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15
颗粒名称: 草编
分类号: K892.29
页数: 3
页码: 104-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织扎制的传统技艺,内容主要介绍了蒲草席编织的准备工序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草编 传统技艺

内容

草编为民间广泛流行的、利用当地所产的各种草秆和麦秸等,进行手工编织的一种技艺。草编成品一般为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枕席等。有的草编工艺品利用事先染色的草,编织出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再加印花纹装饰。草编成品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草编文物,是河姆渡人制作的斗笠,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用萱麻和蒲草编制斗笠。
  由于草编的原料生长地域广泛,采用便捷,所以草编工艺在我国其他地方也十分普及。主要产区在山东、浙江、广东和河南等地。这些工艺产品由于花色品种繁多,质地优良,在国内外盛销不衰。此外,四川的棕编和浙江的麻编以坚实耐磨、轻便舒适的传统特色著称于世。
  宁波江北的草编工艺主要是蒲草席编织。
  蒲草席编织的准备工序大致如下:
  一、脱草裤即除去蒲草根部的草壳。
  二、晒草即将选好的蒲草晒干。
  三、整草即把晒好的蒲草按长短、粗细和颜色进行整理和搭配。
  四、浸草即用清水浸湿,斜捆于席机上。
  五、浸麻即将麻绳浸湿,刮平麻头打好的席筋。
  六、掰麻纺线即将浸好的麻,掰成细条,并搓成麻线。
  材料准备齐全后,接下来是手工编织。编织时需两人配合,一人添草、一人打席。打席完成
  后,把织好的草席进行修边、晒席和排席。至此,一张草席就编制完成了。
  编织草席,看似简单,其实很讲究。
  晒草最好搁在石头上晒,要通透,不能碰地。老一辈的织席人,经常把草晒到沙滩的鹅卵石
  上,晒干后整理成捆,并用稻草覆盖收藏备用。
  编织时一人压扣,一人叉草,要配合默契。压扣时,重轻力度应适宜,压得过重,草就要爆掉;压得过轻,织出来的席子不紧密。
  编织草席的工具一般有草席架、扣子木和绞车三种。草席架一般用松木做成,形似“井”字,高度1.3米至1.5米,以支撑草席经线;扣子木一般则用坚实光滑的檀木做成,中间按2.5厘米标准,等距离钻孔开槽。草席经线分别间隔地从孔中和槽中穿过,这样织制草席时,插入纬线能交叉夯紧。还有一样工具也必不可少——用来纺织经线的脚踏纺车。
  宁波民间手工草席编织历久不衰。江北的文教街道,现在仍有很多居民会编织草席、草帽,林银花就是其中代表。
  林银花虽然是位家庭妇女,但从小在父辈处学得草编手艺。年轻时,她就在自己家里编织草席、草帽,篮子等工艺品。现在林银花的女儿余春艳,也传承掌握了草编技艺,并在城隍庙开设了专门的摊位,出售各式草织工艺品,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机械和人工合成材料制品充斥市场,这既使草编工艺品遇到了挑战,也使草编工艺获得了重大发展的契机。因为工业发达国家的民众,对于机械制品普遍感到厌倦,而对于应用天然原料的手工艺品的兴趣却越来越浓。这使草编工艺品身价倍增,并日益广泛地涉及人们生活的更多方面。
  草编,这个富有深厚历史和民间传统的工艺,将会成为富有时代风采的现代民间手工艺精品!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