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唯一号: 112430020220000110
人物姓名: 李宝剑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833.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878年
卒年: 1933年
籍贯: 永康县
非亲属: 李朱球

传略

李宝剑(1878~1933),峡源村人。清光绪十二年间(1886)本村李元康招收青少年学艺,请同村艺人李朱球任教。李宝剑常在室外窥听,偷偷自学。李元康等无意中发现李宝剑唱腔流畅,表演大方,就带他进科班学演花旦。不久在永康演出,后去金华搭班。宝剑不但演技超群,而且在唱、做上敢于大胆创新。他感到《僧尼会》剧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仍用高胡、琵琶乐器主奏,无法体现小尼姑的激动心情,就提出采用一段音程跳跃较大、长于抒情的徽戏“花西皮”的唱腔,并用较响亮的徽胡伴奏,得到乐师赞同,效果很好。后来这段唱腔就被更多公众所承认,成为传统。又如《二度梅》中的陈杏元,遭奸臣陷害,被迫和番,宝剑运用“移步坐车”的表演手法,以示陈杏元坐在车上与梅良玉依依不舍的惜别心情,使人看后信以为真。后来“移步坐车”同样被后辈采用至今。 23岁的李宝剑,以李庆福班为名在金华、衢州、兰溪起了三副徽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张恭,为了反对清朝统治,与沈荣卿、周华昌组织龙华会。由于张恭爱好看戏,结识了李宝剑,就邀宝剑加入龙华会,李宝剑欣然接受。这以后,李就借戏班掩护革命行动,经常到外地上演宋、明亡国故事,以隐寓复仇之旨。光复会首领魏兰、陶成章、秋瑾等曾多次与龙华会首领会晤于戏班,共商义举。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