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雅村迎案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整雅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669
专题名称: 整雅村迎案习俗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28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八月十三是胡公生日,整雅、溪干(属两保)、大坟山,称游仙乡29都四保,四保供奉一尊胡公神龛,三个村轮流供奉。迎案就是一队队汉班族拥一尊由人背着的胡神龛(俗称老胡爷),按固定的路线巡游,接受各村人们祭拜。罗汉班进行武术和歌舞表演。整雅每年都有一班罗汉班和一班小敲小唱,每年过了七月半就请拳师来教,内容有拳脚、棍棒、刀枪对打、走叉、空翻、扑虎等功夫。 “迎案”队伍由胡公神龛及其卤簿(仪仗),拔击揭族的“罗汉班”“唱唱”“三十六行”等组成,总人数约二百多人。“罗汉班”是“迎案”的主角,每班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其基本构成有头旗(俗称蜈蚣旗)14面以上,大刀4把,盾牌4面,哨棒6根以上,还有双刀,双锏、双剑和罗汉孙(化装成各种戏剧中的人物的孩子),小敲唱班唱戏文,“三十六行”、打莲花、踩高跷、哑口背疯等。 “迎案”的开头是八月十一祭叉,各支罗汉班齐集在头年胡公神龛驻在保(村)胡公神龛前举行隆重的祭叉仪式。礼成后各自进行表演。这是迎案的序幕,也可以说是彩排。这时候该村(保)的理事把事先准备好的“盆脆”送给每班“罗汉班”约8斤作为酬谢,其它类型的队伍相对要少些。 胡公戏。初十夜晚开演二天三液,是祈求胡公消灾降福。第一天夜,戏班先敲锣打到胡公座前上香礼拜,将胡公座前的“万岁牌”接到戏台前,然后“庆八仙”,演“天官赐福”,“魁星点状元”,“财神进宝”,接演孝义等省感之类的吉利戏(以后每次开始都要演这类戏),随后演正目,由村人点正目,点村人喜欢看的剧目。八月十三日亲朋好友都要来串门看热闹,各家各户都忙着招待客人。 八月十二游案。游案按一定的路线进行,胡公神龛每到一村,村民都要供上公鸡、猪肉虔诚祭拜胡公。“罗汉班”武术表演,迎案路线一般较长,要化去一整天时间。迎案结束回来时,要送胡公回归座位,所以临近村的理事在路上分给每人二个“盆脆”表示感谢。 上方岩。这是活动的高潮,全体参加者头天晚上都要沐浴洁身,五更天起床,带着各式点心,参与活动角色的还要化妆。吃过早饭,各村“罗汉班”都集中在胡公神座前,待铁铳放过三响,胡公神龛由人背起整队出发。到橙麓,“罗汉班”进行打拳,赤搏对打,棍棒对打等尽情地表演,献艺结束,送胡公神龛上方岩。来到胡公大殿前大香炉换香灰,先把胡公神龛前小香炉里的香灰倒干净,由男巫在火红的大香炉里的香灰抓起来放在小香炉里,“罗汉班”就在换香火的同时从胡公大殿前奔跑到大殿,正跑三圈,反跑三圈,十分紧张。香火换好后,胡公神龛和“仪仗”等物移交给下一年的保接管,这个接管的保就称归案。胡公神龛就在鞭炮、锣鼓声中坐上新的龙位,一天的迎案到此结束。 “罗汉班”所演练的各项武功有促进习武健身的意义,推动农村武术运动,培养了一代代武术高手,增强了人民体质和民族素质,弘扬我国武术精神,在抵御外敌和建设我中华发挥了作用。

知识出处

整雅志

《整雅志》

本志集《整雅鲍氏宗谱》村情两方面的内容,凡居住在整雅村的村民,不分姓氏、政治观点、社会地位、宗教信仰、职业,根据自愿都可参加,不愿参加保留原谱所载,不书新丁。拟集分、村族史事、记事篇、行第排列、世系图列、名表、传介、传记、墓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整雅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