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姚氏祠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057
颗粒名称: 一、姚氏祠堂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0
页码: 178-187
摘要: 本文讲述了慈溪姚氏祠堂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植本堂、姚氏宗祠(一本堂)、姚氏宏本堂、慈东姚氏宗祠(敦睦堂)等。
关键词: 慈溪 姚氏 姚氏祠堂

内容

1.植本堂
  植本堂为慈谿县城姚氏祖堂,堂号植本。宋姚氏先祖姚榛构筑,宋神童姚正子、明尚书姚镆等都居住于此。
  植本堂
  陈敬宗(慈谿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祭酒)
  一
  植本名其堂,本从何处植?所谓方寸间,亦由培养力。孝弟以行仁,仁乃心之德。姚君我同里,处道斯谓美。身修家亦齐,年老气还伟。
  二
  君有远祖名正子,年才八九曾试文。家声不堕在乔木,柯叶愈茂因培根。仁为安宅要无失,仍望后人能继述。黄卷常常封圣贤,华匾高悬为世则。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三
  建植本堂
  议姚孟贤(慈谿人,明隆庆二年进士,官至潮州郡丞)
  立议约,贤八十一孟贤。因前戊辰(1568)登第,义助祖堂银五十两,向来族中议论不一,迁延岁久,卒无定所定期。夫吾姚,素称望族,乃祖堂未建,每至设祭于穷居僻巷之所,有祖宗之念者,能不关心?贤幸赖天神庇佑,得陆续置买众家,植本堂二十分之十,及东西自己房间。虽每借之族中,奈堂制未更,不便容众。今会集宗房长及诸贤达议,愿自捐己资,分毫不动族中,其前助出银亦即领回,以备木石砖瓦工匠之费。将本堂改作厅样,永为姚氏四时祭奠。则于众房,毫无所损而已,地尽属于公,此吾祖父夙愿。贤廿载辛勤,非敢有要誉归美之心意。谓此地自宋以来,龙图学士故基,迄今数百余年,实吾姚根本肇基之地。必得此为会众祭拜之所,庶先灵乐于妥佑,而此地与姚久存。但恐日后人心不同,预为盟约:在众族自四时会拜外,不得指称有分搅扰;在本家子孙,不得违犯教令,阻执改造;永为定规。各无异议,立此议约为照。
  其宫保牌坊,系一族巨瞻,圯坏已极,须得另议易匾。
  万历十八年(1590)八月口日,立议约贤八一孟贤。
  宗长恭八八铠,房长敬百六十一溵,让百十二稽,让百十四杞,让百五三槃,让百五九棕,让百六八樾,让百七五彩,让二百廿一林,贤三十孟熊,贤百四五孟昭,智二应龙。
  ——清光绪二十年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重建植本堂议
  姚孟贤(慈谿人,明隆庆二年进士,官至潮州郡丞)
  植本堂建造命名,已详李太史(即李东阳)记中。盖其堂肇自宋龙图学士,嗣后六转而至乙八学宾,讳蟾孙者,系凤孙之弟,獬孙之兄,尝建而新之。续因生齿日繁,分析不一。至十六代孙尚书镆,念祖堂之分离,每欲统而一之,已合其七人,而未全也。其子学士涞,复欲续成先志,其一二者又皆倚势,任智莫之能为。自后并其已合者,已复分授之而益不可为矣。至贤先祖时,族中尊长会议,皆以各族,皆有祖堂,时祭燕飨,每有定处,而吾姚缺焉。意欲另买地建堂时,先祖自薄宦回,先助银十两,以为通族倡事,竟无成,而银且为奸贪者之所乾没。贤先父时,族中又复议之,适先各房有欲借此名,砍祖坟大木分利者。贤以诸生时,告县断留。先父仍为助资凌足,买地于邬僧巷之西,时族中又有称远祖不便者,事又中止。及贤自广中回族之,尊长大小,设祭告祖,而属之曰:“吾宗祠堂之未建,祭拜之无所,此缺典也。汝之祖父,每欲为之,而未竟焉!”子尽勉诸贤,思祖堂之建,所以妥先灵明,而世系必得。始迁建堂之所,乃可若易以他处,虽建犹弗建耳。但此地时势之,不可为何贤处心积虑,朝计夕图几二十年,上赖天地祖宗之灵,及诸伯叔兄弟之德。盖已得大半,间有未一者,亦复慕义悉归之贤。故贤得于辛卯(1591)之秋,鸠工聚材,盖不阅月而成焉。续又建祠堂三楹,门楼三楹,皆出自己资,分毫不动族中。门楼故宫保坊址也,每风水家皆以木石不便居住时,适龙贰府(即龙德孚,时任宁波同知)在县,力主去之,今原匾仍留其上。云初买祠堂时,非不欲与族人共之,但族中每每议论不同,人心不一,倘一有异议,万无成理。况公家之银,众人之助,可责之,旦夕不时之需乎?诚以大事大举,可以独任,而不可以共为也。曩时,曾立一议,单与通族约,凡四时祭享,必与族中共之永远,子孙毋得执掯不借,族中自时祭外,毋得指称有分,擅自搅扰,子孙日后并不许分授和更造,永为定规。贤自谓之举,缵二公未集之统,继祖父未成之志,竭尽心力,更无可议。如族中有欲偿价而公之,则原契之可查;如以为义举而安之,则劳费之可免。奈何中间一二异议,有倡为公私之说者,时升宇舍侄,自任回皆以此言激之。乃捐私囊罄公费,并伐坟木,而亦建堂于先父所其买邬僧巷之地焉。贤尝对升宇笑曰:“我所建私而公者也,尔所建公而私者也。”盖贤自作,而升宇因公不能不有所费,且族中亦无复偿之故,以为戏夫。已定,而族中议论,人心尚如此,孰谓公家事可以为乎!此往时所以屡议,而屡不成者也,幸贤先已预见。惩创往事,敢详始末,敬请教于缙绅先生。
  丙辰(1616)仲秋,不孝孟贤顿首述。
  ——清光绪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附录:明兵部尚书姚镆,字英之,在弘治年间把祖祠植本堂修缮一新,并编撰慈谿《姚氏家乘》一书,请恩师罗玘撰写慈谿《姚氏家乘序》一文。
  姚氏家乘序
  罗玘(江西南城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慈谿《姚氏家乘》成,广西提学佥事英之所作也。其曰乘云者,若车之乘以载焉者也,亦晋之乘之云也。英之,予校礼部所得士,因得纵观焉。其制首世系。英子曰:“伯父参政所修慈谿新谱在斯,譬则乘之舆也。”次列诰制一、敕制二、廷试策问二。英之曰:“先后所得诸朝者在斯,譬则乘之轼也,所冯以敬焉者也。”次列表二,序一,策问三,启一,赋一,行状一,诗三。英之曰:“先世之手泽在斯,譬则乘之幰也,仰而朝夕者也。”又次列志铭一,序三,诗十。英之曰:“诸先宗工为吾氏作者在斯,譬则乘之帷也,华乎外而蔽乎内者也。”
  予曰:“噫,善哉,子之取义于乘也!然试思之,族之生生无穷也,日载乎其中,其为任也甚重。而历于千万世,其为道也甚远。以甚重之任,而行甚远之道,吾见汙池沮洳之阻,飞崖绝磴百折之险,风雨晦冥,雷电冰雪之遭,寇争战斗、猛兽虫蛇之厄,日相寻乎其前,以为乘之灾者,盖纷如也,而可以言至乎?故必毂以持之必攻也,轮以运之必员也,马以驾之必良也,御以御之必法也。而或其持之也以匪攻之毂,而运之也以匪员之轮,马也非超逸之良,而御也无范我驰驱之法,则吾为尔乘危矣!恶在其无覆也哉!夫心也者,毂也。智也者,轮也。才也者,马也。而又一脉重厚,不震不动以为家法也者,御也。而皆备焉,则夫舆也、轼也、幰与帷也,可以无虞矣,而乘之为道得矣。虽举天下之乘可也,独姚氏之乘乎哉?”英之不觉齞然笑,嗒然而无辨,欣然书于后,以为序。
  ——明罗玘《圭峰集》卷三
  2.姚氏宗祠(一本堂)
  明天启《慈谿县志》载:“一本堂,应家巷(今慈城中山路西段)姚氏祠。”此祠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慈谿姚氏宗祠。下文为姚氏二十一世孙、湖广都御史姚宗文在祠堂落成不久所撰《一本堂记略》。
  一本堂记略
  姚宗文(慈谿人明万历进士,官至湖广都御史)
  慈西邬僧巷,吾宗旧有基地一片,方广二亩余,原置为建祠之地。万历己丑(1589),先君自清漳致政归,念蒸尝无所,亟图鼎建。而鸠工聚材,宗中无宿贮,经营甚难。适邑先正念翁刘老先生观察江右,有尊〓之思,预令家人营治别业,家人不解其意,为作厅事于中。翁归临视而笑曰:“此所云在其板屋耳。”欲弃之,另为结构。翁与先君,固研席交,归田后,时举洛社之会,觥筹既欢。先君请于翁,曰:“闻制作厅事,不若公意欲更之?此于祠宇甚宜能见许乎?”翁欣然曰:“各畅所怀甚善,且吾两人者可无较直也。”先君即席声谢,嗣议直止百金。先君本垂橐以还,不能具现缗。乃归,腴田输税越十年,始满直焉。卜吉于辛卯年(1591)十月之吉,加柱升梁,次年之四月落成。奉主入祠时,鲸翁、叔祖方宦游,寄俸五两,以志同事之意。而斗翁叔祖,又以所置宫保第内中厅,助作公祠,于是吾宗有两祠焉。祠前面西小屋,乃不肖(文)司宗中事十余年,积镪以成者。祠后屋一所,乃十二房借公家地营造。东首小屋数楹,乃申房借地营造。十二房每年议地租银一两二钱,申房未议,当酌地以为差。堂名,先君定为一本,(文)浣笔而题者,再皆不堪署。今即耄矣,期终竣此役,以成先志。
  二十一世孙宗文谨识。
  ——清光绪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3.姚氏宏本堂
  位于慈城大关圣殿西姚氏植本堂左侧,为明姚氏后裔姚梴偕其弟姚樾所筑的小祠堂。明嘉靖进士、探花,大学士、邑人袁炜撰有《姚氏宏本堂记》一文。
  姚氏宏本堂记
  袁炜(慈谿人,明嘉靖探花,官至建极殿大学士)
  余慈称贵显望族、世文献辉映者以什数,而姚为著。贵显家构而居旅、楹浮柱森、错相望者以什数,而姚之植本堂为著。然植本之名义及世系官职之详,乃师文正(即李东阳)记之矣。
  顾姚氏先植固而发深,厥子孙日益蕃滋,而科第之殷殷起者日益茂,乃揃剽布散,各辟堂以居。而堂之名不忘植本之初,抒指逼意,惟见可观矣。
  南京部郎明川君,以东泉司马之从子、明山学士之从昆弟,振迹艺林,策奇青汉,举乙未(1535)进士,历官省署,蒸蒸然廊庙之才。君少壮负奇伟,每思增烈前宗,佑启来世。嘉靖庚子(1540),得隙地于植本堂左,将饬材鸠工作堂室,为光裕计已。乃羁栖宦途,竟甲辰(1544)婴疾以逝,不果酬愿,考成其堂。既君伯子梴,偕其弟樾,咸英敏瑰烂璨,以文学世家,遂能踔逴绍休,即其地而堂焉。爽垲奂轮,视植本之构,可谓此材而宏杰矣。堂之额曰“宏本”,取扩大初堂之义,循明川君之遗命也。慈之缙绅诸先生,贺二子茂承先德,属予记之,以垂光永永焉。
  余惟植本之称,自先君榛命之,而吾人心性之学,宋诸儒究极其渊閟晰矣。姚隐君当宋之季,世于儒先诸论,必尽见而与闻无疑也,即其所称说,傥所谓立本者非耶。夫性根于心命之曰中,是天下之大本也,其全体大用,浑沦淳涵,而天地人物之纪胥由此出。古昔圣贤冥观默会,洞察其本原,是以植之则静深,宏之则渊博,互之则悠远,发之则高明。推而大之,则错陈纷布,变化弥纶,莫非其功用所交著,所谓至远无垠,深入裨海。其词约而旨博者,其几渺而通无方者,舍兹本曷归耶?
  姚隐君采之以名堂,其云来也,作求之而不坠,灵根湛一,通极元寓。则履淳毓粹,戴穆含和,得不以广居昭之乎?体顺颐贞,葆光定宇,得不以安宅佚之乎?率性成身,行法章采,得不以正路迪之乎?道成艺立,〓茂蜚英,得不以尊爵贵之乎?隐君创焉,后人述而宏焉,则天下之大本立矣。梴、樾伯仲非是之宏何以哉?若徒眩词章,侵簪紱,壮丽房室,以袭前人之粗迹,乃吾之本已湮没矣,何异于系匏以瞭揖耶?
  堂凡若干楹,后为室舍,庖湢诸构皆麟次可览观。经始于丙午(1546)春三月,落成于戊申(1548)秋七月,厥工盖三阅岁云。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四
  4.慈东姚氏宗祠(敦睦堂)
  始建于乾隆末与嘉庆初之间,基址位于慈东姚家村前姚自然村东南隅。资料来源于民国二十年《慈东姚氏宗谱》。
  5.姚镆祠
  为祭祀姚镆的专祠。据清道光五年《慈谿县防护先贤祠》墓册记载,姚镆祠是他子孙和弟子修建,址在大东门外琴山下东泉书院内,供奉着姚镆的神像。
  6.广西南宁东泉姚公祠
  祠在广西南宁宣成书院内,是姚镆弟子徐乾明嘉靖年间所建。徐乾,字健夫,广西桂林临桂人,正德七年进士。历任知新会县、广东佥事,湖广布政使。
  东泉姚公祠堂记
  张岳(福建惠安人,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
  古者学官,天子始命为教,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其四时于先师,又率学者奠于所教之地,乐于瞽宗,书于上庠,诗于东序。其礼专,而且数。说者谓先圣道尊,先师分亲,故祭有疏数之不同,如郊庙然。然所谓先师者,皆身备道德,又能自达于一艺。生以艺教学者,没则为之俎豆以报之。古人师弟子始终之间,恩义兼至如此。圣人著于《礼经》,盖以为天之所叙,而非人情所强为也。后世释奠礼废。唐以后,始以孔、颜为先圣先师,通祀天下。而学校之师名存实丧,泛泛焉,以名位相维系而已。其德行道艺,既无以相成,又安能使之始终恩义,而思所以报之如瞽宗之祭也哉?千数百年,惟文翁、安定二祠,于今为烈,而教亦弗传,可慨也已!故兵部尚书东泉姚公,宏(弘)治癸亥(1503年)冬,由礼部员外郎出佥宪广右,提督学政。始至,慨然以振作人文、变易习俗为己责,谆谆诲诱,晨夕不倦。其条规甚严,而科级有序;其道自程朱,以达于孔孟;其法自事亲从兄,进趋揖让,诵数讲说,巨细毕备,其大要以反身践履为本。凡时尚之浮华诡诞不稽于圣者,一切屏去,不使杂学者耳目。其心地光明,诚意恳切,感发化导,又有出于言语条约之外者。故一时学者翕然敬信而推其盛,以为虽苏湖在当时,不是过也。正德丁卯(1507年),丁内艰去,学者皇皇如有所失。比服除,诏还。公广右。又一年,乃迁宪副,督学闽中。而广右学者思之不置。己卯(1519年),相率即宣成书院之左建祠,肖公像其中,朝夕瞻依。宣成书院亦公所建,以祠南轩张宣公、东莱吕成公;其阴为提学公署。公尝于其傍作五经号舍,以栖学者。于此祠公,即古者祠先师于所教之地之意也。抑又闻公在广西,不但明教法,以淑学者之心,其于饥寒疾痛,视之如己;贫者丧者,婚娶之无资,与远方来学者,咸有所给。其恩义兼至,真不啻如家人父子。去今数十年,咨嗟感慕,常如一日,而岂声音笑貌所能强合也哉?师教之恩,古人推其重至于君父等,而又以为君臣父子之伦,赖是以立。瞽宗、上庠、东序,特六艺之一师耳,其祭犹且专而且数如彼,况身备道德教泽覃于一方者,庸能己邪?数十年已往之师,且不能忘焉,则夫生我食我,昊天罔极,推此心以往,其不淟涊陷溺,以至遗亲而后其君也必矣。师道之植人极如此。广右学者,其尚能讲明而敦守之,则公之教与此祠,虽与文翁、安定同一不朽可也。湖广方伯桂林徐君,公高第弟子,作祠时与学者刘廷叙辈共议经始者,谓祠久未有记。公督学闽海,某尝供洒扫门下,知公为详,书来征文,某不敢辞也。然公去后十余年,复以都御史提督百粤,夷乱安民,当大书特书。而此祠乃学者所立,故特为详其督学时事。至夷难大功,敬当别为论著云。徐君名乾,字健父。
  ——明嘉靖张时彻编《皇明文苑》

知识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宁波姚氏寻踪》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宁波的姚氏文化源流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钱之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