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文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文特征
分类号: P33
页数: 3
页码: 117-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日日环境的水文特征情况。
关键词: 自然环境 水文 水文特征

内容

径流
  径流来源于降水。江北区境内没有径流测站点,其面上的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参照宁波市径流深等位线图(1956—2000年),为700~600毫米之间,其中在慈城镇三勤村沿姚江边略大于700毫米。径流的年内分配呈两峰两谷,月径流1—6月呈逐月增大趋势,6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一峰值(梅雨期),7月中旬到8月上旬出现第一个低谷期(伏旱期);8月下旬到9月上旬出现第二个峰值(台风期),10月起径流逐月下降,11月至次年3月为第二个低谷期(枯水期),年内最大月径流与最小月径流之比可达十几。
  江北区内姚江闸在1959年建成后,闸内成为淡水河,其排出的径流,实测年平均排水量为11.71亿立方米,最大年排水量为1975年的19.91亿立方米,最小年排水量为1968年的3.84亿立方米。
  水位
  姚江闸内河道成为淡水河后,江北区域河网水位的变化,由原来受甬江潮汐影响而改变为受姚江水位影响。姚江非汛期水位控制在0.93米以下,台汛期水位控制在1.43米以下。慈城站内河水位最高2.56米,出现在2000年9月15日凌晨4时[据调查,最高水位出现在民国10年(1921)6月14日,慈城镇五湖村水位3.83米]。姚江多年平均水位0.7米,姚江大闸站最高水位2.55米,最低水位河道干涸。
  汛期中抗旱、排涝时,内河河网水位在涵闸控制下与姚江干流水位不一致。慈城镇低洼地区例如湖心村、龚冯村,需常年由水闸控制其境内河网水位,一般常年控制在0.63~0.93米。
  汛期
  江北区夏秋季节受热带低压气旋(台风)影响较大。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为汛期,其中分梅汛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台汛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汛期开始每天上午8时,水库、河网水位定时向区三防办公室报汛,以便防汛、防旱、防台,一直到汛期结束。2000年,水库慈城雨量站建成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不再采取人工报汛。
  潮汐
  江北区境内有甬江、姚江闸下游到三江口这两段属潮汐河道,其中甬江段从三江口到宁波大学全长10.27公里,姚江段长3.3公里,共13.57公里。甬江在每个太阳日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每潮从起涨到落平,平均历时为12小时25分。在姚江闸未建成前,宁波站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长20分钟。姚江闸建成后,减少了姚江的槽蓄量,使涨、落潮历时发生变化。涨潮平均历时5小时55分,落潮平均历时6小时30分,落潮比涨潮历时长35分钟。
  甬江潮量在姚江建闸前,白沙断面为2630万立方米。姚江闸建成后,白沙断面为1140万立方米,比建闸前减少43.35%。姚江建闸前经在丈亭站实测,平均涨潮进潮434.4万立方米,落潮返潮量688.2万立方米(1956年6—7月实测),最大进潮为959万立方米,返潮为312万立方米。
  甬江泥沙以冬春大、秋季小为特点。冬春两季偏北风,风速大,风浪掀起杭州湾滩涂泥沙随潮流进入甬江。1951年,白沙站实测,涨潮时平均含沙量为0.27千克/立方米,落潮为0.23千克/立方米。
  水温
  江北区内水域河流水温,在甬江上的白沙站、姚江上的姚江大闸站实测。甬江年际内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在28℃~30℃之间,多年平均为18.5℃;最高为33.2℃,出现在1959年7月24日;最低3.3℃出现在1958年2月2日。姚江水温7—8月在28℃~29℃,多年平均为18.2℃,最高35.5℃出现在1966年8月4日;最低为1.8℃,出现在1967年1月17日。

知识出处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宁波市江北区志 上册》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时限上起所载事物的发端,下迄2008年底,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记述宁波市江北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