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棉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11
颗粒名称: 弹棉花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3
页码: 9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织染缝纫的传统技艺,内容主要介绍了手工弹棉花的制作工具和制作过程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弹棉花 传统技艺

内容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宁波弹棉花工匠们对这门手艺的一种诠释,也是对自己劳动情景最为形象的一种描述。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虽然如今城里已不多见,但上年纪的宁波人,都对它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弹响和一片片花絮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表演,让孩子们惊讶不已。
  弹棉花的工具主要有大木弓、用牛筋做的弦、木棰、铲头、磨盘等。虽然弹棉花的工具较为简单,但弹棉花的每一步骤却毫不简单。
  弹棉花,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也有弹棉褥(垫被)。棉花去籽后,再用弦弓弹蓬松。如果是絮棉被、棉衣的棉,那就直接进行加工。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以提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弹时,木锤频频地击弦,使放在木板上的棉花逐渐弹蓬松,再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方向布成网状,以便固定棉絮。布纱由两人完成,最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弹棉花不仅费力,也是个精细活。敲弓的时候要花大力气,拉线则是细致的工作,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完成。最后,在棉被上排布一个花样,一条棉被初具雏形。最后经过多次压磨,一条松软、暖和的棉被就完成了。
  弹棉花,从弹、拼到拉线、磨平,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挺费时间。旧时,手艺熟练的弹棉花人,一天也只能弹一两条棉被。
  弹棉花的标志性动作是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会发出声响。这使得弹棉花这门独特的手艺,在操作时,会出现富有节奏的音乐声。所以,宁波弹棉花的行当还留下了一首《弹棉花歌》。歌词这样唱:
  弹棉花啰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哎哟勒哟勒,哎哟勒哟勒,
  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那个姑娘要出嫁!
  弹棉花啰弹棉花,半斤棉弹出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
  弹棉花也有习俗:作为女儿嫁妆的棉絮,都要用新棉;平时人们的被絮用纱,一般用白色,但用作嫁妆的棉絮,必须用红绿两色纱,以示吉利。如旧棉重弹,须先除掉表面的旧纱,然后卷成捆,用双手捧住,在满布钉头的铲头上撕松,再用弓弹。
  旧时,宁波周边农村有不少贫苦的农民,因生活所迫,整年在外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
  改革开放以来,江北文教路育才地区仍有不少“弹棉郎”在营生。20世纪末,弹棉花这个老手艺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老百姓家里很少使用老棉絮棉胎,取而代之的是品种繁多、色彩丰富的各种腈纶被、九孔纤维被等,同时,弹棉花的手艺也慢慢地被机械化操作所代替。
  现在,宁波江北环城北路仍有一位手工弹棉花艺人郑九静。
  郑九静从1975年开始,一直从事弹棉花行当。他凭着祖父传下来的传统手艺,开办了一家弹棉花小店。
  弹棉花工艺虽然很古老,其手工技艺也被逐渐被机械化操作所代替,但这门传统手艺,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有被充分保护的价值。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