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祠堂修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79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祠堂修建
分类号: F320.3
页数: 2
页码: 33-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市亳塘公祠是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亳塘村的一座祠堂,是亳川应氏宗亲的祭祀场所。它建于清乾隆元年(1730),毁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后于1997年重建。祠堂分前、中、后三进,有戏台、神龛、匾额等设施。除了供奉牌位、祭祖外,还有其他功能,如演戏、制作家具、设宴请客等。亳川公祠周围还有其他应氏的三间厅和老厅等古建筑。
关键词: 祠堂建设 建设规划 亳塘村

内容

亳川公祠 坐落下亳村大亳塘村里壁,坐北朝南。东朝百岘冈,北靠后山头,东临下亳塘村民住宅,西偎大亳塘。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为5开间,中间两个天井。砖木结构。南面正大门,门洞呈凹形,以防木门被雨水侵蚀。大门上挂一木制牌匾,上书“亳川公祠”四字楷书。东边开有旁门,比正大门小。正大门一般不开,遇重大庆典活动才开,平时只从边门出入。房顶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离大门约3米处,利用第一进(前厅)中间四根木柱搭建一个木制戏台。戏台约40平方米大,供请剧团(戏班)演戏用。第二进中厅空着,第三进后厅靠后沿墙壁建一个梯状三开间阔的神龛。顶上加制天花板漆红,供本族子孙安放牌位之用。
  这个祠堂除了供奉牌位、祭祖、演戏、村人制作大型家具作工场和红白喜事设宴请客外,对有功于国、有德于民的族人在大梁上高挂匾额,如中了举人以上学位的,受皇恩封敕的人等。匾额呈长方形,俯瞰状横挂,对兴办教育有功的人写“乐育英才”之类。还有一种长方形直挂的匾额。这种匾额一个祠堂只有一块,主要书写该祠堂先祖的名讳和功德,直挂在中厅正中,其制作比普通横挂的匾额要考究,气派得多,四边镶嵌雕有各种图案的匾翅。
  祠堂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其子孙清朝时中了举人(乡试)、进士(殿试)和解放前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的,学校就用整张黄纸写的捷报直接派人送到你所在的祠堂张贴。房头最大的宗人称为“祠堂家长”,商议本族重大事宜时也在这里进行。民国时期及解放后一段时间还以祠堂充作校舍之用。
  亳川公祠建于清乾隆元年(1730) 月,毁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1997年仲夏,在应加球、应业倡、应朝江、应秋滚、周章威、应新齐、
  应江苏等应氏宗亲的倡议下,已重新修建了亳川公祠。
  应氏里庵三间厅 坐北朝南,建于清康熙年代。因年久失修,于20世纪80年代倒塌,至今已只留地基一片。
  亳川应氏蕃六常下洪潍、洪澄三间厅 朝东,南边棚头靠路和塘。修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20世纪60年代后产权已属个人。
  亳川应氏蕃二常、洪大房三间厅朝东,北边棚头靠塘,修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北边门口上端,书有“思祖德”三个楷字,是邑庠生文燮公手笔。50年代前曾作村初级小学校舍。50年代后作亳塘村办事处。到50年代,村办事处搬迁大会堂,产权属于村集体。
  应氏上新屋三间厅 修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是蕃六常洪涵公的祠堂,坐东朝西,年久失修,现在已不存在了。
  龙川应氏老厅 坐北朝南,是蕃二常下洪二房洪降公之子志祥公祠堂。前后二幢。后幢先造,造于清咸丰八年(1858),前幢造于民国29年(1940)。泥墙、青瓦,三间排正,二个小厢间,一个露天天井。后幢设有神龛,供奉洪字行以下洪二房神位。神龛上方横梁上挂有“格思”二字匾一块,是邑庠生崇徕公手书。,前方横梁上挂有“松竹堂”三字牌匾,是柏松公手书。并有一副楹联,联上写道:“松劲松盛松高洁;竹柔竹刚竹虚心。”联语不知何人所撰,那个所书。联语意味深长,有回味!神龛与牌匾毁于1958年前。老厅给翁麓初级小学作校舍四十余年,于1985年拆除建黄泥坳村会堂。今天的会堂是志祥公祠(老厅)遗址。
  龙川学忠公祠 三间、二厢、露天天井。坐北朝南,西边紧挨老厅。这个祠堂是志祥公之子学忠公的祠堂。建于民国33年(1944),设有神龛(未曾行归神位仪式),今产权属个人。原貌基本还在。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亳塘村志第一册》

本志由村族编年史事、专志各卷组成,综叙村情,竖述史实。内容设亳塘记事、氏族系图、村民直传、丛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亳塘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