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县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149
专题名称: 永康县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其他名称: 俗称:“鼓胀病”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733.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血吸虫病 俗称“鼓胀病”,有“一年黄胖,二年鼓胀,三年见阎王”之说。永康县内主要流行于大屋、前仓、长城、桥下、四路、城关等4乡2镇。民国时期四路镇螺丝山下的门口自然村,原有近百户烟灶,因血吸虫病肆虐竟成废村。幸存的水火、阿叨父子两人也于1949年被血吸虫病夺去生命。 1956年1月,中共永康县委“血防”专业组成立,3月先在城关镇民主村查出钉螺,从此开展一年二度的钉螺普查。1958年后陆续开展灭螺,采用降水、土埋、茶子饼、五氯酚钠毒杀等方法,屡查屡灭。1984年前仓光瑶有点状残存钉螺,四路西坞村偶发有钉螺面积220平方米,当年查灭。1985年底全县累计查有钉螺面积150.27万平方米。 在查灭钉螺的同时,全县开展查病治病。1956年对122626人进行血吸虫成虫抗原皮试,查出一批阳性患者,并以粪检等办法查出血吸虫病人,采用酒石酸锑钾7天疗法。1965年后采用锑剂20天疗法。70年代后采用锑273口服片,呋喃丙胺加敌百虫肛栓,副品红口服片等药物治疗。对晚期病人加以切脾手术治疗。至1979年底全县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274人,累计治疗354例(部分患者有再次治疗)。多数恢复了健康。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