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村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406
颗粒名称: 第九章 村镇建设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8
页码: 337-344
摘要: 本章记述了自清代至年宁波市江北区村镇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乡建设 村镇建设 江北区

内容

第一节 民居建设
  境域农民住房多数为自建房。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改革开放后则多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多数为平房(一层);砖混结构住房以二层为主。江北区农村住户人均居住面积:1992年为25.35平方米,2000年为49.87平方米,至2008年达到59.04平方米。①
  传统民居
  现存的传统民居多数为清代或民国时期所建,少数为明代或宋代建筑。传统民居一般按宋代的建筑法则“营造法式”或江南民居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原”建造。以庄桥街道马径村后新屋为例:东西两侧临宅间小道与其他民宅相隔,北依村后小河,南接村落主干道。院落为两进三重,合院建筑,占地面积约2750平方米,面朝东南,沿主轴线依次为门厅、照壁、前庭、后厅,主轴两侧有厢房,厢房外侧还有偏房。门厅为一层,三开间两进深。照壁朴实,脊砌亮花筒,上压龙骨砖。前厅、后厅皆一层,五开间八进深。前厅、后厅两侧的厢房均两层,东厢房外侧有偏房,偏房为一层。外墙下部采用条石,上部青砖砌空斗,白灰粉刷。地面铺条石和石板。柱梁承重体系,基本为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柱底垫嗓盘。围墙上部彩绘。合院坐南朝北。前后厅是正屋,前后厅中间是堂屋。前厅堂屋为穿堂,后厅堂屋为正堂。东西是厢房,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贯通。长辈住正屋(即正房),正屋以东间为首。堂屋则用于拜祖、祭神、婚丧及待客等。子女住东、西厢房。佣人住偏房。(详见第二十八编“文物古迹”第三章“古建筑”第三节“楼阁宅第”。)
  村民建房
  申报与审批 1985年前,村民建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大队)自主管理。1985年10月28日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乡镇企业动用土地、村民建房使用土地的规定》。
  规定农村,村民私人建房需要用地的,应向村民委员会申请,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使用非耕地的(宅基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报区土地管理部门备案;使用耕地的(含园地、养殖水塘),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报区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由区人民政府批准,并确定区农林水利局为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职能部门。《规定》还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确定标准:每人25平方米(含原住房面积),小户(3人以下)每户不超过75平方米,中户(4~5人)不超过110平方米,大户(6人以上)不超过125平方米。1988年5月,村民建房用地改由新成立的区土地管理局备案或审查。
  1996年始,农村个人建房的建筑规划许可证和用地许可证由宁波市规划局江北分局实施审批管理。1999年始,村民在非耕地上建房,乡镇政府负责审查,需报区政府批准。2005年9月20日,区人民政府对农村村民建房的标准进行重新规定,并实行双控(控用地面积、控建筑面积)。大户(6人以上),使用耕地面积不超过125平方米,使用非耕地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240平方米;中户,使用耕地面积不超过110平方米,使用非耕地面积不超过1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对小户进行细分,3人户和新婚户,使用耕地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使用非耕地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2人户用地面积不超过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110平方米;1人户用地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办理程序与1985年的规定基本相同。同时要求村民委员会在审查后、上报前进行公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核后进行公告,区人民政府在批准后进行公布,加强办理工作的透明度。
  村民建房面积据1985年住房普查,江北郊区住宅建筑面积283.37万平方米,其中楼房198.096万平方米,砖瓦结构的住宅占73%,其他占27%。据《1994年城镇私人建房报表》,慈城、庄桥、洪塘3镇私人房屋竣工面积43005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9215平方米。1995年开始出现村民联建房,甬江镇永红村村民集资在范江岸路138弄联合建住宅,一期建筑面积17840平方米。2003—2008年,洪塘街道各村共新建村民联建房279户。2005—2008年,甬江街道各村共新建村民联建房488套、73973平方米。2006—2008年,慈城镇勤丰村、上岙村、国庆村相继实施村民联建房工程。庄桥街道孔家、冯家、西卫桥村也实施村民联建房建设。
  1996—2008年,江北规划分局累计核发江北区农村个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488件,面积342248.82平方米;核发个人建筑工程许可证7067件,面积659795.69平方米。
  第二节 公共设施
  基础设施
  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江北地区乡村道路大多为石板路面,只允行人和大牲畜通过。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修建泥结碎石路面的机耕路。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建机耕路,实施用水泥或沥青铺设路面的道路硬化工程。2004年,江北区乡村道路的通村率、硬化率、合格率均达到百分之百。2008年,江北区有乡村道路(不含省道、国道)141条,总长132公里。
  路灯 20世纪40年代,慈城镇开始安装路灯。以后,庄桥、洪塘、裘市、洋墅、费市等建置镇或集镇也相继安装路灯。进入21世纪,江北农村的路灯安装量迅速增加,至2008年达4668盏,其中甬江街道2118盏、庄桥街道975盏、洪塘街道173盏、慈城镇1402盏。2003年,慈城镇对路灯进行大规模亮化改造,更换线路20600米,新增线路6000米;更换路灯300盏,新装140盏。路灯形式有借杆灯或立杆灯,其光源始用白炽灯,1959年改用日光灯,1967年改用高压水银灯。1985年开始在主要道路用钠灯。
  停车场 2002年,在甬江镇建路林停车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可停放车辆100辆。2006年,庄桥街道在李家西路西侧建停车场,占地面积10亩,能提供100余个集装箱车位。2008年,洪塘街道在330公交车站旁建停车场,面积785平方米;慈城镇建小东门停车场,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
  文化体育设施
  20世纪60年代,慈城镇建工人俱乐部。20世纪70年代,庄桥、洪塘、裘市、费市、妙山、乍山、云湖及庄桥冯家等地相继建成影剧院。至今仍在使用的有庄桥影剧院,面积1600平方米,座位1056个;洪塘影剧院,面积1600平方米,座位1100个。2003年开始,江北区农村开始购置和安装体育健身路径,至2008年共安装体育健身路径207套。农村规模稍大的企业、事业单位和部分行政村建有篮球场,至2008年共有篮球场71个。洪塘街道还设有网球场、门球场各1个。2005年起,江北区农村开始建设村落文化宫,至2008年共建成村落文化宫105座,计28095平方米。其中,甬江街道6座、1850平方米,庄桥街道31座、9000平方米,洪塘街道23座、5245平方米,慈城镇45座、1.2万平方米。村落文化宫一般设有活动室、培训室、图书室、电视室等,有的还配置远程教育设施。1993—1994年,江北农村相继开通有线电视,至2008年有线电视入户数为53287户。2007—2008年又相继开通数字电视,其中洪塘街道邵家渡村为江北区首个互动数字电视村。至2008年,江北农村有老年活动中心115个;甬江街道、慈城镇各有青年活动中心1个;甬江镇还有妇女活动中心1个;均配备有乒乓球台、麻将牌、扑克牌、中国象棋等活动器具,并订阅若干份报刊。庄桥街道在丽庄路360号新建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内设科技馆、排练室、活动室、多功能培训室、图书室、露天的舞林广场及其他户外活动场所。江北区农村的公园与绿带,至2008年共有15处,总面积730025平方米。
  生活服务设施
  卫生服务站 20世纪60年代,农村大多数生产大队就开始设置大队卫生室(今改称为村卫生服务站),配备不脱离农业生产的亦农亦医的“赤脚医生”。80年代末,农村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对村卫生站室进行规范。至2008年,除了街道(镇)级卫生院,江北区农村有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8个,用房面积8858平方米,配备医务人员143人。
  商业及金融设施 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所在地及规模较大的行政村设有菜场。至2008年,全区农村共有菜场29个,其中甬江街道7个、庄桥街道3个、洪塘街道5个、慈城镇14个。中型以上超市及大型超市的连锁分店81家。农村信用社普遍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2008年,江北区农村共有金融机构12家,其中甬江街道设有甬江信用社和湾头的江北信用社;庄桥街道设有中国农业银行庄桥支行、宁波市区信用合作联社庄桥分社;洪塘街道设有中国农业银行洪塘支行、中国银行洪塘分理处、宁波银行洪塘支行、洪塘信用社;慈城镇设有中国农业银行慈城支行、宁波市区信用合作联社慈城分社、中国建设银行慈城支行。
  公益设施
  养老服务设施 1960年,庄桥公社在童家三斢童建立敬老院,1992年迁至费市大街旁,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床位50张,入院老人80人;2006年起实施委托管理经营模式。2005年,洪塘街道在鞍山村办洪塘福利院,今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有床位250张,入院老人43人,内配套有老年公寓、医疗中心、活动中心、休闲中心等设施。1999年,慈城镇在东山下自然村开办镇福利院,今有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床位135张,入院老人130人。2007年12月,甬江街道开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床位16张。至2008年底有老人50人,采取白天在中心、晚上回家的方式养老。2008年,甬江街道的河西村、双桥村各办养老中心1个,总计面积580平方米,床位66张。
  幼儿教育 20世纪60年代起,农村生产大队开办季节性的农忙幼儿园,以解除参加生产的农村妇女后顾之忧。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大多设有幼儿园。改革开放以后,幼儿园逐步与开办单位脱钩,改由社会创办,并实施市场化操作。至2008年,江北区农村有幼儿园29家,其中甬江街道10家、庄桥街道4家、洪塘街道8家、慈城镇7家。总建筑面积35170平方米,入园幼儿5150人。
  残疾人康复设施 2001年,慈城镇上岙村、杨陈村、金沙村各建1个残疾人康复中心。2005年开始,洪塘街道20个村(社区)相继建残疾人康复室,面积在40~80平方米不等。2008年,甬江街道甄隘村、路林村建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或康复室一般配备的主要康复器械有分指板、木插板、肩梯、助术、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可调式沙磨板及附件、下肢功能车、偏瘫康复器、肩关节回旋训练器、双轮助行器、滑轮吊环训练器、活动平板、放松按摩器等。
  第三节 农村环境卫生
  解放前至解放初,农村环境卫生不被人们重视。产生的粪便用马桶、便桶倒入露天粪缸,随时作肥料使用。生活垃圾倒入用砖石围成的圈,任其腐烂,然后作肥料使用。牲畜粪尿也随意在露天堆放,然后作肥料。因此,农村蚊蝇大量滋生,环境质量低下。若遇大雨,粪缸外溢,垃圾、牲畜粪尿被冲刷,脏水流入江河,造成传染病流行。1952年开展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郊区8个乡拆去露天粪缸3730只、加盖粪缸2534只,改建所36座,清理厨房2890间、畜圈1074间,捕鼠1796只,还消灭大量蚊蝇,并铲除蚊蝇滋生地。此后,郊区较大集镇建立专职保洁队伍。
  农村粪便管理 江北区农村的改厕粪便管理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结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此项工作迅速推进。1992年,江北区成立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小组,全区农村新建甲类户厕268座、甲类公厕7座,清除搬迁国、省道线两旁和风景旅游点附近的露天粪缸154只、简易茅厕39座。1996年,在农村累计安装新型三格式粪池47只,小型联户三格式倒粪池72只,甲类户厕783座,甲类公厕74座,清除、搬迁村庄中及国、省道线和风景旅游点粪缸3862只,拆除简易茅厕169座。全区主要道路沿线和甬江镇湾头区域5个村的露天粪缸,至此被基本清除。2003年,99个村全面完成改厕粪便管理阶段性任务,清除露天粪缸15221只,新建公厕482座、三格式贮粪池602座,对所有公共厕所进行动态保洁。2007年底,全区农村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累计建卫生公厕870座、贮粪池637座,卫生户厕入户率达到95%,实现农户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切实改善了村民居住、出行和生活环境。至2008年,江北区慈城镇和甬江、庄桥、洪塘3个街道,按《江北区三格式无害化公厕建造技术要求》,建公共厕所总计达944座,其中甬江街道272座、庄桥街道240座、洪塘街道220座、慈城镇212座。
  农村垃圾管理与河道保洁 20世纪80年代始,江北区乡(镇)、村开始实施集中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2003年,全区镇级以上河道全部实行动态保洁。2004年,各街道、镇普遍建立保洁公司,组建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车辆,设置垃圾中转站,并开始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机制。着手全面清除公路、铁路、河道两旁堆积的垃圾,新建一批垃圾收集亭、垃圾桶、果壳箱。建置镇建成区、农村、企业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收集和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垃圾袋装化(桶装化)率达100%。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集中处理,并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环卫保洁机制。2007年,江北区将位于城乡接合部的18个村列为环境整治重点村,开展控制新违章建筑产生,整治环卫设施、卫生死角、路灯、道路、立面、绿化的“一控制六整治”行动。同年,全区组织开展以环境整治为载体,以“美化家园”为主题,以“洁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爱国卫生运动。至2008年,江北区农村有保洁人员783人,配备垃圾箱3786只、运输及装卸车15辆、压缩机9台;有河道保洁员172人,配备船49只,保洁河道449条计819公里。江北区8个街道(镇),除甬江街道因无建成区等原因暂不能创建外,实现了卫生街道(镇)创建目标,其中宁波市二星级卫生街道2个,一星级卫生街道4个,宁波市卫生镇1个。全区还累计创建各级卫生村78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23个、区级50个;累计创建各级卫生先进单位123家,其中省级33家、市级54家、区级36家。
  第四节 小康村选介
  1992年,江北区开始创建小康村,甬江镇永红村等31个村成为1993年度区级小康村;甬江镇畈里塘等30个村成为1994年度区级小康村。2003年,浙江省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江北区成立“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领导小组。2005年,慈城镇五星村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6年,庄桥街道上邵村、李家村被评为省第四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甬江街道夏家村、畈里塘村,庄桥街道西卫桥村、西邵村,洪塘街道旧宅徐村、林家村,慈城镇国庆村被评为江北区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7年,甬江街道夏家村、庄桥街道东邵村、洪塘街道邵家渡村被评为省第五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甬江街道畈里塘村、外漕村,庄桥街道冯家村被评为市第五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庄桥街道姚家村,洪塘街道西洪村、朱界村,慈城镇三勤村被评为江北区第二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慈城镇五星村 耕地面积1877亩,林地面积2638亩,农户466户,人口1049人,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2008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478万元,村集体可用收入61.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66元。全村共筑村级公路6公里,各自然村村庄道路1.8万平方米,实现道路硬化100%。安装照明路灯90盏,路灯安装率100%。石砌河道河坎3100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12座,垃圾中转站1座,公共卫生垃圾箱32个,村医疗站1所,老年活动中心1个,露天健身场1个。五星村是个典型的半山区村,常年全村种植苗木250亩,蔬菜、茶叶、杨梅、柑橘、雷竹等500亩,蔺草600亩,经济作物占56%。2001年开始兴办起一所科技含量较高、有120只标准大棚的百合鲜切花生产的花木场,一个占地面积500亩的供农业观光、旅游、休闲的村办农业休闲中心,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和发展。2002年被评为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03年被评为市村民自治模范村、市园林式村庄;2004年被评为市卫生村;2005年被评为省第三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市科普示范村;2007年被评为省巾帼示范村、区村活动场所建设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省档案示范村。
  庄桥街道李家村 行政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农户525户,人口1233人,劳动力561人,外来务工人员2000人,耕地480亩。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4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19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03亿元。全村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村级文化、医疗、通信、道路、绿化等设施健全,配备有卡拉OK、舞厅、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等设备。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计生文宣队、腰鼓队、舞蹈队。群众生活安居乐业,社会气氛安定和谐。实施绿化保洁、休闲公园建设、村道修复、空地绿化、河道石砌和墙体刷白等工程,全力打造花园式村庄。2006年被评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文明村;2007年被评为市园林式村庄、市科普示范村、市级民主管理示范村。
  庄桥街道上邵村 行政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1亩,共有农户303户,人口515人,外来人口1000余人,有大小企业40家。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3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88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6亿元。全村坚持“以工为主,以农为辅,以工补农”的协调发展思路,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建造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280多万元。率先探索实行土地股份制,把土地承包权价值量化入股,每人每月分红150~180元。2004年获得省委授予的“五好村党组织”称号,并被评为省级和市级“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标兵村。
  庄桥街道东邵村 全村区域面积2100亩,其中耕地858亩,农户507户,人口1009人,外来务工人员3200余人,村属企业40余家。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5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883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5亿元。近年来投资200万元用于河道整治,改善村庄的环境卫生;投入30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新建1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建造篮球场;增设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村图书室。村内绿化率达30%,有公共厕所14座、路灯100盏、垃圾箱40只。2003年获得市文明村,2005年获得市卫生村,2008年获得省第五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甬江街道夏家村 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土地500亩,属于城乡接合部。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为688.3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705元。兴建厂房5万余平方米,村每年可收取租金400多万元。2005年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村民成为股东,2008年每股东得到红利3220元。2006年建造80幢别墅、108套村民联建房;2006年建成村落文化宫;2007年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全面实施村庄保洁责任制,设有垃圾桶90多只,日平均清运垃圾6吨;建成三格式无公害厕所8座,彻底消灭了露天粪缸。2006年获得市级文明村、卫生村、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等称号;2007年获得省级小康示范村,市级科普示范村、省级远程教育优秀示范点等称号;2008年获得省级文明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等称号。
  洪塘街道邵家渡村 总土地面积692亩,村民217户,人口891人,其中外来人口252人。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16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9316元。建有蜜梨、蔬菜种植基地,其中蜜梨种植面积529亩,蔬菜123亩。全村有标准厂房面积2.7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150万元。绿化面积达35000平方米,人均40平方米。建公厕10座,设置垃圾箱和垃圾站点11个。建成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村落公园2座、面积450平方米的村落文化中心和村级标准医疗卫生室。村主干河道全部石砌,村级道路硬化率达100%。2004年被评为市园林式村庄、市级卫生村;2005年被评为市绿色家庭示范点、市生态村、市级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以及区标准村落文化宫;2007年获得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称号。

附注

①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样本户共100户。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