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德卲”匾额由来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唐东村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418
专题名称: “年高德卲”匾额由来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14/001
起始页: 010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清咸丰十一年秋,太平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我们这一带地区,并且到处抢粮掳人,村民无不惊慌恐惧,纷纷外出逃避,坚壁清野,太平军见无人可抓,无物可获,就到处乱窜。 祥学公虽年过花甲,可身板硬朗,种庄稼是好手。他在下农家种植的一坵荞麦,前几天已收获完毕,把荞麦藏在山边,铺上柴草,又把荞麦杆垛高高的。因为太平军出没各村,如挑回家里必被抢走,想到自己的得意作法,心里喜滋滋的。可既要防太平军,又要防别人偷,他不得不整天在下农家藏荞麦的周围看守。 有一天,天气阴沉沉,秋风阵阵,身感有几分寒意。祥学公是一个笃实勤劳,爱粮如宝的人,他看看四周都很平静,心想,割一些柴草,加上这几垛荞麦杆,烧一堆泥焦灰多好。想着想着就在荞麦地的边缘唰唰地割起草来。正当他割得起劲的时候,忽闻下农家的进口处一阵喊叫声,他猛一抬头,五六个太平军已离他不远,逃已是不行了。他急中生智,速往麦杆垛里一钻,全身盖得严严密密的。太平军觉得隐隐约约看有人的活动,怎么忽而不见了,东寻西找一无所得,几个人气呼呼地拿起手中的大刀或长茅,有往草丛里乱砍的,有往麦杆垛乱刺的。可藏在垛里的祥学,忍着剧烈的疼痛,纹丝不动,一声不吭,太平军没发现人和粮等,就悻悻地走了。祥学公在垛里感到湿漉漉的,轻轻地用手握住痛处,再坚持半小时许,没听见响声,他探出头,四面张望了一下,见已无人,就掀开麦杆,站了起来,撕下外衣,略扎一下伤口,一拐一拐地边侦察边走,好不容易到了家。家人看到他血淋淋的一身,边问原因,边给下药,一数有七八个伤口,经过一番调治后,逐渐好转。 祥学被刺而不死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传到了县里,县衙遣人调查属实,就上报了省,徐大人看到报告后很感动,就赠祥学财帛冠带荣身,又赐“年高德邵”匾额一块,高悬宗祠后进左边。不幸,此匾于1958年被卸下洗铁砂而毁。 赐匾时间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适是祥学七十有余,古云,人老七十古来稀。祥学被刺不死,象征寿高百岁,所以赐匾,实为祥学享年八十八。

知识出处

唐东村志

《唐东村志》

本志上限时间尽可能追溯到可查年代,下限至2003年8月止,分为记事篇和人口篇,主要记叙唐东周姓为主,结合施姓。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与历史变革、各个时期党政群组织机构及人员、产业变革与发展、农田水利、山林、工矿商业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