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校风难忘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之骄》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020
颗粒名称: 优良校风难忘怀
分类号: K825
页数: 6
页码: 124-129
摘要: 宁波市江北区籍学者陆平一的这篇文章记述了其学生时代的经历。
关键词: 校风 学生时代 陆平一

内容

在我的学生时代经历中,慈中(慈湖中学)的三年读书生活是最难以忘怀的一段。在慈中,我不仅学习掌握了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知识根底,还在思想进步的道路上获得了新的动力,为不久后加入中共宁波地下党组织、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一直非常怀念这一段读书生活,怀念当时的许多老师和同学,尤其难忘的是当时慈中的优良校风。我觉得,正是这种优良校风,哺育了像我这样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说起来,我与慈中也真有点缘分。我的老家在慈城乡下,我从小就对慈中有良好的印象。因为当时慈中是慈谿县境内唯一的一所中学,是慈谿的“最高学府”。我的不少长辈和亲友都曾在慈中读过书,他们都说慈中的校风好、教学质量高。这样我也就把进慈中读书作为自己的一大愿望。幸运的是,我在黄山崇本小学毕业后果真顺利地进了慈中的南区黄山分部读初中一年级,以后又到县城本部读二、三年级,先后在慈中住读三年,整天和老师、同学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对慈中的优良校风也就有了一些切身感受,其中感受较深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重视培育爱国精神。慈中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爱乡爱校情怀。我在慈中黄山分部读书时,正是宁波沦陷时期,日本鬼子不仅占领了慈城镇,还经常到农村进行扫荡。同学们都十分痛恨日本鬼子的侵略行径。当时慈中黄山分部的老师有王勤堉、郑钦达等,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各科教学中都自编教材,从中贯彻抗日爱国教育。当时,语文课教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词,历史课程的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地理课展示的是祖国大地被外敌蚕食的地图,音乐课学唱的是《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在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所有这些教学,都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处在危急关头,中华儿女一定要报仇雪耻,为国捐躯,抗日救国。
  抗战胜利后,慈中又重回慈城办校。当时的校长是胡绳系,教务主任钱万斯、训育主任翁心惠,他们在复校后的开学典礼上又反复教导学生要为战后建国而很好读书,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他们都谈到,浙江慈谿是一个重视文化传统的地方,慈中的老校长陈谦夫是一位热心教育的著名地方人士,慈中是一个有好传统的学校,所以慈中的学生一定要爱国爱乡爱校。鉴于原来慈中的新校舍已被日本飞机所炸毁,当时学校只能借用普济寺和贞社为校舍,办学条件很差,许多同学在开学典礼结束后都自发地汇聚在被炸毁的校舍废墟旁,同声谴责日机毁坏我校的暴行,而这也就成了复校后最使学生难忘的“开学第一课”。慈中这种生动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优良校风的具体体现,也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影响。我自己就是从接受爱国主义思想开始进而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
  ——积极鼓励勤奋读书。一进慈中,我就被校园内洋溢着的勤奋读书之风所深深感染。从清晨到夜晚,从教室到宿舍,都能听到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论当时学校的物质条件是够艰苦的,无论黄山分部和普济寺、贞社都是如此。狭小简陋的住房就是教室,暗淡的煤油灯、豆油灯就是照明用具。可是,当时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同学们的苦读精神却是那样的令人钦佩。我在小学毕业时学习成绩算是优秀的,到了慈中就觉得有点跟不上,非加倍努力不行。那时,老师们常用古人“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来激励学生。教语文的陈震异老师要求大家天天背古文、每周写一篇作文,送交他批改,还要学生多读优秀作品和课外读物,多进行评议分析,以提高读写能力;教英语、数学的叶韵倩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清晨朗读英语课文、背记英语生字,勤做数学习题;教物理、化学的严沛霖老师要求同学牢记重要的定律、公式,学会自已做各种实验。老师们的严格要求,虽然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也促使学生的学业不断取得进步,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上得到提高。初中毕业后,许多同学都以良好成绩考取宁波市里的高中,有的同学还以高中的同等学力考取了上海的大学,可见当时慈中的教学水平非同一般。现在回头来看,正是这种勤奋读书的优良校风,为众多学生日后成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我自己也深感,亏得当时语文老师要求严格,才使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打下了较好基础,也亏得英语老师教学得法,才使自己至今还能牢记一些英语单词,有点英语阅读能力。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既重视智育,也重视德育、体育、美育,是慈中办校的一大特色。当时,尽管办校的物质条件相对较差,但慈中仍然想方设法为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对于德育,慈中历来是抓得很紧的,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训育主任翁心惠思想开拓,作风民主,知识广博,不主张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或简单压制,而主张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引导学生合理参加各种活动,而决不盲动。因此在学生中很有威望,大家对他都十分敬佩,有的同学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偶像。体育方面,校长胡绳系相当重视,专门聘请了体育教师,还亲自参与策划,将普济寺旁边的瓦砾堆改建成篮球场,在贞社的空地上辟建操场和沙坑,使学生有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学校还组建了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参加校内外球类比赛,师生之间也常举行友谊比赛,整个学校的体育活动搞得很有生气。美育方面,慈中开设了美术、音乐等课程,在学生中经常组织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野外写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所有这些教育,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个人也是这种教育的受益者。在校期间,我曾在作文、演讲比赛中获过奖,也是体育、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参加革命工作后,这些基础教育也给了我不可缺少的帮助。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也是慈中优良校风的一个重要体现。慈中十分强调师生一体,教学相长,学生的事情尽量由学生自己去管,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当时,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学生自治会组织,但有的学生会只是形式,实际并未起什么作用,而慈中则不同,学校领导不仅对学生自治会给予充分信任,而且实实在在把学生的事情交给学生自治会去办。拿食堂来说,当时几百名学生在校住读,一日三餐,食堂是最难办的,学校就把这件难事交给学生自治会来办。学生会接受任务后,紧紧依靠学生,组织了膳食委员会,由各年级派代表参加,经常根据学生意见不断改善伙食,结果,终于把食堂办好了,使多数学生都感到满意。其他如出版校刊,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生自治会也都办得有声有色。翁心惠老师为此专门对学生会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事实表明,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也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慈中,我曾经在学生自治会中被推选担任过一届理事和主席,我深感,这一段经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同样是大有帮助的。
  慈湖中学从1902年建校开始,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百年来,慈中经历了十多个发展阶段,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办校经验,也形成了不少优良校风。我在慈中读书的时间仅有三年,个人的所见所闻有限,以上所述很难完整反映慈中优良校风的全貌。但是,这三年毕竟也是慈中办校历程中的重要一段,当时的一些优良校风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衷心希望,母校在新世纪里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以往的优良办校传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订和实现新的办校目标,使慈湖中学越办越好,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

《江北之骄》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43名江北籍专家学者的文章,意在增进海内外江北人与新江北的相互了解,激发爱国爱乡之情,同时对青少年起到教育启迪之功。包含照片、人物简介和回忆类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陆平一
责任者
陆平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