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湖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唯一号: 112430020220000028
人物姓名: 徐英湖
人物异名: 谱名:寿梅;化名:落鹰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135.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902年
卒年: 1930年

传略

徐英湖(1902——1930),谱名寿梅,化名落鹰,出生下徐店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勤劳好学,追求进步。1927年由李立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村党支部书记。是年秋,组织和带领下徐店农民协会会员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帮助前陈、柿后、溪岸等村贫苦农民建立农民协会,惩处土豪劣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1928年秋,参加永(康)武(义)联合暴动,担任永康农民革命军溪岸中队中队长。暴动受挫后进入三十四坑、四十四坑一带活动,发展了王振康、楼其团等一批党员,帮助组建了新楼、外木坦、舟山、前陈、古竹畈和上丁等一批党支部。同时,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四十四坑游击根据地。1929年1月,在下徐店后力坑召开的县委会议上,被选为县委委员。嗣后,徐英湖与吕思堂工农武装建立联系,把游击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象珠一带,狠狠打击了清渭、莲塘等地土豪的嚣张气焰。 1929年8月,卓兰芳来永指导工作,9月调整县委班子,徐英湖任县委常委、特派员,负责指导东阳、义乌工作。在东阳南马地区,深入后山马山脚、陈宅、白塔、路西、官桥等活动,发展了张小苟等一批党员,创建和整顿了多个党的基层组织。是年11月,徐英湖随卓兰芳一起回永组织年关斗争。1930年1月11日,武平、游仙二区400多名农协会员,在卓兰芳、徐英湖率领下,在古竹桥会师。武装示威游行队伍从古竹出发,经下邵、可投应、可投胡、灵岩寺前、岩后、井头、西村、岩下街,直到派溪堂慈,沿途张贴标语,烧毁土地陈报,打开常会和地主粮仓,赈粮给贫苦农民以度荒年。这次浩大武装游行遭到当局清剿,36人被捕,7人被杀。徐英湖摆脱追捕,于1930年1月20日,与楼其团随卓兰芳到上海,进党中央举办的训练班受训。 1930年5月,徐英湖返回永康。永康中心县委在四十四坑建立永康苏维埃政权,徐英湖任苏维埃主席。同年7月,根据《中央致浙南的信》和特委决定,把永康的第一、三两个游击中队改编为红军13军团第三团,徐英湖受命致力于“红三团”活动,活跃于游仙、武平、合德一带山区,为游击队筹款,搞武器,并派人与缙云、仙居二地的红军游击队取得联系,扩建红军,把根据地扩大到永、缙、仙三县交界山区。农历五月廿三,徐英湖与中心县委执委章思赞在新楼上丁执行任务时,被凌万丁、凌万新带路的国民党保安队和舟山保卫团围捕。农历六月十三,在永康城内河头坟山慷慨就义。建国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