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流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坟山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3008
颗粒名称: 应氏流源
分类号: K810.2
页数: 2
页码: 2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古山镇大坟山村应氏流源摘自社会科学院姓氏研究会《姓氏来源》。
关键词: 大坟山村 宗谱 应氏流源

内容

应姓起源汝南,祖宗应侯。
  《广韵》和《姓氏考略》等书记载明确。《广韵》记载:“周武王之子封应,其后以国为氏”。《姓氏考略》记载:“周武王第四子应侯之后,以国为姓,望出汝南颍川”。
  应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克商,封第四子姬达于应(约在今河南叶县一带)为诸候,后来应国国土被其他诸侯侵占,应侯的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为姓氏,从而产生应姓。
  应氏出姬达,出土文物亦可作资证。据已出土青铜器数十件考古,著名者有“应侯钟,见《文物》”1973年第10期。应侯,西周恭王时期人,名见工,应国国君。钟烙载“佳正二初月初吉,王归自成周,应侯见工遗王于周。辛未,王各(格)于康,荣伯入右应侯见工,易(锡)彤弓一,彤矢百,马四匹。”又有“应监甗(yǎn)”①,见《考古》1960年第2期。应监,西周早期人。郭沫若先生《释应监甗》云:“作器者自称应监,监可能是应后或者是应公之名,也可能是中央派往应国的监国者。”
  周代初期的应国是在中原的河南地区,其子孙后代大多活跃在河南境内。到了汉代,在汝南和颍川两地繁衍成为望族②。全国各地的应氏是从这两地分支出去的。汝南堂,出自西周时期的应姓家族,属汝南郡置。由此,应姓人民世代沿用“汝南堂”名。
  历史上,应姓出了许多名人。西汉隐士应曜隐淮南山,汉高祖时四皓与曜被征召,唯应曜不出。当时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之称。东汉学者应劭,字促远,汝南人,博学多闻,举孝廉。灵帝时拜泰山太守连破黄巾有功军谋校尉。当时典章淹没,朝纲不正,应劭著《汉宫礼仪》,作为朝廷制度准则;又著《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对汉朝文物的保存有很多贡献。东汉时还有文学家应旸(yáng);三国魏文学家应璩(qú);宋有太常少卿应舜臣;抗金名将应纯之;元有名士应本仁;明有云南左布政使应履平;高僧应能。清有诗人浙江永康应宝时。

附注

注:①甗(yan)—古代炊具,中部有箅(bì)子。②望族——指有名望的家族。

知识出处

大坟山村志

《大坟山村志》

志是一村的历史、是知识的宝库、科学文化的结晶。是一村的古今总览,是一部承先启后的传世著述,它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三大功能,使之前有所稽,后有所鉴,对于激励今人、启发后代都有重大的意义,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衷心祝愿社林人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同心同德创造更大的功绩,载入新的史册。

阅读

相关地名

古山镇大坟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