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族编年史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754
颗粒名称: 村族编年史事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2
页码: 1-12
摘要: 本文记述永康市亳塘村三国至2002年村族编年史事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永康市 亳塘村 村族编年史事

内容

三国·吴
  吴赤乌八年(245),始分乌伤县上浦乡置永康县。时永康县域包括今天的永康市域,原武义县域(不含宣平)和缙云磐安的部分地区。今亳塘村域在当时永康县域的中偏东部。
  吴宝鼎元年(266),在与亳塘村公婆岩毗连的寿山坑固厚峰下创建寿山寺。
  东晋
  东晋时,应詹,字思远,原籍汝南南顿人。从晋元帝渡江而南,任吴国内史,以军功封观阳侯(殁后追赠镇南大将军),因留家于婺(永康大田,即今芝英一带),子孙占籍永康,以视汝南,形成应氏南北两宗。经本族先贤应宝时考证,今江南之应氏皆推永康大田里应氏为南宗,应詹则为应氏南宗鼻祖。
  南北朝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在今与亳塘村域相连的芝英八村地域,创建紫霄观。
  隋朝
  隋开皇十三年(593),置婺州,永康属婺州。
  隋大业元年(605),废婺州为东阳郡,永康属东阳郡。
  唐朝
  唐武德四年(621),永康擢升为丽州,属越州总管府。原县治为州治,并徙县治于县城之北。
  唐武德八年(625),废丽州,复称永康县,仍属婺州。
  唐天授二年(691),析永康县西部置武义县。
  唐登封元年(696),析永康东南境,置缙云县。
  唐乾元元年(758),岩塔头李氏上祖,大书法家赵郡李阳冰(李白从叔)就任缙云县令。
  唐大中四年(850),方岩山建大悲寺。宋治平二年,改大悲寺为广慈寺。
  五代
  五代后晋长兴四年(933),在灵岩创建福善禅寺。
  宋
  宋端拱二年(989),胡则登进士。进京考试以前,从端拱元年春开始,胡则曾束书居方岩僧舍,至仲秋离开方岩。胡则《别方岩》诗,至此尚存。
  宋崇宁壬午(1102),江南应氏鼻祖应詹后裔、荣行应肇(1096—1166)特奏名任青州行枢密院院判,为避靖康之乱特徙钱塘驻家。
  宋嘉熙二年(1238),应肇后裔、九二府君(钱塘排行为万行7)应俭,字克良登进士,任金华训导。因爱金华山川秀丽,遂从钱塘驻家回迁永康大田里。大田里后改诸应。明洪武以后,改诸应为芝英。
  元朝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永康归附。
  元末芝英应氏惟行6应德宏(1325—1380)为奉祀祖茔,首先在公婆岩前的金盘磊砢(珠)创建庵山里屋,子孙蕃衍,应德宏遂成为里庵应氏和亳川应氏之祖。
  元至正年间,少行7杜吉的孙子、彰行4杜栀,仕经历,始从缙云杜村卜居永康三十二都诸杜山头。次子曾行3杜宏分居石桥里。
  元至正丁未(1367),恢行7应熹于十二月四日卒,卜葬公婆岩前之庵山。
  明朝
  元末明初,茂行2杜礼兄弟三人从石桥里(今桥里)析居石牌(即今泽塘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震行1张虞,字肇唐,娶永康荷园楼氏,遂从东阳塔塘迁居永康三十一都,村曰张家(疑在今桐岭头东侧)。
  明洪武后期,恢行8下庸行14应宗和从芝英迁居里庵外屋(外庵),应宗和则为外庵之祖,明天顺年间(1457—1464),祥行84应通,字思理,从里庵析迁于附近的亳川。
  明正德丙子(1516),芝英应氏十世孙应奎创修《芝英应氏宗谱》,亳塘应氏派员参与采编。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张家亮行7张汤迁居后张坑;亮行8张武迁居亳塘。
  明嘉靖癸卯(1543),应奎发起重修《芝英应氏宗谱》,亳塘应氏同时入编。
  明嘉靖丙寅(1566),芝英应氏十一世孙应兼和应廷育总修《芝英应氏宗谱》,亳塘应氏参与采写谱稿。
  明万历乙未(1595),芝英应氏十一世孙应廷臣和应廷良等重修《芝英应氏宗谱》,亳塘应氏共襄盛举。明万历后期,茂行619应元〓客居江苏太仓州(今上海市北)。
  明崇祯乙亥(1635)重修《芝英应氏宗谱》时,亳塘应氏欣然入编。
  明末,有盛氏名珰后裔盛某从金华牛皮塘析迁永康岩塔头。
  清朝
  明末清初,由于兵乱,李阳冰后裔李宗才二十九世孙李开榜从缙云东门分迁永康三十一都岩塔头村。清顺治五年(1648),东阳、义乌、永康数万人反抗雉发,县城十里外悉为义军所占。
  清康乾年间,敦行1163应明兆,从里庵徙居仙居罗坑。
  清乾隆丁巳(1737),芝英应氏十六世孙应修、应壤、应椿等倡修《芝英应氏宗谱》,亳塘应氏积极响应,并参与议修等事宜。
  清乾隆丙申(1776)续修《芝英应氏宗谱》时,亳塘应氏派员参加掌稿等事。
  清乾隆年间,蕃二常下志行1014志祥、志行1370志当从亳川转徙龙川(今黄泥墈)。
  清嘉庆丙辰(1796)续修《芝英应氏宗谱》时,亳塘应氏参与监修、誊稿等工作。
  清道光甲申(1824)续修《芝英应氏宗谱》,亳塘应氏派员参与监修、校正、掌稿。
  清道光乙酉(1825)重修《张氏宗谱》,桐岭头村和龙川村张氏参与重修。
  清道光年间,有郑灼后裔从永康前黄分居亳塘。
  道光庚子(1840)续修《芝英应氏宗谱》时,亳塘应氏派员参加校正。
  咸丰八年(1858)四月十二日,太平军石镇吉部由宪天燕及军政司程先民率领自浙南占领永康。六月初八日,复由清总兵周天培所占。
  是年龙川志祥公祠后幢落成。
  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太平年李仁寿部自金华占领永康,全县除方岩和绝尘山以外,都在太平军控制之下。
  同治戊辰(1868)重修《芝英应氏宗谱》时,亳塘应氏参与掌稿。
  光绪三年(1877),岩塔头李氏创修《李氏宗谱》。
  光绪五年(1879)三月二十八日下午,特大龙卷风从北往南刮过游仙乡,瓦片纷飞,成熟大小麦连根拔起,损失惨重。
  光绪十五年(1890),亳塘人创办的首家铸锅作坊锅炉,由应文龙在四十五都新渥开业。
  光绪辛卯年(1891)重修《张氏宗谱》,桐岭头张氏和龙川张氏主持修纂工作。
  清光绪己丑(1889)续修《芝英应氏宗谱》时,亳塘应氏参与校正和掌稿。
  清光绪廿九年(1903)应文贵开办的第二个铸锅作坊在芝英百集开张。
  清光绪丁未(1907)续修《芝英应氏宗谱》。亳塘应氏派员参与调查校正和掌稿。
  清宣统二年(1910),应文贵以文楼村人的一个祠堂当作场在派溪办起应发华锅炉厂,应文郎也在胡库办起了应大兴锅炉厂。很快发展起来。到民国20年(1931),亳塘村吃锅炉饭的人达到上百人。
  民国
  民国初年,有骆雍临五十九世孙、安行651骆世寿因做泥水,从寮前迁居练雪塘,至1974年其孙转迁亳塘。
  民国11年(1922)6月,连发洪水,田禾被淹,受灾严重。
  民国18年冬(1929),应焕贤任中共永康中心县委书记。
  民国19年3月在四十四坑方山口祠堂红十三军三团(师)成立。
  民国23年(1934),夏至起久晴无雨,一直持续到七月中旬之末,连旱64天。阳历8月26日,高温达44.6℃。是年,实行保甲制。亳塘村归属保。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开始。冬,浙江省政府迁驻离亳塘很近的永康方岩。同年,下亳塘村卖掉了蕃二常的部份常产,兴办了普贤初小。
  民国27年(1938),黄泥墈村办起了育才初小,后更名翁麓初小。
  民国25年(1936)5月,亳塘村改属三民乡。
  民国37年(1948),岩塔头李氏续修《李氏宗谱》,并在原48字排行字母的基础上,在“信”字行后面,续增48字排行字母。
  1949年
  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下半年,组建村农会,建立村政权。
  年末,毫塘村划入寮前乡,进行土地改革。
  1950年
  1951年
  春,顺利进行土地改革,供“耕者有其田”。同年,政府动员学龄儿童百分之百上学同时,还发动社会开办夜校扫盲班。当时亳塘村和黄泥墈都办了夜校扫盲班,大搞归活动。
  5月,发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1952年
  创办文化夜校,组织青少年扫盲。分二个夜校,下亳塘一个,黄泥墈一个。
  1953年
  冬,贯彻“耐心说服,典型示范,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自愿结合,等价交换,民主管理”三大原则,开展农村两条道路和前途方向教育,宣传组织起来,建立互助组,走劳动致富之路。亳塘村共建立3个互助组。土地仍归私有,实行劳动互助。
  是年,寮前创办了完全小学。
  1954年
  3月,县人民政府发动沿线民工修复东永公路永康至桥下段及世雅至方岩公路,同时修建金江龙至派溪公路。
  8月31日,国家颁布政策,实行棉花计划收购和棉布计划供应。
  1955年
  实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任务到户。
  是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1956年
  是年,以原来坐落仁塘坑的长深塘和长温塘为基础修建应水库,蓄水4万立方。1957年开始蓄水。
  亳塘村成立建华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归集体所有,取消土地分红,大型农具折价入社。农具作价,按劳动底分分摊负担,其劳动底分,按劳力大小公别评定。劳力实行评公记工,按劳分配。
  下半年芝英开办永康第三初中(后改芝英中学)。
  下里塘水库,库容12.8万立方米,由芝英二村和亳塘村共建。是年动工,1958年12月建成蓄水。
  开始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开展粮食亩产800斤竞赛。
  1958年
  建华社改称建华生产队,划属超美人民公社寮前管理区。下分十一个生产队,山林一律为集体所有。
  动工修建太平水库东干渠。亳塘地段全长2300米,于1960年完工。
  1959年
  3月,实行“三级核算,队为基础”。
  8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召集金华地区和永康等几个县县委书记座谈会时,高度评价方岩胡公(规则),称他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1960年
  开始纠正大跃进中的“平调风”、“共产风”错误,进行算帐退赔。冬,长深塘水库土坝加宽10米,同时改型井式启闭机为踏级涵洞放水。
  1961年
  建华生产队称建华生产大队,属寮前人民公社。4月,贯彻《六十条》,公社范围划小,实行定额包工,评工计分。
  1962年
  是年搞精简下放,压缩吃商品粮人口,一批干部职工回农村。
  1964年
  早中稻品种矮杆化,淘汰高杆,取得增产。1965年
  寮前管理区撤销,改称寮胡八社。原属寮前辖的下蔡(先锋)、亳塘(建华)划归芝英镇人民公社。
  1966年
  秋,文化大革命蔓延到农村。学校停课闹革命。
  1976年
  兴建芝英至亳塘的简易公路。绕道古麓山中经桐岭头至亳塘。
  兴建下亳塘至芝英的机耕路。以下亳塘为起点,中经岩塔头,泽塘下,至芝英古麓山脚。
  1980年
  冬,全村装了电灯,解决了村民照明用电和工业用电,同时还为农业用电奠定基础。
  1981年
  11月,建华生产大队改称亳塘大队,仍属芝英镇人民公社。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家庭为单位,按人定量落实责任田,联产承包,完成国家征购任务。上交集体公共积累后,剩下归自己所有。
  1983年
  芝英乡人民公社建华大队复称芝英乡亳塘村。
  次年改称芝英镇亳塘村,同年黄泥坳村,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黄泥墈行政村。
  1984年
  是年,黄泥坳村在下塘钻井,用小型水泵汲水,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1988年
  在桐岭头自然村至力泥孔口段公路北侧山上兴建工业区。
  1990年
  把上亳塘后山头原来用8马力柴油机发动抽水的机埠,改建成电灌站。用具有20米扬程的7.5马力的水泵抽水,“闸刀一开,清水流来”灌溉水源更为充足。
  1991年
  扩大力泥孔口至亳塘大路东侧山坡上的工业区,规划建设厂房30间。
  1992年
  亳塘村耗资25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至年底,初步改变了有的自然村饮用水不讲卫生的局面。
  1996年
  宣传集中办学,亳塘小学被撤并,学生分别转入岘口小学和芝英小学就读。
  2000年
  永康水厂芝英水网直接接通了上下亳塘、泽塘下、岩塔头、桐岭头五个自然村,现在这五个地村民都已用上了自来水。
  2001年
  6月,成立编志机构,着手编纂《亳塘村志》。
  9月,全市政区改制,芝英划永康市区,亳塘村改属永康市区芝英街道管辖。
  12月,村工业园区,地皮平整完工,厂房部分造好。
  12月,上亳塘自然村老年活动室,自筹资金建筑完工,并置办了锣鼓钹两幅,四方桌20张,四尺凳80条。
  2002年
  春,《亳塘村志》封稿付梓。

知识出处

亳塘村志第一册

《亳塘村志第一册》

本志由村族编年史事、专志各卷组成,综叙村情,竖述史实。内容设亳塘记事、氏族系图、村民直传、丛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亳塘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