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204
颗粒名称: 金团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农产品加工金团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江北区 金团 农产品加工

内容

宁波金团是宁波当地的一种特色糕点,它从清朝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糕团形似圆饼,正面往往印着双喜或寿字图案,背面光滑、圆润。金团有馅,以甜味为主。馅一般以白糖、黄豆粉居多,外表通体滚上松花粉,所以看上去呈黄色,酷似金色,故称“金团”,又有人称“松花金团”。
  宁波人逢年过节或家中有重大事情,都会制作金团以作庆贺之用。
  在江北,家有大喜事时,金团既可作为贺礼,也有作为谢礼,亲朋好友、邻居之间互赠。现在,洪塘街道的裘市菜场、洪塘菜场等,就常年设有制作、出售金团的店铺。
  金团制作过程麻烦,不仅在于用料种类较多,操作步骤繁复,而且还需要各种各样的辅料与工具。一般来说,制作前,首先要准备好糯米、粳米、豇豆、黄豆、猪油、松花粉和糖等一些基本材料以及大缸、石磨、洋粉袋、蒸笼、案板、镬、大盘、印糕模板和大团匾等基本工具。同时,金团之前的糯米团制作是一个步骤,馅制作又是一个步骤,两者各自完成之后,才能完成金团制作。具体如下:
  一、选材:选上好的米,七成糯米、三成晚稻米,使用纯糯米往往太软太黏,三七比例使金团韧性更好。
  二、浸米:将选好的米浸在水里三五天。
  三、磨米粉:将浸好的米用石磨磨成水磨粉。
  四、沥水:将磨好的水磨粉装在洋粉袋里沥水。浸泡后直接上磨的粉,水分太高,需要沥燥。沥水的办法一般是用大石头压在洋粉袋上,待干湿适中时,把粉拿出来,再把粉掰成小块,备用。
  五、蒸米粉:将处理好的小粉块放在蒸笼里蒸熟。
  六、搓团:将蒸熟的米粉拿出来,放在案板上,搓揉成大小合适的粉团。
  七、制馅:馅可为黄豆馅、豆沙馅、猪油芝麻馅等。如是黄豆馅,先要将炒熟的黄豆磨成粉,拌上白糖;豇豆馅则首先将豇豆浸泡在水里,浸软后,煮烂去壳,然后再在镬里放黄糖,一边煮,一边拌,熟透后,搓成核桃形状的小团,备用。
  八、裹团:将馅一一裹进蒸熟搓成圆形的糯米粉团里。
  九、上松花粉:将裹好的米粉团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松花粉上滚一滚,表面都粘上松花粉。
  十、印字花:将粘上松花粉的团糕嵌进印糕模板里揿实,取出。印糕模板大多刻有双喜或寿字等喜庆图样。拿出来可以看到一面有图案,一面光滑、圆润。
  十一、晾团:将制好的金团晾放在大团匾里,直至不沾手才可以收起来。这样,做好的金团如果是在冬天,可以置放五至七天,也不会坏。吃的时候,放在镬里,加热至软即可吃。按当地人的说法,金团表面焦一点,吃起来味道会更好,因为香味更浓。
  在宁波,金团有合家团圆的寓意,很多时候还用在请菩萨、祭祀、寿庆等日子。如今,尽管人们知道金团味道可口,但很少有人专为吃而特意制作。因此这种旧时家家户户都会做的金团制作技艺,也逐渐在消失。
  金团制作多为自学或集体传承。宁波江北区仍有少数老年人会这一技艺。洪塘街道裘市村村民潘金国便是金团制作的传承人之一。他自小跟随父母学习金团制作技艺。他制作的团粉,揉捏劲道,团粉没有块粒;裹团均匀,团馅甜味适中,深受人们喜爱。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