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表村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地理名称: 天表村
唯一号: 112433020220000200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070.pdf
地名类型: 居住区
层级分类: 村庄
隶属: 石柱镇

参考方位

坐落在龙溪山麓,太表山半腰的小山岙中,以太表山为村名,后演写为天表。地势较高,南西皆山环绕,北与云溪村为邻,距祖居地俞溪头1.5公里,离永康城区13公里。

介绍

天表村属石柱镇,原村庄坐落在龙溪山麓,太表山半腰的小山岙中,以太表山为村名,后演写为天表。地势较高,南西皆山环绕,北与云溪村为邻,距祖居地俞溪头1.5公里,离永康城区13公里,全村共有92户,300人,耕地300亩,山430亩。 1984年因耕种不便,村两委会根据村民的呼声意愿,决定在太表山脚另建新村,并对新村的村庄建设作了科学的规划,原老村民房大多为晚清民国以后青砖瓦建筑为主,进入七十年代后,部分农户建房采用泥土垒墙,四周围构式,简陋而低矮。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村建筑多采用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红砖浆砌,高三四层,有的房子外部采用马赛克或瓷砖帖面,铝合金窗架,显得气派豪华。在村庄下移、筹建新村过程中,历届村支部书记俞龙起、俞享元、俞高潭等人,四处奔波,积极策划,化尽心血起领头作用。 1994年,俞朝波、俞云星、俞德金、俞云祥、俞红友、俞高星等人,四方筹资两万余元,在村口建造了回龙庙。 天表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600来年中劈山造田,为子孙营造了休养生息繁衍之地。特别是建国后,广大村民早出晚归,风雪雨无阻,通过了艰苦奋斗的劳动,终于在1956年至1998年之间,建造了天表口水库、岩塔下水库、株树塘水库,使全村农田旱涝保收,实现粮食自给。当时村大队长俞朝顺任职期间带领村民大修水利,其业绩,天表人将永远铭记在心。1973年修通了从姓傅大桥通往天表村的拖拉机路,为交通运输带来方便。1975年购置碾米机。1980年开始通电,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灯,改变了靠点煤油,甚至桐油灯草和松木片照明的历史,1983年建造了大会堂,全村现有拖拉机5台,摩托车4辆,电视机50台,电冰箱7台。天表人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始祖恒三公俞仕弥,年少时就读书在后塘书院元进士俞拱门下及回光书院,与其兄俞仕宏求学浙东各地,与元末学者李草阁相往来。民国时期及建国后曾办过村校。 俞氏七世孙俞仕弥(1335),认为天表地形是三塘拱卫宝地,状似朱雀展翼飞腾之美丽,可左望乾天云川环绕,右看巽位洁绝尘埃。在元代,从俞溪头分居于此,子孙繁衍至今已传至师行,为俞氏28代。天表俞氏子孙为了不忘先人祖宗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俞双鼎、俞祥定、俞望水、俞金炉、俞成堆、俞大昌、俞凤溪、俞锦雨等人商议策划下,于民国24年(1935)动工兴建,民国26年(1937)告成完工,名曰“仕弥公祠”。其规模前中后三进二天井,可搭戏台,能容纳千人观演戏文,惜于1966年毁于大火。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人物

俞朝波
相关人物
俞云星
相关人物
俞德金
相关人物
俞云祥
相关人物
俞红友
相关人物
俞高星
相关人物
俞享元
相关人物
俞高潭
相关人物
俞朝顺
相关人物
俞仕弥
相关人物
俞仕宏
相关人物
李草阁
相关人物
俞仕弥
相关人物
俞双鼎
相关人物
俞祥定
相关人物
俞望水
相关人物
俞金炉
相关人物
俞成堆
相关人物
俞大昌
相关人物
俞凤溪
相关人物
俞锦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石柱镇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