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彩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33
颗粒名称: 泥金彩漆
分类号: J527.9
页数: 6
页码: 155-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工艺制作的作品种类和制作工艺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泥金彩漆 民间美术

内容

漆器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距今7000余年的河姆渡时期就已经存在。而被称为“浙东工艺漆器之总”的泥金彩漆也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为文人雅士们所钟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素屏谣》中叙有“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之句,其中所描写的正好与宁波描金彩漆工艺表观技法相吻合。
  自明代以来,由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其手工业得到发展,漆器工艺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泥金彩漆不论是在工艺技术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品名扬海内外。明代《浙江通志》记载“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明代屠长卿《起居饭食笺》也有“宁郡切近海洋,自设正海关以来,外洋诸货毕集,居民遂摹仿为之。如漆器之类,虽不及
  洋制,而民间亦资之为利”的记载。这说明宁波漆器制作技艺在明代已开始与外国交流。这种辉煌一直延续到清代。
  漆器匠人心灵手巧,技艺巧夺天工,而泥金彩漆的制作工艺又极为复杂:需通过打样(设计)、干燥木胎、漆胚加工(包括糙漆,入窨房,贴复布,一次晾干,布麻丝,二次晾干,猪血瓦灰粗、中、细三道,三次晾干,打磨三道,四次晾干,底漆,入窨房,中道漆,入窨房面漆,入窨房,推光)、描金彩绘等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与当时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情况相适应,略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整个漆器作品的失败。同时,又运用了“堆漆”(堆塑浮雕、贴金银箔、上彩)、“沥粉”、“描金彩绘”(沉花、平花、浮花)等多种工艺技法,使得漆器不论是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泥金彩漆与普通漆器相区别的最大特点体现在一个“金”字上,其常用华贵的黄金作为装饰,宁波“泥金彩漆”的特点就在于贴金后在金箔的表面上,再进行美化加工。运用了独特的“追金”和“开金”两种工艺技法。所谓追金,是将配漆稀释之后,用笔蘸上少量的漆液加少量的入漆颜料,在金箔面上反复轻扫;而开金则是将入漆的颜料和配漆调成色漆,然后再将色漆均匀地涂刷在金面上,待漆半干起粘时,用细牛角棒轻轻地描绘自己所要的纹样图案。这两种技法使得漆器在金饰和彩绘的互相衬托下金光熠熠,五光十色,真可谓是“五金七宝相玲珑”。
  以泥金彩漆工艺制作的作品种类繁多,但常以日常用品为主,大到建筑构件:床、柜、桌、凳、各类屏风挂件;中有鼓、桶、提桶、茶盘、果盆、桶钵等;小到案头文具摆设,如笔架、笔搁、印盒、镇纸等,遍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可以称得上是宁波文化、宁波市民文化、宁波生活文化的一个缩影。
  然而,自清末以来的近百年间,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发生,使得众多的漆器匠人不得不因为生计而另谋他生,泥金彩漆工艺品的制作也一度处于瘫痪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对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高”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宁波泥金彩漆这一地方传统工艺同其他工艺美术行业一样,也得到了重视和保护。以工艺美术大师李光昭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泥金彩漆艺人不断制作出精美的泥金彩漆艺术精品,也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
  遗憾的是,让人如此倾心的绝美的工艺品,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据调查,现在仍在从事泥金彩漆制作的匠人已经屈指可数,而愿意学习泥金漆器制作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则现阶段正在学习泥金彩漆制作的年轻人,以聋哑人(江北区聋哑学校的3名学生)为主。为了不让这样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为历史所淹没,相关部门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力求将其保护好并传承下去。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