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镇大坟山村过年介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坟山村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646
专题名称: 古山镇大坟山村过年介绍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27/001
起始页: 032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称“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称“春节”,迎新春,处处欢庆、放鞭炮。现在国务院规定,全国放假三天,共庆佳节。 1、除夕,家家户户要净厨,大搞清洁卫生,杀猪、羊、鹅、裹棕、起糕、烧两年饭、贴春联对,三牲祭品谢年,吃团园饭、叫“隔岁”分压岁线,以示有食有余,明年可发财,“坐雪夜”俗称守长夜、长福长寿之说,半夜子时开门,放鞭炮叫“开门”。 2、春联,俗叫“过年对”,先大门,次斗方,楹联,灶君,菜橱,栏头,行担,谷柜,秤等都要贴上红纸,丧家对联用素色,以示哀悼。 3、谢年,旧时谢年,桌上摆三牲礼品,以前女的不参加,小孩不准讲话,一家之主焚香,大小叩首礼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事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三叩首、三斟酒、焚纸钱,放鞭炮、祝拜。一杯斟酒落地,买田置地,二杯斟酒落地大吉大利,三杯斟酒落地,保佑全家老少凑头清健。一九五八年以来,极“左”思潮影响,刮五风,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不断,谢年这一习俗,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谢年这一习俗日趋兴盛,叩谢天地的心越来越诚,摆供的祭品越来越丰盛,放鞭炮的档次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 4、春节,古代正月初一叫“元旦”,建国后改称“春节”,大年初一早餐,全家大少吃鸡子索面,旧时初一天,不扫地、不做其他农活,中餐吃羹、粽,意为耕种犁头实,人们相遇,道喜祝贺,讲吉利话。年初一夜,早睡觉、不点灯、俗称“老鼠嫁囡”,现时尚留部分习俗。 5、瞻祖,旧时年初一早餐后,拿凉笼香纸火炮,到仙间祠堂先祖处拜年,叫“拜太公”、焚香礼拜、放鞭炮,由族长分麻酥,每人一双,有“新经”、“老人”之分,小学以上学历者均为新经,六十以上者均为老人等另加一份,即双名份。本村从一九八一年起,大年初一日又兴起分麻酥,按现有人口分,不分姓氏,每人三双,(村、一队、二队)计三个单位分发,先集中里面香火仙间再到老祠堂,向老祖宗拜年,在祠堂前广场放火炮,热闹非凡。 6、拜年,旧时,年初二开始拜年,先向长辈拜起,一直拜到平辈为止。礼物是麦饼肉、果子包、囡到娘家拜年,要用炒米粉、回凉笼的是索面、粉干、其他等,表示有食有余。路上拜年客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现在拜年,有的年初一就开始,礼物也不同,大多用保健品盒头、补酒、人参、高级饼干等其他礼物。

知识出处

大坟山村志

《大坟山村志》

志是一村的历史、是知识的宝库、科学文化的结晶。是一村的古今总览,是一部承先启后的传世著述,它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三大功能,使之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对于激励今人、启发后代都有重大的意义,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衷心祝愿社林人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同心同德创造更大的功绩,载入新的史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古山镇大坟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