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来淮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075
颗粒名称: 姚来淮传略
分类号: K810.2
页数: 6
页码: 252-257
摘要: 本文讲述了姚来淮的传略情况。
关键词: 宁波 姚来淮 传略

内容

姚来淮,字生、铃笙、铃生。1874年农历十月二十出生,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1月去世。终年72岁。
  据上海图书馆珍藏的《慈东姚氏宗谱》记载:姚来淮系慈东姚氏第十九世,即十二世姚揆之支世系。按行第排列应为“位”字辈。位字辈名讳中大都有水字偏旁。姚来淮同胞兄弟四个:来涔、来泩、来溱、来淮,名字中的第二个字均带水。古人命名方式之一,以五行序辈。五行相生,寓意子孙繁盛、生生不息。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十五世到二十世:姚枢、姚燕(燕字下面四点形似火)、姚埛、姚钰、姚来淮、姚胥樑,五行相生。
  如果按此规矩,我祖父叫姚胥裸(字祥荣),那么我父亲姓名中应带有火(木生火),而我的名字则应带有土。但宗谱修纂于1931年,父亲姚纯金出生在1933年,他的名字中不但无火,反而有金,可见时势不同,五行序辈之法,到父亲这一代就结束了。
  姚来淮在宗谱的表字只有“舲生”一个,铃笙、铃生均为后来所取。镌刻在鄞州宝幢曾祖父墓碑上的用名,就是姚龄生。要不是找到了《慈东姚氏宗谱》,后人可能还不知曾祖的大名和其他的表字呢。
  关于姚来淮的父辈之行状,已无从考证。曾祖的行状也只能根据其第五子姚胥权(字德荣)、女儿姚爱云和我祖母王凤英于1998年介绍而来,因为其他祖辈当时已去世。
  姚来淮出生地应在今江北区庄桥街道姚家村,准确地说是前姚村(姚家村分前姚、后姚)。姚德荣没见过祖辈(姚钰、姚钧、姚钜),他们是务农还是经商不清楚。但姚德荣知道,姚来淮读过四年私塾,能习文算术,家境不错。
  1888年,姚来淮14岁那一年,经亲友介绍和帮助,到上海义昌钱庄当练习生,也就是学徒。由于肯干和聪慧,他逐步得到了老板的信任和重用,由一般伙计(职工)晋升为帐房(会计)。1899年,25岁时,姚来淮成家立业,娶田胡乡胡氏为妻。
  胡氏生四子一女:长子姚瑞荣、次子姚春荣、三子姚祥荣、四子姚茂荣、女儿姚爱云。1921年,也就是胡氏与姚来淮婚后第23年后病故。胡氏去世时大约40岁。
  1924年,姚来淮年届半百,无奈“家务乏人管理”,又娶洪有凤(又名洪阿四)为续弦,并于1928年生育一子,即姚德荣。
  如许多宁波帮一样,姚来淮不仅自己在上海从事钱庄业,还积极鼓励支持儿辈经商。长子姚瑞荣早年曾随父在上海经商,治何业不清楚;二子姚春荣曾从事参行;三子姚祥荣曾从事木行;四子姚茂荣曾从事面粉业;五子姚德荣曾从事棉布业,还当过宁波如生罐头厂厂长和宁波市生产资料公司副总经理。由此可见,曾祖和祖父这一辈,大都从事金融及商业。
  值得一提的是姚来淮女儿姚爱云,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当过慈溪县骆驼桥乡副乡长。我少年时,曾多次见过姚爱云,她给我的印象极好:又慈祥又干练。1998年去骆驼桥拜访姑祖母时,“姑婆”躺在床上,与我谈了约一小时。
  1942年,姚来淮在上海整整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在68岁那一年,深感年老体衰,遂决定回宁波老家颐养天年。当然,从1888年至1942年,他虽然在上海供职,但他的家业仍在宁波,一大家子,全靠他的收入养活。他在上海辛苦了一辈子,多多少少也给下辈置办了一些家产。
  姚来淮回甬时,除幼子姚德荣外,其余子女均已成家立业。这位年近古稀的老翁,毅然决定“分家”,请族人姚宝龙等做“中间人”,进行“分家析产”,并立《分书》一式五份。这里不妨将收藏于三儿子“礼房”姚祥荣后代的那份《分书》全文摘抄如下(标点系编者所加):
  “立分书人姚铃生今因年老力衰,难以督理家务。元配胡氏为室早已身故,生下四子一女,长名瑞荣、次子春荣、三子祥荣、四子茂荣均已婚配。女名爱云许配慈东下河吴家为媳。当时因家务乏人管理,续娶洪氏为侧室。所生一子名德荣,现已学业,尚未娶婚。各人均已年大,理宜树大分枝,况余有无积蓄,因特延请亲族,将自置樟桥(编者注:现江北区庄桥镇前姚村)前姚漕头朝南正堂房壹全间,朝西侧面楼屋贰全间,四址载明。老契归并次子春荣承受。因余囊无余资,而目下生活程度日高,将归并次子春荣之屋,由次子春荣出旧币叁仟元。惟因长子瑞荣早已病故,娶媳童氏,生下孙女一人。因乏后嗣,由次子春荣所生长孙有土承继长房为子。所归并次子春荣之屋,作价旧币叁仟元内壹仟元作归长房童氏身后经丧之费,不作别用。交次子春荣无利保管。其余贰仟元归余身后丧葬之费。当时由次子春荣付来,旧币壹仟另四拾元系购棺木之用,尚余旧币九佰陆拾元,仍存次子春荣处。以长年壹分利计息。现因生活随时提涨,如日后将九佰陆拾元及利息之数不敷余丧葬之费,仍由次子春荣、三子祥荣、四子茂荣均各分派。如五子德荣成年,亦应分派,作为四股照派。又宁波象鼻巷三十二号朝东平屋五间及披屋贰间,归余生活费及洪氏生活费与日后经丧等费及五子德荣娶婚费,由余将宁波象鼻巷房屋名下提出旧币壹仟元,归恤长房童氏媳妇年老养身生活费。但长房童氏无故不得随时支取。须待年老方得逐年支取。惟余提付长媳童氏之费,须待宁波象鼻巷房屋出卖与人后,方可付给,次子春荣代为保管。自分之后,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房,务各克勤克俭,庶几家道寝昌;无怠无荒,然后祖风丕振。尚其勗哉!今特立分书一式五本,仁义礼智信五房各执一本为据。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日立。分书主父姚铃生(盖章)、仁房童氏(划×)、义房春荣(盖章)、礼房祥荣(盖章)、智房茂荣(盖章)、信房德荣(母代划×),见议亲族姚宝龙(盖章)、洪达林(盖章)”(分书原件详见本书下辑)。
  细细分析曾祖父姚来淮的《分书》,大致可推论出如下几点:
  其一,姚来淮共有房产两处:宁波江北区庄桥前姚村一处,海曙区南大路象鼻巷一处。
  其二,按专家说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元银元折合人民币60至70元(2009年)。《分书》立于1942年,提及的3000元旧币,相当于(2009年)人民币18至21万之间,但这一测算有待考证。
  其三,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上海一个中学教师月收入约45元;一个女工的月收入约12元,而当时一个人在上海生活的开支约20至30元(旧币)。因此,这3000元旧币不能说是一个小数目(1937年一头牛约100元旧币)。所以,姚来淮与儿子姚春荣“以长年壹分利计息”。
  其四,1942年,姚来淮从上海回宁波,作价出售前姚村乡下房屋后,自己和夫人洪氏及儿子姚德荣,住在“象鼻巷32号朝东平屋五间及披屋两间”。这处房产未出售,直至笔者1998年采访姚德荣时,叔祖父姚德荣和夫人仍住在那里。在《分书》中有一句“将象鼻巷房屋名下提出旧币壹仟元”。换言之,曾祖父自己再掏出1000元旧币,加上前述3000元一部分,作为财产来安排长媳和自己丧葬后事等。
  其五,1942年立《分书》时,除仁房姚瑞荣英年早逝外,义房姚春荣、礼房姚祥荣、智房姚茂荣已“自立门户”,信房姚德荣虽未成年,但“四房”均有“分派”义务。于此可见,儿子们的责权利是统一的。
  其六,见议亲族姚宝龙、洪达林应是前姚村里的前辈。他们是《分书》的证明人,相当于“见证人”。2013年记者到前姚村去采访时,老人们仍记得村里有个德高望重的姚宝龙老人,住在“大一房”(现为江北区级文物保护点,清代古建筑,见封面图)。姚宝龙与姚铃生关系尚待考。
  另外,在《分书》中还有一个“再批”,引人注目。内容共四条,其中第四条为:“永嘉祀锡九祀祀产嗣后由仁义礼智信五房轮流承值”。钱文华先生经过仔细考证并会同戴松岳先生共同研究,作如下断句“永嘉祀,锡九祀,祀产,嗣后由仁、义、礼、智、信五房轮流承值”。祀产在何地?2018年春姚春荣儿子姚宇明告知,就在姚家村。
  1998年春,笔者分别拜访了尚健在的祖辈姚德荣和姚爱云,前者住海曙区南大路象鼻巷,后者住镇海骆驼桥农村(均由叔父姚顺昌陪同前去)。2013年1月,笔者又分别采访了姚春荣次子姚宇明和姚德荣长女姚丽珍、儿子姚严明。他们对“义”房和“信”房两家的情况又作了一些补充。
  现结合《分书》,将姚来淮后代分述如下:
  姚瑞荣,1904年出生。成年后娶妻童氏,育有两个女儿,《分书》称一个女儿。“因乏后嗣”,由次子姚春荣将儿子姚有土过继给姚瑞荣为子(编者注:据姚宇明告知,姚有土(姚宇洪)“过继”未成事实)。姚瑞荣早年在上海经商,英年早逝。
  姚春荣(又名姚书槿),1907年出生,生育二子一女(详见姚春荣家族简介)。
  姚祥荣,1910年出生,生育三子二女(详见姚祥荣传略)。
  姚茂荣,1913年出生,成年后在宁波太丰面粉厂工作,生育二子二女(资料不详)。
  姚爱云,1918年出生,1938年出嫁,给镇海区骆驼镇下河村吴金元为妻。姚爱云于1999年10月病故。姚爱云与吴金元生一子二女,依次为:长女吴丽君(已故),大女婿陈祥康(已故);次女吴素君1957年7月28日出生,次婿杨申友1951年6月3日出生;儿子吴晓君,1964年10月3日出生,现在盛星数控有限公司工作。吴晓君与妻子茅燕君(1966年12月28日出生)生一子:吴聪聪(1990年6月14日出生),在银亿集团工作。
  姚德荣,1928年出生,生育一子三女(详见姚德荣家族简介)。

知识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宁波姚氏寻踪》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宁波的姚氏文化源流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姚志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