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雅村迎龙灯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整雅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670
专题名称: 整雅村迎龙灯习俗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289.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每逢元元节,自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八日,依习俗定会举办多种活动,欢度佳节。 到了新正十三上灯节日,首先开放祖宗祠堂,悬挂祖宗画像,并张灯结彩,点缀五光十色,光彩夺目,供村民子孙观赏祭拜,并嘱咐晚辈代表家人,于是在黄昏前到祖坟前点烛上香,邀请祖魂回村共同赏灯欢乐。 节日活动项目各村爱好而异,有演徵《昆戏》,有绍兴《的笃班》。有迎舞布龙娱乐,有舞醒狮,有提迎七世灯出游取乐,亦有大放爆竹排炮与众共乐者,五化八门,多彩多姿,其中惟独迎龙灯活动为我们永康特有的民俗文化,可称为国粹。 迎龙灯,一般由几个年青人带头出钱负责策划发动。时在正月初三至初八这几天发动,健壮青年敲锣打鼓到祠堂原有的老龙头迎到香火世间,将龙头上的旧纸屑剥光洗净。然后由各自认的部分检修与布新。他们以熟练的技艺经扎、糊、绘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纸龙头,再与龙身、龙尾组合成一条板桥灯(全部组合就算完成)。到了正月十三日早晨,首先举行神龙点睛祭典,神龙灯光照耀,大放光明,红绿色彩相辉映,光彩夺目,使人叹赏赞美,供人瞻仰祭拜。相传龙能通灵通神,能在水中游走,亦能在天空飞腾,更能呼风布雨降洒甘霖,嘉惠子民,故村民纷纷前往祭拜,祈祷显圣显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丁财两旺,以求农村繁荣景象。 正月十五夜晚约六时,当明月初升,锣鼓声响起,冲天炮声过,神龙出宫迎游到大明堂。此时,高处板灯集结,锣鼓喧天,炮竹连连,“大男板灯”和“男丁板灯”前后相接,在砰碰敲打活塞声中快速接成,组合成一条巨龙,令围观的人欢欣鼓舞,烘托出元宵佳节迎龙灯热闹非凡,洋洋大观的动人场景。 农村习俗惯例,村民娶妻后,长子出生,在第二年,元宵节迎灯一定要迎十桥板灯,谓之“大男灯”,以示生得贵子,显耀门庭,他在桥灯上每两灯间装上纸风车、两人,随风飘展围转,并在竹棒上加绑插彩画的三角旗迎风飘展飞舞,当龙灯走动时显出升旗飘飘,与纸风车回旋声相呼应,有巧夺天工之美,无不令人啧啧称赞,另一种是按丁男参与的板桥灯,但无装饰,迎灯时套接在“大男灯”之后,按预先抽签排定套接,循循有序。 参与迎龙灯的人人须体强力壮,各人都用“担包”捆绑腰身,脚穿草鞋,精神抖擞,喜形于色,显露出生龙活虎、手脚非凡、跃跃欲试,届时准备大显身手,以迎龙蟠飞跃的游艺活动。 接着是神龙开始演出“内蟠龙”节目,龙头蟠在中央,龙身与龙尾板灯在外,一圈一圈的环绕着龙头奔驰。内圈一小步,在外圈的则须一大步跟着飞奔、旋围。蟠的旋转声,随着热闹的叫喊声响彻云宵,观众看得惊心动魄,发呆发痴。然后再玩龙头板灯出围,改演“外蟠龙”,龙尾板灯围在中央,但因龙头板灯体积重大,而外蟠龙奔驰的速度胜过内蟠龙,因此除原有四人外要再增添一人,以稳定龙身而防范摔龙拖龙事件发生,否则如一不慎则会人仰龙翻,供人话柄笑谈憾事,不得不预防的。 玩完内蟠龙外蟠龙后,再后迎着巨龙,穿游村庄周边,由两面牌灯和一颗大球灯前导。牌头灯上正面一分书写《风调雨顺》,另一方则写《国泰民安》,它们的背面绘花鸟图,随着锣鼓带领神龙沿村环绕,先经本保殿,经赵店,转溪干、寮前、祝家、前塘、大坟山,每到一个村家家户户都点上灯笼,燃放爆竹、鞭炮,共庆佳节,喜笑颜开,在向各村游行时走到塘边弯曲的地方,大家都得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监灯的人和户主同时向自己家迎灯人谆谆告诫,生怕其中有人作怪。如一不慎,人、灯就会掉到塘里,酿成事端。龙灯从大坟山出村回来,先由龙尾板灯发动,将长龙使劲向后拉,奔直跑,这样跑了几趟,改为龙尾板灯慢慢游回去,让龙头向前奔跑,名叫跳落龙,这时龙头,一高一低,左右摇晃,观众齐声,欢乐地高喊,这样奔跑几趟人都跑累了。全程游毕已近子夜时分。在龙回归原处,在锣鼓、爆竹喧天声中拆灯工作,点齐红灯迎回家中。 经过大串夜的折腾,由领头人员从龙嘴中取出龙珠灯,然后分送新婚夫妇家中,每户一盏,祝福早生贵子,发子传承香火。受灯户通常设席,炒粉及自酿老酒款待,并备大红包回赠,至此龙灯活动全都结束。

知识出处

整雅志

《整雅志》

本志集《整雅鲍氏宗谱》村情两方面的内容,凡居住在整雅村的村民,不分姓氏、政治观点、社会地位、宗教信仰、职业,根据自愿都可参加,不愿参加保留原谱所载,不书新丁。拟集分、村族史事、记事篇、行第排列、世系图列、名表、传介、传记、墓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整雅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