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银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唯一号: 112430020220000156
人物姓名: 黄德银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858.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95年
卒年: 1986年
籍贯: 永康县

传略

黄德银(1895~1986)。尚黄桥村人。未读过书。6岁就随父到大鸿春戏班学艺。10岁后拜海高、道士翁、开振等名师学戏,专工小丑。拿手戏有《磨房串戏》、《三郎活捉》、《荷叶包写状》和《滚灯》等。扮演《滚灯》中的小二一角,难度极大。表演时头顶一口碗,内装满大米、鸡蛋,并插一支燃着的蜡烛,连续做打滚、旋转、爬凳、钻凳等“滚灯”动作,堪称一绝。德银先后搭班演于大鸿春、施银台、团体、宏广、仲华、缙东等舞台,功底扎实、唱做俱佳,被誉为“压头小花脸”。解放后,编入缙云县婺剧团。50年代曾去浙江婺剧团参与婺剧整理工作。除口吐戏曲外,还提供了徽戏溯源于湖北,经安徽徽州传入兰溪、金华一带发展而成的线索,被同行称为“活字典”、“总纲先生”。回乡后仍参加业余戏曲活动,常为农村剧团排戏,多次参加县业余调演。从艺80多年,剧目娴熟,先后口传记录徽戏《万寿亭》、《感恩亭》、《荣乐亭》、《沉香阁》、《龙凤阁》等共72整本和32本剧头戏(小戏),为婺剧徽戏传统剧目的收藏工作提供丰富资料。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