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铁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4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铁路
分类号: F532.855
页数: 5
页码: 353-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铁路的交通设施情况,其中包含铁路线、专用铁道及专用线、客货运站(场)等。
关键词: 交通 交通设施 铁路

内容

清宣统二年(1910)六月十五日,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倡募股款,兴筑沪杭甬铁路宁波至曹娥段。民国元年(1912)12月,宁波至慈溪(今江北慈城镇)段修通试行。民国2年(1913)12月,全段完工。民国3年(1914)6月11日通车,长77.9公里。宁波辖境东起江北槐树路(今江北公园),西至余姚马渚,途经今江北庄桥、洪塘、慈溪(今江北慈城镇)等地。民国22年(1933),萧甬铁路孔浦支线建成通车。抗日战争时期,铁路逐段拆毁,运输中断。1953年,人民政府逐段修复萧甬铁路,并陆续添筑新线。1955年12月萧甬线萧山至庄桥段修复接轨,1958年1月白沙支线筑成。进入20世纪80年代,洪(塘)镇(海)线和专用线相继完成。
  铁路线
  萧甬线 宁波辖境东起江北槐树路(今江北公园),西至马渚。沿线设宁波、庄桥、洪塘、慈溪(今慈城)、叶家、丈亭、蜀山、余姚、马渚9站。全长59.02公里。新中国成立后,萧甬铁路在原路基上分段重建(仅庄桥站以东为新填路基),1956年萧甬线重建通车,先通至庄桥站,1959年9月通至宁波站。今江北区境段长18.2公里。2001年12月,萧甬铁路复线全线拉通,萧甬铁路洪塘至宁波段复线和洪塘编组站峰前到发场全线拉通,三期工程完工,全线133.5公里。2002年1月完成慈城至庄桥区间复线改造;4月,洪塘编组站到达场建成:5月,洪塘编组站全部建成,并开始启用萧甬铁路复线自动闭塞信号系统;6月,萧甬铁路复线全面竣工投入运营。
  孔浦支线 自宁波江北槐树路今江北公园处至孔浦,全长3.92公里。系原沪杭甬铁路甬曹段支线。民国8年(1919)为机车出入而建造,由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承建并运营。全线有桥3座。日开行客车4对。民国27年(1938)奉命拆毁。今尚存铁路桥梁遗迹。
  白沙支线 南起庄桥,北至压赛堰,连接宁波铁路北站压赛堰货场,全长5.14公里,属萧甬铁路支线。1958年1月15日竣工,2月1日通车营业。初通时,线路接轨于江北庄桥机场专用线3.48公里处,向南延伸至甬江北岸原宁波铁路货运北站白沙货场。1965年11月,接轨点改由庄桥站4号道岔尖端引出,终点延长至江北区大闸路姚江边原宁波铁路货运北站列电货场。1980年6月,北站压赛堰货场列车到发场地建成启用,终点改为该货场8号道岔。
  洪镇线 西起洪塘后张村,东至镇海区海涂围塘铁路镇海作业站前路港交界点,全长21.83公里。1975年2月开工,1983年底基本竣工。前期和次期工程累计投资2651万元。该线为单线,年设计通过能力400万吨。线路等级为Ⅱ中型,限制坡度4×10—3,最小曲半径800米,困难地段400米。牵引种类为蒸汽机车。牵引定数2200吨。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预留1050米。行车闭塞,区间为64D继电半自动闭塞,洪塘编组站为6502型大站电气集中联锁,其他站全为色灯电锁器联锁。1990年,全线有桥梁21座,长561.7延米,涵渠75座,长966延米。道口52处,铺面宽度282米。日行小运转货物列车3对。沿线设洪塘乡编组站、沈家站、俞范线路所、镇海作业站4站。在洪塘乡编组站和俞范线路所分别衔接37793部队洪塘乡专用线、镇海石油化工总厂专用铁道各一条,计长19.52公里。
  专用铁道及专用线
  浙江省木材公司宁波分公司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白沙货场,总长1.81公里,其中正线长0.93公里。1961年7月始建,1963年7月建成使用。工程投资42.3万元。有安全线1股,有效长101米;货物线2股,有效长387米。桥梁1座,长3.8米。道口5处,铺面宽度27米。
  浙江省水产供销宁波中转站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压赛堰、白沙两货场联络线0.01公里处,自西向东延伸至孔浦,总长3.76公里,其中正线长1.83公里。1975年9月兴建,1980年9月竣工使用。工程投资246.8万元。有渡线2股,长136米;货物线3股,有效长1495米。桥梁1座,长17.1米。涵渠9座,长144延米。道口7处,铺面宽度53米。
  37793部队铁路宁波北站专用线 接轨于萧甬线庄桥站,自西向东北拐向庄桥机场,故亦名庄桥机场专用线,1956年建成。1957年8月,白沙支线兴筑,接轨点移至该支线3.59公里处。1980年6月,北站压赛堰货物列车到发场工程兴建时,接轨点再次改为该支线4.19公里处。现线路总长2.1公里,其中正线长1.46公里。有货物线2股,有效长460米。桥梁1座,长4.8米。涵渠2座,长18.15延米。
  37793部队洪塘专用线 接轨于萧甬线洪塘站,自东南向西北伸延至马鞍山。1972年春建成,时称4300部队油库专用线。洪(塘)镇(海)铁路工程兴建期间,改由洪塘编组站接轨,于1979年12月改建竣工。现线路总长1.05公里,其中正线长169米。正线尾部含货物线,有效长101米。桥梁1座,长10.28米。涵渠2座,长18.15延米。
  宁波建筑材料供销公司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铁路北站列电货场2号道岔,自东向西延伸到姚江边,长0.39公里。1984年6月兴建,翌年3月竣工交付使用。工程投资(含库、场等设施)约60万元。有道岔1组,道口1处,铺面宽度9.7米。
  宁波市燃料公司工业油库专用线 接轨于37793部队宁波北站专用线0.29公里处,总长1公里,其中正线长0.53公里。1975年1月兴建,1977年9月竣工使用。工程投资32.8万元。有货物线2股,有效长630米。涵渠1座,长20.4米。
  台州电厂宁波中转站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列电货场2号道岔,自东向西延伸到姚江边,长0.38公里。毗邻宁波建筑材料供销公司专用线。1981年始建,1984年7月竣工通车。
  铁路宁波北直属站劳动服务公司专用线 接轨于宁波北站压赛堰货场牵出线,长0.21公里。1985年4月兴建,年底竣工,1986年5月交付使用。
  客货运站(场)
  宁波站 民国元年(1912)10月建成,原址在槐树路(今江北公园),客货兼营。民国25年(1936)6月易名为鄞县站。有站屋及候车室等8间,建筑面积467平方米。旅客站台3座,共长891米,宽7.8~9.1米。货物雨棚、货物仓库、码头、水塔、抽水机房、煤栈、蓄水池、水井各1座,有工作人员23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车站被日军炸毁。1955年7月重修萧甬铁路时,移至宁波南门新建,故名宁波南站。
  宁波北 站站址在大庆北路65号。站中心里程为萧甬线白沙支线K4+621。1957年10月动工兴建,1958年2月1日正式营业。车站按技术性质属区段站,按业务性质属货运站,核定等级为一等站。下属宁波、庄桥两站。主要办理铁路整车、零担、集装箱等货物的到发业务,日均办理18~20列车次,是宁波市境内最大的货运站,浙东沿海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铁路庄桥站主要办理白沙、洪镇支线货物流的编解和空、重车流中转业务。1969年9月易名为“宁波站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3月改名为杭州铁路分局宁波中心站,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洪塘乡、慈城5站。1978年1,0月1日至今名为宁波北站,由白沙、压赛、姚江3个货场以纵列式布局,占地面积35.79公顷。1991年,宁波北站被列为铁道部国际集装箱集疏运重点之一,1992年投资480万元,建设宁波北站新货场,征地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16吨、36吨门吊各1台。
  庄桥站 位于庄桥镇西,车站中心里程为萧甬线139.5公里。民国元年(1912)始建,抗日战争爆发后废弃。1955年重建。1979年为临时办理洪镇线、北仑线进出货的列车交接作业,又铺设股道3股。现有站线7股,其中正线1股。有效长721米,到发线1股,货物线5股,共有效长3600米。有道岔33组。庄桥站日办理到发客车3列。货运以接运中转洪镇线货物,亦即镇海石油化工总厂产品和镇海港区煤炭为主,同时担负杭州铁路庄桥机务折返段货运机车出入库的接发作业,又承担过渡性的洪镇线、北仑线小运转货物列车的到发和编解业务。1992年扩建,增加到发线2股及450米牵出线1股,南北两站单向进路改为双向进路,改造两侧咽喉区延长了到发线,站线由原来7股增至9股,道岔由25组增加到46组。
  慈城站 曾名慈溪站,位于慈城镇南,车站中心里程为萧甬线128.37公里。初建于民国2年(1913)5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废弃,1955年重建。货运以整车为主,矿建材为大宗货物。系四等中间站,1980年,年客运量28万人次,货运量30.3万吨。
  技术作业站
  洪塘编组站 位于上邵村西,车站中心里程为洪镇线2.71公里。1979年按编组站设计建造。有站线19股,其中正线1股,有效长810米;到发线5股,有效长3518米;编组线7股,有效长4707米;其他线6股,有效长707米。1996年10月成为二级四场的编组站。2002年4月,新的洪塘乡编组站建成,占地面积1000余亩,是萧甬铁路线唯一的列车编组站,主要承担萧山、宁波、镇海、北仑等往来列车的集结和编发任务。与编组站相配套的铁路双线自动闭塞信号系统,可自动安全保障同一区间同一区段只能通行一趟列车,使铁路宁波站的发车间隔时间明显缩短。
  白沙货场 位于人民路360号,毗邻白沙路宁波港区第三作业区。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编解和调车作业。担负专用线、本货场和列电货场的取送车业务。以木材、钢材、水泥、煤炭等整车大宗货物和零担物资运输为主营,宁波港区第三作业区受理的铁路货物也在此中转。1958年2月建成营业时,兼办旅客运输。翌年9月客运业务迁至宁波站,开始成为货场。
  列电货场 临姚江,故亦名姚江货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前身为宁波市电业局列车发电站。1965年12月,列车电站退出宁波电网,站址移交铁路后,股道经改建辟为宁波北站的一个货场,列电货场由此得名。以办理煤炭、水泥和危险货物的整车运输为主。
  压赛堰货场 地处压赛堰村,故名。占地面积(含货物列车到发场)16万余平方米。1976年为缓解白沙货场运力不足和提高宁波港镇海港区建设物资中转能力而建。1980年6月建成货物列车到发场,7月续建货场,1982年2月竣工并启用。主要办理货物列车的到发、调车和编解作业,并担负专用线和本货场的取送车作业,货物列车本务机车也在此换挂。
  铁路道口
  江北区境内铁路有平交道口15处,交通流量较大的有4处。
  人民路道口 在宁波北站原列电、白沙两货场联络线1.53公里处,与人民路和大庆南路、大庆北路分界的连接处相交。1967年设置,跨越宁波北站白沙货场通向列电货场联络线1股,铺面宽度22.7米。道口看守房1幢,建筑面积59平方米,设悬臂式钢质套管栏木4根,液压控制。配道口信号机、警铃警标等。后因市政建设道口被废。
  压赛堰道口 在白沙支线4.05公里处,与宁波至慈城公路相交。初建于1956年,1979年7月改建。跨越白沙支线正线和铁路北站压赛堰货场牵出线。铺面宽度11.3米。有道口看守房1幢,建筑面积24平方米。
  甬镇路道口 在宁波北站压赛堰、白沙两货场之联络线0.11公里处,与环城北路相交。1981年1月设置,跨越宁波北站压赛货场,通往白沙货场之联络线和省水产供销公司宁波中转站专用线,铺面宽度10.8米。有道口房1幢,建筑面积36平方米。
  大通桥道口 在宁波北站压赛堰、白沙两货场之联络线0.46公里处,与大庆北路相交。建于1957年,初建时跨越白沙支线,后改为宁波北站压赛堰货场通往白沙之联络线,铺面宽度19.4米。有道口房1幢,建筑面积24平方米。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