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规模与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53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规模与效益
分类号: F123.6;F424.7
页数: 4
页码: 625-628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4年~2008年宁波市江北区工业规模与工业经济效益发展情况。
关键词: 工业门类 工业经济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工业规模
  扶持重点骨干企业
  1984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乡镇街道集体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区委发〔1984〕第18号),赋予企业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1985年、1986年,区委、区政府连续以1号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几项规定》,继续放权给企业。同时在税收、信贷、企业留成、价格管理、挂市牌或区牌等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宽审批条件。
  1987年起,区政府把支持、发展重点企业作为加速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区经济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重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当年,区政府下发《江北区乡(镇)村工业企业等级评选及奖励规定》(北区政〔1987〕116号)。文件规定,对上等级企业优先考虑减免税,优先考虑技改贷款,优先考虑用电、用地和挂市牌子。同时建立区级奖励基金,对等级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其他有功人员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是年,全区排出121家乡镇企业作为全区重点企业或骨干企业,合计总产值11137万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35%。此后,每年进行等级企业的评选。同时根据情况发展,对等级的划分、基本条件、评审方法和奖励办法等进行适当的调整。1989年共评定规模经营等级企业22家,其中宁波羽绒制品公司、宁波甬美毛针织有限公司、宁波互感器厂、宁波制冷自控元件厂4家企业为一级企业;宁波市高压氧舱厂等12家企业为二级企业;宁波北郊塑料编织厂等6家企业为三级企业。1990年,评定规模经营等级企业24家,其中一级企业6家、二级企业9家、三级企业9家。1992年,江北区政府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决定开展企业“评优选优”工作,评选明星企业、特级企业和骨干企业。当年,评出明星企业4家、特级企业7家、骨干企业39家。骨干企业中,规模经营一级企业13家、规模经营二级企业12家、规模经营三级企业14家。1993年,又有宁波利华制衣厂等3家企业被评为明星企业;宁波江花企业联合总公司等5家企业被评为特级企业;宁波江北通讯设备实业公司等21家企业被评为骨干企业。骨干企业中,规模经营一级企业4家、规模经营二级企业5家、规模经营三级企业12家。根据《宁波市明星乡镇企业考核暂行办法》,1993年,本区宁波甬江塑机总厂、宁波羽绒制品公司等10家企业被评为市级明星乡镇企业。1997年,江北区在原有骨干企业基础上进行筛选,选定56家骨干企业、15家实力工程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经过几年发展,上规模企业数量增多、实力增强。2006年,区政府印发《江北区工业三十强和成长型企业三十佳评选实施办法》的通知(北区发改〔2006〕67号)。改革评选重点企业的方法,制订发布“工业三十强、三十佳”和“明星服务业企业”评选办法。2007年进一步改进评选方法,每年评选“工业三十强”、“成长型企业”和“明星服务业企业”。是年,评出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工业三十强”企业以及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与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建筑业等七大行业共25家明星服务业企业。
  2008年,江北区出台《关于坚持二三产业并举,加快推进都市经济强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北区政〔2008〕27号),积极扶持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强化投入激励、优化产业结构。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设备投资补助,鼓励其进行信息化改造。鼓励企业通过设备投入、示范试点工程等形式,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名牌产品和参与评选驰名(著名、知名)商标活动,区政府对获得国家、省、市三级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工业规模及其发展
  1986年,全区乡镇办、村办企业518家,职工34987人,全年工业总产值9657万元,产值超百万元企业有32家。1990年,全区有乡镇办、村办企业519家,从业人数28869人,固定资产原值14459万元,总产值40131万元,税金实缴3043万元,利润总额3459万元。是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其中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江北区全部工业总产值33.52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21.99亿元,村及村以下工业11.53亿元。区属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10家,工业总产值21.98亿元,从业人员年平均21501人,资本金合计2.88亿元,其中外商0.45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20.6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10.89亿元,利润总额0.84亿元,利税总额1.48亿元。
  2000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8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6.5亿元。2004年,全区销售收入上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0家。是年,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2008年,全区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565家。按主营业务收入统计,3000万~5000万元企业71家,5000万~1亿元企业54家,超亿元的企业49家。第二节 工业效益
  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1993—2003年,统计部门对此项指标做过核算。最高年份为1994年,达28.41%;最低年份为2003年,只有14.10%。1994—2003年,工业增加值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总资产贡献率 利润、税金、利息支出之和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2004年开始,统计部门对此项指标进行核算。最高年份为2006年,达20.27%;最低年份为2008年,只有10.2%。成本费用利润率实现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1992年开始,统计部门对此项指标进行核算。最高年份为1992年,达11%;最低年份为2008年,只有3.04%。
  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1987—2008年,统计部门有此项指标的核算。最高年份为200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2952元/人;最低为1992年,仅7555元/人。从1987年到2007年,以货币表示的此项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8年下降幅度较大,为特例。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此项指标反映资金使用效率,随之反映企业经济效益。1987—2008年,统计部门有此项指标核算。最快年份为1990年,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年周转3.32次;最慢为1998年,仅1.91次。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受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员工的劳动技能等因素影响,同时受国家政策,国内外经济、市场环境的制约。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出现的美国次贷危机,均严重影响境内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受金融危机影响,区域内大企业出现亏损,拉低了全区工业总体经济效益。
  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0.68亿元,下降9.98%。其中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2.1%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5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74亿元,下降11.94%。但企业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投入加大。是年,工业企业技改投入14亿多元,增长1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