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地景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坟山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3062
颗粒名称: 第六部分 地景篇
分类号: K92
页数: 18
页码: 267-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古山镇大坟山村地景篇的情况。其中包括永康地景简况、陈亮戏皇帝、永康地景赋、永康地景赋释文、风水宝地--“子燕窝”、老村发展蒸蒸日上、新区建设欣欣向荣等。
关键词: 大坟山村 地景

内容

永康地景简况
  永康位于浙江中部,距省城约220公里,金华50公里,介于东经119°54’—120°21’和北纬28°45’—29°06’之间。东接东阳,南连缙云,西依武义,北邻义乌,总面积约1049平方公里,全市有11个镇、3个街道、二个区(经济开发区、城西区)716个行政村,总人口56.82多万,人均系汉族,市政府设古丽镇。
  永康历史悠久,从各地发掘出土的大量石斧、石矛、石刃、石奔、石镞,说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据清光绪年间纂辑《永康县志》载:迨至三国时期,黄河流域战争频繁,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于孙吴赤乌8年(公元245年)始将原乌伤县的上浦乡正式置永康县,距今1700多年。
  永康原属会稽郡,宝鼎元年置东阳郡,后属东阳郡。南北朝梁代曾一度升为缙州,邻东阳郡。隋朝属婺州,隋文帝开皇9年永康并入吴宁县。隋末又从吴宁分出重置永康县。唐武德4年升为丽州,8年州废,复称永康县,仍属婺州,天授2年拆县之西境置武义县,武后万岁登丰元年又拆县之东南部置缙云县。民国26年(1937年)又将东部第七区辖境(旧孝义乡)划出置磐安县(原属东阳县后又掰分)。
  1957年将桐琴村划出归武义县管辖,1958年武义,宣平二县并入永康县,1961年又将原武义、宣平及原永康的董村划出重置武义县,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为永康市。
  相传,永康置县时,适孙权母患病初愈,来此进香,有祈望“永保安康”之意,故命名为永康。
  本市大地构造属华夏陆合之东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火成岩为最广,约占五分之三,盆地出露地层多系湖泊沉积物,在葛塘下、溪心等地有凝灰岩鱼化石。
  地势,东南北三面多山,西部较低平,中部丘陵绵延起伏,境内山脉属仙霞山系。河流,主要河流是永康江,长达10公里,属钱塘江大系,其支流有南溪、华溪、酥溪、北溪、西门溪等,永康江、华溪、酥溪两衅均为平原,以华溪沿岸平原为大,构成永康丘陵盆地,是本县主要产粮区。在全县总面积中,江、河、湖约占7.7%;平原占20.3%,山区丘陵占72%。
  气候,属西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然而梅雨季节是全年降雨量较多和降雨时较长的季节。夏秋之间有台风、暴雨、冰雹,少数年份出现晴热少雨或高温干旱,乃为本县灾害性天气。
  自然资源主要有莹石矿、珍珠岩和黄沙、建筑石料,全县山林面积有98万亩,用材林有松、杉、樟、毛竹。果树有桔、梨、枇杷、柿子、栗等,本县山水溪流湍急,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可供灌溉、发电、饮水等综合利用。
  本市交通以陆上公路运输为主,金华、温州、永康、东阳、壶镇等公路干线斜贯县境,通往方岩的公路,永东公路各有二条,杭、金、衢高速公路,金丽温铁路直经永康与全国各地连成交通网,并实现了各乡镇各村通公路,交通比较方便。
  永康胜景主要有方岩、寿山、灵山、龙窟等,永康方岩巍巍岩山拔地而起,四面如削,峥嵘壁立,唯南通一小经至山腰而绝,再叠石为磴至“百步峻”其上“步云亭”,登上沿岩架石板为栈道,楣栏直通岩顶,凡八、九转称“飞桥”将至顶两山对峙,架石为屋叫“透关”,俗称“天门”,现在与对面贯通叫“一桥飞架南北”,由天街直通“广慈寺”正中供奉为民请命的“胡公大帝”,每日香客不断,农历八、九两月更是川流不息,方岩奇伟胜似华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山(也曾称五峰书院)在方岩山以北二里,灵岩位方岩五里许,风貌之美视若画屏,著名陈亮状元,儒家学者朱熹早年曾在寿山五峰书院讲学。
  永康胜景除风貌秀美,视若画屏的五指岩、灵岩、龙窟、公婆岩等,最近由宣传部、旅游局、新闻文化出版局、广电局、永康日报社共同举办,评出新十景。它们是:金蟾观鱼—园周村,仙翁月望—石苍岩,龙湖神雾—盘龙谷,仙峡虎踪—虎踞峡,寒山翠谷—大寒山,紫薇古韵—紫薇园,太平遗风—吕氏文化中心,九狮闹春—九狮沟,仙渡遗踪—岩渡里,画眉洞天—画眉岩。
  由于永康土地稀少人口众多,为求生计,男丁到一定年龄就外出学手艺。普遍认为“千秧八百不如手艺伴身”,铁匠、铜匠、锡匠、木匠、钉秤等各行业的师傅遍布全国各地,素有“县县不离康,离康不是好地方”之说。
  改革开放以来,凭永康人的聪明才智,见多识广,大胆创业,从家庭手工作坊发展到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现有五金企业约一万余家,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生产机械五金、装璜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及至生产汽车等一万多个品种成为全国闻名的“五金之乡”五金之都,为永康的发展腾飞,奠定了坚实的良基。
  二〇一〇年十月编者整理
  陈亮戏皇帝
  (民间传说)
  宋绍熙年间,陈亮中了状元。一日上朝,光宗见永康新状元陈亮。陈亮年虽长而英气不凡,不禁问道:“陈爱卿,你出身在永康什么地方?”“身座龙窟,手捧两珠,脚踏两王。”“喔,真了不起!永康有那些地方景致?”
  “永康有五里花园,十里长城,十五里花街。”“还有啥?”“九犁八百,一耙千秧。”“喏大的田,又何有喏大的牛耕?”“永康有头水金牛,牛绳吊里溪石柱,牛头插五岗塘食水,牛屙(ē)放牛屙岭(牛荷岭)则止”。“这牛又吃什么呢?”“鹿头(炉头)人参。”“难道永康有这么富?”“永康有十五里金山(荆山)。”“唔!这么个好地方朕想亲自去看看。”
  这时陈亮想,决不能让这昏君去寻开心,否则,永康百姓会遭殃,于是奏道:“啊!去不得,永康有山岭阻挡。”“有啥山岭?”“白窖(白窖岭)如天,上落半年。”“花半年朕也得一趟。”“还有鸟江(鸟江溪)难度半月沉江。”“沉江半月也要去。”“更有狭水弄狭。人过侧过,马过骨散。过了狭水弄狭,方见太平。”
  光宗听了自知吃不这般苦头,只好扫兴作罢。再看到旁边有位缙云进士又问道:“永康景致那么多又好,你缙云有啥?”“我缙云石笋千丈长(高)”。
  万岁不信,“千丈长的石笋如何量”?
  缙云进士一时语塞,无言以对。陈亮见他虚汗直淌,马上用朝笏一横给以暗示。缙云进士顿悟,“日落西山用影量”。
  皇帝看在眼里,见陈亮遇事机灵,永康地方景致唯恐有诈。若属谎奏,欲加之罪,立即派员前往查访。经查有关永康地方景致的描述,确实有依据,只得作罢。
  原载《永康日报》
  永康地景赋
  星分婺郡,邑号丽州。松石、桃源,古称胜境;五岗、双锦,代产名贤。历山系虞舜躬耕之地,荊州乃关公坐镇之方。磻溪之勋开八百,东山之泽亘千秋。河南、山西,一县兼管两省;太平、长安,两郡不过两乡。他如东陇、西峙、南园、北镇,四方之位置天成;青山、白塔、皂曙、朱明,五色之含辉掩映。观夫柳墅风和,梅墩日暖,宜其春也;深河浴鹭,莲塘浮鸥,宜其夏也;桂溪横渡,半月沉江,宜其秋也;大衣楚楚,上裘翩翩,宜其冬也。
  尔乃玉峰含翠,金竹映霞,清渭笼烟,虹霓挂彩,天表之精华变幻,山川之景象无穷。新屋花楼,雅构赤岩之口;独松古竹,秀挺白石之旁。文楼高耸,爱读唐诗;花园幽雅,喜弹桐琴;左植李黄,右栽橙绿。后堂有鴻儒谈笑,上厅有高朋宴饮。紫烧罐收贮东陈之茶,香能扑鼻;大小盘盛来尖山之枣,食可养神。峡源枇杷,俨若金丸铺野;拱瑞杨梅,恍如赤玉盘枝。剖柘坑之梨,其甘似蜜;尝方山之柿,其味如兰。
  至若台门外,高筑八字墙,谁窥里屋?茶园前,上通九里口,方见外洋。提鞭上马,跑过下江桥,缰吊石柱;乘船下篙,撑入上湖里,舟泊斗潭。水阁楼隐清可爱,金镀殿华光照人。四路口水陆通行,八仙岩祖师聚会。道士陇前建造郎山殿,和尚桥畔供奉观音堂。溪口溪心藏古剎,寺前寺后拜弥陀。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联络七里经堂;江南名士,东海高人,讲学五峰书院。
  见夫!八盘岭隔日离天,两头门观风望月。栽六葱之竹,凤舞岩前;架五锦之桥,龙蟠溪岸。鹰爪如勾,飞过上阳捉蜂鸟;仙毛似锦,接起长绳钓鲤鱼。五指岩跳出拜白象鼻,三眼井飞起金江龙。寮前骆奔走如飞,岩后莺娇声似笛,山后狐百般妖媚,后宅猪两耳峥嵘。九狮口舞爪张牙,八哥畈群飞集队,马过滩弛聘校场背,牛经岭放牧油草塘。
  老鸦啄深堰之水,石羊斗高畈之巅。,蟹坑横走,爬入下溪池;弱犬丧家,逃归上水碓。翁埠溪边观鱼跃,古山筻里听鹤鸣。或偕前儿郎敲棋于塔石,或伴黄耳翁垂钓于菱塘。凉风桥炎天避署,火炉坑冬日御寒。前有金山岭宝藏兴焉,后有富贵坑万物皆备,奇花异卉遍植西园,珠玉金银贮藏东库。耕不尽下田园之田,读不尽上书堂之书。窃慕大雅之名,谁作知音之赋。不禁为之歌曰:
  白雁鸣兮湖西晚,金鸡唱兮溪东明;
  枫林落兮黄叶舞,斑虎啸兮小童惊。
  听公婆话,将七姑配前儿郎,拔长田八百秧,后孙不得争执;本富贵家,命五子撮上白石,甃花街十五里,小童亦可游嬉台门前造木塔,高四十四丈;铜山岭出独松,大三十五围。
  原载 2009年3月2日《永康日报》
  一塘角 二头门 三川坛 四路畈 五指岩 六绿英 七里经堂
  八字祥 九里口 十里牌 十一转花街 十二到长田
  应子清 录
  《永康地景赋》释文一.题解:
  《永康地景赋》在民间留传颇广,老少妇孺几乎都能哼上几句,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全赋共包含一百数十个永康地名,采用了谐音双关、同名顶替、比喻、形容等多种修辞方法,句子长短相谐,对仗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既有山川之景,也有风物之情,向为本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特加辑录整理,并添注释,以飨读者。二.注释:
  1.婺郡——金华府旧名婺州,古谓金华地当天文婺女星分野。丽州——永康县古称丽州。
  2.松石——指城北松石山、松石亭。桃源——指桃花洞。“老松化石”、“桃洞浮花”。各为永城八景之一。五岗——即五岗塘,属雅湖乡。双锦——在崇道乡。北宋时,五岗塘的徐无党、徐无欲和双锦的徐纲、徐纪,各为兄弟进士。
  3.历山、荆州——均在新店乡。
  4.皤溪——新店乡的本扎,曾称碡溪;雅吕乡有皤溪桥,是本县最大的单孔弧形平面桥。八百一指方岩乡葩陌。相传姜太公垂钓皤溪,八十遇文王,被尊为尚父,为周开八百年国运之基。东山——一在新店乡,一在童宅乡。晋谢安曾经辞官归隐东山,后复出山作了宰相,是为“东山再起”。千秋——指千秋桥,在岩后乡古竹畈。
  5.河南——属长城乡。山西——属清溪乡。太平、长安——均系永康县旧乡名。
  6.东陇——指雅湖乡的栋陇。西峙——指西时(废村),属花川乡。-南园——属城关镇。北镇——指城内北镇庙。青山——指青山口,属西溪乡。白塔——属苏川乡。皂曙——待考。朱明—属长田乡。
  7.柳墅——属清溪乡。梅墩——指李店乡梅端。
  8.深河——指唐先镇之新河。莲塘——属雅湖乡。
  9.桂溪--又名桂川,已划入磐安县。横渡--在黄坟水库之北,属雅吕乡。半月沉江--属溪岸乡。
  10.大衣一即大支,属花街乡。上裘一即尚裘,即花街乡之尚裘
  11.玉峰--棠溪乡上马旧名,今村内尚有玉峰桥。
  12.金竹--指金竹降,属岩后乡。
  13.清渭--指清渭街。
  14.虹霓--城内有虹霓巷,唐先镇有虹霓塘。
  15.天表--属俞溪头。山川--指城内山川坛。
  16.新屋--属石柱乡。花楼--属舟山乡。赤岩--指赤川,属八字墙乡。
  17.独松--属方岩乡。古竹--即古竹畈,属岩后乡。白石--指上,下柏石,分属清溪乡和溪岸乡。
  18.文楼--即文楼山,属方岩乡。唐诗--指唐先,镇名。花园--属长城乡。桐琴--在县之西部,已划入武义县。李黄--指方岩乡之橙里王。橙绿--即橙麓,属方岩镇
  19.后堂--指后塘弄,属古山镇。上厅--属大后乡。
  20.紫烧罐--指芝英镇紫霄观。东陈--属花街乡。大小盘--已剐入磐安县。尖山--又名箭山、珠山,在球山乡。
  21.峡源--别名峡源坑,属珠山乡。拱瑞一即永祥乡之拱瑞下。
  22.柘坑-一属童宅乡。方山--一在新楼乡,一在清溪乡。
  23.台门--属舟山乡。八字墙、里屋。
  24.茶园--在岩后乡大园村附近。九里口--属雅吕乡。外洋--指中山乡之外杨。
  25.上马--属棠溪乡。下江桥--据县志载:“东南有下江桥,去县二十余里”。今名东风桥,在田畈林与雅应之间,跨华溪。石柱--乡名。
  26.下篙——指旧太平乡下高,因建太平水库已迁废。上湖里——指方岩乡之象瑚里。斗潭——属前仓乡。
  27.水阁楼——在城关镇牟店西北;原柏山庙与加油站之间,旧有水阁楼和水阁楼塘。金镀殿—即金杜殿,在八字墙乡之金村附近。
  28.四路口——属四路乡。八仙岩——在烈桥乡之横桥附近。
  29.道士陇——即道士岩,在俞溪头乡之上杨附近。郎山殿——即榔山殿,属古山镇。和尚桥—原名和让桥,在城关镇武义巷西头。观音堂——今名官英塘,属大后乡;又西溪乡玉川,旧名观音堂下。
  30.溪口一属崇道乡。溪心——属云山乡。寺前——属石柱乡。寺后——指溪岸乡之柿后。
  31.七里经堂——在烈桥乡。五峰书院——在方岩镇。
  32.八盘岭——在棠溪乡。两头门——属胡库乡。
  33.六葱——即绿葱,在旧四十六都,已划入磐安县。岩前——属唐先镇。五锦桥,在李店乡。龙蟠——指花川乡之龙盘岭。溪岸——属溪岸乡。
  34.鹰爪——指长城乡英阁。上阳——指俞溪头乡上杨。蜂鸟——指俞溪头乡的峰箬坑。
  35.仙毛—一花街乡旧有仙毛村,在尚仁与金长园之间。长绳——指长城。鲤鱼指溪岸乡的鲤鱼塘。
  36.五指岩——在中山乡。白象鼻——在城北拖拉机厂附近。三眼井——在城内三眼井巷。金江龙——属胡库乡。
  37.寮前——属胡库乡。岩后——在岩后乡。后宅——属四路乡。山后狐——指山后胡,属八字墙乡
  38.九狮口——或谓指冠岩,在县南二十五里,方体如狮形,其四近诸山形犬、颜色与此岩一体,俗称十八狮子。八哥畈——指俞溪头乡的八哥儿畈。马过滩——在俞溪头乡姓傅村东边。校场背——县志作“教场背",旧为演武场,地处在县榨油厂北面,复制厂、龙王庙西面。牛经岭--在石柱乡。油草塘--属花川乡。
  39.老鸦--指崇道乡老鸦堰。石羊--指羊角塔,在历山上,有两石相斗如羊角。
  40.蟹坑--芝英古麓山有地名蟹坑塘。下溪池--属胡库乡。弱犬指朝川,朝川原名肖犬,属前仓乡。上水碓--在云山乡。
  41.翁埠--属崇道乡。溪边--属长田乡。古山--镇名。筻里--属石柱乡。鹤呜指鹤呜桥,在堰头乡。
  42.前儿郎_指俞溪头乡前吴郎。塔石--属长田乡。黄耳翁_指云山乡盼黄务。菱塘一属四路乡。
  43.京风桥--即梁风桥,在城内健康巷东首。火炉坑-一在花川乡金秋塘附近,今建有火炉坑水库。
  44.金山岭--指长城乡之荆山,荆山旧作金山,通县城有岭。城富贵坑--在李店乡,旧有富贵坑亭,在石宕下之东。
  45.西园、东库--均在城关镇。
  46.下田园--属童宅乡。上书堂--桥下乡旧有尚书堂,今废。
  47.大雅--指城内大雅巷。知音--指芝英,镇名。
  48.白雁--即永祥乡白雁口。
  49.湖西--属云山乡。
  50.金鸡--云山乡黄务有金鸡殿,清溪乡有金鸡笼(废村)。
  51.溪东--在长田乡塔石附近。
  52.枫林--属前仓乡。
  53.黄叶--指八字墙乡横岘。
  54.斑虎--坐落芝英至岘口中间,毛塘秋附近。
  55.小童--长田乡绍童,原名小童。
  原载永康日报
  胡库乡地名诗
  公婆岩脚双门开,旅游方岩胡库来。
  胡公大帝祖居地,尚若不来别后悔。
  前杭导游口才好,包你满意喜开怀。
  墁塘雪塘鲤鱼跃,大塘前塘鱼更肥。
  后林落下青后叶,前园百花正盛开。
  南山盘踞金江龙,寮前骆戴誉驼归。
  “燕窝”常筑大坟山,风水宝地育英才。
  溪干溪水永不干,下溪池水渗过来。
  整雅整治更优雅,村庄容貌添秀美。
  皮店赵店和楼店,吃宿方便不会累。
  烧香拜佛寺下胡,黄金万两前金采。
  祝家祝你永康健,开开心开还再来。
  大坟山景色
  风水宝地——“子燕窝”
  吾村位居整个永康中心地带,距县城约十五公里,离胡公大帝供奉的方岩旅游圣地仅五公里,位坐古山、芝英两镇居中,各相距约三公里。巍峨屹立公婆岩山顶上的公婆天天与本村遥遥相望。本村地处黄土丘陵地带,四周山水环抱,池田相间,环林荫翳,古木参天,绿林素裹。整个老村庄座落小山坡中心最高处,地势明显高于周边各村,彼时素有“燕窝”之称。村东与前塘、青后叶两村接壤,南面与大塘、祝家山塘土地为界;西边与整雅、赵店山林土地为邻。始建于民国时期的方岩大路(公路)紧靠我村正北边。全村共101户,276人,祖祖辈辈素有为子孙后代造福,兴家立业之志。在新楼、方岩、上里叶等地添置了“和扇笼山”、“苏家山”、“上里叶山”等上百亩山林。开发了水面积30余亩远近闻名的芦溪水库,给村民带来生活、养殖的方便,又能灌溉下游上八百余亩土地。挖掘了隔塘、大麦塘、四毛塘等山塘二十口之多。过去我村农民主要以农业耕种为生,全村共有良田190余亩,旱地80余亩,山林220余亩。
  由于本村地处前塘、祝家、整雅、赵店等自然村的中心地带,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均成了五个自然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活动中心。六十年代初期,寮前、胡库两乡合并,乡政府所在地设置本村浩常太公祠堂,我村又成了全乡范围内三十六个自然村的行政中心。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本村积极响应党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伟大号召,把沿世方公路以南的大坟山、赵店、青后叶、前园等村地块规划为工业区,向我村征用了61033平方米的土地。本村应势发展,全村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燕窝”不断向村北边延伸。原先的隔山、黄泥墙山、芦溪塘坑范围内,不到二十年十幢高大的厂房和二十六幢商住高楼相继拔地而起。本村在老村的基础上开辟了布局合理,排列有序的新区。
  为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开发旅游需要,政府部门规划建成一条贯穿本村南北的青寮公路。尔后,在原世方公路的基础上,又新建成沿本村芦溪塘南面共六车道中间设绿化带,沿途装上路灯宽广而美观的方岩大道(又称迎宾大道)。它自西至东直穿村中而过。这样原世方公路与新建的青寮公路、方岩大道交叉成“干”字形,构建成我村东南西北出行方便,运输快捷的交通网络。犹如给“燕窝”里的“金凤凰”插上金翅膀。
  2003年全村铺浇水泥路后,第二年紧接着进行老村改造,村庄整治。粉墙壁、砌塘岸、装路灯、建花坛、栽花木、清垃圾、拆平房,“燕窝”又着新装。使全村山更绿水更清,地面更简洁,墙壁更雅观,环境更优美,本村曾荣获金华市先进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等光荣称号,受上级部门的嘉奖。
  新一代村民为建设繁荣昌盛、富饶秀美的新农村,努力拼搏,大胆创业,冲破了靠农业谋生的小圈子,农工商全面发展。本村共引进十多家有一定规模档次的企业。我村民开办作坊手工业26家,18人经商或开商店,有的向县城、省城及全国各地发展,甚至把生意做到国外去。目前为止,全村新建钢筋水泥结构三层楼房64幢,原土木结构的老屋,几乎成了外来务工人员之家,最多时外来人员约有1500人居住在本村。轿车、面包车、运输车、摩托车成了村民出行、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计算机、照相机等现代机电,普遍成为各家各户的家用器具。村民真正过上了“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自来水流到锅灶头,看戏坐在床横头,商场、菜场就在门口头,运输出行车辆开着走,吃穿住房更不愁。”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幸福生活。
  子燕窝诗(一)春暖百花满燕窝,燕窝孕育人才多,文韬武略古今盛,祖辈功勋尽巍峨。后世儿孙承祖德,工农商学俱网罗,财招万里民殷实,闲来常念福禄歌。
  子燕窝诗(二)
  苍松翠竹满山岗,烟波氤氲匿村庄。
  犹似燕窝藏林海,桃花园里日方长。
  前人功勋杀柱国,历代年少擅农桑。
  喜得闽赣红浪起,红军长驱入永康。
  打碎枷锁得解放,百业兴隆财源旺。
  子燕窝里风雷激,实现小康信心强。
  祖坟:--“浮水蛙蟆”
  “浮水蛙蟆”又名老奶坟。传说为应氏始祖五世太婆徐老夫人之茔墓。相传,徐老夫人生前偏信风水,且认识不少风生先生。一日与风水先生闲谈时,听社林有一墓穴是一口水井,若得葬该穴,其后世子孙昌盛兴旺,富贵无比。徐氏闻之,心中欢喜。乃于一晴朗之日,华服出行。至社林竟跳入井内而殁。太公悲痛之余,备棺木,并在井底用碗底拼成八卦图案,用铁扁担支承棺木而葬焉。自明清至民国期间,岁时祭祀,从未间断。“浮水蛙蟆”位居东端水中,至今,该墓仍奇迹般地永远高出水面,故有“浮水蛙蟆”的胜景,确属奇观。
  “浮水蛙蟆”
  五世改公徐夫人 为兴氏族献芳魂 绿水长浸蛙蟆穴 长蛇叱舌欲噙吞
  坚贞凛烈朝霞护 鲜红旭日镇乾坤 茔墓虽久神犹在 世代后嗣吊英灵
  鲁池
  注:相传鲁班池系先师磨斧凿处所,故而得名。
  鲁班池塘水清澈,鲁班塘底岩细洁,
  清水细岩磨斧凿,构成大厦千秋业,
  当年先师勤劳动,后世子民效遗风,
  鲁班池塘可作证,而今勤劳夺天功。
  隔塘
  隔塘在村南,埠头满塘沿,巧似八卦阵,欢笑声自喧。终日人不断
  相互信息传,谁家有苦难,速即通全村,同伸援助手,解扼一瞬间。
  来塘为洗涤,沟通极自然,纠葛能排解,忧愁众人牵、小小一池塘,
  却把众心连,全村团结紧,日月换新天。
  公婆岩村东傍公山、俗称公婆岩、公岩似削壁,婆岩石斑谰,直身问青天,因何无头发?岂云有潜越,故而遭雷打?(屠杀)我俩若有神,缘何不下凡?长困公山顶,几时回人家?
  三潭影影
  一潭池水清,埠头列锦屏,欢笑声不断,噼啪捣衣频。
  二潭岩塔塘,鱼踽莼叶青,轻风拂绿水,吹绉苍松影。
  三潭隔田塘,菱禾满水荡,落日晚风和,余辉闪霞光。
  三塘成品字,品味有余香,村中胜景少,三潭亦爽朗。
  两城卫村
  大麦圹岸水口城,横夸一坑巨龙形。
  翠竹苍松满城郭,护卫西陲万年青。
  村北筑起后山城,香樟丛密集浓荫。
  盛夏骄阳宜避署,纳凉人士伴蝉鸣。
  村前三鼎
  厅堂明初建,确立千秋业。隔田连接八十丘,三脚鼎立龙井头。宝鼎黄金价,地处村门口,古代先贤创增收,而今宝鼎仍依旧。八十胜百秧,永保禾苗秀,祖业传万代,后世承庇佑。
  伏猫观鱼伏猫双樟下,观鱼大麦塘,微风碧水动,疑是鱼飞扬,四爪欲奋起,心动口难张,馋涎汩汩淌,睁眼鱼躲藏。此乃一景观,作者非荒唐。
  老村发展蒸蒸日上
  大坟山村源远流长, 六百多年历尽苍桑。
  青山绿水环抱全村, 人杰地灵伟业开创。
  民国时期灾难深重, 全体村民不息自强。
  三年灾害生活艰辛, 节衣缩食度过饥荒。
  文革时期又遭浩劫, 团结一致坚信有党。
  “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干群一致奋发图强。
  基本建设不甘落后, 各显其能办厂经商。
  钱袋鼓了心中踏实, “子燕窝”里又披新装。
  条条道路水泥浇制, 粉刷墙壁改造旧房。
  幢幢新楼拔地而起, 老人归仙住“百岁坊”。
  改水改电方便于民, 清理脏乱卫生健康。
  重砌塘岸建造花坛, 栽种花木香气芬芳。
  扩建学校组建乐队, 书声朗朗乐曲悠扬。
  文化教育生动活泼, 体育运动广场宽畅。
  商场超市买卖方便, 老村发展蒸蒸日上。
  改革之歌放声高唱, 步入小康斗志昂扬。
  新区建设欣欣向荣
  改革开放强劲东风, 全体村民闻风而动。
  三坑三山建工业区, 能人引进犹如潮涌。
  厂房高楼排列有序, 大坟山村不断扩容。
  沉睡山坑均已唤醒, 无工不富铭刻心中。
  各行各业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机声隆隆。
  五金产品旺销各地, 经商办厂各显神通。
  增加收入解决就业, 发展经济全面启动。
  民营企业争创伟业,新区建设欣欣向荣。
  注:三坑指:瓦窑塘坑芦溪塘坑、岩头荡坑
  三山指:隔山、庙头山、黄泥墙
  芦溪塘岸
  社林村民真精明,筑造塘岸动脑筋。
  防洪蓄水是堤岸,旱涝灾害保收成。
  节约用地讲效益,商住高楼岸上排。
  交通要道穿南北,方便实惠利村民。
  “三合一”塘岸稀少有,蓄水商住交通多功能。
  方岩大道
  方岩老路村边过新建大道村中穿
  六个车道宽又阔中间镶着绿化带
  全程路灯银光闪疑似银河落凡间
  众手铺成幸福路过往车辆如穿梭
  犹如我村插双翅出行运输真方便
  方岩胜景更接近全国各地紧相连
  胡公大帝添欣喜村容村貌大改观
  百岁坊
  世世代代不忘先辈,子子孙孙孝敬爹娘。
  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建百岁坊改革殡葬。
  后坟山旁屹立”洋房”,整体结构古朴大方。
  周边环境祥和优雅,苍松翠柏放哨站岗。
  送行路径通往平坦, 常青樟树肃立两旁。
  壁葬穴位排列有序, 瞻仰大厅庄重宽畅。
  归仙先辈各俱灵位, 按照辈分排列安放。
  祭奠礼仪文明简朴, 寄托哀思永不遗忘。
  节约用地留予后人, 高风亮节世代颂扬。
  本部分,从“子燕窝”诗二首至“伏猫观鱼”摘自一九九二年《社林村志》---编者注

知识出处

大坟山村志

《大坟山村志》

志是一村的历史、是知识的宝库、科学文化的结晶。是一村的古今总览,是一部承先启后的传世著述,它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三大功能,使之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对于激励今人、启发后代都有重大的意义,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衷心祝愿社林人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同心同德创造更大的功绩,载入新的史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古山镇大坟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