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东姚氏家族考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053
颗粒名称: 慈东姚氏家族考略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6
页码: 123-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波慈东姚氏家族考略的情况,其中包含慈东姚氏的由来、慈东姚氏家谱考略、慈东姚氏宗祠考略、慈东姚氏的行第(字辈)考略等。
关键词: 慈东 姚氏家族 考略

内容

慈东姚氏:慈东是指1954年前慈谿县东乡,即县城慈城东面一大片区域,俗称慈东。这片区域,唐宋时属慈谿县五乡之一的德门乡全境,加上西屿乡刹子浦以东一大片土地。今大致范围是江北区的庄桥街道、洪塘街道和慈城镇东面的区域;镇海区的九龙湖镇、骆驼街道大部分。即原江北区费市、洋墅、庄桥,洪塘、裘墅、慈东等乡镇;镇海区原汶溪、长石、骆驼、河头等乡镇。姚氏是指慈谿县东乡姚家村姚氏,今属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姚家村。
  慈东姚氏,明清时为慈谿县四都二图,民国时为慈谿县灵阳乡二村,1954年10月慈谿县拆分,时为宁波市新和乡二村,1958年为宁波市庄桥公社姚家大队,1960年为宁波市甬江公社姚家大队,1961年为宁波市甬江区庄桥公社姚家大队,1963年为宁波市郊区庄桥公社姚家大队,1983年为宁波市江北区庄桥乡姚家村委会,1984年庄桥乡并入庄桥镇,时为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镇姚家村委会。2004年7月庄桥镇改为庄桥街道,时为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姚家村委会。旧时流传于慈谿县东乡的俚语“童姚马径张,金子好打墙”中的“姚”,即是晚清以来远近闻名的慈东姚氏,他们以经商致富而名震乡里。
  姚家村位于庄桥东北2公里,分为前姚、后姚、太二房、庙跟等姚姓为主的自然村,自然村因前、后姚两大姚姓居多而得名。前姚:聚落呈块状,地处河之南,故名前姚。192户,395人。有小地名玉房、樟树门头、西进弄、天一房、老房等。后姚:聚落呈块状,地处河之北,故名后姚。189户,507人。小地名有桥头、外河头、里河头、前新屋、后新屋等。庙跟:原村南有八部庙,故名。聚落呈块状,48户,115人。太二房:由姚氏房号得名。聚落呈块状,82户,208人。如今的姚家村地势平坦,古树古道古民居,小桥流水,田园阡陌,一派祥和。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于一个历史悠久和脉络完整的家族来说,必须有三件具有象征意义的珍宝:其一,有记载着家族辉煌历史的家谱。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长辈。其二,有竖立着家族中心权力的祠堂。祠堂首先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同时被视为一个宗族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祠堂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奉着历代祖先的神主,成为同族人追思和祭祀的场所。其三,有维系着家族长幼尊卑次序的字辈。字辈是我们老祖宗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家族一种特别的“礼”制,是能区分族亲们世系远近和寻根问祖的密码,是尊祖敬宗的象征。同族人统一制定世系序列的字辈,且世代相传,在取名的时候都要严格遵守,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今考证慈东姚氏也从他们的宗谱、祠堂、字辈入手,为显示史料和历史名称的延续性,本文依旧使用“慈东姚氏”这一特定的家族符号。
  一、慈东姚氏的由来
  慈东姚氏老祖宗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时间迁徙到姚家村这块风水宝地?笔者对宗谱、县志、地名志以及文人笔记等记述,进行了一番梳理。慈东姚氏来源大致可分为主流姚氏和零星姚氏。
  1.主流姚氏
  主流姚氏:不是按迁居的时间早晚来定论,而是根据文献明确记录家族始祖、世系、祠堂等要素,血缘亲情,一脉相承,并获得慈东庄桥姚家村姚氏主流的公认。
  姚家村姚氏主流(主要居住地为前姚自然村,也散居于附近后姚、庙跟、太二房等自然村)的源头是元朝清六公姚锐翁,他是慈城植本堂姚氏始祖姚嗣宗十世孙、北宋姚榛八世孙南宋咸淳举人姚荣孙之孙子,元大德举人姚獬孙第三子。据光绪慈谿《姚氏宗谱》卷五宗三房世系图:“姚锐翁(后改名冕),姚獬孙三子,字崇德(后改字具瞻),行清六。元授宣教郎。”
  主流姚氏除了清六公世系外,另有植本堂姚氏族人姚用中于明初迁居慈东姚家村,姚孟宾于明嘉靖时迁居慈东姚家村。这两支姚氏与清六公姚氏有着很亲的血缘关系,主要居住地是与前姚村隔河相望的后姚村,但也存在相互间不分彼此的杂居。清初以来,以主流姚氏前姚清六公后裔为主,后姚这两支姚氏为辅,共同组成了清末流传于慈东“童姚马径张,金子好打墙”俚语中的姚氏。本文因以主流清六公姚氏世系研究为主,故对后姚这两支姚氏不再单独赘述。
  当年清六公姚锐翁为了生存和发展,立志从县城慈城迁往慈东庄桥姚家村安家,虽然那里已有同姓不同族的零星姚氏存在,但是这些姚氏的生活,普遍贫困。当他们见到清六公这个财大气粗的新贵光临,点燃起了心中的希望,自愿把清六公捧为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的“大哥”。而清六公姚氏在姚家村落地生根,繁衍不息,经济厚实,子孙众多,一直掌控着村里大小事情的话语权,也被周边著姓望族公认为姚家村姚氏的正统。
  2.零星姚氏
  零星姚氏是世代生活在慈东庄桥姚家村,与主流清六公姚氏千百年来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姚氏。尽管有些始迁时间更早,甚至比清六公姚氏还早二百余年,也有在明清时从外地慕名迁居而来,依附和投靠同姓的大户人家。这些零星姚氏,明清以来人数稀少,文化较低,相对贫穷,大多作为主流姚氏家族的帮佣而生存。
  这些零星姚氏的共性:世系失传,未建祠堂,忘却祖宗。当然在笔者的田野调查中,没有一个姚姓村民认为自己属于零星姚氏的后代,因为他们早已融入或依附于姚氏主流清六公后裔的大家庭之中。
  零星姚氏大致来源有四(据古今文献,其实有些不一定真实存在过,只是误传):其一,民国二十年出版的《慈东姚氏宗谱》,卷前录有金川姚氏宋末进士姚梦荐所编旧谱;始迁祖姚价,南宋初从慈城(金川乡)迁来慈东姚家村。其二,民国十九年《鄞西锡山姚氏宗谱》,始迁祖为姚价的从弟姚佑,南宋初从慈城(金川乡)迁庄桥姚家村。其三,1993年出版的《宁波市地名志(市区部分)》,载:姚氏始祖是南宋时从河北迁至慈县德门乡姚家村。其四,1990年出版的《镇海区地名志》载,清末汶溪乡姚家自然村姚氏迁往庄桥姚家村。除了上面四种来源之外,当然还有说不清道不明来源的其他姚氏,只是在文献里没有留下痕迹罢了。
  二、慈东姚氏家谱考略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是一种表谱为形式的历史图籍,记载了一个家族同宗共祖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但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属极其珍贵的人文资料。
  据民国《慈东姚氏宗谱》记载,历史上与慈东姚氏相关的族谱流传或纂修,共计四次:其一,是宋末慈谿金川支姚氏编纂过简谱,而谱本至今唯一流传于慈东姚家村;其二,清嘉庆、道光年间慈谿植本堂慈东清六公支系首次编纂宗谱;其三,清光绪三十一年,慈东清六公后裔姚来骥对道光本宗谱进行私下重校;其四,民国二十年慈东清六公后裔聘请谱师王载芳再修宗谱。下面对四次修谱的情况进行解读。
  1.宋末慈城金川支姚氏编纂过简谱
  此谱编于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编纂地不是慈东庄桥姚家村,而是慈城祖地或鄞东老界乡姚家村。此谱与慈城植本堂姚氏无关,只是属于慈城另一支金川姚氏的简谱。因其谱内曾提到金川姚氏始迁慈东姚家村的姚氏先祖为姚价,故而权作姚家村第一次编谱。此谱编好不久,可能是金川姚氏迁往慈东姚家村的子孙已是式微,逐渐不见所终。此谱编纂时,作为后来姚家村姚氏主流的清六公尚未从慈城植本堂迁来。至明清时,清六公的后裔得到这本宗谱,误以为自己是此谱的后人,所以最后保存此谱却是植本堂迁慈东清六公的子孙。
  此简谱名称为《旧谱略原图》,编纂者是慈城金川支姚氏七世孙、南宋咸淳元年进士姚梦荐。今留存有姚梦荐旧谱序言一篇《四明姚氏一览记》,考证一篇《姚氏分派记》,从北宋迁慈始祖姚章至南宋末九世世系图一篇,以上三篇都由民国《慈东姚氏宗谱》卷首抄录而传世。关于此谱世系是否真实可靠,谱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名字、生卒时间,都可与今存世的民国本《鄞西锡山姚氏宗谱》《鄞县姚氏宗谱》相互印证。
  2.清嘉庆、道光年间姚家村第一次修纂宗谱
  慈城植本堂姚氏清六公元时迁居慈东姚家村后,第一次正规修谱是在清中期嘉庆与道光年间。此次修谱疑非公家发起,而是属于几个族亲的个人行为。从目前的史料分析,也许编谱资金不足,寻访线索短缺,族人热情不高,传世家族史料稀少,再加上时间紧迫等原因,致使谱本内容十分单薄,某些支派世系凌乱,人物字号多半缺失。宗谱修成后,既没有公开刻印和广泛流传,也没有另抄一本藏于宗祠,只在私人手中密藏。
  修谱者是清六公后裔十五世姚煃(字瑞照),初校者是十五世姚瀚(字慕韩),誊抄者十六世姚汝棠(字憩南),再校者十六世姚汝杰(字卓人)、姚涣(字盈川)。
  第一世祖为元时的姚锐翁(后改名姚冕),最晚编到其二十世,时间截止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
  此谱原始抄本至民国年间已失传,但光绪年间重抄和校勘的谱本存世。让人欣慰的是,从道光年间起,部分姚氏支系起名开始使用字辈,到民国时已变成姚氏族人的共识。
  附录:清道光三年十五世瑞照公撰《姚氏宗谱原序》
  予姚氏,自宋迄今世远族繁,而谱系向经遗失。旧传谱略一本,上卷,自贰二参军起,历九世而止,第七世宋进士梦荐公所志也。下卷,自清六承事起至五世钦行而止,以后阙如。不知何代何人所记,由是世系莫稽,行次不齐。族中人尝建议立谱,因世代久远,族姓纷繁,艰于措手。迁延至今,卒无创首,予何敢以此自任。第思及今,再不稽查,日后更多阙略。盖尝有志焉而未逮,近以年迈,科名、家务概从委置,舌耕之下,得有余闲,爰从旧所传记,钦行以下逐一咨询,随在考证。起自启行,上接旧传,间有后裔失传,世次久湮者。但起自才行,良行,其前阙而不书。志稿成合,前旧记自清行始,凡二十世,绘图立传,誊写成帙。虽不敢谓一无差脱,而近代目前之伦颇详尽焉,后世有人缘此,而更加修饰,再为续补,庶世世子孙得有所据。云尔!
  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太簇月中浣穀旦。
  清六公姚氏后裔第一次编谱时,一直没找到自己先祖的来源,误以为自己是金川支姚氏的后人,故家谱、祠堂都有提到金川姚氏的史料。
  3.光绪三十一年姚来骥重校宗谱
  此谱是慈城植本堂慈东清六公支姚氏宗谱,而封面题名为《慈谿姚氏宗谱》。
  据卷首题记:“清光绪己巳(1905)三月重校,裔孙来骥飞白。”此谱共有七册,现缺第六册。
  从严格意义来说,这部抄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的家谱不能算作修谱,是在重抄过程中,顺便对原谱失误处略微作些订正和增补(主要是自己所属支系部分)。再说这次重校是个人行为,没有得到宗族的支持,也不是公开的行为。
  重校者姚来骥,是道光修谱誊抄者姚汝棠的侄孙。所以姚来骥家中藏有世传的旧谱抄本,到他手里可能有些破烂不堪,于是重抄,顺便作些勘误,仅此而已。
  4.民国二十年姚氏再修宗谱
  慈东姚氏第三次修谱始于民国十七年(1928),编成刻印于民国二十年(1931),谱名为《慈东姚氏宗谱》。
  此次修谱与上次修谱间隔百年,上次修谱是私人的,而这次是公开的,得到慈东姚家村清六公后裔众人的支持。古代修谱按“谱法当一世一修,故每三十年为率”。这里的率,是上一代与下一代的平均出生代数。据统计约以三十年为一世一代,如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共五代,也就是以三十年为一代,共计一百五十年。而修谱一般要求三十年一修,如年代相隔太久,编谱难度较大。而查看慈东姚氏对家族的史料保管、传承、记录都不是很正规的操作,在松散的常态下自生自灭。
  当年姚氏乡绅专门聘请镇海谱师王载芳参与专职修纂,但艰难程度还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作为最可借鉴的嘉庆、道光年间编纂的抄本《慈谿姚氏宗谱》,只闻其声,茫然不见影踪;光绪年间重校本《慈谿姚氏宗谱》,却藏之密室,如石沉大海,无人知晓。只有宗祠里留有历年来记录的丁簿和部分宗族史料,虽然残缺不全,总算可助一臂之力。王载芳接手编谱,想要编成一本像样的宗谱,缺少的东西实在太多,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到如今,最有本事的人都会感到束手无策,而谱师王载芳倒是非常认真的人,硬着头皮东寻西找,拼拼贴贴,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抄编成这部二卷本的宗谱。唯一遗憾的是,谱师当时未到二十多里外的慈城姚氏植本堂去寻访,本来可使他更好更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附录:民国二十年《慈东姚氏宗谱》编纂者王载芳所撰的一篇序言《慈东姚氏宗支世系图序》
  吾国从前有历代帝王之世系,而家族则有历代昭穆之世系图,国有世系,不过记帝统;而族有世系,则所以叙彝伦也。姚氏宗谱自清道光时续修以来,迄今已百年矣。而族巨支分,似续之,蔓延稽查殊难。岁戊辰(1928年),姚君葆甫、文兴、鼎涛等创议续谱,而委载芳膺纂辑之任。窃以载芳不谙谱学,何敢担此重责?故以三君敦本睦族之诚意,不能不勉从其事。乃荏苒三载,虽有所采集,而东麟西爪,仍无从成其完帙,不得已乃依据旧谱及宗祠历年上名之丁册,循其履历,承而厘定之,续成世系图一袭。虽无行次之叙述,而支分派别,俾生存者得穷源,竟委知其身之所由来,或可聊慰诸君创议之苦心乎!若夫先世之行状,及生卒年月、配氏、坟墓、亲戚之记载,而成为完全之家乘。则姑俟热心诸君之筹划、从事、补修云尔。
  中华民国二十年七月下浣
  5.关于民国《慈东姚氏宗谱》的几点说明
  民国二十年刻印的《慈东姚氏宗谱》,是慈城植本堂姚氏清六公元时迁居庄桥姚家村分支的宗谱。为便于读者对此谱有些了解,下面有三点说明。
  (1)关于此谱的提要
  民国《慈东姚氏宗谱》,现藏于上海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一书简介为:“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慈谿)王载芳纂修,民国二十年(1931)敦睦堂木活字本,2册,书名据书签、版心题。始祖章,北宋时由和州迁四明慈水金川乡。始迁祖冕,元季由金川乡徙居慈东德门乡。卷首分派记、旧谱略,卷一、二世系图,卷末宗祠缘起、孝女传。”
  以上内容需说明两点:其一,“始祖章,北宋时由和州迁四明慈水金川乡”,世称金川姚氏,是其曾孙姚价或姚佑,在北宋末迁往慈东德门乡姚家村。其二,“始迁祖冕,元季由金川乡徙居慈东德门乡”,其实姚冕,即姚锐翁,后人尊称他为清六公。他是慈城植本堂后人,与金川姚氏不是同族。
  (2)关于此谱的凡例
  民国《慈东姚氏宗谱》谱前列有十二条编谱“凡例”,简洁明了,阐述编谱者的基本思路和编纂要求,并特别强调世系图依照祠堂提供的人丁册为准。现抄录于下:
  本世系图仿欧阳氏体例,而以五代为联。旧谱《略原图》,悉照旧谱列入。旧谱世系自清六公起,间仍有统绪无稽者,仍照旧谱。自昌行起,或自才行良行起。凡已故者不名,则以讳书之。凡出继、入继、无嗣、未娶、早卒五项,有世系绝续之关,亦分注之。旧谱世系图中,有注未娶者,有注早卒者,无从识别。此次修订,凡已成年未娶而卒者,书未娶;已娶而卒者,不满三十,或未成年而有冥配者,书早卒。本人已故,而后嗣无从查稽者,则录至本人及身止,而不注无嗣,所以阙疑也。凡乔居异地者,则书其地。凡有出家为僧,及出外不归者,则分注之。凡本支有出为他家螟蛉者,则注明其所在地,如有人为螟蛉者,则不竖红线。凡夭殇者,概置不录。本世系图依照人丁册例,不列配氏、女子。
  (3)关于此谱的目录
  民国《慈东姚氏宗谱》卷首载有《姚氏宗支世系图目录》,据此目录可知,卷首为姚氏旧谱抄录的内容,前两篇《四明姚氏一览记》《姚氏分派记》,及第四篇《旧谱略原图》,是宋元遗留下来金川姚氏极其珍贵的家族文献,与宁波其他金川姚氏后裔所存史料相互对照,佐证了金川姚氏的来源及宋元时期的家族变迁。卷一卷二是清六公名下的世系图,除了个别旅居外地,早已被族人遗忘,然后自己找上门来认祖归宗,并得到宗族认可的姚氏分支外,大多支系是祠堂丁簿里的记载。经过岁月洗礼,是凿凿可信的旧抄。这些支系派生的年代,大多在明末清初(不含同一支系名下的分派),包括本地居住及迁移外地的派系,共计32脉。查考32姚氏分支,即为32个支系的祖宗。其实在明末清初,姚家村属清六公后裔并留有子孙的男丁只有32人。所以当时清六公后裔并不发达,势单力薄,算不上是慈东大族。卷末载有《姚氏宗祠缘起记略》《姚孝女传》两篇,其中《姚孝女传》摘自光绪《慈谿县志·烈女传》。
  卷首:四明姚氏一览记,姚氏分派记,姚氏宗谱原序,旧谱略原图,清六公世系小序。
  卷一宗谱原图(后孟房):甫八房一支世系,海顺房一支世系,大一房一支世系,大五房一支世系。义二房一支世系,义二房分出贵房一支世系。夏房一支世系,夏房分居塘一支世系。成房一支世系,综房一支世系,东岸一支世系,春房一支世系,龙霖公名下一支世系,德章公名下一支世系,德卿公名下一支世系,尚体公名下一支世系,旭明公名下一支世系,应彩公名下一支世系,端仁公名下一支世系,揆之公名下一支世系,君藩公名下一支世系,西岸一支世系。
  卷二宗谱原图(后仲房):大檐头一支世系,四二房一支世系,永川公名下及五十房一支世系,盛八房一支世系,兴义房一支世系,高房一支世系,四七房一支世系,四七房分出一支世系。
  卷二宗谱原图(后季房):店圆公名下一支世系,顺本祀名下一支世系,大屋一支世系,高田头一支世系,下湾一支世系。分居定海北蝉支缘起,附分居定海北蝉一支世系(此支不是清六公后裔)。
  卷末:姚氏宗祠缘起记略,姚孝女传。
  三、慈东姚氏宗祠考略
  祠堂又称宗祠、家庙,是古代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家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遗产和精神家园。宗祠一般都建筑于家族的居住中心,象征着家族的辉煌过去和美好未来,是家族子孙的圣殿。浙东宗祠的院落空间都以三进或四进建筑构成,即大门、仪门、享堂、寝堂。有些祠堂还在后部设置庭园,有些祠堂还附设有雕刻精美的戏台。享堂是祠堂的正厅,俗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所。
  慈东姚氏宗祠在清乾隆之前的基址,已经无考,而为姚氏家族公认的宗祠,始建于乾隆末与嘉庆初之间,基址在姚家村东南隅,堂号敦睦。
  下面附录清光绪姚氏十六世孙汝椒所撰《姚氏宗祠缘起记略》一文,以便大家对慈东姚氏祠堂有所了解。
  姚氏宗祠缘起记略
  粤思我族之兴肇,自宋承斡公旧居和州,以父恩补明州观察推官,遂家于慈水之金川乡,语详姚氏分派记,及四明姚氏一览记。其分居于今处也,则自始祖之仲子次翁公始,由金川乡徙居于此。其后子孙繁延,为慈东巨族。自宋而元,以迄明末桑田沧海,世事变迁,兵燹之余,祠宇为墟。清初国乱稍平,于是离者复合,散者重聚。以长以育,至乾嘉时生齿日繁,而宗祠之制荡然无存,其故址亦无从追稽,人人以为憾。我伯祖士钧、士鋐、士镇,族伯学礼、学高,族兄汉升、呈瑞、安道八人,情深追远,谊笃宗礽,同志合谋,创议建祠。相士度地,即于族之东南隅,鸠工庀材经营,区划计成。坐兑向震,正厅左右花厅,两旁左为功德厅,右为节孝厅。正厅对面门庑,门庑左右为倒厅,倒厅间壁各建廊屋一间。正厅左畔,坐坎向离。侧厅左右廊屋,五间二弄。量计基地三亩一分一厘零。而宗祠之制度规模,无不大备。祠成,颜之曰:敦睦堂。中祀始祖及本支祖宗,其余则序其昭穆,而分祀之。惟有功建于祠,立不遗主于功德厅;有节闻于朝,立不遗主于节孝厅;有捐助产业于祠者,立不遗主于侧厅,颜其名曰:永享。未婚而卒,例不入祠,后人或有冥配,祠中另建神龛于西北隅小轩,准其附祀焉。祠之建,始于乾隆壬子(1792年),落成于嘉庆丙辰(1796年)。盖五阅寒暑,而大工告竣,迄于已百余年矣!虽其间隳坏毁弃,后贤踵而修葺之,而矩矱则仍伯祖等八人之旧云。椒恐久而失传,后之人莫识其缘起,因修三六房支谱,而志其大略如此,亦以见伯祖等八人敦宗睦族之谊,为不可泯尔!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月之吉,十六世孙汝椒谨志。
  四、慈东姚氏的行第(字辈)考略
  行第,俗称字辈,也叫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字辈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带有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体现在,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字辈不仅使族人长幼有序,且为宗亲探本溯源,寻根问祖提供一定的依据。尽管不是唯一认宗寻宗凭据,但是看名字字辈,很直观很容易能辨别宗系,利于同宗支之间互认,或许无意中就能在互不相识的人群中找到“自己人”。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还有的家族规定人活着和死去使用不同的字辈,即规定两套字辈,每个人拥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活着时候用,一个是死了之后用。而去世后再贴上家族的字辈,称为阴歌,不过这种方式不常见。
  1.宗谱原行前二十代阴歌(字辈)(七世祖梦荐公作)
  清正敬德 钦启甫昌 盛秀才良 济美余庆 兴贤位能
  这是民国《慈东姚氏宗谱》上所抄存的前二十代阴歌,即字辈。所谓慈东姚氏字辈始创于南宋咸淳年间,为七世祖梦荐公所创,也可能是姚氏后人的伪托。姚梦荐属于金川姚氏的后裔,为宋末元初时人,并未在庄桥姚家村生活过,甚至根本未来过。而慈城植本堂清六公是在元时迁到庄桥姚家村,“清”字只是慈城植本堂宗三房所排列使用的字辈。据《慈东姚氏宗谱》分析,在明朝清六公姚氏家族既没有建过宗祠(无经济条件,但各小支可能有简陋的家祠),又没有编过宗谱(无族人发起,但各小支可能有断断续续简单的世系抄本),也从未使用过上面的字辈。开始编写阴歌,可能是清初以来,由于姚氏人口的猛增,经济的快速好转,姚氏与周边大族联姻的增多,才引起个别族亲对宗族发展的忧虑,开始编写字辈,为赢得大家信任,前二十代阴歌,就假托是“七世祖梦荐公作”。待到修宗谱时,把字辈再一个个贴在先祖的头上,以显示家族的世系和辈分。
  2.宗谱原行后二十代阴歌(字辈)(十五世祖瑞照公作)
  玉洁如日皎 普照善地乡 光前兼裕后 永远镇家邦
  这是民国《慈东姚氏宗谱》上所抄存的后二十代阴歌,即上面前二十代阴歌用完,再将后二十代阴歌接上。根据民国《慈东姚氏宗谱》所示,至当时编谱时已使用了“玉洁如”三字辈。但谱师用词不够规范。既然上面使用“阴歌”,一般都指族人弃世后所用字辈,而当时编谱时,所用阴歌开头三字辈“玉洁如”,即姚氏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世系字辈,因这些族人当时大多还活着,所以实际上从未使用过。其中二十三世男丁是姚氏辈分最小的,编谱时还是童年或幼年,却把阴歌里的字辈,在谱里强贴在他们的头上,显然不够规范。
  3.宗祠排行(十四世起)
  念兹烈祖 聿来胥宇 克定厥家 受天之祜
  永言孝思 监亦有光 本支百世 长发其祥
  这是民国《慈东姚氏宗谱》上所抄存的宗祠排行,即慈东姚氏宗人都必须遵守的字辈。再看上面前二十代和后二十代阴歌,所有慈东姚氏宗人都未在名字中实际使用过,可以断定这些阴歌字辈或抄自本支派之外的大宗姚氏,或抄自本支派之内某分支私有的字辈。考察民国《慈东姚氏宗谱》,此宗祠排行姚氏宗人普遍实际使用从十八世“聿”字开始(也有部分支系未使用)。“念兹烈祖”四字中的前三字“念兹烈”,几乎没人使用过,后一字“祖”,只是个别小支派在使用。由此可见,此排行编于十四世至十七世之间,出自某位有话语权的先祖之手,时间大约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
  五、结论
  慈东姚氏家族,作为晚清以来慈谿县东乡的富裕门庭,为乡人所称赞。可这样一个因经商致富,远近闻名的家族,十分遗憾的是清乾隆之前的家族史料,大多已经散失,致使族史没有连贯性。清乾隆之后,由于家族财富积累迅速,人丁兴旺,编家谱,立族规,特别是慈东姚氏宗祠的建立,使众多族亲有一个共同朝拜的圣殿。再加上十六世以后,姚氏大多派系开始使用宗族内通用的字辈,使慈东姚氏这一血缘性的宗族,慢慢走向了融洽、团结、共识、文明。
  写于2017年10月19日
  修改于2019年6月16日

知识出处

宁波姚氏寻踪

《宁波姚氏寻踪》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宁波的姚氏文化源流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钱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波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