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钟一棠自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江北之骄》 图书
唯一号: 112520020220000009
颗粒名称: 医家钟一棠自述
分类号:
页数: 3
页码: 24-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北籍医学工作者钟一棠的求学和就职历程。
关键词: 事迹 医学 钟一棠

内容

我于1915年6月出生在宁波江北区后马路毛乾房的世医之家。父亲钟纯潘是当代名中医,求诊者门庭若市。父亲有说“医乃仁术”、“仁术济世”。意思是医生可以解除人们的病痛或救病人于垂危的高尚职业,但必须要具有良善的胸怀。所以父亲对于贫病者免收诊费以外往往再给他(她)买药的钱。每到夏季端午节时自己格制午时药茶、十滴水、麝香回阳散等,这些成药有祛暑解热,调和肠胃及止吐泻等作用,大量分送给人家备用。这些情景深刻印在我幼年的脑子里。我及长也就立志继父业。我15岁时考入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翌年改为中医学院),在学院四年中,得到名医程门雪,秦伯未、费通甫、谢利恒诸位教师的谆谆教导,我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打下了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毕业后再从二哥一桂中医师临诊实习二年多时间,使理论通过实践体会了二千多年来的祖国医药学的成就确实伟大可贵!
  1936年冬,我接受了武术老师阮增辉先生的嘱咐到慈东庄桥镇去悬壶。看到了当地许多农民的生活极为穷困,一旦患病更是贫病交迫、无力就医。我没有忘记父兄和师长的教诲,积极为他们服务。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二哥令我到宁波江北区中马路去执业,至1952年4月。为响应政府“走集体化道路”的号召,我立即放弃了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加入了第五中西医联合诊所。于1955年被市卫生局吸收任局医疗预防科副科长之职。在局长领导下,整顿了中医学徒、创办第一期中医班、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有才;为保障人民健康、取缔了一批假草药郎中;加强中医学会组织、提高学术交流水平等。于1958年5月调至市第一医院任中医科工作,大力开展中医门诊业务与西医病房的会诊,在一院二十年里许多病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之下效果更为显著,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的生命,也为中西医相互了解和中西医结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1977年夏,省卫生厅与市卫生局为继续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决定在宁波创办一所中医医院。当时我已63岁了,不让我退休,且命我筹建中医医院。为了振兴我市中医事业,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想望,于是我欣然从命,遂于同年9月26日将原来极为简陋的中医门诊所改为中医院而宣告成立。我既任之后,尽管那时“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各方面都需整顿、财力、物力非常缺乏,东西奔走、既业务又行政、不畏严寒酷暑之苦,一心扑在医院里,扑在工作上,终于一一求得解决。也因为中医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下,认为“中医不科学”,一度下令废止中医药的压迫摧残过,而一解放党中央毛主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并颁布了党的中医政策,不数年,中医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我切身感到中医的命运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绝处逢生,我老树开了花,自应全力以赴。中医院二十年后,已能在自己的园地里开展了医、教、研的突出优异工作,颇受广大群众所欢迎与赞扬!今年我89岁了,在三年前可以说我已完成了历史的任务,于是退休了。
  我在百忙中仅写过了十数篇论文及拙著《中医内科病名义与诊断》、《中西医内科疾病病名对照》、《中药学补充教材》、《中医热、血、痛、厥四大急诊辩治》、《诊余随笔》(内部资料未刊出)、《钟一棠医疗精萃》(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人历任中国中医学会首届理事,浙江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学会理事长。市科协委员、顾问。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员会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宁波市中医院院长、顾问。曾多次被评为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劳动模范。曾三次被评为中共优秀党员。1983年被授于“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最高奖项——成就奖。

知识出处

江北之骄

《江北之骄》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43名江北籍专家学者的文章,意在增进海内外江北人与新江北的相互了解,激发爱国爱乡之情,同时对青少年起到教育启迪之功。包含照片、人物简介和回忆类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钟一棠
责任者
钟一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