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姚氏史迹选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056
颗粒名称: 慈溪姚氏史迹选录
分类号: K810.2
页数: 35
页码: 178-2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姚氏史迹选录的情况,其中包含姚氏祠堂、姚氏宅第民居、姚氏书院、姚氏牌坊等。
关键词: 慈溪 姚氏 史迹选录

内容

四明姚氏,分为金川姚氏和植本堂姚氏,都发祥于慈谿县城慈城。金川姚氏宋初从安徽和州迁来,在宋中后期陆续外迁,至元初在祖地慈城已经式微。植本堂姚氏比金川姚氏略微晚些从会稽山阴迁来,近千年来一直根植于慈城,枝繁叶茂。植本堂姚氏大本营位于慈城大关圣殿西侧,世称姚家大堂,又号“江南文献世家”,是元明间慈谿县“姚刘冯陈”四大望族之首。植本堂姚氏始迁祖为北宋姚嗣宗,天圣、明道间(1023—1033)为环州军事判官,监庆州粮料院,庆历间授浔州郡守,晚徙居慈谿县城之平政桥(一说始迁祖是他孙子姚榛),即后代所建植本堂原址。慈谿姚氏名人辈出,科举兴旺,计有进士30名(其中姚颖、姚涞是状元,另含清通榜进士1人),举人51人,贡生23人,辟荐2人,任子1人。
  一、姚氏祠堂
  1.植本堂
  植本堂为慈谿县城姚氏祖堂,堂号植本。宋姚氏先祖姚榛构筑,宋神童姚正子、明尚书姚镆等都居住于此。
  植本堂
  陈敬宗(慈谿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祭酒)
  一
  植本名其堂,本从何处植?所谓方寸间,亦由培养力。孝弟以行仁,仁乃心之德。姚君我同里,处道斯谓美。身修家亦齐,年老气还伟。
  二
  君有远祖名正子,年才八九曾试文。家声不堕在乔木,柯叶愈茂因培根。仁为安宅要无失,仍望后人能继述。黄卷常常封圣贤,华匾高悬为世则。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三
  建植本堂
  议姚孟贤(慈谿人,明隆庆二年进士,官至潮州郡丞)
  立议约,贤八十一孟贤。因前戊辰(1568)登第,义助祖堂银五十两,向来族中议论不一,迁延岁久,卒无定所定期。夫吾姚,素称望族,乃祖堂未建,每至设祭于穷居僻巷之所,有祖宗之念者,能不关心?贤幸赖天神庇佑,得陆续置买众家,植本堂二十分之十,及东西自己房间。虽每借之族中,奈堂制未更,不便容众。今会集宗房长及诸贤达议,愿自捐己资,分毫不动族中,其前助出银亦即领回,以备木石砖瓦工匠之费。将本堂改作厅样,永为姚氏四时祭奠。则于众房,毫无所损而已,地尽属于公,此吾祖父夙愿。贤廿载辛勤,非敢有要誉归美之心意。谓此地自宋以来,龙图学士故基,迄今数百余年,实吾姚根本肇基之地。必得此为会众祭拜之所,庶先灵乐于妥佑,而此地与姚久存。但恐日后人心不同,预为盟约:在众族自四时会拜外,不得指称有分搅扰;在本家子孙,不得违犯教令,阻执改造;永为定规。各无异议,立此议约为照。
  其宫保牌坊,系一族巨瞻,圯坏已极,须得另议易匾。
  万历十八年(1590)八月口日,立议约贤八一孟贤。
  宗长恭八八铠,房长敬百六十一溵,让百十二稽,让百十四杞,让百五三槃,让百五九棕,让百六八樾,让百七五彩,让二百廿一林,贤三十孟熊,贤百四五孟昭,智二应龙。
  ——清光绪二十年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重建植本堂议
  姚孟贤(慈谿人,明隆庆二年进士,官至潮州郡丞)
  植本堂建造命名,已详李太史(即李东阳)记中。盖其堂肇自宋龙图学士,嗣后六转而至乙八学宾,讳蟾孙者,系凤孙之弟,獬孙之兄,尝建而新之。续因生齿日繁,分析不一。至十六代孙尚书镆,念祖堂之分离,每欲统而一之,已合其七人,而未全也。其子学士涞,复欲续成先志,其一二者又皆倚势,任智莫之能为。自后并其已合者,已复分授之而益不可为矣。至贤先祖时,族中尊长会议,皆以各族,皆有祖堂,时祭燕飨,每有定处,而吾姚缺焉。意欲另买地建堂时,先祖自薄宦回,先助银十两,以为通族倡事,竟无成,而银且为奸贪者之所乾没。贤先父时,族中又复议之,适先各房有欲借此名,砍祖坟大木分利者。贤以诸生时,告县断留。先父仍为助资凌足,买地于邬僧巷之西,时族中又有称远祖不便者,事又中止。及贤自广中回族之,尊长大小,设祭告祖,而属之曰:“吾宗祠堂之未建,祭拜之无所,此缺典也。汝之祖父,每欲为之,而未竟焉!”子尽勉诸贤,思祖堂之建,所以妥先灵明,而世系必得。始迁建堂之所,乃可若易以他处,虽建犹弗建耳。但此地时势之,不可为何贤处心积虑,朝计夕图几二十年,上赖天地祖宗之灵,及诸伯叔兄弟之德。盖已得大半,间有未一者,亦复慕义悉归之贤。故贤得于辛卯(1591)之秋,鸠工聚材,盖不阅月而成焉。续又建祠堂三楹,门楼三楹,皆出自己资,分毫不动族中。门楼故宫保坊址也,每风水家皆以木石不便居住时,适龙贰府(即龙德孚,时任宁波同知)在县,力主去之,今原匾仍留其上。云初买祠堂时,非不欲与族人共之,但族中每每议论不同,人心不一,倘一有异议,万无成理。况公家之银,众人之助,可责之,旦夕不时之需乎?诚以大事大举,可以独任,而不可以共为也。曩时,曾立一议,单与通族约,凡四时祭享,必与族中共之永远,子孙毋得执掯不借,族中自时祭外,毋得指称有分,擅自搅扰,子孙日后并不许分授和更造,永为定规。贤自谓之举,缵二公未集之统,继祖父未成之志,竭尽心力,更无可议。如族中有欲偿价而公之,则原契之可查;如以为义举而安之,则劳费之可免。奈何中间一二异议,有倡为公私之说者,时升宇舍侄,自任回皆以此言激之。乃捐私囊罄公费,并伐坟木,而亦建堂于先父所其买邬僧巷之地焉。贤尝对升宇笑曰:“我所建私而公者也,尔所建公而私者也。”盖贤自作,而升宇因公不能不有所费,且族中亦无复偿之故,以为戏夫。已定,而族中议论,人心尚如此,孰谓公家事可以为乎!此往时所以屡议,而屡不成者也,幸贤先已预见。惩创往事,敢详始末,敬请教于缙绅先生。
  丙辰(1616)仲秋,不孝孟贤顿首述。
  ——清光绪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附录:明兵部尚书姚镆,字英之,在弘治年间把祖祠植本堂修缮一新,并编撰慈谿《姚氏家乘》一书,请恩师罗玘撰写慈谿《姚氏家乘序》一文。
  姚氏家乘序
  罗玘(江西南城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慈谿《姚氏家乘》成,广西提学佥事英之所作也。其曰乘云者,若车之乘以载焉者也,亦晋之乘之云也。英之,予校礼部所得士,因得纵观焉。其制首世系。英子曰:“伯父参政所修慈谿新谱在斯,譬则乘之舆也。”次列诰制一、敕制二、廷试策问二。英之曰:“先后所得诸朝者在斯,譬则乘之轼也,所冯以敬焉者也。”次列表二,序一,策问三,启一,赋一,行状一,诗三。英之曰:“先世之手泽在斯,譬则乘之幰也,仰而朝夕者也。”又次列志铭一,序三,诗十。英之曰:“诸先宗工为吾氏作者在斯,譬则乘之帷也,华乎外而蔽乎内者也。”
  予曰:“噫,善哉,子之取义于乘也!然试思之,族之生生无穷也,日载乎其中,其为任也甚重。而历于千万世,其为道也甚远。以甚重之任,而行甚远之道,吾见汙池沮洳之阻,飞崖绝磴百折之险,风雨晦冥,雷电冰雪之遭,寇争战斗、猛兽虫蛇之厄,日相寻乎其前,以为乘之灾者,盖纷如也,而可以言至乎?故必毂以持之必攻也,轮以运之必员也,马以驾之必良也,御以御之必法也。而或其持之也以匪攻之毂,而运之也以匪员之轮,马也非超逸之良,而御也无范我驰驱之法,则吾为尔乘危矣!恶在其无覆也哉!夫心也者,毂也。智也者,轮也。才也者,马也。而又一脉重厚,不震不动以为家法也者,御也。而皆备焉,则夫舆也、轼也、幰与帷也,可以无虞矣,而乘之为道得矣。虽举天下之乘可也,独姚氏之乘乎哉?”英之不觉齞然笑,嗒然而无辨,欣然书于后,以为序。
  ——明罗玘《圭峰集》卷三
  2.姚氏宗祠(一本堂)
  明天启《慈谿县志》载:“一本堂,应家巷(今慈城中山路西段)姚氏祠。”此祠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慈谿姚氏宗祠。下文为姚氏二十一世孙、湖广都御史姚宗文在祠堂落成不久所撰《一本堂记略》。
  一本堂记略
  姚宗文(慈谿人明万历进士,官至湖广都御史)
  慈西邬僧巷,吾宗旧有基地一片,方广二亩余,原置为建祠之地。万历己丑(1589),先君自清漳致政归,念蒸尝无所,亟图鼎建。而鸠工聚材,宗中无宿贮,经营甚难。适邑先正念翁刘老先生观察江右,有尊〓之思,预令家人营治别业,家人不解其意,为作厅事于中。翁归临视而笑曰:“此所云在其板屋耳。”欲弃之,另为结构。翁与先君,固研席交,归田后,时举洛社之会,觥筹既欢。先君请于翁,曰:“闻制作厅事,不若公意欲更之?此于祠宇甚宜能见许乎?”翁欣然曰:“各畅所怀甚善,且吾两人者可无较直也。”先君即席声谢,嗣议直止百金。先君本垂橐以还,不能具现缗。乃归,腴田输税越十年,始满直焉。卜吉于辛卯年(1591)十月之吉,加柱升梁,次年之四月落成。奉主入祠时,鲸翁、叔祖方宦游,寄俸五两,以志同事之意。而斗翁叔祖,又以所置宫保第内中厅,助作公祠,于是吾宗有两祠焉。祠前面西小屋,乃不肖(文)司宗中事十余年,积镪以成者。祠后屋一所,乃十二房借公家地营造。东首小屋数楹,乃申房借地营造。十二房每年议地租银一两二钱,申房未议,当酌地以为差。堂名,先君定为一本,(文)浣笔而题者,再皆不堪署。今即耄矣,期终竣此役,以成先志。
  二十一世孙宗文谨识。
  ——清光绪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3.姚氏宏本堂
  位于慈城大关圣殿西姚氏植本堂左侧,为明姚氏后裔姚梴偕其弟姚樾所筑的小祠堂。明嘉靖进士、探花,大学士、邑人袁炜撰有《姚氏宏本堂记》一文。
  姚氏宏本堂记
  袁炜(慈谿人,明嘉靖探花,官至建极殿大学士)
  余慈称贵显望族、世文献辉映者以什数,而姚为著。贵显家构而居旅、楹浮柱森、错相望者以什数,而姚之植本堂为著。然植本之名义及世系官职之详,乃师文正(即李东阳)记之矣。
  顾姚氏先植固而发深,厥子孙日益蕃滋,而科第之殷殷起者日益茂,乃揃剽布散,各辟堂以居。而堂之名不忘植本之初,抒指逼意,惟见可观矣。
  南京部郎明川君,以东泉司马之从子、明山学士之从昆弟,振迹艺林,策奇青汉,举乙未(1535)进士,历官省署,蒸蒸然廊庙之才。君少壮负奇伟,每思增烈前宗,佑启来世。嘉靖庚子(1540),得隙地于植本堂左,将饬材鸠工作堂室,为光裕计已。乃羁栖宦途,竟甲辰(1544)婴疾以逝,不果酬愿,考成其堂。既君伯子梴,偕其弟樾,咸英敏瑰烂璨,以文学世家,遂能踔逴绍休,即其地而堂焉。爽垲奂轮,视植本之构,可谓此材而宏杰矣。堂之额曰“宏本”,取扩大初堂之义,循明川君之遗命也。慈之缙绅诸先生,贺二子茂承先德,属予记之,以垂光永永焉。
  余惟植本之称,自先君榛命之,而吾人心性之学,宋诸儒究极其渊閟晰矣。姚隐君当宋之季,世于儒先诸论,必尽见而与闻无疑也,即其所称说,傥所谓立本者非耶。夫性根于心命之曰中,是天下之大本也,其全体大用,浑沦淳涵,而天地人物之纪胥由此出。古昔圣贤冥观默会,洞察其本原,是以植之则静深,宏之则渊博,互之则悠远,发之则高明。推而大之,则错陈纷布,变化弥纶,莫非其功用所交著,所谓至远无垠,深入裨海。其词约而旨博者,其几渺而通无方者,舍兹本曷归耶?
  姚隐君采之以名堂,其云来也,作求之而不坠,灵根湛一,通极元寓。则履淳毓粹,戴穆含和,得不以广居昭之乎?体顺颐贞,葆光定宇,得不以安宅佚之乎?率性成身,行法章采,得不以正路迪之乎?道成艺立,〓茂蜚英,得不以尊爵贵之乎?隐君创焉,后人述而宏焉,则天下之大本立矣。梴、樾伯仲非是之宏何以哉?若徒眩词章,侵簪紱,壮丽房室,以袭前人之粗迹,乃吾之本已湮没矣,何异于系匏以瞭揖耶?
  堂凡若干楹,后为室舍,庖湢诸构皆麟次可览观。经始于丙午(1546)春三月,落成于戊申(1548)秋七月,厥工盖三阅岁云。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四
  4.慈东姚氏宗祠(敦睦堂)
  始建于乾隆末与嘉庆初之间,基址位于慈东姚家村前姚自然村东南隅。资料来源于民国二十年《慈东姚氏宗谱》。
  5.姚镆祠
  为祭祀姚镆的专祠。据清道光五年《慈谿县防护先贤祠》墓册记载,姚镆祠是他子孙和弟子修建,址在大东门外琴山下东泉书院内,供奉着姚镆的神像。
  6.广西南宁东泉姚公祠
  祠在广西南宁宣成书院内,是姚镆弟子徐乾明嘉靖年间所建。徐乾,字健夫,广西桂林临桂人,正德七年进士。历任知新会县、广东佥事,湖广布政使。
  东泉姚公祠堂记
  张岳(福建惠安人,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
  古者学官,天子始命为教,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其四时于先师,又率学者奠于所教之地,乐于瞽宗,书于上庠,诗于东序。其礼专,而且数。说者谓先圣道尊,先师分亲,故祭有疏数之不同,如郊庙然。然所谓先师者,皆身备道德,又能自达于一艺。生以艺教学者,没则为之俎豆以报之。古人师弟子始终之间,恩义兼至如此。圣人著于《礼经》,盖以为天之所叙,而非人情所强为也。后世释奠礼废。唐以后,始以孔、颜为先圣先师,通祀天下。而学校之师名存实丧,泛泛焉,以名位相维系而已。其德行道艺,既无以相成,又安能使之始终恩义,而思所以报之如瞽宗之祭也哉?千数百年,惟文翁、安定二祠,于今为烈,而教亦弗传,可慨也已!故兵部尚书东泉姚公,宏(弘)治癸亥(1503年)冬,由礼部员外郎出佥宪广右,提督学政。始至,慨然以振作人文、变易习俗为己责,谆谆诲诱,晨夕不倦。其条规甚严,而科级有序;其道自程朱,以达于孔孟;其法自事亲从兄,进趋揖让,诵数讲说,巨细毕备,其大要以反身践履为本。凡时尚之浮华诡诞不稽于圣者,一切屏去,不使杂学者耳目。其心地光明,诚意恳切,感发化导,又有出于言语条约之外者。故一时学者翕然敬信而推其盛,以为虽苏湖在当时,不是过也。正德丁卯(1507年),丁内艰去,学者皇皇如有所失。比服除,诏还。公广右。又一年,乃迁宪副,督学闽中。而广右学者思之不置。己卯(1519年),相率即宣成书院之左建祠,肖公像其中,朝夕瞻依。宣成书院亦公所建,以祠南轩张宣公、东莱吕成公;其阴为提学公署。公尝于其傍作五经号舍,以栖学者。于此祠公,即古者祠先师于所教之地之意也。抑又闻公在广西,不但明教法,以淑学者之心,其于饥寒疾痛,视之如己;贫者丧者,婚娶之无资,与远方来学者,咸有所给。其恩义兼至,真不啻如家人父子。去今数十年,咨嗟感慕,常如一日,而岂声音笑貌所能强合也哉?师教之恩,古人推其重至于君父等,而又以为君臣父子之伦,赖是以立。瞽宗、上庠、东序,特六艺之一师耳,其祭犹且专而且数如彼,况身备道德教泽覃于一方者,庸能己邪?数十年已往之师,且不能忘焉,则夫生我食我,昊天罔极,推此心以往,其不淟涊陷溺,以至遗亲而后其君也必矣。师道之植人极如此。广右学者,其尚能讲明而敦守之,则公之教与此祠,虽与文翁、安定同一不朽可也。湖广方伯桂林徐君,公高第弟子,作祠时与学者刘廷叙辈共议经始者,谓祠久未有记。公督学闽海,某尝供洒扫门下,知公为详,书来征文,某不敢辞也。然公去后十余年,复以都御史提督百粤,夷乱安民,当大书特书。而此祠乃学者所立,故特为详其督学时事。至夷难大功,敬当别为论著云。徐君名乾,字健父。
  ——明嘉靖张时彻编《皇明文苑》
  二、姚氏宅第民居
  1.姚龙图学士宅
  康熙《宁波府志》载:“县治西南(即后来植本堂基址),宋学士姚孳所居,神童姚正子亦居于此。”
  2.姚家大堂
  原为迁慈始祖居屋,姚龙图学士姚孳也居于此。后裔宋姚榛筑巨宅,宅中心为祖祠,并以“植本”为祖祠的堂号,俗称姚家大堂。宋末神童姚正子、明尚书姚镆等都世居于此。植本堂前原有“神童乡”门坊,是宋绍定间(1228—1233),县令叶汝明为七岁能文,九岁应举,咸淳庚午(1270年)解元姚正子立。明正德三年(1508)知县倪璋重立。
  3.姚镆故居(尚书第)
  植本堂后面今存明兵部尚书姚镆故居,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姚镆,字英之,号东泉,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1514),擢贵州按察使。正德十五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嘉靖四年(1525),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田州,进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嘉靖十三年(1534),升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未赴任,告老归里。姚镆以清廉而闻名于世,据记载:“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梁材与姚镆也。”著有《东泉文集》若干卷。
  4.梯瀛楼
  为姚氏大堂核心区内的老屋,是明姚堂、姚镆、姚涞、姚宗文之祖宅。
  5.姚状元第
  位于慈城竺巷口西侧百米,今中山路东段北侧,是明代嘉靖二年(1523)状元姚涞故居。因姚涞官为侍读学士,故地名为学士第。此状元第是姚涞中状元后买地建造,他的子孙至四百年后的民国时还一直居住。学士第的北墙外隔着民族路,即是姚涞祖居植本堂。姚涞,字维东、遂东,号明山,为兵部尚书姚镆长子。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后数次会试均落榜。嘉靖二年(1523)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次年为争“大礼仪”事,与学士丰熙等受廷杖下诏狱。后复官如故,未几寻充经筵讲官,迁左春坊左谕德,晋侍读学士。嘉靖十六年(1537)主持北冀乡试,取士甚多,所取试文一时为天下范式。同年归里服父丧,不久哀毁卒。姚涞长于经学、史学、诗学,时有翰林三绝之称。著有《诸边图》《明山文集》《国朝人物考》等。
  6.姚家大门
  位于慈城永明寺前百米,永明路中段,是明都御史姚宗文所居,世称姚都宪宅。姚宗文,字褧之,号益城。伯父应麟无子,生父应龙割爱子宗文嗣焉。宗文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天启中,历官巡抚湖广都御史。因宗文贵,诰封应麟如其官。其弟万历举人姚之光,其侄子姚允昌崇祯六年举人、姚宇昌崇祯九年举人,其从弟高僧姚宗俊,法号虚舟禅师,为临济正宗三十二世传人,挂锡于杭州留锡院。姚宗文一脉都世居于此。
  7.姚家玉房
  位于庄桥姚家村前姚村,院落四重,整体布局为东南朝向,占地面积4280平方米,疑是清晚期姚氏富商的房子,现为宁波市江北区文物保护点。
  8.姚氏樟树门头
  位于庄桥姚家村前姚村,现存的建筑由门楼、东厢房、正厅三个主体组成,整体为东南朝向,占地面积484平方米。疑是清晚期姚氏富商的房子,现为宁波市江北区文物保护点。
  9.姚氏天一房
  位于庄桥姚家村前姚村134号,是姚氏祖上的一房,建筑面积为1100平方米。疑是清晚期姚氏富商的房子,现为宁波市江北区文物保护点。
  10.姚氏大一房
  位于庄桥姚家村前姚村171号,是姚氏祖上的一房,现存建筑为原东厢房的一部分,建筑面积为261平方米。疑是清晚期姚氏富商的房子,现为宁波市江北区文物保护点。
  11.姚氏四合院
  位于庄桥姚家村后姚村117号,现存建筑是一座门楼、两侧厢房和正厅合成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387平方米。此建筑用材硕大,木雕、石雕工艺精细,疑是清晚期姚氏富商的房子,现为宁波市江北区文物保护点。
  三、姚氏书院
  1.东泉书院慈城大东门外,去姜官岭路侧的琴山南麓,为兵部尚书姚镆建。据雍正《慈谿县志》云:“县之东郊,旧为东皋寺基。姚镆谢政归,其门人之在朝者,各捐资营建,为姚镆晚年游息之所。”
  东泉书院记
  丰熙(鄞县人明弘治进士,仕至翰林学士)
  吾师东泉先生姚公,始居校庠,即望倾远近。自心体之微至于威仪之著,自伦理之大至于酬应之细,皆准绳圣哲,表仪当时,严正如伊川,讲贯如横渠,析理抽茧丝,挥毫扶造化,学者风靡云集。熙亦获厕抠趋之末,未敢谓有与点之意,而撤蔀消吝,自知益矣。
  登朝京师,太学英杰必求出门下,祠部数年,成就甚众,若今大学士翟子銮、少司马寇子天叙、都御史张子瀚、孙子修、通政使郑子绅。其最显者,督学粤闽,又执宪以阐教,至位宫保御史大夫,号令戎马之间。或僚吏佩衿禀学,亦拳拳引掖,作人之功,几遍海内。翟子、张子、孙子、郑子语同在朝者曰:“吾曹所以卓然朝端者,举吾师之化也。盖共作书院于桑梓,用昭厥休乎?”时寇子守明各寓以俸金,寇子谋诸温守陆子鏊,相与市材卜基。今都御史林子大辂,以工部郎莅浙,亦助之。白书先生,未报。嘉靖戊子,先生致政家居。会今侍御史王子德溢尹慈谿,林子茂竹来佥浙臬,洪子珠守绍兴,赵子可与守衢,张子涂以严守,陈子瓒以湖守,王子慎以淞守,皆投资,从便鸠工兴事。明年落成。扁曰“东泉书院”,以先生乐乎是,且自号也。
  泉在邑东山阴,甘冽品最。书院当其右,负冈蜿蜒东,奇峰绝壁前,横互数里若屏障左右。其前皆清溪回映。先生时引童冠登临啸咏,酌甘漱芳,所以养道心,收四时之成功,岂流连云尔。院之制,为讲堂三间,后为寝,前为大门。堂东西有亭曰“旌德”。先生孤标贞节,雅负不群。为方伯,入觐铨曹,抡冠诸藩,表锡金币,故云曰“褒功”。先生以都御史殿西陲、岭表,咸有奇绩,玺书褒嘉皆道之,见于用者,张之固宜。又其东西营为斋,以处来学及庖湢之所,轮奂呈美,宫墙耸瞻矣。王慈谿入台书抵海戍,需记,熙罪羁,无缘任畚锸,庸敢谢不敏。
  熙闻之,士希贤圣,必下学而上达。国家既用是造士,俗学自弃,乃高谈者亦自暴尔。先生远宗孔子,近广国华,成己成物,流泽大遐,斯道之全哉!或谓帝心简在,岩廊且跻,书院之猿鹤无怨乎?曰:“用行舍藏之道,先生体之素矣。”观主器涞,以抡魁官殿撰,得于过庭,视诸生固无异闻。谓先生动法孔氏夫,谁曰不然。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四
  附录《跋<东泉文集>后》,作者郑尚经,字宗道,号南江,慈谿半浦郑氏复训堂善一房九世。年十三赴童子试,年十九举嘉靖四年(1525)云南乡试第二人。历任益阳县知县、澧州知州、梧州府同知,荣王府长史。
  跋《东泉文集》后
  郑尚经(慈城半浦人明嘉靖举人仕至荣王府长史)
  兵部尚书东泉姚公,尚经乡先达也。习知其典礼督学,以文教鸣镇粤行边,以事功著,惜其才大难用。弗竟所施迩,以叙迁来梧同知府事,益闻公之流风善政,终不可谖。大司马净峰翁(姓张名岳,两广巡抚,东泉先生门人。序《东泉文集》又《东泉书院记》《东泉姚公祠堂记》,系嘉靖丁未刊序中),敦门墙之义,为公宣朗沉郁,乃取其平日所著文稿疏议,命尚经锓梓以传。尚经尝从公冢子明山殿读游,且有姻连雅,乃今复承斯文之役,于后进不其幸欤!是故于文可以观学矣,于议论可以观政矣,师其学以明道,师其政以行道,正净峰翁序纪表扬之意也,读是集者当自得之。
  ——民国十二年半浦复训堂《郑氏宗谱》卷十三
  东泉书院附属建筑:
  (1)东皋池
  位于慈城大东门外,琴山下,在东泉书院前。
  (2)旌德亭
  位于慈城大东门外,琴山下,东泉书院内。
  (3)褒功亭
  位于慈城大东门外,琴山下,东泉书院内。
  2.南宁府东泉书院
  广西南宁府东泉书院:据《南宁市志综合卷·大事记》记载:在城内,明嘉靖六年(1527)九月,都御史姚镆建东泉书院于南宁。后邑人改建以祀都御史东泉姚镆,岁久颓圮。四十二年(1563年),知府方瑜移公像于敷文书院,与王文成(阳明)公并祀。
  四、姚氏牌坊
  1.状元坊
  在宁波府学前,宋淳熙戊戌(1178)状元姚颖立。
  ——清道光《四明谈助》卷十
  2.尚书坊
  县治南鼓楼前(位置在慈城大关圣殿北侧)有尚书坊,为弘治癸丑(1493)进士、兵部尚书姚镆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3.九凤联飞坊
  县治南(在慈城原县衙前),明嘉靖壬寅(1542),为正德甲戌进士姚釪、周士英、冯泾、朱良、秦钺、沈教、徐州、李浑、王蓉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4.清白街(坊)
  县治东(今慈城中华路东段),明成化初,知府张瓒为参政姚堂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5、登云坊
  县治西(今慈城中华路西段),明正统十二年知府陆琦为举人姚堉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6、亚魁进士坊
  县治(慈城)东南为明姚鉌、姚溍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7、旌表节妇坊
  县治西南(在慈城永明寺山门前东侧),为明成化辛卯举人姚鉌妻冯氏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8、神童乡(坊)
  县治西南(慈城平政桥西,姚氏大堂门坊),宋绍定间(1228—1233),令叶汝明为七岁能文,九岁应举,中咸淳庚午(1270)解元姚正子立。明正德三年(1508)知县倪璋重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建神童乡牌坊成告家庙文
  姚镆(慈城人,明弘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粤自先世,端本澄源,积阅相绍,惟天相之久矣。自越迁慈,历再传世,笃生异人,如吾祖宗,庚午解元者。异质英标,宏词博学。神童之称,见赏于县尹老斡之喻,独擅于名贤爰著词章,垂之不朽。家传一线之绪,实有赖焉?夫何流风,仅存幽香,未播三百余年,圣迹几泯。曾孙镆,以不能振扬先业是惧,用捐己禄,同诸族人私立牌楼于居第之东,以昭我烈祖之潜德。呜呼休哉!玉光剑气,直出人间;獬角凤毛,终为世瑞。征工集事,固宜有待于今日,幸荷天地宠灵,祖宗默佑。经始于丁卯(1507年)之梅腊,落成于戊辰(1508年)之秋菊。体势尊严,规矩精密,仍匾曰“神童乡”。士夫瞻仰,而喜洽神人,诚一邑盛事也。兹以成功,敢告于我皇祖之神,伏冀佑我后人,牖其不敏龙门,鹗路步武,而登凤阁鸾台,骈肩而进,以继我先人之绪,尚亦有利哉!曾孙姚镆撰。
  ——清光绪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9.联桂坊
  县治西南(慈城平政桥西,姚氏宅前),明天顺间(1457—1464),知府张瓒为举人姚垌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联桂坊记
  刘瑞(明四川内江人,弘治进士,仕至南京礼部右侍郎)
  联桂坊者,慈谿姚氏世居里门也。坊始树于宋,再树于我朝,皆有司所以表其科第之盛者也。姚之先,以科第起家者,自宋元之交始,一时举凡十一人,曰助教公登,曰正,曰龙、曰獬,曰荣,曰兰,曰福,曰异,曰元翁,曰振祖,率皆负文翰名。其间登、正二公偕举庚午,龙兰二公偕举丁卯,尤乡之所歆艳者,是坊所由表也。自是又五六传,至我朝复盛,于正统、天顺间,举者凡三人,而一人遂擢己未进士,曰广东参政公堂;次教谕公堉;次则训导公垌。有司用是揭其表诸宋者表焉,盖多其兄弟之继也。既而参政公之子曰鉌者,举成化辛卯;从子曰镆者继之,即癸丑进士,今陟广西按察司提学佥事者是也。提学君从侄曰汀、曰溍者,又继之。汀即己未进士,拜南京吏部主事者是也。盛于我朝者,又七人矣。
  於戏!自科第重于天下,群趋竞慕,顾有廑总角、蒙皓首,率轗轲不一遇者,其难如是。况萃数人于一家、阅累世而复振如姚氏者,顾不谓之难哉!表之宜矣。虽然,予窃有感焉。所谓科第者,能达其身,而非所以达诸远也;能显其家,而非所以显诸后也。存乎其人焉耳,即诸姚氏可知也。方其同联桂诸公而荐者,固非独一姚氏也。迄于今,沙飞电逸,荡然无余;或者欲求其名姓且不可。而联桂之姚,历三百载如一日,独无自哉?盖必有倡之于前,而培之于后者。或以隐德,或以显行,或发挥于文章政事。如助教参政公及提学君,皆其人也。然则科第者,顾不借是达诸远而传诸后乎。维自今为子孙者可以喻矣。尚不堕其世守,而益弘之,由科第而上,求其可与天壤相弊者,孔孟之道德,夔契伊吕之勋,庸吾可为也。科第不因之以重,而兹坊兹名止一再表而已哉。幸无曰:一第足矣,一第足矣。提学君志盖在其后人,乃属予为之记。
  ——清光绪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10.状元坊县治西南(慈城平政桥西,姚氏宅前),为嘉靖癸未科(1523)状元姚涞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1.宫保坊
  县治西南,西南街(慈城民族路姚氏植本堂前),为兵部尚书姚镆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2.会魁坊县治西南(慈城平政桥西,姚氏大堂门前),明正德间(1506—1521),知县倪璋为姚汀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3.旌表节妇坊
  县治西南(慈城永明寺)笆下,为明姚泽妻刘氏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4.五俊坊县东三里城外(慈城清道观门坊南侧),为明姚涞、秦金、陈文誉、袁载、叶照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5.三元坊
  县东三里城外(慈城清道观门坊南侧),为明解元王交、会元袁炜、状元姚涞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6.节孝坊
  县东二十七里(慈东天杏桥),国朝嘉庆八年(1803),为应象忠妻姚氏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7.节孝坊
  县东三十里(慈东后姚村),国朝嘉庆十六年(1811),为姚必明妻张氏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8.节孝坊
  县东南三十里(庄桥东),国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为姚紫山妻邵氏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19.节孝坊
  县东南三十五里(慈东李碶东岸),国朝道光十三年(1833),为姚信瑞妻张氏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20.节孝坊
  县东三十五里,国朝嘉庆间(1796—1820),为孔广聪妻姚氏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三
  五、姚氏祠庙
  1.老庵
  县(慈城)东北三里上午岙,奉姚镆香火。俗称姚家庵,又称东山庵。其旁左小庵名圆觉,久圮。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一
  2.宁寿庵
  县(慈城)东北七里,奉姚孟贤香火。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二
  3.财神殿
  县(慈城)治南一里(骢马桥侧),国朝道光间里人姚朝翙、陈民观建。咸丰十一年正殿为粤寇焚毁。光绪十七年修复。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十四
  4.八都庙
  县(慈城)东南二十五里,前姚村,分祀唐孙惟最。殿额曰“柳山分支”。国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修,里人姚鋐记之。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十四
  5.弥勒庵
  县(慈城)东三十里,后姚村,四都二图。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四十一
  6.墓庵
  位于县(慈城)东北七里酆岙飞凫山麓,是姚氏家族墓庄。墓庵即是庄屋,在宋时初建,明嘉靖时曾重建,万历年间又重建。下面是明万历姚氏二十一世孙、湖广都御史姚宗文在坟庵落成时所撰《飞凫山坟庵纪略》一文。
  飞凫山坟庵纪略
  列祖之坟,皆在邑东鄮里之飞凫山(今慈城东北七里毛岙村)山麓,旧有坟庵一所,乃先大司马泉翁(姚镆)所建,署曰“惠宗”,已百余年。形家者言:“山南向庵亦如之龙气不收,故科第相辈出,而多清寒。”宜改作而未遑也。万历乙巳(1605),居人不戒,昼而烬焉。丙辰(1616)岁,先妣陈太淑人之丧,出葬于孙家山,会葬者栖寄无所,(文)心戚焉。亟图重建,召匠石而谋之,以屋在山下,不宜于松令梁柱樀桷,纯用杉木,筑基于青龙首之下,更旧向也。中厅并左右房五大间,两侧小屋共十间,木植、砖瓦、搬运人工等费,共一百三十余两。鲸翁叔祖来,公帑二十两,又用公家魏处田价十两。紫霞先兄助银十两。经始于戊午(1618)之仲秋,次年三月告成。庵名未署,宜仍题“惠宗”,以毋忘先司马之旧德。
  二十一世孙宗文谨识。
  ——清光绪慈谿植本堂《姚氏宗谱》卷一
  六、姚氏桥堰
  1.黄梅堰县(慈城)东三十里(庄桥北),今废。姚氏谱旧称:湖门堰。按黄梅与湖门音近,其即声之转欤。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十
  2.前右桥县(慈城)东南二十五里,黄梅堰东南支港,前姚村。旧有乐康斋药肆,俗因呼为乐康桥。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十一
  3.碾子桥
  县(慈城)东南二十五里,黄梅堰东南支港,前姚村。
  ——清光绪《慈谿县志》卷十一
  七、姚氏人物
  姚章(慈谿金川姚氏始迁祖):字承斡,世家和州人,唐文献公姚崇十一世孙也。曾祖讳昺,祖讳珣,仕至吏部尚书。父讳文荣,以恩补官,仕至金紫光禄大夫。公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五月初三日丑时。以父恩,初授将仕郎,官至明州观察推官,改参军录事,遂家于慈水金川乡,卒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七月十八日,享年六十一岁。娶和州乌江庙下杏花村成家店石佛排甲张氏,早亡。再娶明州慈水金川乡刘氏,并封宜人。又以孙希爵加封大中大夫,刘氏赠恭人,合葬慈水定林寺之原。生三子:安国、安民、安邦;二女:长适慈水桂时,次适费文就。
  姚嗣宗(慈植本堂姚氏始迁祖):宋天圣、明道间(1023—1033)为环州军事判官,监庆州粮料院,授浔州郡守。驱虎患,为民除害,民爱之。见《容斋笔记》《范公拾遗录》《魏公政府奏议》。又《侯鯖录》有姚嗣宗《题闽中驿站》诗:“欲挂衣冠神武门,先寻水竹渭南村。却将旧斩楼兰剑,买得黄牛教子孙。”盖嗣宗尝随韩、范二公征元昊有功也。此为邑姚氏始祖,按诗意嗣宗当是陕人,后迁于慈耳。
  ——清道光《溪上遗闻集录》卷二
  姚孳(宝庆《四明志》):字舜徒(家中行第千一,迁慈第三世),慈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为桃源宰。部使者举其才能优异,应元符之诏,赐对称旨,除提举成都府路常平等事。谒丞相论蜀中利病,乞以义仓之储,收养鳏寡老疾,死给衣衾敛瘗,贫不能举子者,官给乳媪。丞相奏行。后由江东转运副使除直龙图阁,知夔州。兴学校,劝农桑,有古循史风。
  姚竦:姚孳大叔姚安民之长子,迁慈第三世,家中行第千三(千为家族字辈),慈谿人。宋元祐三年(1088)进士。
  姚阜:姚孳小叔姚安邦之长子,迁慈第三世,家中行第千四,慈谿人。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仕至枢密院。
  姚希:姚孳之小弟,迁慈第三世,家中行第千五,慈谿人。宋元祐三年(1088)进士,仕至资政殿学士。
  姚僎:姚孳之长子,迁慈第四世,家中行第万三(万为家族字辈),慈人。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
  姚孚:姚阜之长子,迁慈第四世,家中行第万五,慈谿人。宋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
  姚持:姚阜之弟姚平(家中行第千七)之长子,家中行第万六,迁慈第四世,慈谿人。宋政和八年(1118)戊戌科嘉王榜进士。
  姚大任:姚婧之子、姚竦之侄子,家中行第万八,迁慈第四世,慈谿人。宋政和八年(1118)戊戌科嘉王榜进士。
  姚颖:字洪卿,姚孳之次孙,家中行第亿十九(亿为家族字辈),迁慈第五世,慈谿人。10岁能文,人称神童。师事名儒郑公锷。淳熙元年(1174)中举。淳熙五年(1178)进士,对策讲贯《中庸》《大学》宗旨,论敌国事尤详备,受孝宗褒奖,擢为第一(状元)。时皇子魏惠宪王镇守四明,闻颖中状元,欲铺张其事,备车马鼓吹而迎,他却自乘小舟悄然归里。授承事郎,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1181年授秘书省校书郎,不因循旧例,必手校真伪后落笔。后因岳父王淮任左丞相,为避嫌自求外放,出为通判平江府,决讼以制豪强为旨。著有《家集》。
  姚师皋:姚孳之曾孙,姚僎之长孙,姚颖之大侄子,迁慈第六世,慈谿人。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
  姚师虎:姚僎之次孙,姚师皋之弟,迁慈第六世,慈谿人。宋庆元二年(1196)进士。
  姚元哲:姚孳之次孙,姚颖之长子,迁慈第六世,慈谿人。宋宝庆二年(1126)进士。
  姚正子:字梦午(初名端礼,以字行),慈谿人(其后裔曰锳,曰纡,曰汀,曰溍,俱以科举显)。七岁学《小戴礼》,辄能言其要领。邑大夫叶汝明面试《中庸》首章义及《牧爱堂诗》《秋水出芙蓉赋》,皆援笔立就。叶大惊异,乃大书“神童家”三字以旌之。既而,之中都,遍交当世之士,读所未见书,笔力益肆。年三十六,始发解。未五十,遽卒。黄震诔之曰:“正子起自童丱而长老先进折节相下,起一介布衣而当世知名士闻风愿交,乃不获少见于世,惜哉!”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
  姚登孙:字廷礼,慈谿人。与兄梦午皆英锐早发,人称二难。景定间(1260—1264),举乡贡,会宋远将讫,遂退居双峰别墅,穷究经史百氏。为文渊奥宏博,超绝蹊径,闯古作者之域。元时,起为国子助教,诸生辨疑质微,立馆下者日数百人,发蔀击蒙,无不意满。赵郡苏天爵尝取其文编入《文类》。
  姚獬孙:字应獬,荣孙之三子,登孙之从子,慈谿人。宋末举乡荐,登进士。补国子助教,正身率下,勤于启迪,馆士叩其渊源者,履满户外。秩满,馆士借留于铨部,乃以上闻改学录教益孚。登孙前为司业诸生,称为东南遗老,獬孙继之。人以为世典成,均善于其职,尤所罕者。獬孙博学清介,为文本家传,皆以苏氏拟之。宋亡,不屑仕进退,隐双峰别墅。卒之日,至鬻衣以葬。
  姚龙孙:字应时,号行之,慈谿人,姚正子之子。咸淳三年(1267)举乡荐(举人)第四名。
  姚应凤(《两浙名贤录》):字时和,荣孙之长子,獬孙之胞兄,慈谿人。以才自雄,为文喜驰骋,每属笔,于广众中词峰横逸,一座皆惊。后持以谒袁桷,桷告之曰:“子文不受束缚,然法度不可废也。”领之。自是务为庄重简严,日益深邃。至元间(1335—1340),就试省部,以《龙虎台》命题,有司得应凤赋,叹曰:“此楚汉故物也。”擢置高第。著有《纳轩稿》若干卷。
  姚茂昭:慈谿人。明洪武间举贤良,官知县。
  姚堂:字彦容,慈谿人。正统己未(1439)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升广信知府。治行为江西第一。以内艰去。服阕,起知苏州府。苏故多羡余,岁以万计,堂悉籍公帑,以备赈恤。又修孔子庙,先贤祠。会以事忤巡抚刘孜,乃移守镇江。治镇一如苏,政通惠洽,流民复业者九千五百户。转广东参政,卒。堂三典名郡,皆著名绩。而尤所注意者,兴学养士,恤孤举遗,褒表名贤,以礼化民,故所在民怀其惠。
  姚堉:字彦饶,慈谿人。明正统九年(1444)举人,官福建宁化教谕。
  姚坰:姚堂之侄,慈谿人。明天顺六年(1462)举人,官建昌府训导。
  姚鉌,姚堂之仲子,慈谿人。明成化七年(1471)举人。
  姚镆:字英之,慈谿人。弘治癸丑(1493)进士,除礼部主事,累擢佥事副使。正德九年(1514),擢贵州按察使。十五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嘉靖五年(1526),迁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四川。土官岑猛谋不轨,镆令都指挥沈希仪结猛妇翁岑璋共图猛。调永顺、保靖兵分道进讨,而镆与总兵官朱麒等攻破定罗、丹梁。猛子邦彦以劲兵守工尧隘,璋佯以兵千助邦彦,比官军来攻,千人呼曰:“兵败矣!”遂溃,官军大破之,斩邦彦。猛奔归永顺,璋诱而鸩杀之,斩首以献。诏进镆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镆请改设流官,陈善后七事,制可。乃命参将张经等,以兵万人镇其地。猛党卢苏、王受等,诈言猛不死,借交阯兵二十万且至,夷民信之。苏等薄城,经突围走,城遂陷。受亦攻入思恩府,巡按御史石金劾镆失策,帝以镆有功,许便宜抚剿。会起王守仁督两广军,帝入张璁等言,落镆职。闲住十三年,三边阙总制,大学士费宏荐镆,帝遂命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镆辞,帝不悦,仍落职闲住,家居数年卒。
  姚汀:字维宁,慈谿人,姚镆从子。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袁州知府。袁俗多刁讼,汀治其尤释汤玉宇,久诬之狱。严张诚,恶富之诛,囹圄顿清,民甚德之。萍乡令虐民,有奥援于上,汀发令罪忤。上官乃摭他事,劾汀下狱,事白谪盐司。复起知琼州,忽梦游芙蓉城,遂卒邸次。
  姚溍:姚堂之孙,慈人。弘治十二年(1499)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刑部员外郎。
  姚釪:字清之,号介庵,慈谿人。明正德五年(1510)举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初任太常寺博士,擢南京兵科给事中。
  姚涞:字维东,又字遂东,号明山,姚镆之长子,慈谿人。嘉靖癸未(1523)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三年,与学士丰熙等跪谏大礼于左顺门下,诏狱予杖,复官如故。九年四月,郊社议起,又与学士张潮等并主合祀,而涞言尤切。章下所司,卒不用。未几,充经筵讲官,累进侍读学士。以外艰归,卒于家。《两浙名贤录》:涞,性孝友,读书务为经济事,不拘拘文词。如边防、海运皆有定议,作《诸边图》。时有翰林三绝之称,谓经学、史学、诗学也。有《明山集》若干卷。
  姚沇:字维寅,慈谿人。好学博古,事亲孝。明嘉靖十四年(1535)岁贡,授训导,教育有方。晚归里,谈道自得。
  姚濲:字维兰,慈谿人。少时进止有度,长而博洽经史,以理学为宗,以经术为用。孝奉二亲,老而弥挚。刘滂赠诗有“白头有子婴儿慕,闻说悲来泪满衣”之句。
  姚潓:号明川,姚镆从子,慈谿人。明嘉靖四年(1525)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嘉靖十六年任祁门知县,后升工部主事。
  姚梧:字文扬。嘉靖辛丑(1541)进士,授嘉鱼令。邑治滨江,多寇警。梧简练士卒,盗不敢入。又捐俸筑堤,外捍江波,内便行者,民称姚公堤。擢工部郎,监龙江榷务。会川苗掠州县,敕备兵叙泸,多方辑御,拔刘显行间,绝诸苗要领。捷闻,升福建少参。被劾去。
  姚一新:慈谿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举人。万历间任延平推官,又兴化同知。
  姚孟烈:慈谿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举人。
  姚棕:慈谿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举人。万历中任陕县知县。
  姚孟贤:字汝德。隆庆戊辰(1568)进士,授贵池令。为政不事苛细,惟以表扬节义、奖厉学校为先务。时海瑞为巡抚,廉其治行,亟称之。迁潮州郡丞。海寇林良宝掠劫州县为患,孟贤设策捣巢,擒获无算。当事抑其功,寻乞终养归。
  姚孟昭:字介容,性介洁,慈谿人,姚沇之孙。明隆庆元年(1567)举人,署汤溪县学,处事即之如春风盎然,诸生咸翕从焉。分校广西,得士为多。以荐升罗田知县。
  姚应龙:字子翼,号升宇,父姚灼,姚镆从孙,慈谿人。明隆庆元年(1567)举人,官萧县教谕,旋升旌德县令,未任丁母艰。归,补松溪知县,擢漳州海防同知。
  姚应冲:字羽君,慈谿人。家贫,以鬻画为生。工山水,师吴镇、黄公望,兼能写真。
  姚元祯,慈谿人。明万历四年(1576)举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任江西吉安府推官。
  姚元凯:字稚高,自号狷者,孟贤子。读书不专攻举业,自性理大全,以及宋明诸儒语录,无不研究评次。古今史册,胸有卓识,不随人附和。制艺以先辈大家为宗,不屑步趋时好。天启元年(1621),举浙江乡试第一(解元)。未仕而卒。
  姚宗文:字褧之,号益城。伯父应麟无子,生父应龙割爱子宗文嗣焉。宗文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天启中,历官巡抚湖广都御史。因宗文贵,诰封应麟如其官。
  姚之光:字叔韬,应龙子。登万历三十四年(1606)应天乡荐,授兰州知州。地产矿,为肃藩封邑,矿徒窜匿藩邸,官不敢捕。之光陈大义谏之,藩为改容。迁工部郎,寻出知贵州铜仁府。运粮援黔,晋驿传副使,再叙改云南摄兵巡道。篆赍表入都,而卒。之光襟期开朗,工书法。长子允昌,字元祚,崇祯六年(1633)举人,有文名。次子宇昌,字仲熙,崇祯九年(1636)举人,有文名。孙纪自有传。
  姚应翀中:字云举。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都水司主事,管理通惠河道,受事清勤。考选贵州道御史,出使应天,内艰归。起补云南道御史,以年例出为江西副使。时寇贼蜂起,应翀抚之以静,所辖两郡得以少安。寻解职归。《明画录》云:崇祯间,曾官南畿督学御史。初家贫,以画为业,登第后,益肆力于八法,工山水,师仲圭子,久兼能写真。
  姚诚:字孝威,慈谿人。授中城兵马司吏目。闯贼犯阙,整冠束带自缢。妻袁氏抱尸恸哭,与十三岁子逢元同缢。一老仆亦死之。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姚元台:字子云,慈谿人。名诸生,精于毛郑之学。崇祯朝保举。
  姚纪:字亦方,之光孙。少学为诗多可喜,已复学为古文,以古人自期不造,其域不止。姚江黄宗羲谓为“近时一作者”。得疾,少瘥起作《南北筹兵论》。稿成呕血数升,遂不起,年才三十有七。
  姚启盛:字际斯。本姓叶,由汉军籍,登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刑科给事中,分巡赣南。先是赣城数被火灾,启盛教民造绠缶畚挶以救之。城东小山曰“火焰”,浚大井于逵路,覆以阁,名“天一”,取相制。启盛复增修之,火患衰息。又于十八滩设艇拯溺,革雩大当之脉,积困以苏。升江西督粮道,历布政使,卒于官。
  姚希范:字任夫,号陟屺,又号小山。少孤力学,师事世父圣,在学有渊源,为文敏捷闳肆。清雍正十年(1732)举人,乾隆丁巳(1737)明通榜进士。初授教谕,后任隆昌知县。
  姚逵:字翰青,号我云,之炜子。嘉庆元年(1796)进士,官内阁中书。十三年充会试同考官,所得士最契山东李毓昌。毓昌以知县分发江苏,时淮阳州县假报灾请振,弥补积亏。总督铁保檄毓昌赴勘,山阳令王伸汉厚赂之,毓昌持不可。伸汉门役鲍祥阴与毓昌仆李升、顾祥、马连升协谋毒毙之,以魇卒,报毓昌家人控之。都察院事闻,睿庙震怒,急逮淮安知府王毂及伸汉,并诸仆严治之。连升,逵旧仆,实遣从毓昌,至是走投逵,逵大骇,执付有司,遂并伏法。逵为人坦白廉谨,自是恒忽忽不乐,感疾,卒于官,年五十有九。
  姚瀚:字慕韩,号苇舫,慈人。嘉庆三年(1798)顺天举人,由大挑知县,历任直隶房山、京山、枣阳知县。为政持大体,为官清廉。
  姚与穆:慈谿人,善画山水,似蓝瑛。
  姚寿祁:字贞伯,慈谿人。民国文人,与冯君木等友善,著有《寥阳馆诗草》一卷。
  姚足一:慈谿人。民国年间慈谿县乡绅,曾任慈谿县商会会长。
  姚秀霞(1911—2010):参加革命后化名朱旦华。毛泽民同志的夫人。第四一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江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1月历任延安陕北公学学员、新疆迪化女中教务主任。1946年9月历任延安中央党校休养员、中央妇委会秘书,1949年3月任全国妇联组织科科长;建国后历任江西省妇委会委员、省妇联主任兼宣传部部长、党组书记,政协江西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姚慕双(1918—2004):原名姚锡祺。师承何双呆。著名表演艺术家,被滑稽界誉为滑稽泰斗。一级演员,民盟盟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其代表作有《宁波音乐家》《英文翻译》《各地堂倌》《啥人嫁拨伊》等。
  姚振民(1922—2008):艺名周柏春。一级演员。历任蜜蜂滑稽剧团团长,上海滑稽剧团艺委会主任、顾问,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上海曲协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届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
  姚有信(1935—1997):画家,1952年为上海华东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1954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潘天寿先生,后又师从程十发攻连环画创作。八十年代初移居美国,后任教于美国费城艺术学院。在石油大王哈默的扶持下名声大噪。1985年,姚有信以“爱能治”为题,创作了里根夫人南茜访问残疾儿童的肖像,哈默以公司的名义赠送给总统夫妇。还曾为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画肖像。后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
  姚有多(1937—2001):画家。1952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诸大师。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第二画室主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和第九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石涛艺术学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作品有《幸福颂歌》《新队长》《陈胜吴广起义》《抗洪图》《牧归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作有《中国现代名家画谱—姚有多》《写意人物画》教材。出版《姚有多画集》。
  八、姚氏墓庄(摘选)
  1.宋明州参军录事姚章墓
  县(慈城)东北十里定林寺之原。
  2.宋太傅姚安国墓
  县(慈城)东十五里骠骑山。
  3.宋龙图阁学士姚孳墓
  府(宁波)东北十二里清道乡湾头。
  4.宋资政殿学士姚希墓
  县(慈城)东北十里定林寺之原。
  5.宋太平兴国府判官姚竦墓
  县(慈城)西一里大宝山。
  6.宋通判平江府姚颖(状元)墓
  一说据清光绪慈谿《姚氏宗谱》(慈东姚氏抄本)载:状元姚颖墓在慈水(慈城)德门乡聚奎里(今庄桥姚家村)父墓侧。另一说在鄞县阳堂乡延寿寺山。宋楼钥撰《通判姚君墓志铭》,叶适撰《宋故宣教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铭》。
  7.宋神童姚正子墓
  县(慈城)东北七里孔家山。宋黄震撰墓志铭:“知名何早,登名何暮。是有数甫开其端,遽夺其年胡为然。学名其家,业传于世。东山苍苍,英风如在。”
  8.宋国子学录姚獬孙墓
  县(慈城)东北七里飞凫山。
  9.宋国子助教姚登孙墓
  县(慈城)东北二里上午岙(今称上岙)。
  10.广东布政使参政姚堂墓
  县(慈城)东一里花瓶山。
  11.明兵部尚书姚镆墓
  县(慈城)东北二里上午岙(今称上岙)高岭原。翟銮撰墓志。明嘉靖十七年(1538)谕祭文:“卿以宏伟之器,练达之才。发迹甲科,历官郎署。历升宪臬,遂长藩邦。屡进都台,两迁卿佐。抚巡著绩,总督驰声。致政有年,复膺召用。夏卿载转,边务攸司。再赐归间,旋还旧秩。宜增晚福,胡遽考终。有子承家,名魁甲第。经纬史局,克效贤劳。追念旧臣,兼推子绩。特赐葬祭,用示恤恩。灵其有知,尚克钦服。”
  12.明翰林院侍读学士姚涞墓
  县(慈城)东北二里上午岙(今称上岙),与父尚书墓相近。据嘉靖《宁波府志》:姚镆墓在上屿(即上岙)东岙,涞墓在上屿西岙。
  学士姚公墓志铭
  赵时春(甘肃平凉人,嘉靖五年进士,仕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
  翰林院侍读学士姚公涞,字维东,号明山,浙之慈谿人也。王大父某,赠某官。曾大父某,赠某官。大父某,赠某官。考,总制、兵部尚书讳镆,以文学进士高第,历礼部员外郎、督学、按察藩司,咸著声。晋都御史,抚延绥,荐王效、刘文等皆为名将。继督广兵,讨戮叛,收岑猛,以明大义法,皆应。具国史。配张夫人,梦吞白华与五色鸟投怀,遂生公。六岁,夫人卒,公踊顿如礼。七年就学,聪慧强记。尚书命为龙文,公以“代天行雨,闵世救民”对。成童,知属文,于途得遗书,遂引“楚人忘弓,楚人得之”序焉。尤好观史,穷其成败治忽。及长,状貌奇伟,世称巨人。
  尚书兵备汀漳,山寇发,闽人大震。公即挟弓矢,助讨寇,广设方略,寇遂靖。举正德丙子科乡试第七人,嘉靖癸未礼部第二人。及廷对,遂冠多士,拜翰林院修撰。尚书亦自延绥还拜工部左侍郎,父子同诣阙谢,缙绅以为荣。次年,大礼议起,公偕臣寮伏阙争之,同杖于廷,得复官。尚书以三品荫公子,公推与庶弟。其孝继母、友诸弟类如此。丙戌,为会试考官,得少詹事杨公维杰、都御史连公矿与时春等,登翰林读中秘书者为多。寻命备经筵官。乞假改葬张夫人。归,奉使清黄,公撮其要为录,使世臣咸知国制,以驭吏奸。壬辰,为廷试受卷官,充经筵讲官。丰仪峻伟,陈义诚切,上嘉焉。九载考绩,例进左春坊左谕德,与修《明伦大典》,每晨入晡出,尽心编摩。
  大同兵变,戕主帅。公密谋告当柄者,以诛其首恶而宥其胁附,且荐同年进士楚公书可任楚,竟平大同。尝疏谓:“帝王庙去元世祖主,以正华夷之分。”初被却,后卒如公言。士有意公当主北畿举士者,谋重馈公,公坚却之。奉命校《累朝宝训》成,上亲赐宴内廷,加锦绣袭衣,晋侍读学士。安南不贡,时议欲讨伐,公谓:“此单使事耳,可不烦兵卒。”如所料。丁酉,主北畿试,得士登甲榜者,尤多文词尔雅明俊,世以为式。某岁,丁尚书忧,特赐驰驿归葬,孝勚备至,遂感疾卒。后上尝问:“髯状元何在?”或以公忧去及卒对者,深悼惜之,特赐祭。
  公明达魁岸,其学长于史,务求政要为经济事,不拘拘文词。常曰:“三代而后,汉与外戚共天下,唐与女后、宦官共天下,魏晋以下与膏粱子弟共天下,宋与白面书生共天下,元与族类共天下。我朝皆无之,可谓盛矣。但边防、海运最为今日急务。”遂作边图,凡道途往来、关隘险阻之处指诸掌,不幸毁于火。谓海运当讲于平居时。又曰:“中国之兵强,夷狄之兵弱;创业之兵强,守成之兵弱。盖草昧法简而严,中世法繁而宽。简而严,所以用命;繁而宽,所以多败。”又论学曰:“大凡论学,不可立党,立党则必争,奚能见道?昔者朱陆之辨,虚心求是也。今日之辨朱陆,私心求胜也。言愈多而道愈晦矣。”持论侃侃,听者忘疲。
  时春以庚子岁为编修,校书于其子积处。闻公讣,哭公于京师。后十有三年,以东兵讨虏归,积乃以公弟都水君潓行状请志公墓。呜呼!时春忍铭公哉!然义不忍辞,遂为铭曰:
  文明纪运,世德用光。尚书拜前,学士缵祥。凤翥虎踞,焕乎其章。手持天文,照耀帝傍。帝曰都俞,一笑流光。布为霞电,光烛四方。矢为典训,无用不臧。呜呼!天不整遗,乃收我良。浙河之东,天目乳长。閟我钧渊,永世而藏。仰瞻奎壁,终宵振芒。孰识英气,有逝不亡。我铭我石,昭哉永常。
  ——明赵时春撰《赵浚谷文集》卷七
  13.南京兵部郎中姚溍墓
  县(慈城)东一里花瓶山。
  14.明南京兵科给事中姚釪墓
  县(慈城)东北一十五里夏家岙。
  15.明袁州府知府姚汀墓
  县(慈城)东北八里朝阳山。
  16.明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姚梧墓
  县(慈城)东北十里合柱山,吉祥寺后。
  17.明潮州府同知姚孟贤墓
  县(慈城)东八里鄮衕口。
  18.明南京工部主事姚潓墓
  县(慈城)东北一十里飞凫山。
  19.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姚宗文墓
  县(慈城)东南三里管山。
  20.明江西按察副使姚应墓
  县(慈城)东北一十里飞凫山。
  21.清河南确山县知县姚观墓
  县(慈城)东北七里孔家山。
  22.明云南兵备副使姚之光墓
  县(慈城)西北十五里云湖燕窝山。
  附:
  江北区(庄桥街道)区级文物保护点
  说明:1954年10月,划慈溪县、镇海县、宁波市郊区部分为特区——庄桥区,归宁波市领导(另有宁波地区专署)。
  1978年9月,海曙、镇明、江东、江北四区改为市辖区一级政权建制;同年11月,建立郊区办事处和郊区党委,领导十三个公社和两个镇(含庄桥)。(宁波市文保所)

知识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宁波姚氏寻踪》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宁波的姚氏文化源流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钱之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