗、跃进两公社合并而成)商业总销售额1075431元,其中零售738271元,利润总额86681元。
  至1959年5月底,江北公社有商店(含门市部)120个,从业人员863人。以后合作商业又进一步过渡到人民公社供销部。1961年贯彻国家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把并入国营和公私合营商业的大部分小商小贩划出,恢复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
  企业经营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1980年始,商业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5年,零售百货店实行 “国家所有,集体经营,自负盈亏 ”的经营体制。1987年按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原则,有11家企业实行 “工效挂钩 ”;13家零售为主的商业企业采取 “公开招标,择优录取 ”的办法实行租赁经营;14家零售副食品商店、饮食服务业推行全额工资提成制。乡镇、街道的商业、服务业企业则推行承包责任制。1992年起,部分微利、困难小型企业实行 “一押、二定、三不变 ”(即风险抵押,定费、定员,企业性质、职工身份、隶属关系不变)和“四自 ”(即自主经营,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分配)的经营方式,由个人或合伙承包。部分商业企业实行国有民营,并进行兼并改革;蔬菜公司共有12家企业被兼并,其中7家属于同一所有制性质企业之间的划归。1995年,后马食品商场4个柜组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后,全年累计销售达到274万元,并被授予1995年“物价计量信得过 ”单位称号。
  2000年,区贸易局制订企业改革总体方案,对企业资产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依法评估,明确权属,对企业职工按照“转变身份,适当补偿,承认工龄,续接社保”的办法,打破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职工身份,使职工由“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企业改制前,区贸易局属下国有企业14家、集体企业30家,在职职工938人、退休职工900人。1999年底,企业总资产7432万元,总负债8532万元,所有者权益负1100万元。企业经营网点70个,总面积14963.83平方米,其中,商业企业产权房11145.21平方米、房管房2377.22平方米。在理顺劳动关系中,一次性解约的职工402人、参加“两保”①人员277人、需要“三家抬”②256人、非统筹73人。是年,这44家企业全部实施改制。大部分企业由职工或自然人出资购买并进行重组,成为产权明晰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小部分企业实施兼并后改制或作注销处理。
  民营商业发展
  个体商业发展1984年江北匕区有证个体工商业户1573户,从业1781人,零售额424万元。1990年,城乡个体工商户总数2274户,从业2626人,零售额2634万元。1996年,增至6487户,从业7936人,零售额45340万元。2000年,城乡个体工商户总数8018户,从业9636人,营业额65848万元。至2008年,个体工商户达8928户,从业12546人,营业额62361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5965户、注册资本9653万元,居民服务业1074户、注册资本2238万元,住宿餐饮业593户、注册资本3264万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8户、注册资本950万元,文体娱乐业33户、注册资本375万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12户、注册资本39万元,广告业8户、注册资本25万元。
  集体商业发展1987年,江北区有集休商业经营机构131家,从业1101人。1995年增至1410家,从业14258人。集体商业企业营业额占全部营业额的89%。随后大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集体商业企业营业额所占比例也大幅下降,至1996年仅占9.97%。1997年后,国家统计部门只统计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基本情况。1998年,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集体经济总产出为﹣38万元,增加值为﹣193万元;限额以上餐饮业中,集体企业总产出为752万元,增加值为220万元。是年,集体企业减至48个,从业人员350人,资产总计2287.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882.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36.5万元,利润总额为﹣150.3万元。2000年,江北区尚有独立法人集体企业30家。2006年,江北区限额以上集体法人企业只有2家住宿业企业,从业人员415人,主营业务利润为1450万元。2008年,限额以上集体批发企业2家,从业16人,年销售额14763万元;星级集体住宿企业1家,从业138人,年营业额1201万元。
  私营商业发展1988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规定雇工8人以上为私营企业。江北区私营商业的营业额,1996年为8564万元,占全部营业额的13.08%;1998年为9092万元,占9.98%。此后快速发展。2005年,星级以上住宿业有私营法人企业2家,产业活动单位4家,从业人员131人,年营业额1608万元;限额以上餐饮业有私营法人企业9家,产业活动单位9家,从业人员923人,年营业额8775万元;限额以上批发业有私营法人企业31家,产业活动单位35家,年末从业人员848人,年销售330270万元;限额以上零售业有私营法人企业9家,产业活动单位29家,年末从业人员657人,年销售总额126815万元。至2008年,私营企业2084户,销售(营业)额2682204万元,占全部商业销售(营业)额的95.72%。
  各所有制比例
  1984年,江北区商业以集体经济为主,其中商业局占63.62%,其他各部门及乡镇街道商业占19%,个体私营商业占17.37%。至1990年,商业局所占比例下降至33.81%,其他各部门及乡镇街道商业下降至8.24%,个体私营商业上升至21.74%。1996年全部商业销售额中,国有商业占1.76%,集体商业占9.97%,私营商业占13.08%,个体商业占55.,14%,其他所有制商业占20.05%。1999年无国有商业统计,集体商业占18.61%,私营商业占9.01%,个体商业占53.08%,其他所有制商业古19.3%。至2008年,江北区限额以上批发贸易业法人企业149家,年末从业2988人,年销售额2379613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家,从业99人,年销售额5677万元;集体企业2家,从业16人,年销售额14763万元;有限责任公司2家,从业53人,年销售额25700万元;私营企业143家,从业2807人,年销售额2332090万元;外商投资企业1家,从业13人,年销售额1383万元。是年,全区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业法人企业33家,年末从业2005人,年销售额387429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家,从业65人,年销售额6268万元;有限责任公司2家,从业110人,年销售额15287万元;私营企业29家,从业1683人,年销售额298557万元;港澳台商独资企业1家,从业147人,年销售额67317万元。是年,全区星级以上住宿业共11家,从业1676人,年营业额17958万元。其中,私营企业10家,从业1538人,年营业额16757万元,占93.31%;集体企业1家,从业138人,年营业额1201万元,占6.69%。是年,限额以上餐饮业共20家,从业1278人,年营业额17066万元。其中,私营企业19家,从业1260人,年营业额16635万元,占97.47%;港澳台投资企业1家,从业18人,年营业额431万元,占2.53%。若按销售额、营业额的控股情况统计,国有控股占1.24%、集体控股占0.57%、私人控股占95.72%、港澳台商控股占2.47%。
  市及市以上管理的商业企业
  江北区现境内,尚有为数不多的市及市以上部门管理的商业企业,主要有土产、石油、水产、燃料、特产、食品、烟草、盐业等公司。
  土产公司1953年11月在江北外马路38号成立浙江省合作社联合社土产经营管理处,并在扬善路6号设土产供应站。1956年4月在桃渡路成立宁波专署农副产品采购局。1957年4月在江北外马路52号成立宁波专区农产品经营管理站。同年在外马路38号成立宁波专署商业局土产采购供应站。1960年2月改为浙江省宁波土产采购供应站,并在扬善路6号成立浙江省宁波特产公司。1962年4月在扬善路6号成立浙江省宁波日用杂品采购供应站。1965年7月改名为宁波土产公司。1971年1月又改名为宁波地区土产公司。1978年12月称宁波地区日杂畜产废旧物资公司,地址改到扬善路1号。
  石油公司1950—1956年称宁波市煤建公司。1958年11月至1963年5月称宁波市商业局煤炭石油经理部。后又称中国石油公司浙江省宁波市公司。1953年3月至1957年3月,石油公司从苍水街1号搬迁至江北外马路永安坊(原搬运公司址)。1963年5月至1968年搬迁至江北后马路屠家巷24号。
  水产供销公司1956年2月,中国水产供销公司浙江省宁波分公司成立,地址在江北白沙路鱼市场内,隶属市商业局。6月改隶市渔盐局。1957年1月重隶市商业局。1959年4月,地、市水产机构分开,成立浙江省宁波专署商业局水产采购供应站、宁波市商业局水产经理部。1962年8月,前者更名为浙江省水产供销公司宁波分公司。1970年,宁波市公司划出,单独成立机构;宁波公司更名为宁波地区水产供销公司,属市水产局。1973年8月,公司地址搬迁至清泉坊7号。1976年搬迁至江北福兴巷9号。
  特产公司1978年10月成立浙江省宁波地区特产公司,地点在江北扬善路6号。1984年2月更名为宁波特产公司。1989年12月迁入浙江钢琴厂址,浩河路50号,属宁波地区供销社。后改隶宁波市供销社。
  燃料公司1974年11月从宁波农资土产公司划出,单独成立宁波市燃料公司,地址在后马路永安巷(与农资公司合),后迁至灵桥路大世界楼上、开明燃料门市部、和义路24号等地办公。1983年地市合并后迁入中山路9号。
  至1990年,规模较大的市级及市级以上部门管理的国营商业公司有5家,共有职工1666人,营业面积79320平方米,购销总额8.626亿元。
  1996年10月,宁波晶泰盐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庆北路347号成立。2004年5月,浙江省盐业集团宁波市盐业有限公司也在江北区注册,迁入此址。以后因旧城改造,企业开、歇业,地址迁移等原因,市管企业变化很大,至2004年,法人单位在江北区的14家原市管企业(含市场)纳入在地统计,分别是:宁波金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地址环城北路286号;宁波保税区大东建材开发有限公司,地址大庆南路64号—B;宁波市鸿海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地址大庆南路185号B幢7楼;浙江省盐业公司宁波经营部,地址大庆北路47号;宁波市乍浦经贸有限公司,地址路林市场B楼下;宁波包杭钢铁物资有限公司,地址下白沙路55号;杭州钢铁厂工贸总公司宁波分公司,地址环城北路火车北站新货场;宁波南钢钢材销售有限公司,地址怡西街61号;一拖(宁波)中策拖拉机汽车销售分公司,地址大庆南路81号;宁波江北新东亚饭店有限公司,地址新马路183号;宁波市第一汽车市场经营服务有限公司,地址大庆北路62号;宁波市路林综合市场有限公司,地址路林村;宁波市旧机动车辆交易市场,地址庄桥梅林;宁波市神州汽车市场,地址环城西路北段445号。
  第二章 贸易市场
  第一节 商业街区
  商街
  人民路商街南起新江桥北堍,北联环城北路。1958年填塞泗洲河,连接后马路、一横街、咸宁路,遂成此路,1970年后为市区主要商街之一。1971年11月,市政府投资1.5万元,在人民路底新建副食品供应处,面积300平方米。1979年后允许私人经商开店,商街店铺增加,全路曾经有国营、集体、个体商店,摊贩400余家,其中饮食店占百余家,旅社、招待所20家。1986年有各类商店87家,其中,呢绒绸布服装1家,百货、鞋帽2家,文体用品1家,日用、土产百杂5家,钟表眼镜1家,化妆、防护品1家,五金电器4家,油漆化工1家,建材玻璃6家,烟酒副食20家,机具器材3家,皮革橡胶塑料2家,水产品2家,肉禽蛋3家,燃料、液化器3家,照相及器材1家,图书报刊4家,中西药滋补品3家,家具、板木料器3家,酱品食盐2家,豆制品1家,粮油及制品2家,外地驻甬商行6家,废品回收3家,寄存2家,理发3家,浴室1家,修理1家。规模较大或具特色的商店有第五百货商店、白沙百货商店和咸亨酒店等。
  新马路商街1986年共有商店10家,其中日用杂品2家,建筑材料1家,板木料器1家,煤饼燃料1家,粮油及制品1家,烟酒副食1家,肉禽蛋1家,旅社招待所1家,理发1家。
  车站路商街1986年有商店16家,其中文体用品1家,五金电器1家,煤饼燃料1家,烟酒副食3家,肉禽蛋3家,菜场1家,菜饭餐厅1家,糕团点心1家,旅社招待所2家,理发1家,修理1家。
  大庆路商街1986年共有商店22家,其中板木料器4家,烟酒副食与水产品各3家,五金电器、旅社招待所、粮油及制品各2家,日用百杂、建筑材料、机具器材、菜饭餐厅、图书报刊、影剧场各1家。
  环城北路汽车一条街西起姚江大桥,东至常洪隧道,全长5公里。其两侧和周边集聚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共60余家,形成比较完整的汽车销售、维修、保养、装饰、置换、中介等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拥有全市最大的汽车市场——宁波市第一汽车市场,以及宁波润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宁波骏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有宁波市区最大的旧机动车交易企业。还有华东汽配市场等大中型汽车配件市场。形成了小汽车、卡车等交易品种齐全,高、中、低档各类汽车品牌云集,比较完整的汽车销售服务体系。2004年被评为宁波市商业特色街。2006年,该区域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总营业额突破30亿元,占全市汽车销售服务业份额的四分之一强。
  老外滩中外风情街老外滩是宁波市中心旧城改造的重点。在沿江600米、建筑面积逾8万平方米的地段上保留原有建筑及街区风貌,并注入新的时尚元素,以新兴的BlockS商业街区概念集中打造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塑造宁波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时尚地标。建成后的老外滩成为宁波综合性高档消费区域黄金三角链中的一角。2005年被评为市级商业特色街。2008年共有各类商家95家,营业额近2亿元。
  日湖餐饮一条街2006年,江北白沙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有意引导,创办日湖餐饮一条街。街区位于湖西路,毗邻日湖公园,长约350米,宽约13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均为2~3层特色建筑;引进以宁波本地海鲜为主的餐饮企业,另引进适量的农家菜、火锅等餐饮店。2007年,日湖餐饮街被命名为市级商业特色街。2008年,街区共有各类商家34家,其中餐馆28家,营业额达1.5亿元。
  商业区块
  轮船码头典型的传统商业区块。以人民路为轴线,南起新江桥北堍,北至新马路,由外马路、扬善路、车站路、三横街、四横街口交会而成。水陆交通枢纽之所在地,宁波港码头、长途汽车北站皆设于附近,商区贸易随港而兴,店铺相对集中,形成主要为旅客服务的商业区。1990年有商店159家,其中饮食店80余家。但随着宁波至上海的轮船停开,轮船码头候船厅等主要设施改作他用,轮船码头商业区块今已转型成老外滩中外风情街。
  日湖婚庆广场典型的新兴商业区块。2006年8月,以宁波新婚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日湖婚庆广场成立。广场位于日湖公园东侧,东临人民路,北靠环城北路,与华康名家私广场相望,西隔湖东路;周围有风光旖旎的日湖和高档住宅区、湾头半岛、核心滨水区、甬江滨水商务区。广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商铺140余家,设婚街、喜街、家饰街三个主题街区。婚街主题广场总面积1.1万多平方米,是商业步行街形态的欧式建筑,有品牌婚纱影楼区、婚礼时尚区、婚庆用品区、精品购物区、精致餐饮区、婚姻登记区等。喜街、家饰街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有品牌家纺、布艺、家饰、家具等专卖店。
  第二节 农贸市场
  传统集市
  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县城慈城(今属慈城镇)内有大街市,月逢四、八日市;上横街市,月逢一、六日市,“远近居民积货成市,无所不备,以便贸易”;下横街市,月逢四、八日市,各地商人农民俱来贸易,物物具备;永明寺前市,月逢四、八日市,以器用、服饰等商品为多。此外,有童家市(今属庄桥街道),月逢一、三、五、七、九日市;庄桥市(今属庄桥街道),月逢一、三、五、七、九日市;青林市(今属庄桥街道),清雍正时已废;费市(今属庄桥街道),又叫费家市,月逢二、四、六、八、十市;横山市(今属洪塘街道),雍正间已废;裘市(今属洪塘街道),月逢一、三、五、七、九日市;赭山市(今属慈城镇),月逢一、三、五、七、九日市。还有今属甬江街道的庙根集市、湾头行门口集市;今属白沙街道的三宝桥集市,集市附近有蔬菜、水果、柴炭、牛、猪、羊、禽、蛋等代理行。解放前后,江北区境内又逐渐形成洪塘、洋市、妙山、半浦和乍山的杨家桥、云湖的金沙等集市。
  传统集市大多无固定设施,交易者沿街摆摊,占街为市。入场交易者有附近农民、城镇居民和流动摊贩。解放前后,传统集市是商品的主要交易场所,对于保证城乡经济繁荣,满足农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人民公社化开始后,不仅取缔集市贸易,而且收回社员自留地,禁止社员个人饲养家畜、家禽,拆掉家庭炉灶,使集市贸易缺乏物质基础。“沿街为市、以路为集”的传统集市逐渐成为历史陈迹。
  菜市场
  民国时,鄞县政府通过填塞城区内河增加土地,在江北岸设立第一菜市场(位于李家后门)和第六菜市场(位于咸宁桥西),主要经营肉、禽、蛋、菜、鱼等农副产品,为城区居民生活服务。据《鄞县通志》记载,民国23年(1934)两处小菜场有摊位274摊,其中,经营蔬菜的138摊,鱼品94摊、肉类21摊、禽蛋9摊、其他商品12,摊。1951年,国营宁波鱼市场在白沙建成,年集散进港渔船4500多艘、鱼货1万多吨。1952年,江北城区有后马、江北菜市场及白沙路鱼市场。1961年,江北城乡以交易农产品为主的马路小菜场有后马、慈城、洪塘、庄桥、洋市、裘市、费市、半浦8个,分每日市、定期市及两者兼有的集市三种。1977年,城区有车站路、白沙路2个集市;市郊有慈城、洪塘、庄桥、洋市、裘市、费市、妙山7个集市。1979年,城区增设鸿茂巷农副产品市场。
  20世纪80年代起,江北区的菜市场发生巨大变化,设施上从室外露天市场发展到棚顶市场,再到室内市场;规模上从几十个经营户的小菜场到儿百个经营户的大市场的演变。1984年,江北区新开辟孔浦农贸市场,以及裘市、洋市、妙山农村集贸市场;同时扩建白沙、庄桥农贸市场、慈城水产市场。1985年新建白沙路江北水产蔬果贸易市场、慈城镇农贸市场;同时改建白沙、孔浦、庄桥镇3个农贸市场。1986年新建、改扩建洪塘、费市、妙山、乍山、裘市、云湖6个农贸市场,使全区12个乡镇中的8个乡镇有了固定设施的农贸市场。1987年新建西草马路、湾头、半浦3个农贸市场。1989年新建北郊乡压赛农贸市场。1990年再建妙山、洋市2个农贸市场。是年,江北城区有中马(车站路)、白沙(生宝路)、槐树(西草马路)、孔浦、湾头5个农副产品市场。2005年11月,全区农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投入改造资金256.49万元。至2008年底,全区有菜市场14家,营业面积44573平方米,摊位5097个,全年营业额113872万元。
  市场交易
  进农贸市场交易的主要商品有粮食、食用油脂、肉禽蛋品、水产品、干鲜蔬菜、水果干果、日用杂品、柴草、农具、饲料、种苗、大牲畜、家畜幼禽、工业品、其他商品15大类。1984年,以蔬菜为多,成交额占33.53%,其次为水产品类,占26.68%,占10%以上的还有肉禽蛋类、干鲜果类。1990年,肉禽蛋类上升至23.73%,干鲜蔬菜则下降到19.12%,水产品维持在26%左右。是年,因菜牛市场开业,大牲畜交易额达1300多万元,比例占15.5%。1998年,水产品交易占34.24%,肉禽蛋类降至13.87%。因国家放开粮食购销,集贸市场成为粮食流通主渠道。是年,粮食类交易从1995年的占1.6%,突升至25%。农贸市场的成交额,1984年为884万元,1990年为8449万元,1998年上升到83449万元。2008年,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统计,食品饮料烟酒类成交额总计212248万元。其中粮油类112740万元,占53.12%;饮料类48760万元,占22.99%;肉禽蛋类7172万元,占3.39%;水产品类39572万元,占18.65%;蔬菜类3625万元,占 1.72%;干鲜果品类220万元,占0.13%。
  第三节 专业市场
  专业市场建设
  1984年,庄桥小商品市场建成。1985年,港务客运站广场综合市场、慈城镇日用工业品市场建成。1986年,宁波市第一个废机具钢铁市场在庄桥镇试营业。1988年,宁波牛市场在庄桥梅林开业;停业多年的中马路小商品市场也重新开业,更名为新江桥小商品市场,有固定摊位94个。
  1993年,江北区境内建成宁波建材物资市场、宁波路林综合市场。1994年,甬江大桥商场闭歇,改建羊毛衫专业市场,成为同类市场中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规格最全的专业市场之一。1995年,江北生产资料市场、慈城小商品市场、江北蔬菜禽蛋批发交易市场动工建设。其中蔬菜禽蛋批发市场,积极为市区10所院校及机关、部队直供,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肯定和重视,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消费品简报》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地方多家媒体进行报道。1998年,人民路干水产市场开业。1999年,宁波华东物资城姚江市场开业。2000年9月,位于大庆南路89号的宁波甬大摩托车市场与湾头钢板市场开业。2004年,位于环城北路34号的宁波华康名家私广场开业。2006年,市粮食局在江北市场园区新建粮食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54亩,总建设面积52090平方米。截至2008年底,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中型专业市场有14家。
  主要专业市场
  庄桥石材城经营服务有限公司原名宁波新型建材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于华业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年销售约4亿元。2005年迁至庄桥东邵村,建筑面积扩大至12万平方米。2008年有经营户200户,年成交额约5亿元。
  宁波市江北湾头钢板市场2000年建成,位于环城北路380号,是宁波市最大钢板集散地。钢板主要来自宝钢、鞍钢、新钢和俄罗斯、英国等国的知名企业。钢板品种多、质量好,系列化的钢板已经成为造船、钢结构等企业的重要生产原料。2008年有经营户32户,年成交额92878万元。
  宁波市第一汽车市场宁波市首家汽车市场。原址在解放南路28号,2001年迁至大庆北路542号重新开业,新址占地4.62万平方米,室内面积1.8万多平方米。今已设立专卖店50余家,市场商铺出租率高达90%,经营品种有70多种国内汽车主流品牌。市场还特辟进口车展示厅,已成为市民看车、购车的首选之地。成交额占整个宁波市场的1/3。2008年成交额为51344万元。
  宁波市孔浦木材市场1998年开业,位于环城北路东段792号,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拥有经营摊位50余个,主要经营各类杉木、松木,兼营钢材和旧机床调剂。市场以批发为主,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在本市木材市场行业名列前茅。
  华东物资城姚江市场原位于大闸路3号,2001年迁至清河路171号。经营品种以建筑装潢材料和钢材为主体,采用仓储式经营、厂商直销等方式。2008年共有经营户160户,年成交额84500万元。
  宁波旧机动车辆交易市场位于庄桥街道,为宁波市唯一的国家级旧机动车辆交易中心。中心占地面积8600多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500平方米,车辆展示厅500平方米。2003年完成交易量8943辆,实现交易金额3.87亿元。2008年完成交易量28394辆,实现交易金额20多亿元。
  路林综合市场江北区唯一的宁波市重点商品市场。1993年正式建立,位于甬江镇路林村,拥有独特的码头优势,水陆交通条件优越,是一个以交易水产品、粮油为主,副食、百货为辅的大型综合性市场。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营业面积5万多平方米,仓储面积1.3万平方米,摊位900多个,从业3000多人。其中,水产市场拥有水产专用码头12个,岸线1.2万米,水产交易商行8个,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到港渔船和交易量占同类市场的60%~70%鱼货辐射全国各地。粮油市场拥有经营场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770平方米,另建有储油罐,8个,可储食用油300多吨。有交易区8个,摊位98间,经营户62家,经营方式主要为仓储式现货贸易,经营品种以大米、面粉、食用油为主。2008年成交额为111679万元。副食交易区有8450平方米经营场地,设有摊位419只。主要经营酒类、饮料、糖果、糕点、粮食制品、肉制品、调味品、乳制品、罐头食品、酱腌菜、小食品、干果、炒货等。百货交易区有3760平方米经营场地,设有摊位190只。主要经营化妆用品、洗涤用品、文化用品、床上用品、塑料制品、劳保用品、小百货、小五金、小电器等。两者2008年成交额为91505万元。
  第四节 商业网点
  连锁超市
  1996年12月,家家乐连锁超市总部在江北注册,地址在环城北路东段473号,内设配送中心,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货运车辆6辆,每周吞吐商品近百吨。其直营连锁店面向农村,先后开设畈里塘店、庄桥店、慈城店、慈城二店、洪塘店、裘市店、宁大店、宁大北区店、新联店、费市店、妙山店、双桥店、联成店、河东店、路林店、压赛店、外漕店、冯家店、新华店、林家店,共计营业面积10576平方米。2005年被省经贸委确定为 “浙江省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 ”。2008年,销售总额19943万元,从业409人。
  三江购物俱乐部孔浦店于1996年9月建立,是最早进入江北区的连锁超市。三江购物俱乐部在江北开设的连锁超市还有白沙店、清河店、建业店、天水店、谢家店、姚江店,共计营业面积为15665平方米。加贝超市也在江北开设了庄桥店、慈城店、洪塘店、宁大店,共计营业面积为6102平方米。此外,设于江北的超市还有华润万家双东坊店、洪塘购物中心、庄桥购物中心。江北区第一家大型综合超市 ——物美超市江北店于2004年6月开业,2007年6月关闭。另一家规模较大的宁波家世界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于1998年10月开业(2010年8月注销)。
  专卖店 专业店
  1992年,宁波市上海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东昌路9号开业。之后专业店、专卖店在境内相继开业。至2008年,限额以上的专业店、专卖店共31家。其中,专业店10家,年销售额52826万元,从业297人;专卖店21家,年销售额311307万元,从业1281人。专卖的商品大多为汽车及其零配件,其次为油品,另有煤气、珠宝、海产品各1家。汽车专卖店主要集中在环城北路、大庆北路、江北大道等主要道路沿线。另有便利店1家,年销售额3352万元,从业18人。
  第三章 商业行业
  江北区的商业行业主要有批发零售业、餐饮住宿业,以及仓储物流业和各类服务业。
  20世纪末开始,区商业系统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形成以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体系。至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345万元,其中批发业31110万元,零售业550513万元,住宿和餐饮业76722万元。
  第一节 批发与零售业
  批发
  1954年始,国营商业统揽批发业务,百货计划商品按照三级批发层次,实行固定供应对象、固定供应区域、固定倒扣作价率的“三固定”批发办法;对于农村供销合作社,给予优先进货、优先开票、优先发货的“三优先”做法。百货方面,宁波百货采购供应站对当地生产的针棉织品、火柴、肥皂、胶鞋、纸张等20余种一类计划商品全部统购包销;万余个品种的非计划商品(小商品)则区别需求,定比例包销或选购。1957年,百货列入计划的有毛巾、袜子、汗衫背心、棉毛衫裤、床单、毛线、火柴、胶鞋、搪瓷面盆、搪瓷口杯、手电筒、电池、牙膏、肥皂、热水瓶、铝锅、缝纫机、机制薄纸、机制板纸、金笔、钢笔、墨水、复写纸、誊写蜡纸等33种。1957—1977年,水产批发由市水产供销公司独家经营。1963年后,区别不同商品,采取包销、订购、选购,或由工业企业自销等购销形式。肉食方面,宁波食品公司对生猪实行统一收购、统一调拨、统一核算;鲜蛋除了农民自产自销之外,也由国营食品公司独家经营。1979年,批发体制改革,百货日杂的批发企业之间,批发企业与零售商店之间,均可建立直接供货关系;肉食禽蛋则至1985年才放开市场。
  1983年4月,区政府设立区商业综合公司。6月,区商业购销经理部及门市部更名为商业综合公司批发部及门市部,并在外滩设立水产贸易货栈。是年,批发门市部有职工42人,年营业额284万元,利润5.05万元。1994年,玛瑙大厦江北商业批发大楼投入运行,先后开办江北机电产品供应站等新网点,合计经营面积4191平方米。2000年起批发机构改制,国有资金逐渐退出。至2008年,江北区有限额以上批发企业149家,从业人员2988人,销售总额237.96亿元。
  零售
  传统零售网点百货民国时期较知名的百货商店有锦华行,位于江北岸中马路,民国35年(1946)资本银达30万元。解放后,成立中国百货公司宁波分公司,统一领导百货市场,零售网点随形势时多时少。1952年江北城区有日用百货商户86户;另有文教用品商户6户。1954年开始,私营商业开始实施社会主义改造,商业网点减少,单店规模扩大。1963年,市商业局管理的部分小商业划归城市人民公社管理,江北公社随即设置6个行业大组,其中烟杂行业组增设海洋、正大、三宝、白沙、运输段、农具厂6个商业网点。1965年,江北城区有国营的后马、白沙百货商店等。1982年6月,中马街道投资建立中马百杂商店。1984年,在江北区的国营百货商店有第五、白沙2家。1988年,小百货商店划归区管。是年,区百货公司下属有白沙百货商店、第五百货商店、江北土产日杂商店、新甬土产日杂商店、江北钟表店、江北百杂商店、槐树百货商店、中马百货商店、槐树综合商店。1991年,玛瑙大厦百货商场开业。1992年,甬江大桥商场开业,时为江北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场,后因经营状况不佳转为羊毛衫专业市场。
  五交化民国35年(1946)恒泰机械五金店在今人民路开业。1952年,江北区有五金、交电、化工行业37户。1956年公私合,营后,江北区有恒昌泰五金店,后改称江北五交化专营商店。另有四联交通电工器材店。20世纪60年代,各零售商店撤并改名,形成国营江北五金交电化工商店;同时新开设集体所有制的白沙五交化零售商店。1983年,槐树街道开设交电小五金商店。1984年,白沙电讯服务部、机电设备销售服务部改为五金交电化工公司。1988年,区五交化公司下属有江北五交化商店及其江北分店和浦江联营分店、白沙五交化商店、江北电工电讯商店、机电设备服务部、东海电器电讯商店、白沙电工电讯门市部。1990年,江北城区主要的五金零售店有江北、白沙2家。江北五交化商店,营业面积110平方米,职工22人,年营业额238万元;白沙五交化商店,营业面积223平方米,职工34人,年营业额174万元。至2008年,有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零售企业8家,销售总额1026万元;五金、家具及室内装修材料零售企业25家,销售总额902万元。
  药业民国时期,江北同兴街有中药行、店3家,另在车站路有1家,槐花树下有1家。庄桥镇有中药铺3家。1952年,江北城区有医药业6户,1954年减为4户。1956年公私合营后,药行、药店、参燕号等调整零售网点。至1987年,江北区有零售中药店江北药店与专营西药的新亚药店。改革开放后,允许个体、私营开设药店。2004年,境内有医药及医疗器材零售店26家。至2008年有医药及医疗器械零售企业50家,全部为限额以下,总销售额1248万元。
  食品副食品1952年,江北城区有食品行业77户。1954年5月成立中国食品公司浙江省宁波市分公司,1955年改称为中国食品公司浙江省宁波分公司,地址在中马路天一坊,统管肉食禽蛋行业的市场安排和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8月,市区肉食私商组成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店和小组开展零售业务。此后,国营食品公司对生猪实行统一收购、统一调拨、统一核算,鲜蛋也成为重点收购商品,除了农民自产自销之外,由国营食品公司独家经营(直至1985年市场放开时止)。1963年,市食品公司设江北门市部(一度改称第三门市部)。1965年在市郊区设慈城、甬江、庄桥3个食品站。1979年增设洪塘食品站。城区有江北、车站2个集体所有制的食品商店。1988年,区蔬菜食品公司下属有(除菜场外)江北食品商店、车站食品商店、同大食品商店、白沙食品商店、豆腐工场、豆芽咸菜工场;区糖业烟酒公司下属有后马食品商店等26家经营副食品为主的商业企业。1990年,江北区主要猪肉供应点属于市食品公司的有人民路第三门市部(日均销肉1325千克,刀手21人)、庄桥食品站(日均销肉917千克,刀手10人)、洪塘食品站(日均销肉597千克,刀手11人)、慈城食品站(日均销肉1383千克,刀手16人),还有属于市蔬菜公司的白沙菜场(日均销肉189千克,刀手2人)、槐树菜场(日均销肉230千克,刀手2人)。1998年,宁波市食品公司改为宁波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改为私营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国有资金全部退出。
  五口通商后,卷烟传入。至2008年,有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零售企业11家,销售总额12247万元。
  零售经营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零售商业从各级批发机构进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则采取计划供应,有的实施专营。肉食的主要供应点则有属于市食品公司的人民路第三门市部(江北门市部)、庄桥食品站、洪塘食品站、慈城食品站,以及属于市蔬菜公司的白沙菜场。1958年,江北区(江北街道)有零售机构533个,从业1464人。据1960年4月统计,江北(城市)人民公社有社办商业单位93个,从业人员544人。改革开放后,零售商店开始冲破单一计划渠道购销的限制,实现多渠道进货,多种方式销售,有工商联营、为工厂代销、展销和实行分期付款等办法,商业购销机制趋于灵活多样。1987年6月、10月,区百货、五交化公司先后召开展销会,组织计划外商品140多万元投放市场,成交63万元。1991年,百货公司下属的百货批发部与上海保温瓶容器公司挂钩,设立宁波市特约经销点,推销各类规格型号的系列保温瓶产品。之后,又与 “双喜 ”、“三星 ”压力锅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正大不锈钢商场与名牌老厂 ——天津红专工具厂联营,成为宁波独家经销部优产品“天龙”系列工具车商场。1995年,全区实行区域性总经销、总代理的商品有8只,实现销售额2500万元。区烟糖公司特约总经销金龙鱼食用油,当年累计销售额1500万元;白沙五交化商场特约经销鸿雁电器的4大系列800种规格产品。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形成超市、专卖店、专业店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体系。21世纪初企业改制。至2008年,江北区有限额以上零售企业33家,从业人员2005人,零售总额38.74亿元。
  第二节 餐饮与住宿业
  餐饮业
  宁波开埠后,江北岸开设了西菜馆、蓬莱春、渡江春等菜馆。民国时期,江北岸火车站附近(今江北公园地)和轮船码头一带颇多小型菜馆。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至宁波沦陷前,客商云集,江北岸出现特色各具、口味不同的“三馆六帮”如徽帮的聚福园、杭帮的老长兴、绍帮的同兴绍酒店等。此外,慈城有“聚兴楼”,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近代高级酒楼。据1952年调查统计,江北城区有工友生产、胜利、得胜馆、老长兴、永兴馆、得意馆、三友、军民、永兴隆、周华春、曹贤记、缪连记、鸿兴德记、星记、陈阿毛、良记、四季春、合兴、泰甡、兄弟、石恒利21家菜馆。这些菜馆多数位于外马路、中马路、后马路、车站路、桃渡路、白沙路、咸宁路及一横、二横街等地。除业者外,雇用职工32人。
  1963年11月,江北公社在泗洲路64号对面新建的居民住宅处设菜饭面食合作商店,由中马菜饭合作商店统一核算。1983年,区商业综合公司所属饮食业有兰江点心店、甜食点心店、康乐餐厅、槐树饮食店、益民饭店、北站面食店、北站大饼店;居委会办的饮食企业有引先饮食店、洋菜饮食店、古井小吃店;区劳动服务公司办的饮食店1家。
  1984年11月,江北区饮食服务公司成立,管理兰江饭店(次年改建为宁波咸亨酒店)、康乐餐厅、白沙点心店、益民饭店、槐树饮食商店、北站综合商店、草马饮食百杂商店、中马招待所、大庆餐厅、新马餐厅、姚江旅馆。是年,有饮食业经营机构19家、从业人员299人。1987年增至35家、从业人员417人。1990年,区饮食服务公司下属规模较大的饮食店有始建于1956年的新港饭店(职工10人,营业额15.84万元)、扬善饭店(职工40人,营业额88.11万元)、临江饭店(职工12人,营业额13.5万元)和北站烧饼店(职工10人,营业额10.24万元)。1995年,因旧城改造,扬善饭店等区饮服公司所属的企业被拆:另建海之府大酒店、正大酒家等。2002年7月,江北区命名19家企业为首批“便民早点示范店”。江花宾馆江花小吃城、中马家滋味美食厅、鑫宝宾馆、泰正海鲜章鱼美味烧烤店被确定为“风味特色早点示范店”。至2005年11月,江北区累计批准放心早餐店56家。2008年,江北区限额以上餐饮业法人机构20个,其中,内资企业19个,港澳台商独资企业1个;餐饮营业面积23904平方米,从业人数1278人,全年营业额17066万元,其中,客房收入126万元,餐费收入16540万元,其他收入400万元。老外滩区块、槐树路区块出现餐馆企业群,全区已形成中高档餐饮发展的“阶梯型”格局。此前已注销区内注册的餐饮业企业有扬善饭店、咸亨酒店、槐树餐饮商店、育才饭店、赵大有糕团店、慈湖酒家、荟萃酒家、繁景酒楼、海天大酒家、海燕酒家、味美饭店、通达酒店、白云饭店、海洋酒家、大学好餐厅、慈城东方饭店、宁波沈家门饭店、飞宇大酒店、江花茶馆、金洋海鲜酒楼、金马大酒店、玛瑙酒楼、好时光俱乐部、银丰大酒店、狮子楼酒家、金泰大酒店、正大酒家等。
  住宿业
  20世纪初,东亚旅馆在江北岸外马路开办,为三层西式楼房。1952年,江北城区有旅栈业28家。位于外马路的有甡光旅馆、中国旅社、东亚旅社,中马路有宁安旅社、环城旅社、大上海旅社、永义公旅社、王记旅社,后马路有绍兴旅社、亚东旅社、永康旅社、黄岩客栈、成记客栈,桃渡路有清泰客栈、一品香客栈、甬江旅社、华安旅社,一横街有远东旅社,二横街有中南旅社、群贤旅社,扬善路有民生旅社,车站路有大方旅社、大丰旅社、三和旅社,咸宁路有远东公记旅社、胜利旅社,新马路有交通旅社,清泉巷有四季春客栈。
  1976年,江北区有东亚、甬江、人民、白沙4家国营旅社,后归属江北区饮食服务公司。1983年属江北区商业综合公司的有中马招待所、槐树招待所、北站旅社等。1988年属江北区饮食服务公司的有新甬旅社、东升旅社。1989年,玛瑙宾馆开业(后改称江花宾馆)。1990年,江北城区有位于外马路的东亚旅社(房间70间,床位134个)、甬江旅社(房间80间,床位160个),位于人民路的白沙饭店(房间62间,床位150个),位于中马路的人民旅社(房间74间,床位199个)、新甬旅社(房间36间,床位54个)。1991年建设花园宾馆。1992年,江北最高建筑奔野大厦建成(后因旧城改造被拆除)。1997年,江北区内第一家四星级酒店 ——金港大酒店开业。1998年,金丰宾馆开业。2000年,由区统计的限额以上旅馆业企业单位数9个,从业518人,主营业务收入22424.4万元,营业利润605万元。2001年,莱茵堡宾馆开业。至2005年,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11个,从业人员1085人。2006年,宁波远洲大酒店开业,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拥有客房290间套。2008年成为江北唯一的五星级酒店。2008年,江北区星级住宿业法人企业共计11家,全部为独立门店、内资企业,拥有客房1837间,从业1676人,营业额17958万元,其中客房收入7574万元、餐费收入10166万元、其他收入218万元。此前已注销区内注册的住宿业企业有东亚饭店、铁北招待所、海工招待所、白沙经营部招待所、临江旅社、奔野大厦、香溪园宾馆、五星大酒店、文艺宾馆、西苑饭店、金福宾馆、东方大酒店、慈城宾馆、新港饭店等。
  第三节 物流业
  1979年,宁波中远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为本地区最早的现代物流企业。进入新世纪,江北区以地理优势迅速发展物流业,2000年就有中储浙江物流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益聪物流有限公司、新海丰物流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浙江飞达物流有限公司、宁波中远物流有限公司落户。2001年有宁波海联物流有限公司与宁波市宇达物流有限公司;2002年有宁波市宝兴物流有限公司、上海远成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与宁波天地物流有限公司;2003年有宁波顺景物流有限公司与宁波市大众物流有限公司;2004年有宁波市江北永发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凯帆物流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宁波市江北东东物流有限公司、宁波卓越物流有限公司;2005年有宁波市江北新力物流有限公司与宁波市波达仓储物流有限公司。2006年又建成宁波中通物流集团等6家。至2008年,全区共有限额以上物流企业26家。
  宁波中远物流有限公司设于大闸路58号,是宁波口岸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国际航行船舶专业代理企业,1995年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998年成为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在浙江的区域性经营管理公司。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0个港口设有代理机构,在国内外有业务网点300多个,并有一支专业化的国际集装箱代理队伍,能为客户提供海运货物的订舱、配载、报关、报验、仓储、中转、制单、签单、保险、“门到门运输”、拼箱、无船承运人、多式联运、国内外综合物流项目等服务。今已形成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欧洲、澳洲、西亚和非洲9个区域的全球业务网络。
  宁波港东南物流有限公司设于北岸财富中心。公司整合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物流资源及经营团队,以年海运出口40万箱的操作能力和宁波港务集团的优势,为宁波及浙江周边地区提供宁波口岸的综合物流平台。业务范围涵盖国际海运、空运进出口货运代理、国际国内船舶代理、仓储堆存、保税物流进出口、公路运输、散杂货码头装卸、危险品储运、重大件货物接运、进口集装箱拼装、拆箱、堆存及清洗、海铁联运等全程物流服务。
  中通物流集团设于风华路490号,是国家AAA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宁波市物流龙头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形成物流场站投资、物流基地运营、物流网络经营、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国际集装箱运输、海空运代理、仓储、综合保管等综合服务能力,成为集物流方案设计、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增值服务、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公司26家,特许经营网点200余家,并已开通国内200多条专线。定点货运班车专线46条,直达国内400多个国内站点。公路快运直达网络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及重要的二级城市;区域配送深度覆盖浙江省各地级市、县城及重要乡镇。
  宁波市宇达物流有限公司设于风华路61—87号,是集公路运输、仓储配送、企业物流、市区快递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企业。在全国各省、市设有直属子公司或办事处50余家,经营的40多条国内公路运输专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与100多家工商企业建立长期的运业关系。2007年被评为 “宁波市十佳成长型物流企业 ”。
  第四节 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
  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江北区起步较晚。1992年,东航后勤部在人民路开办宁波市航天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经营计算机网络工程软件开发,兼营办公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器材销售及维修加工、计算机录入及培训。1993年1月,宁波大学在育才路12号开办信息工程公司,主营光电子技术及相关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技术开发、技术协作、技术转让。1992—2000年先后注册、开办26家计算机及软件服务业,其中,11家因未参加工商年检被吊销营业执照,5家自行注销。至2008年,在册的只剩下10家。
  2000年10月,区政府在车站路76号成立江北区创业中心,至2003年引入计算机及软件企业10家。2004年创业中心在原址停止运行,2007年在环城北路东段134号重新开业,重点发展软件信息产业,进驻创业中心的计算机及软件企业达17家。至2008年,江北区辖区内涉及计算机及软件服务企业已达107家,主营计算机与软件服务业的有36家。其中,宁波易科消防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宁波市江北慈城新科技术发展中心的注册资金为2000万元,注册资金为100万元以上的有宁波江北新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金寰智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宁大教育设备有限公司、宁波亿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数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区东海华力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宁波搜号网络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佳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宁波信元新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易科瑞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华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宁波世纪科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市幻城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胜丰电子有限公司、宁波佰年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江北区科技创新目标管理考核评分标准》,2007年、2008年两次召开认定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双软认定”专场活动。全区共认定宁波市江北万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天天互联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宁波佳合企业管理软件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恒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市江北金奥软件科技有限公司5家公司为软件企业。其中,江北万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地址在人民路105号大时代 A—206,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外线切割厂家及用户,共有三大类:通过电脑绘图,编程,将代码传输给单板机控制的编程软件;代替单板机由电脑直接编程控制的编控软件;包含编控软件、控制板、高频信号、手控箱等电柜套件。通过认定的软件产品共8个,分别是宁波市江北万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万稞MCUT中走丝遍控软件V1.0,宁波天天互联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天天互联自助网站建设系统V20080525,宁波市江北金奥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金奥IME企业信息管理引擎软件V1.0,宁波江北讯特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讯特飞行员信息管理系统软件V1.0,宁波江北讯特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讯特费用管理系统软件V1.0,宁波蓝德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的蓝德口腔X射线传感器成像系统软件V1.0,宁波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蓝野口腔诊所数字化管理软件 V1.3,宁波江北卓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卓普粒度仪分析系统 V1.0。
  第五节 居民服务业
  照相业民国时期,江北岸有明星照相馆(1912年开设)和宁波最负盛名的天胜照相馆(1924年开设,解放后迁至开明街)。1952年,江北城区有照相馆3家:位于外马路3号的红宝照相、外马路20号的中国照相、中马路4号的红叶照相。改革开放后,较知名的照相馆有宁波人民照相馆、宁波金蒂皇后婚纱摄影、宁波萝蔓朵婚纱摄影、江北风尚摄影、凯地尊爵婚纱摄影和慈城佳佳摄像服务中心。
  洗浴业俗称混堂。1952年,江北城区有浴室3家,分别是:位于中马路7号的玉清池荣记,玛瑙路78号的卫生池,桃渡路151号的清润池。1956年,浴室公私合营。1958年始增设女子淋浴。至1990年,江北区仅有一家位于中马路的江北浴室,大池面积15平方米,淋浴莲蓬头55只,座位84个,年营业额24万元。进入21世纪,洗浴业迅速发展,孔浦红梅浴室(2001年)、新马洗浴休闲中心、中马金海浪浴场(2004年)、老外滩浴业休闲有限公司(2005年)、为民浴室(2007年)、慈城浴室(2003年)、碧水云天休闲吧(2005年)和洪塘清水湾大浴场(2006年)、江北天然浴场(2007年)相继开业,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理发业据1952年统计,江北城区有理发店33家,其中位于后马路的11家,中马路、桃渡路、槐树路各4家,车站路、一横街、二横街、泗洲路各2家,新马路、咸宁路各1家;庄桥镇有理发店15家。理发店大部分为规模不大的家庭户。1956年,理发店公私合营后,网点减少、单店扩大。江北城区有槐树理发店、后马理发店、白沙理发店、车站理发店(后改称皇后美发厅)、华东理发店(后改称新马理发店)。1983年,江北区所属的有北站理发店、均安理发店等。1986年,慈城半浦理发店开业。1988年,江北区饮食服务公司所属的理发店有白沙、花想容、新马、皇后、槐树、后马6家。1989年,慈城美容理发店开业。
  洗染业1949年5月,城区中马路有漂染、洗染作坊3家,分别是开办于民国22年(1933)的大中国洗衣店,开办于民国26年(1937)的良记洗染店,开办于民国28年(1939)的大华洗染商店。1992年,东方洗染中心开业。2002年9月,中马凡尔登干洗店开业,地址在槐树路132号,注册资金15万元。2007年11月,海曙正章洗涤有限公司江北分公司开业,地址在槐树路136号。是年,邦纳福干洗店开业,地址在中马路561号。2008年10月,升荣洗涤服务部开业,注册资金80万元。是年底,江北区有大小洗染店26家。
  按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至2008年末,全区居民服务业法人单位27家,其中,家庭服务业4家、托儿所1家、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10家、洗浴服务4家、婚姻服务2家、殡葬服务3家、摄影扩印服务2家、其他居民服务1家,总营业收入2259万元,从业348人。另有从事居民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1263户,从业2887人。
  第六节 文化娱乐业
  1985年,区文化馆建立录像放映队;举办吉他培训班。1986年,孔浦康乐园建成,内有溜冰场、舞厅等。1987年,区文化馆开设舞厅,举办器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曲、交谊舞培训班共7期。1989年,江北区共有书报刊经营门店8家,录像放映室4家,歌舞厅4家。马路上出现一些台球房,数量不超过10家。1991年,书报刊经营门店20家、录像放映室6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2家、台球室30家。全年共接纳9个剧团上演169场,观众26977人次。1992年,江北区文化经营户共有书刊销售、出租41家,电子游戏室46家(165台),台球活动室3家(8台),溜冰场1家,录像放映室14家,歌舞厅9家、音像出租14家。区内还有慈城电影院、宁拖会场影院,兰江剧院及乡镇影剧场7个。是年,农村住户调查人均文化服务支出为77.64元。1993年,农村住户调查人均文化服务支出为173.77元。1994年,农村住户调查人均文化服务支出为336元。至2000年,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212个,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6家,书报刊出租零售门店114家,电子游戏室45家,录像放映室10家,旱冰场3家,综合娱乐场所6家,民间剧团7家,乡镇影剧院(含书场)7家,音像制品出租零售单位6家,音乐茶厅6家,碰碰车等游乐场所3家。全年到江北区演出的歌舞团36个,演出118场次。是年,江北区文化市场通过省级文化市场稽查考核。
  进入21世纪,江北区文化产业走向繁荣。2002年,新增文化经营商业企业74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总产出为2042万元。2003年,江北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总产出为2653万元,全区有民间职业剧团7个,个体演职人员5人,时装表演队1个,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单位45家,录像出租经营户6家,歌舞厅6家,舞厅25家,网吧44家。江北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总产出,2004年为1565万元;2005年为1828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为1723万元,是上年的110.1%。2006年1517万元(不变价)。2007年为1886万元(不变价)。2008年,江北区正式注册的专业小剧团有10余家,有农民“文化经纪人”30余人,每年安排农村文化演出300场以上;是年组织赴区外演出近百次。至2008年9月,江北区共有演出场所8家,书报刊零售、出租经营户112家,电子游戏室2家,娱乐场所(音乐茶座、台球房、歌舞厅等)53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店50家,网吧50家。
  第四章 粮油与物资购销
  第一节 统购统销
  粮食统购
  解放初,农村粮食自由贸易。1950年4月,中粮公司委托农村供销社代购代销。1953年12月起,国家对粮食实行统一经营,由点到面实施统购统销。规定占有粮食超过起购点者,余粮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粮食种类、收购价格和计划收购的分配数量卖给国家,并把上缴公粮和统购结合进行,简称“征购”。允许农民在完成征购任务后进场调剂余缺,交换品种,但不准私商经营,不准私商向农民购粮,缺粮户所需粮食,按国家规定的统销价格和核实的计划数供应。1954年,农村实行“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到户。定产、定购数3年不变,定销数每年核定一次。统购粮食种类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大麦、蚕豆、荞麦、粟谷、高粱、豌豆10种,后增加番薯干、元麦。1956年,为落实统购统销政策,白沙粮食市场被撤销。1958年4月实行粮食大包干,一定5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减产不减免。当时属于余姚县而今属江北区的鞍山、狮东、裘市、乍山、妙山各乡的粮食包干定案如下:
  但在随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包干未能实施,层层加任务,出现高指标、高征购、购过头粮的情况,致使许多农村缺粮、断粮。1961年5月,中央纠正“一平二调”,停办公共食堂,分粮到户,重新分配自留地,调整购销政策,提高粮食统购价格,并对统购粮食奖售工业品。1963年,规定凡已完成征购任务的余粮可以换购工业品和化肥。1964年起,粮食购销渐趋正常。1966年,调整征购基数,实行一定三年不变。1972年改为一定五年。1979年5月5日,粮食收购价提高20%,超购从原来加价30%提至50%。1982年秋,本地区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合同定购
  1985年,农产品改统购为合同定购,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原超购价;并采取自下而上,由农户自报或协商的办法,定购数量也不受原来包干任务的限制,可以高于或低于这个水平。国家规定合同定购品种为稻谷、小麦、玉米,其他放开,由市场调节。是年,江北区粮食计划定购3000万千克,实际提供商品粮5000万千克,商品率达53%,相当于人均提供半吨粮。粮食部门将原来以生产队为单位售粮结算,改变为以农户为单位售粮结算(简称“户售户结”)。1986年,粮食工作实行“双轨制”运行,有计划地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议价粮收购,并调整粮食收购价,出现了农户售粮排队局面。1991年秋粮收购开始,改合同定购为国家定购,定购外收购专项储备粮;并连续两年大幅度提高粮食“统销”价格,粮食平、议价逐渐接近。1998年始,国家粮食部门退出竞争性经营领域,将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离。成立收储公司,管理国家粮食收购储备。
  粮食统销
  农村粮食返销农村粮食销售主要对象是经济作物区和从事林、牧、渔等专业生产以及耕地少、粮食不能自给的缺粮农民的口粮供应,按比例收购价供应,也称返销粮。江北地区主要是云湖乡(公社)、湾头蔬菜生产村(队)以及渔业场、队等。1980年,郊区农村返销粮3043吨,1981年为3334吨,1982年为3246吨,1983年为2980吨。本区农村、集镇中还有农业户口又没有务农劳动力的家庭,社队按定量标准和国家粮食收购价供应口粮俗称“社供应”户。农村社队企业发展后,离土劳动力增多,“社供应”户也逐年增多。
  城镇粮食供应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城镇居民开始实行凭购粮证购粮,按人数不限量;10人以上的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凭介绍信购粮,计划配售。1955年2月,实行“按户分类,划等定量”,人均月定量13.045千克(成品粮);5月起人均月定量改为12.255千克;9月改为以人定量,按户计算,即按劳动岗位差别、年龄大小,分类分等以人定量,按户计算凭票证购粮。与此相配合,粮食部门建立粮食供应站。至1961年,江北城区有4个粮食供应站,分别位于扬善路、后马路、砖桥巷、新义路。1990年,江北城区有扬善路、人民路、白沙路、西草马路、大庆路和孔浦共6个粮油食品店。1992年3月起,取消粮票,放开粮价。1998年始,国家粮食部门从事加工、供应等企业全部转为民营。
  粮食议价销售1985年实行合同定购制度后,工业用粮全部改为议价销售。1986年起,饮食、糕点等食品行业用粮逐步改为议价销售;接待旅游、外宾单位,火车、轮船、飞机等旅客用粮,高档糕点、名特食品用粮也改为议价供应。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平价粮油越来越少,议价粮油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议价粮也纳入国家调控指标。2001年,国家放开粮食购销,实行自由经营。
  食油
  收购本地区食用油脂主要是菜籽油。解放初期,油菜籽以私营厂、商为主收购。1951—1953年主要由供销合作社收购,私营厂商同时经营。1954年1月始,油菜籽实行计划收购,大部分由国营油脂公司委托供销合作社代购,后改由国营粮站收购。1955年,油菜籽实行按产量比例收购,统购比例为产量的45%。1956年,油料收购政策调整为“多产多得,增产多留”,当时属余姚县而今属江北区的农村收购比例为75%。此后,油菜籽统购政策屡有调整,直至1982年国家油源充裕,收购油菜籽政策调整为:计划内按统购价和超购价;计划外由生产队或社员自行处理,愿意卖给国家的按统购价收购。油菜籽收购价不断提高,1990年为每50千克70.40元,并奖售平价尿素2.5千克。
  供应解放初,食油全部由私商经营;1954年1月开始实行计划供应,供应原则为“宜紧不宜宽,宁少不脱档”。1961年8月起,城乡居民食油供应统一标准,市区每人每月(下同)供应150克、城关镇100克、小集镇75克。1962年,对农村生产队食油实行只购不销。1964年12月起,城乡居民食油标准统一提高到150克;每逢国庆、春节,居民每人补助食油100克。1965年10月起,居民食油统一提高到200克。1987年4月起,提高至250克。1989年春节,户粮关系在江北区吃商品粮的居民、离休干部、驻军、残疾军人、烈士家属、探亲港澳台同胞、侨胞、知名人士等每人增供平价菜油600克,居民增供麻油每户250克,议价菜油凭券每户2.5千克。1993年起,取消定量供应,全部实行议价销售。食油供应逐渐向多渠道、多品种、中高档发展,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第二节 市场贸易
  1950年1月,宁波在市场管理委员会下设立粮食市场,作为批发成交粮食之所。进场交易的对象为农民、坐商、行商、粮食复制商等。农民需凭自产自销证,行商、粮食复制商等也需凭证进场。1954年建起庄桥、白沙、湾头等5处国家粮食市场;1956年3月压缩至庄桥粮食市场一家;1957年8月全面关闭。1963年恢复粮食市场,1964年12月再度关闭。1973年重新开放粮食市场,1975年7月被关闭。1979年1月,粮食市场陆续恢复,并常年开放。1986年秋粮登场时,宁波制止粮食外流,禁止无证商贩套购贩运。1993年起,宁波放开粮食销售和价格,同时加强计划指导和调控,实行指导性计划收购,并实施一年一价和一季一价办法。完成交售合同以外的粮食和退出定购品种的粮食,生产者可以自由上市,价格随行就市,粮食部门则积极开展议购。取消粮食“统销”供应(含取消各种粮票、食油票)和平价粮食“调拨”制度。取消指令性计划,实行政府宏观控制下的市场调节。除军队继续使用“军用粮票”外,不再使用其他各种粮票。全区粮食零售放开,经营基本民营化。
  1993年粮价放开后,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三挂钩”物资供应减少,预购定金只发到重点户,使收购难度增大、市场供应紧张、粮价上扬。随着许多矛盾逐渐暴露,国家不得不采取加强宏观调控和平抑粮价的措施。经过8年的反复调整,国家才正式放开粮食购销,实行经营市场化。此后,国家对粮食的调控主要措施是:在市场价过低时,国家吸储和保护性收购粮食,防止粮价过度下跌,以保护农民利益;在市场价过高时,国家通过抛售储备粮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市场粮价和稳定市场,以保护消费者利益。2007年,江北区境内国有粮食收购企业9家,经批准具备入市收购资格的企业2家。市政府投资2.7亿元,在江北区庄桥街道马径村征地160亩,建立宁波市庄桥粮油批发市场,以疏通粮油流通渠道,承担宁波市区的粮油供给。
  第三节 仓储加工
  仓储
  古代仓储粮食仓储受到历代统治者重视。据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宋代在慈溪县城(今慈城镇)建有常平仓和义仓,有屋10间,后存2间,一间储官兵俸料米,另一间储义仓米。元代有陈留仓,在县治西庑,储秋粮1350石,主要用于吏员、军人禄粮。在陈留仓西建有常平仓,每年籴谷收贮,遇饥年照时价粜米。另在各都、隅每社设义仓1所。明代,先后在县署建有预备仓、济留仓、常盈仓;万历年间,又在城东西二隅各建义仓1所,储谷462石余,在县东华家巷建仓屋共20间(内盐仓1间)。另在城外建南仓(储谷671石)与西仓(储谷260余石)。清代常平仓在华家巷内,实存谷14064石,后毁于战乱;咸丰十一年(1861),重建廒仓50间。历代粮仓今全废。古代官仓保粮措施,采用 “出陈易新而粜 ”的办法。
  现代仓储解放初,国家多利用大宅、祠堂、庙宇做粮食仓库。1954年,宁波市粮食局在白沙建成市局第一支库;1958年,又在铁路北站十一道边建简易粮食中转仓(1975年拆迁到十三道边)。1963年始,市粮食部门在乍山建仓4座;其时慈城地区有仓点数12个217座,庄桥地区有仓点数9个64座。1974年,市粮食局在白沙粮库2幢仓库(容量350万千克)安装平面输送机,1975年增加55米。以后市郊各粮食收购站普遍安装此类输送机械,大大降低了农民交售粮食时的劳动强度。至1980年,江北区现境内有粮仓29处,计47座(含油脂库),总库容量61380吨。其中,属于庄桥粮管所的11处,今尚存在的有童家仓、塘头庙仓、洪家祠堂仓、费市仓;已废的有将军庙库、姚宅仓、庄桥米厂仓、洪塘米厂仓、费市供应仓、洋市仓、下沈仓。属于慈城粮管所的12处,今尚存在的有妙山仓、乍山仓、胜利仓、慈东仓;已废的有裘市仓(一、二)、慈城麻袋仓、秦家仓、半浦仓、慈城门市部供应仓、慈城饲料站仓、支援仓。属于江北粮管所的有江北油脂库粮仓、江北油脂库油罐、军供仓、门市部仓,全部已废。1995年扩建庄桥粮食收购站粮库4700平方米,库容4000吨,今尚存在。1997年扩建乍山粮站粮库、拆建洪塘大米车间粮库、建慈城南门粮站粮库,今已全部拆除。
  属于宁波市粮食局的白沙粮库,在下白沙路1号,地处甬江北岸,铁路北站终端,占地面积47557平方米。初建时,有基建仓2万吨、收纳仓2000吨、稻谷加工厂1座、沿江码头1座、河埠4个、晒场6000平方米,以及办公生活设施,计建筑面积11952平方米。此后不断发展,至1990年底,拥有各类仓房25座,仓容量35000吨,露天堆场24块,可堆粮2530吨,总容量37530吨,为宁波市最大粮仓。粮库水陆交通便利,担负市属各县、市及舟山、台州、温州等地粮油中转任务,全年经营量为90.77万吨。今白沙粮库为国有独资收储企业,下设收购站等直属单位,承担储备、军粮供应、铁路中转等职能。粮库占地5万多平方米,仓房18座,容量5万吨。另有植物油罐2座,总容量400吨。
  现代国库的粮食储藏技术,一般采用以下几种:(1)机械物理防治,此法为通风保管,风筛除虫,高温曝晒,低温、缺氧防治;(2)化学药剂防治,此法为药剂清仓消毒,粮仓熏蒸,粮面喷晒防护;(3)综合防治,此法为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相结合的办法,防治范围从粮仓扩大到供应站、加工厂和农户。1985年起,粮食部门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按照各季节气候特性,做到春密闭防潮、夏隔热防霉、秋降温杀虫、冬通风降湿。1994年5月起,按照商业部制定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对储藏的粮食实行质量跟踪检验,每座粮仓存粮经检验后登记设卡。凡库存粮食移库、出库都须开具粮油质量证书,随货同行。坚持开展无虫害、无鼠雀、无霉变、无事故的 “四无粮仓 ”活动。
  加工
  碾米旧式碾米,农家多用碾子、捣臼等进行人力加工,多数村庄有公用碾房。清末民初,始用机器碾米、磨粉、榨油加工。民国21年(1932)慈城观庄有陈杏连米厂,裘墅有顺祥米厂,压赛堰有久生碾米厂。解放初,政府接管部分私营米厂,。1954年,城区建国营宁波白沙稻谷加工厂。1956年,慈城镇的昌记、泰康、集友、长丰、云升、良友、协兴、三勇8家米厂公私合营,组成慈城中心米厂。庄桥的同兴、恒康、大有等5家米厂组成庄桥米厂。农村各地则利用抽水机埠(机房)的设施和电力,配套浙机2号碾米机,相继办起米厂。1965年建裘市米厂,1966年建童家米厂,均系社队兴办,专业加工国家稻谷的米厂。1969年,白沙米厂毁于火灾,后重建于白沙粮库东大门,并改名江北米厂。1984年,江北区现境的碾米机保持在250台左右。至2008年,全区有碾米机262台,加工粮食3万吨。
  磨粉旧时用石磨粉碎粮食,本地区多用人力牵引。小磨一般一人操作;大磨则需要两人操作。分水磨和燥磨,做年糕和汤圆的米粉多用水磨。1965年开始使用机动磨粉机。1979年,郊区有磨粉机316台。1984年,江北区有231台。今磨粉机多由相关的食品生产企业拥有。
  榨油旧时油料加工多在油坊进行,用人力压榨,后渐用机械代替。1950年,庄桥有油车行2家。至1972年,市郊有半浦、马径、裘市、西成(今为海曙区)、妙山5家机械化油厂。1979年,郊区有油料加工机械11台。1983年,江北米厂有炒锅3台、榨油机2台,加工食用油69.29吨;庄桥米厂有炒锅2台、榨油机2台,加工食用油56.43吨;慈城米厂有炒锅3台、榨油机4台,加工食用油65.68吨。1984年,江北区乡村油料加工机械只有5台,2008年增至10台,加工原料 35.5吨。
  饲料粉碎1984年,江北区有各类饲料加工机械255台。1985年1月,宁波饲料厂在环城北路409号建立(前身为市饲料中心站)。1985年7月,国营洪塘饲料厂投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牧场大多停办,外地成品饲料涌入,饲料粉碎机减少。2007年,全区有83台。
  第四节 物资购销
  石油购销解放初期,中国石油资源紧缺,汽油实行统购统销;柴油、燃料油由用户申请,经审核购买;煤油、润滑油脂自由销售。1954年10月,煤油实行控制销售。1955年初对机关团体单位实行煤油定额分配、限量供应,汽油、柴油、燃料油实行计划管理。1956年3月采取“按户依人”定量供应煤油的方法。1970年10月起,煤油敞开供应,柴油按需要满足供应。1972年起,汽油按需要满足供应,柴油对内燃机满足供应;9月采取柴油凭证定量供应办法。1974年,汽油、柴油、内燃机油凭证定量供应。1977年6月,润滑油凭证定量供应,交旧供新。1978年起,石油商品实行统购统配,定量供应,规定汽车、机具定量供应标准。1982年起执行石油成品油统购统配定量包干和凭证定量、包干使用、超用不补、节约留用的规定。
  辖区内的三官堂油库,有钢板油罐15座,容油量12400立方米;桶装仓库3座计1200平方米,另有一些辅助设备。1960年下半年竣工投产。1961年又增建钢板油罐、钢盘混凝土油池各1座。1980年铺设自炼油厂至三官堂油库的汽油、煤油、柴油地下输油管线9000米,输油能力124吨/小时。至1987年,共有钢板油罐27座,油库总容量33975立方米,是浙江省较大油库之一。
  其他物资购销1953年,国家对金属材料、燃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机电产品、废金属、汽车配件7类物资的购销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改革开放后,冲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思想束缚,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缩小指令性计划分配的品种、数量,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部分;物资价格实施双轨制,计划内平价、计划外议价。1992年后,各类物资逐渐放开供应,价格随行就市。
  1979年,江北区供销经理部及门市部成立,经营商业部门不收购的产品,处理清仓积压物资和残次品。同时从事物资的协作、调拨、采购业务等。同年,区商业购销经理部建立,与供销经理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方式,被允许采购外地商品、集市贸易商品、本市工厂允许自销的产品。1988年,江北区物资局成立;宁波市实行物资计划单列。1989年,江北区内物资企业有宁波汽车拖拉机配件公司(含机电设备公司)、江北区金属材料公司、江北区生产资料公司、江北区物资总公司和新宁物资联合经营部。1992年,江北综合物资公司成立,主营金属材料、建筑材料、装潢材料、燃料,兼营五金、交电、机电、纸张、文体用品、服装,经营方式为零售、批发、代购、代销。1996年,江北区物资局撤销,其所属企业划归贸易局。2000年,区机电产品供应站、区五金交电化工公司、江北五金交电化工商店、白沙五金交电化工商店、江北帮达物资中转站、区机电设备公司、区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区建材土产物资经营部、区物资总公司,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而被注销或实施改制。2001年,宁波市江北金属材料公司转制成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章 供销合作
  第一节 体制沿革
  民国21年(1932)教育用品消费合作社在慈溪县城(今慈城镇)成立,此为慈溪县第一个合作社。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法(草案)》公布施行。孝东供销合作社随即在慈城成立;1953年扩建农村网点,建立半浦、乍山、云湖、妙山等供销分社;1956年更名为慈城供销部,有基层社的专业商店7个,基层社分社或中心商店8个,收购站点1个,合作商店25个,合作小组88个,附属加工厂(场)2个。宁波郊区供销社于1954年建立。1956年,郊区、庄桥两供销社合并成立宁波市郊区供销合作社。1958年,农村基层供销社(包括由小商小贩组成的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成为人民公社的供销部。下伸的代购代销店绝大多数被撤销,走乡串巷的“货郎担”也不复存在。整个流通领域由国家商业独家经营。但次年又将小商小贩划出,重新组织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恢复和建立代购代销店。
  1962年,郊区调整为甬江、近郊、慈城3个基层供销社;1963年又分为近郊、庄桥、慈城、洪塘4个基层社。1965年,近郊供销社在郊区设有梅堰、白沙、湾头、东郊、西郊5个综合商店和压赛、南门2个分店,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副产品采购3个专业商店。庄桥供销社下设费市、洋市、新阳综合商店和生产、采购、生活3个专业商店,另有1个加工场,管理180余个小商贩。慈城供销社下放小商小贩,增加农村商业网点,下伸的有虹星分店,新建的有后洋、毛力、皇桥、洪陈4个合作商店和2个网点,增插14个商贩供应点,并在妙山公社里夹试建亦农亦商的代购代销店。生产大队一级网点从63个增加至80个,40户以上的自然村都有供应点。“文化大革命”期间,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被否定,社员代表大会停止召开,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1977年12月,国务院宣布供销合作社为全民所有制商业。当时郊区有3个基层供销社及所属11个分社。经营网点420个,其中全民25个、基层社81个、集体207个、农村“两代店”107个。有全民干部职工1158人、集体干部职工947人。
  1983年,供销社体制改革,恢复供销社合作商业性质。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恢复社员入股制度,扩大民办因素,实行清股、扩股;建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开展农商联营,与农民结成经济联盟。在农村的供销社代销店,可以改成大队自销店、农民个体自营店或实施承包经营。1984年,庄桥供销社下辖集体商业企业有费市、洋市、马径、姜颜、童家、李家等综合商店,洪塘、安山、同心等烟酒商店,水产蔬菜商店、中兴副食品商店、日兴日用商店、废旧物资商店、洪塘水产水果商店等。甬江供销社属今江北区的集体商业企业有姚江、白沙、压赛3个综合商店。
  慈城供销社下辖的集体商业企业有利民、解放、北门、利群等综合商店,皇桥、后洋、八房、山西、观庄、裘市等地商店,百什、棉布、交电、光明工业品、土产日杂、解放水蔬、中街水蔬等商店,有西街、直街、南门、解放、横街、市心口等点心店,另有南门酱杂柜组、食品工场、制面工场、大众饭店、半浦饮食店等。市供销社副食品公司下属商业企业在江北区的有后马、封仁、新江、槐树等副食品商店。此后,江北供销社系统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并相应调整经营网点,大部分农村“两代店”闭歇。至2008年,江北区境内在册的供销社企业尚有宁波市合立贸易发展总公司(江北供销社),慈城供销有限公司及其农资商店、采购商店、五交化商场、百货大楼、半浦门市部,以及舟山供销合作社宁波办事处,浙江省供销社宁波仓储运输公司。位于江北区的还有市供销社直属的农资公司与畜产品公司。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是供销社的传统经营项目。计划经济时期,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商品实行计划分配,并由供销社负责统一经营。1962年起,178种商品在郊区全面实行凭证、凭券供应,其中生产资料99种。1998年,农资流通体制和流通渠道发生变化,国家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购销;同时确认生产厂家、各级农资公司、农业农技推广站、土肥站和植保站即农业“三站”的经营准入资格。一度造成进货渠道和价格混乱,出现假冒伪劣商品和药、肥害。2005年,政府决定改造供销社传统的农资流通网络。2008年,市供销社计划以市农资公司为龙头,以各县级农资公司为平台,通过联合、重组、加盟等形式整合全市农资经营资源。
  肥料民国时期,肥田粉(硫酸铵)已开始有少量应用。解放后,供销社供应的商品肥料以氮肥、磷肥、钾肥等化学肥料为主,辅以骨粉、饼肥等传统土肥。初期以赊销、贷款等方式向农民提供化肥。1956年实行氮肥预售。1962年,粮食作物用肥按种植面积实行计划分配,照顾重点产粮区。1963年起,对粮食收购实行氮肥奖售办法,以此作为收购农产品的重要手段。分配供应的化肥项目有春粮、早稻、晚稻等粮食作物;油菜、席草、蘑菇、茶叶、西瓜、柑橘、林木、毛竹、青皮竹、糖蔗、无花果、外贸蔬菜等经济作物;兔场和供港猪养殖场等畜牧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供应郊区农民的肥料,1973年有氮肥1693.22吨、磷肥21.29吨;1975年有氮肥553.52吨、磷钾肥和多元复合肥90.25吨、“5406”菌粉570千克;1976年有氮肥925.32吨、磷钾肥及多元复合肥147吨、硼砂350千克;1978年有氮肥804.92吨、茶叶专用菜籽饼50吨;1979年有标氮5859吨、碳酸氢铵3211吨、氨水5127吨、磷肥3061吨、钾肥78吨、菜饼45.65吨;1980年有标氮2074.39吨、碳酸氢铵5151.65吨、氨水65吨;1981年有标氮3137.8吨、碳铵2345吨、磷肥100吨、钾肥107.5吨、菜饼156吨;1982年有标氮3380.16吨、氨水200吨、钾肥1373吨、磷肥741吨、多元复合肥50吨。1983年,奖售化肥的农产品品种达37种。1984年减少至28种。慈城供销社供应的化肥,1986年有氮肥5950吨、磷肥1603吨、钾肥216吨、复合肥39吨:1990年有氮肥1910吨、磷肥2851吨、钾肥767吨、复合肥28吨;2005年有氮肥68吨、磷肥22吨、钾肥14吨、复合肥12吨。2008年的化肥销售额,江北供销社为805.1万元,慈城供销社为8.4万元。
  农药及药械市供销社供应给郊区的农药,据不完全统计,1964年有“六六六”240.75吨、“二二三”8.6吨、敌百虫2.1吨、西力生0.7吨、硫酸铜11.55吨、乐果72.8吨;1973年有“六六六”274吨、“一六零五”16.28吨、敌百虫2.32吨、“二二三”17.73吨、马拉松30.9吨、杀螟松6.9吨、亚胺硫磷5吨、杀螟晴1吨、稻瘟净9.55吨、稻脚青9.95吨;1976年有杀螟松14.24吨、“六六六”91.15吨、“一六零五”0.77吨、杀虫脒2吨、敌百虫12.33吨、马拉松7.86吨、“二二三”17.73吨、稻脚青1.57吨、托布津0.72吨、稻瘟净10.1吨。1979年有6%“六六六”400吨、25%杀虫脒5吨、80%敌百虫20吨、35%“二二三”2吨、50%甲胺磷10吨、40%乐果30吨、50%马拉松10吨、40%稻瘟净10吨、10%叶蝉散5吨、20%稻脚青5吨、100%井岗霉素0.15吨、10%叶枯净3吨、50%托布津1吨、硫酸铜2吨,同时分配供应喷粉(雾)器950架。1986年,慈城供销社销售农药81.8万元,1990年销售219.8万元。2000年,江北供销社销售农药51.1万元,2002年销售27.2万元。2005年,慈城供销社销售农药10.3万元;江北供销社销售16.2万元。2008年,慈城供销社销售农药17万元。江北供销社已无农药销售额。
  农用薄膜1964年,江北地区开始试验农膜覆盖育秧(简称“尼龙育秧”),效果好,但成本高,未能全面推广。据不完全统计,由供销社供应郊区的农膜,1973年为12750千克,1975年为10290千克,1976年为3万千克。农用薄膜为亏本经营(优待供应每吨2600元,实际成本3600元),所以政府明确规定供应原则、范围和办法,重点供应早稻育秧,兼顾其他粮食、经济作物育秧、育苗,同时凭生产大队证明供应,严防移用和外流。1980年春季,地膜在郊区蔬菜地上试用,并在水稻育秧上试验成功,以后迅速推广普及,供应量增大。1990年,慈城、江北供销社销售农膜分别为25300千克和3200千克。2005年,江北供销社供应农膜5400千克,慈城供销社只供应200千克。2008年,供销社已无农膜销售记录。
  建筑材料由供销社供应的建材主要为水泥,其次为毛竹。水泥部分由市建材公司进货,另一部分由郊区(江北区)慈江水泥厂生产;毛竹在很长时间内实行统一购销,大部分由本区山区、半山区出产。郊区农村所需的以上商品,长期以来由供销社供应,直至敞开供应、多渠道经营。市农业局、商业局分配给郊区机埠渠道、晒场维修的水泥,据不完全统计,1973年共420吨;1975年共122吨;1979年共3240吨;1980年共100吨;1981年共200吨。市商业局分配,由供销社供应给郊区的农具维修的毛竹,1976—1977年共2.7万支,1978—1979年共2.7万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材放开经营。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解放后,县以下基层供销社担负农民吃、穿、用的日用商品供应,初期以布匹、粮食为主,日用工业品次之。城区消费合作社供应的品种以米、油、糖、肥皂等为主。1954年,供销社代营的品种有大米、面粉、食油等;自营的有盐、酱、南货、鲜咸货、肉类、棉布、百货、木柴等。1955年,经营的食品主要有大米、面粉、食盐、食油、糖、酒、酱醋、水产、香烟、纯碱及胡桃、桂圆、红枣、黑枣、花生、粉丝等南北货;非食品主要有棉布、絮棉、暖水瓶、针织品(汗背心、卫生衫裤、毛巾、袜子)、胶鞋、肥皂、火柴、煤油、坑边纸、炊事用具及毛线、呢绒、草席等。1957年,供销社经营的商品有油、盐、糖、水产、酒、烟、桂圆、梨、枣、荔、核桃、瓜子、咸榨菜、粉丝、淀粉、黄花菜、木耳、香菇、陶瓷器、夏布。是年第二季度起,絮棉由纺织品公司移交给供销社经营,实行凭证限量供应。因三年困难时期,至1962年需凭票供应的生活资料有79种,从粮食、食油、烟、酒、糖、干水果、水产等食品到棉纱线等日用品。1964年,慈城供销社裘市综合商店经营的日用百货品种达713种,其中,百货353种、文化用品175种、针织品185种。
  “文化大革命”期间,生活资料供应更趋紧张,至1976年,大部分生活资料均需凭票供应。例如市区居民每月凭票供应煤油2提,郊区居民5—9月每月3提,其他月份与居民同;产妇(含人流、绝育)增加1斤肉食票,献血在200毫升以上的供应猪肉1斤、糖1斤;烟票按大小户发放,小户(1~3人)1份,大户(4人及以上)2份;知识青年探亲,发给1个月的烟、酒、肉食品、素食品票。
  改革开放后,工业品供应逐渐丰富。1980年,分配郊区农村建房玻璃300标箱、男女手表340只、进口涤纶布2000米。1983年,供应市郊永久牌自行车250辆、飞花牌自行车50辆、西湖牌缝纫机450架;优待供应市郊供销社社员“上游”或“五一”牌香烟5包,另有化肥4千克。1984年,工业品采购实行“地不分南北,店不分公私,批发不分对象”的放开措施,市供销社分配给江北、庄桥、慈城3供销社销售的自行车4249辆、缝纫机1749架、卷烟5177箱,以及火柴、肥皂、铁丝、元钉等物资。1985年,供销社经营的主要品种继续增加,有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手表、洗衣机等。江北供销社与慈城供销社的经营总收入,1990年分别为1365万元、4157万元;2005年分别为13312.6万元、534.9万元;2008年分别为4385.6万元、697.4万元。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政策1954年,国家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对生猪实行派购政策。1956年,国家将一批重要农副产品 ——毛竹、烤烟、黄麻、~麻、甘蔗、茶叶、蚕茧、羊毛、兔毛、牛皮、部分中药材、供应出口的柑橘等水果、水产品等交由供销社收购。1957年,毛竹被列为供销社专营物资,产地不得自由出售,用竹单位或个人不得到产地收购毛竹。1958年,宁波市规定柴炭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并供应市场。1961年,宁波市确定主要农副产品自留量标准:规定棉区每人留棉花2市斤;麻区每人留黄麻1市斤,苎麻每人留半市斤;茶叶每人留2市斤;烟叶按吸烟人数每人留8~10市斤;毛竹、牛皮等不规定自留量,但不准上集市交易。同时实行奖售政策:规定交售毛重50千克以上生猪者,奖售油3市斤、烟2条、卫生衫1件(或裤1条,或汗衫2件,或胶鞋1双),并可留肉5千克,发给肉票;交售100千克以上生猪者,另奖煤油0.3斤、香烟2条、卫生衫(裤)1件或汗衫或胶鞋。规定绵羊毛每元奖励布票1尺;兔毛每元奖励布票0.2尺;绵羊皮、山羊皮、小湖羊皮按等级给予0.3至2市尺的布票奖励。交售毛竹、柴炭者,优待供应香烟、铁锅、土碗、煤油、化肥、土凡布、电池等工业品。此外还实行卖猪、交售家禽或禽蛋奖励精料的办法。
  1977年3月起,生猪购销采取四六分的比例安排,即40%返销给生产大队、60%由商业部门统一安排和供应。超产部分增加留肉5%,并增加补助化肥4市斤,但不得上市交易或分食。1978年市供销社规定:每交售100市斤茶油,补助成品粮100市斤、化肥30市斤;每交售100市斤茶籽,补助成品粮25市斤、化肥7.5市斤;每交售100市斤桐油,补助成品粮100市斤、化肥30市斤、退油票5市斤;每交售100市斤桐仁,补助成品粮50市斤、化肥15市斤、退油票2.5市斤;每交售100市斤桐乌,补助成品粮25市斤、化肥7.5市斤、退油票1.25市斤;每交售100市斤桕油,补助成品粮100市斤、化肥30市斤、退油票2市斤;每交售100市斤柏籽,补助成品粮40市斤、化肥12市斤、退油票0.8市斤。
  1979年9月,市计委规定两年之内,郊区每年须交售毛竹2.3万支,其中云湖公社2.1万支,妙山公社、乍山公社各1000支。1980年10月,市供销社、市财政税务局决定以1978年收购量(1691担)为基数,一定五年不变;超购部分茶叶,60%继续卖给国家,40%由社队和市安排。同时对超购部分茶叶实行减税让利:基数内按40%税率征收,超购部分按10%~15%税率征收。精制茶厂超调拨基数所产生的利润,按三七分成;市财政掌握的70%,主要用于发展茶叶生产。1981年9月,宁波市郊区办事处、市供销社下达柑橘收购任务2.5万千克,其中,妙山公社1.55万千克,乍山公社2000千克,慈东公社3000千克,半浦公社4500千克,全部由慈城供销社收购。
  1985年,国家不再下达农副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除部分合同定购外,不受经营分工和行政区划的限制,自由购销,多渠道流通。
  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概况1964年,郊区各供销社合计收购毛竹21048支、柄竹5661支、杂竹3378担、木柴197043担、野生纤维1053担、毛竹壳849担、淀粉原料361担(主要为橡子)、稻草111277担、棕片12担、水牛皮158张、黄牛皮2542张、山羊皮516张、绵羊皮19张、小湖羊皮13张、猪皮4963张、麂皮664张、黄狼皮2361张、家兔皮39601张、草兔皮109张、杂皮1906张、羊毛11615千克、羽毛57586千克、兔毛692千克、猪鬃11075千克、各种肠衣12611根、席草帽108万余顶、草包328521只。
  宁波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江北岸设有专做茶叶生意的茶行、茶场、茶站。茶商用大木箱装茶,运销海外。解放初,供销社供应炒茶工具、燃料等生产资料,支持茶叶生产。1954年,茶叶生产纳入国家计划,定为统一收购物资,由供销社统一经营。供销社收茶站技术员下乡对茶农进行采制技术的辅导,建立 “民主对样评茶 ”制,提高评茶、计价的准确性。1958—1960年开展大购大销,推广四季采茶,片叶下山。1961年开始,供销社对交售茶叶实行奖售制度。1963年后,全面推广产销合同制,供销社发放预购定金,供应优良茶籽、茶苗等生产资料,组织茶农学习先进栽培技术。1985年,茶叶取消派购,实行议购议销,采取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式市场。是年,慈城供销社开办宁波市明州茶厂,经营方式为收购毛茶、加工精制、批发零售产品。1986年,慈城供销社收购茶叶27.77万千克,金额75.6万元。1987年5月,省政府通知在未完成茶叶出口收购任务之前,茶叶仍由供销社统一收购。1990年,慈城供销社收购茶叶36.7万千克,金额126.1万元。以后,茶叶放开经营,多渠道流通。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回收政策与回收网点解放前,废旧物资回收全赖个体小贩走街串巷、走村串户,用饴糖切块兑换收集。1951年,供销社设立收购网点回收废旧物资,并由供销社设在村(大队)的代购代销店代购,方便村民(社员)投售。1979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规定废旧物资一律由供销社收购,限制个人和其他集体商业企业经营。1981年,浙江省规定废旧物资统一由供销社经营,或由供销社委托有关单位代购。废钢铁和废旧有色金属不准进入集贸市场;城乡居民出售废钢铁和废旧有色金属一般限于生活器皿;个人拣拾的生产性废旧金属器材,供销社须凭户口簿、工作证或居委会、生产大队证明登记收购。1987年起,国家取消回收废钢铁的指令性计划,开放钢铁市场。其他废旧物资的收购也随之放开。
  1982年,市郊有废旧物资回收机构18个(不含农村“两代”店),其中市郊各供销社采购商店6个、供销分社12个;江北城区有回收总店1家、网点2个。1983年,甬江供销社江北分社可兼营废旧物资收购业务;市供销社第二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在江北增设后马经营部、桃渡综合经营部。
  1985年,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归口管理的钢铁加工厂在人民路115号增设综合经营部。2006年,江北区新建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0个,并统一标识。至2007年底,江北区注册的物资回收站有91家。规模较大的有文教废品回收站、贝家废品回收站、甬江废旧物资回收站、华发物资回收站、众信物资回收站,宁波市钢铁加工厂的常洪回收站、华业回收站、庄桥回收站、压赛回收站,宁波市再生资源总公司的新马回收站、大通桥收购站。
  回收品种与数量解放初,收购品种主要有废棉、废麻、破布、人发、破玻璃、废钢铁和其他废旧金属等。1955年,庄桥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和废品合计金额57299元,收购的废品有废铜、废锡、废铁、镍币、废橡胶、牙胶管等。1957年,供销社收购的废品有杂铜、废钢、铁、铅、铝、锡、镍、橡胶、杂骨、破布、破棉、废麻、废纸、破玻璃、破渔网等。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废旧物资回收贯彻“多收、快收、收好、收足 ”的方针,搞突击收购和群众运动,要求家家户户投售废旧物资。家用铁锅当作废品投售,大多数窗户铁栅被撬,支援 “钢铁元帅升账 ”。1964年,供销社收购废品有杂铜59.15吨、废铅锡58.15吨、废钢铁2465吨、废铝13.63吨、废橡胶55.6吨、废布鞋46.15吨、破布222.35吨、废棉707.6吨、杂骨127.3吨、废麻246.8吨、废纸651.45吨、破玻璃404.75吨。1965年9月8日市供销社下达农副产品、废品采购目录,共195种,其中废品64种,属大量收购的废品有破布类、废,麻类、废纸类、废塑料类、牲骨类、废橡胶类。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红卫兵大破 “四旧 ”,又一次进户入室,将城乡居民家中家具上的铜铰链,家用铜、锡器皿等都作为 “四旧”投售,使供销社的有色金属收购量异常增多。
  20世纪70年代开始,家用塑料制品日渐增多。1972年10月起,市废旧物资公司开始回收聚氯乙烯泡沫塑料废旧凉鞋、拖鞋。至1974年,回收的废旧物资有料瓶、金属、麻、纸、纤维、畜产、化工原料及其他共8大类。1977年8月起,将新、旧、破涤纶,聚丙烯、锦纶等纤维纳入回收范围。1980年3月起,供销社停止收购重油回丝、废电池等废品。1981年6月起暂停收购废日光灯管。1985年9月起暂停人发渣收购。慈城供销社收购再生资源的金额,1986年为12.1万元,1990年为9.8万元。江北供销社收购再生资源的金额,1995年为656.1万元,2000年为256.3万元,2002年为1425.2万元,2005年为10974.3万元,2008年为3397.5万元。

附注

①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对距退休年龄5年以上、不到10年的职工,采取由企业一次性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至退休年龄止的办法,简称 “两保”人员。 ②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对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采取不解除劳动合同,而是进入托管中心,并由中心发给基本生活费至退休年龄止,其所需费用由企业、财政、社保基金各负担 .1/3的办法。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