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196
颗粒名称: 春联的由来
分类号: I276.3
页数: 4
页码: 55-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市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说,内容主要讲述了春联的由来民间传说。
关键词: 江北区 春联 传说

内容

在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增添喜庆气氛。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贴春联习俗由来已久,相关传说也数不胜数。宁波当地,则有这样一种传说。
  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日出报晓的金鸡。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拱形的枝干,树梢笔直弯下来,碰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度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就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将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们的行为,一旦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便有了鬼怪怕桃木的传说。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两位神将的名字,挂在门两边,称作“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形成用红纸书写的年俗,是明代以后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大年二十九,忽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一定要在门上贴出春联,以展示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以观赏各家春联为娱乐。巡游了一段路,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派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该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钦赐的对联,恭敬地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传家之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二字的正式命名,也始于朱元璋。
  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广泛地流行,并盛行不衰。
  一般人家最常用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贴春联,也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知识出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江北卷》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对宁波江北区的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予以了介绍,见证了江北区在文化保护上所作的努力与探索,记载了散落在江北街坊巷道的重要文化印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波市江北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