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爿砌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16
颗粒名称: 瓦爿砌墙
分类号: K892.29
页数: 2
页码: 107-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织扎制的传统技艺,内容主要介绍了瓦爿砌墙的民间工艺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砌墙 传统技艺

内容

慈城随处都能看到瓦爿墙(又称“清水瓦爿墙”)。它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古时,这里政局动荡,兵燹连绵。一些大墙门第遭毁坏之后,取而代之的只能是一些低矮的平房、厢房和偏间。民间的能工巧匠,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发挥聪明才干,就地取材,硬是从被战火侵袭的断壁残垣中,创造出我国营造史上独一无二的慈城清水瓦爿墙。直至20世纪50年代,当地闻名的老泥水匠朱阿根师傅,还曾收过徒弟。
  瓦爿墙全部用废旧的瓦片、残砖等料堆砌而成,不用任何水泥等加固材料,但十分坚固耐用。这种建筑习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充满特色而又无任何史料记载的建筑“产品”,全国罕见,也成为慈城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关于瓦爿墙的起源,当地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这里有个匠人师傅,从小聪明灵巧,膛灶、捉(灶)漏,无师自通。为了安家,他决定在小东门城脚边为自己搭一间草棚,但没钱去买砖头,于是模仿城里街弄许多碎砖瓦砌成的墙,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起屋”工程。因为家里穷,没有起屋所需要的材料,他就想尽办法寻来断石板、碎砖头和破瓦爿等。这样断断续续干了大半个月,终于完工。房屋建好后,结实又避风,他自己满意,别人瞧着也挺顺眼。于是慢慢就有人来请他砌墙。这样,他砌造瓦爿墙的技术也越来越精湛。
  当地打起瓦爿墙也有自己的习俗:
  一、多选择原老屋地址,并多选择朝南、偏东方向。
  二、砌墙开始前要“破土”,即先烧香、拜请菩萨,以保顺利和平安。造屋请的是太平菩萨,并由房屋男主人主持。敬请时,须根据房屋实际朝向,并将祭祀桌子朝外摆放。其祭品并不讲究,有鱼肉、蔬菜、水果和糕点即可。
  三、瓦爿墙必须两人对砌,搭好架子,一人一面,两面同时进行。
  四、墙面砌一瓦爿,墙身里要垫进七块小瓦爿,名叫“衬肚”,用来确保整堵墙严严实实。
  五、每隔1.2米左右,放一层整砖,叫做“扁砖”,以压平墙身,保持平整。
  慈城有句老话“男人乖沈万山,女人乖瓦爿滩;儿子强撑外洋,媳妇强瓦爿墙。”这里的“瓦爿”、“瓦爿滩”和“瓦爿墙”的含义都是没有用、不值钱的意思。但是,勤劳质朴而又富有智慧的慈城人,却给了瓦爿墙以崭新的功能与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20世纪70年代以后,瓦爿墙逐渐被石砌砖墙所代替。目前慈城遗存的瓦爿墙也越来越稀少。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