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乡中心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唯一号: 112431020220000255
机构名称: 桥下乡中心小学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17/001
起始页: 0074.pdf
前置机构: 维新初等小学
起始时间: 清宣统二年(1910)

机构描述

桥下小学原名维新初等小学,创办于清宣统二年(1910),首任校长朱国光。据旧谱记载:“新政颁行兴办学堂刻不容缓,各地以寺产办学者甚多,遂邀普明寺僧商议,以朱云溪公捐助普明寺之部份寺产:田68亩、地2亩、塘19亩、山77亩,拨为学校常年校产,租谷收益作为开支。”当时学生入学不交学费、书费。至“民国17年,砍伐龙窟校山、祠山、大坟、伏虎等山木料,由三宗常、维新常、新丁常、谱常拨款建造校舍”民国二十年新校舍(即报功祠)落成,当时校长为朱逢时。 1939年开设高级班,名为永康县私立维新小学。后实行国民教育,改名为华益乡维新代用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改为公办,以地名为校名称桥下小学。1953年桥下为龙山区委所在地,定为龙山区校,当时作为全区重点学校,肩负对全区小学辅导责任,在人事配备上比较充实,组织全区教师学习、集会、教学研究,举办各种活动、比赛,对全区教育起推动作用。 1958年,区委移到西溪后,1959年改名为桥下乡中心小学,1968年教师回队任教,实行分村办学,1970年本校分为3个小学。虹明、桥一都分别建造校舍。桥下小学附设初中班单独开办,1979年3个小学又重新合并,由三个村集资2万元建造新教室9个,办公室1个。1980年桥下中心校初中班并入桥下初中。 历任校长:解放前朱福汉、朱桂芳、朱加寿、朱贵禄等。解放后有: 朱贵禄(1949—年)胡淑根(1950—1952年)胡林安(1952—1953年) 程朱昌(1954—1955年)童德金(1955—1956年)胡福增(1957—年) 胡淑柳(1958—年)楼昌珠(1958—1959年)郁吾传(1960—年) 王香梭(1960—1962年)吕金朝(1963—1970年)朱显谟(1970—1971年) 梅岩溪(1972—1979年)吕金仓(1979—1981年) 胡章德、胡振东(1982—1989年)方永海、颜瑞东(1989—年) 1992年全校有班级7个,学生278人,专任教师10人,早已实现普级小学义务教育。 学校除坚持正常教学外,并注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辟第二课堂,重视各项活动,特别在培训小学生蓝球队方面,做出成绩。本校小学生的蓝球队在全区历年比赛中,名列前茅,从1986年起参加全县比赛,均荣获前三名,称精神文明球队,得到奖励。 1983年至1984年本校连年被评为全县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桥下村志》

本书分为村域、经济、文化、社会、艺文、人物六篇二十一章,记载了桥下村的自然环境、行政建置、人口姓氏、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概况,反映了桥下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国光
相关
朱逢时
相关
朱福汉
相关
朱桂芳
相关
朱加寿
相关
朱贵禄
相关
朱贵禄
相关
胡淑根
相关
胡林安
相关
程朱昌
相关
童德金
相关
胡福增
相关
胡淑柳
相关
楼昌珠
相关
郁吾传
相关
王香梭
相关
吕金朝
相关
朱显谟
相关
梅岩溪
相关
吕金仓
相关
胡章德
相关
胡振东
相关
方永海
相关
颜瑞东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