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41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水路
分类号: F552.755
页数: 4
页码: 357-3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水路的交通设施情况,其中包含港区、港区、内河运输。
关键词: 交通 交通设施 水路

内容

江北区境北连慈溪濒临杭州湾,西傍宁波中心区域三江口,东接镇海通达甬江口,东南与北仑港相望,地理位置和水运条件十分优越。唐长庆元年(821)明州治所自小溪迁至三江口后,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江北的水上运输迎来了发展时期。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划江北岸为通商地点,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元旦正式开埠,从此逐渐形成近代宁波港。民国时期,随着轮船业的进一步发展,石磡码头逐渐被钢质浮码头取代,江北港口得以较大发展。目前,江北区的沿江港口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港区
  江北港口也称宁波港,亦即宁波市区老港;1980年10月后,宁波港、镇海港、北仑港“三港合一”统称宁波港,原宁波市区老港遂改称为宁波港区。1991年末,港区共有500吨级及以上生产性泊位,39个(内含货主专用泊位27个);仓库11座,面积2.3万平方米,容量1.06万余吨;堆场15处,面积2.6万平方米,容量4.9万吨;有各类装卸机械119台,年操作量235万吨。货物吞吐量157万吨,旅客流量327.9万人次。
  宁波港区 位于甬江、余姚江、奉化江的汇合处“三江口”一带,系河岸港。岸线起讫点:北岸,西起新江桥,东至镇海港区港监信号杆,长21公里;南岸,西起灵桥,东至北仑区金鸡山北侧,长22.15公里。港区设江东、中马、白沙3个作业区,其中中马作业区和白沙作业区位于江北辖区。中马作业区亦称第一作业区,宁波港客运站所在地,位于外马路甬江沿江段,码头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主营客运,兼营货运。白沙作业区亦称第二作业区,位于白沙路甬江沿江段。码头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以装卸煤炭、化肥、木材等货物和温州、舟山、台州3个地区经宁波水铁、中转物资为主,兼营集装箱运输。
  港口设施
  码头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前后,宁波港沿海贸易呈现繁荣势头,江北岸逐渐发展成为宁波水运和商业中心。沿江码头竞相添筑。开埠之后,先以修建石磡式码头为主,继之为木质乃至钢质浮码头所取代,宁波港港址亦向下白沙沿甬江一线位移。清同治十三年(1874),轮船招商局宁波分局筑成栈桥式铁木趸船码头,定名江天码头,靠泊能力由1000吨级扩建到3000吨级,时为宁波港靠泊能力最大的码头。新中国成立后,码头收归公有,并逐渐修复。1958年建成白沙水陆联运码头,有泊位两个,靠泊能力各为3000吨。
  客运码头 位于甬江北岸外马路。主要承担宁波至上海、宁波至浙江沿海地区旅客和部分物资运输。系宁波港最大客运码头,有3个3000吨级泊位,自甬江上游三江口起编号为中马5号、中马6号、中马8号泊位。中马5号泊位于1976年建成,为趸船式浮码头,长92米,前沿中水深4米,靠泊能力3000吨,年通过能力71万人次。中马6号码头于1978年建成,为趸船式浮码头,长82米,前沿水深4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年通过能力70万人次。中马8号泊位于1985年建成,为钢筋混凝土高桩梁板式结构,总长140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兼营货运,年吞吐能力客运130万人次,货运12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4吨和8吨的NB4—15型塔吊各1台,16吨轮胎吊1台。
  白沙水陆联运码头 位于甬江北岸白沙路。初由联运1号、2号两座码头组成,建成于1958年,以装卸煤炭为主。1965—1987年,经新建、改建或扩建,码头泊位增至5个。白沙1号泊位:趸船式结构,用于装卸杂物。长40米,宽33米,前沿水深3米,靠泊能力500吨级,年吞吐量6万吨。白沙2号泊位: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杂物。长126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5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5吨的门吊1台。白沙3号泊位: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杂物。长126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5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5吨的吊塔2台。白沙4号泊位: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煤炭。长111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4吨的吊塔3台。白沙5号泊位:为高桩梁板式结构,用于装卸煤炭。长92米,宽33米,前沿水深5米,靠泊能力3000吨级,年吞吐量20万吨。置有起重能力为4吨的吊塔2台。
  库场 民国25年(1936)宁波8家轮船(埠)公司共有仓库11座。民国30年(1941)宁波沦陷,港口库场遭到日军破坏。至,民国36年(1947)7月,招商局宁波轮船公司才修复和新建仓库5座,总面积1670平方米,库容量6000吨。另建堆场1处,面积1000余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宁波港航运业有了较快发展,库场设施相应增加。
  宁波港客运大楼 宁波港客运站建于1954年,原址外马路,1980年移至中马路客运大楼,由主楼、副楼、塔楼和地下室4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9575平方米,总造价184.5万元。共有4个候船厅,一次可接待旅客3000人。随着公路、铁路客运的迅速发展,水上客运业务急剧萎缩,终至停航。客运大楼现已改建为宁波市美术馆。
  内河运输
  河道 江北区主要河流有甬江、姚江和慈江等内河,形成纵横交错的航道网。在古代一直以木帆船和排筏作为主要运输工具。清末出现汽油船,民国时期始有汽轮拖驳。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钢丝网水泥机动船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主要运输工具。2006年,全区航道总里程为23.25公里。
  河流
  甬江 由奉化江和余姚江在宁波三江口汇合而成,流向东北,经杨木碶、三官堂、梅墟,至镇海招宝山南侧入海,全长26.4公里,航道宽140米、深3.5米,可通3000吨级海轮,其中新江桥—甬江隧道为江北段,里程为17.5公里。
  余姚江 简称姚江,是甬江水系主要干流。发源于四明山脉夏家岭,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上虞、余姚、鄞州,至宁波三江口汇入甬江。全长105公里,河道弯曲,水流缓慢,原为潮汐河,1959年6月姚江大闸建成后,成为淡水河。可通300吨级船舶,河姆渡头(吊山)至新江桥为江北段,里程为21.5公里。
  杭甬运河(市境内段)航标 1978年,杭甬运河市境内段有蜀山、小隐、河姆渡、城山、东江岸、乍山6座接岸标。1986年起,6座航标均改建为沿岸标,采用太阳能电源。
  内河码头 江北沿岸有两座客货码头。一是姚江码头,位于姚江下游西侧,为客运码头。1965年建简易驳岸码头,1974年改建成石砌码头,1986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浆砌块石重力式驳岸码头。长23米,宽5米,有30吨级泊位5个,仓库115平方米,堆场700平方米。辟有开往余姚航线1条。二是内河港码头,位于杭甬运河宁波终点湾头下江村,为货运码头。1990年底启用。码头长130米,宽12米,系钢筋混凝土板梁式高桩平台结构,前沿水深2米,有40吨级泊位6个,后方堆场4641平方米,仓库289平方米,进港公路长2公里,与329国道相连,年吞吐量30万吨。
  姚江船闸 位于原姚江升船机位置,杭甬运河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工程于2000年10月开工,2005年2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4亿元。姚江船闸建造通航标准为300吨级船舶。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