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7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生产习俗的情况。其中包括出门禁忌、拜师及谢师、开秧门、关秧门、禁水、禁田野、吓鸟兽、防火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民俗 生产习俗

内容

出门禁忌 旧时,外出手工业者对离家出门的日子十分讲究。民间有“初三、十一(指农历)不用择日”之风,“七不出,八不归”之俗。意思是农历逢七日不出门,逢八日不动身回家。此外还有“尽头日不出门”的说法。即是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日(小月二十九日,大月三十日)不外出做手艺。再有“初五、十二及廿三,宰相生儿不做官”,农历的每月初五、十二日、廿三日也不能外出,这三天是非常晦气的,连宰相生儿子都做不到官,非常倒霉。有的人未择日子出门,没有赚到钞票,生意不顺利,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外出日子犯禁忌。此风今时仍在村人中流行。一般外出都要选择早五更,最好离家出村时不要碰上女人,不要碰上挑粪桶的,不要听到头上天空有乌鸦叫。若碰上了就有碰上“晦气星”之说。
  外出半年、一年不回家者,还有在离家前去方岩拜胡公,求签问卜,祈求“胡公大帝”保佑发财平安的习俗。
  拜师及谢师学手艺必先拜师。无师自通者也颇多,但不能称真正的“老师”,只能叫“土老师”。如手艺无特殊精湛者,同行鄙视,村人不请,要受好多气。学徒拜师,一般都是先由父母出面,求请手艺比较精,名誉比较好的师傅当老师。谈好条件然后送子女至师傅处让其看过长相(主要是个子,体格,灵活程度等)进行面试。合格后,正式拜师。头次见面送师傅见面礼,改称师傅为“师爷”,师傅老婆为“师娘”,师傅的师傅为“师爷爷”,同辈的为师兄弟。对师爷师娘要十分尊敬。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每年年初要去师爷家持礼品拜年。师爷家的婚丧喜事都要持礼前往。学徒期限一般为三年,但要视工种而定。出师后称“半作”,一般半作2—4年才正式算“出师”。出师后要向师爷“谢师”。谢师选择正月者多,要送大雄鸡一只及其他拜年礼品,有的还要另加布料,鞋袜。
  开秧门、关秧门 早稻是一年农业生产中第一熟作物,也是农业大熟,村民的主食。因此,旧时习俗郑重其事。第一天插秧称“开秧门”,家家户户要吃“金团”(一种糯米粉做的,里面装有豆腐、肉、香料、腌菜的馅,状如现时肉包子般),腌鸭蛋等。条件好的人家还要置办酒席,以示生活有吃有余。女主人要特别招待好男主人,因为一年生产好坏,全靠男人的努力劳作。还要吃“真尿”鸡蛋(以自己的小便为水,放入鸡蛋,装于瓦罐中在僻静角落加火烧煮)以补养身体,求其壮筋健骨,利于农活劳作。会插秧的称“种田老师”。插秧手艺好的人不用拉秧绳,只在田块的另一头竖一根扁担,倒退插秧,直行笔直,横行均匀。整块田插完后,横、直、交叉都成直线。不偏不倚第一行秧苗正好对准扁担,让人惊叹不已!每户插秧结束时,要从田头带回一束连泥秧苗抛于自家屋顶,以宣告插秧结束,称“关秧门”。
  禁水 由于地处山脚边,多梯田。旧时,用水灌溉条件极差,大部份为“仰天田”(靠老天降水灌溉),天晴即干。村民以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开挖了大大小小44口山塘。但用水还是相当紧张。十年九旱,一年里多次旱。所以农田用水十分宝贵。由于季节、气候的影响,“夏至水抵桐油”,说明了夏至以后农田用水量增加,水的珍贵。农田由哪口塘灌溉向有规定,为此,每年一过夏至就按规定分塘用水。制订用水公约,不能乱行车水灌田。提倡节约用水,守约用水。同时规定先用活水(溪水、坝水),后用死水(塘水)。车水时,高沿优先,远丘为次,近塘丘为后。先车高沿,后车塘下。用水紧张时,水塘统一组织车水,专人放水,浅满以通田丘四角为准。组织车水一般按受益田亩负担。车水轮换时间用三种办法计算:一种点香计时,一种绕线圈计时,一种滴面桶(脸盆)水计时。车水时活麻头(一种由木板所制、活络可绕车架木齿轮与车桶吸水的木齿轮旋转而吸水、送水的装置,与木制车桶,车架配套使用)带上小的水滴,一班中滴于脸盆多少水量为标准。这种办法有力气、车转得快的占便宜。
  禁田野 旧时,每年三四月,八九月间,春花作物(如草子、蚕豆、豌豆等),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蔗、芋等)快成熟季节,禁田野是必须举办的一项活动。由几个有威望的长辈出面组织,用松木做桩;削出一个平面,上写“严禁田野,违者重罚”字样,插遍每个畈的路边田边上,以示禁令,违者必罚。
  吓鸟兽 由于地处山区边沿,特别是山沿田的农作物受鸟兽践踏啄食危害严重,所以在作物成熟时节,育秧谷子刚出田至幼芽期,在田边遍插稻草人,身穿破衣裳,两手平举,两脚撑开,头戴破帽,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或用五色废旧纸装饰,形状百奇。或用废纸条粘于小竹杆、小松桠,插遍田块四周,如清明时节上坟祭清的清明纸布满坟头样。也有在田块上纵横交错遍拉草绳,在草绳上系红绿纸条或布条的(一般用于小块育秧田)。傍晚在山边野兽经常出没的路上埋弓、埋弹、布陷坑,但第二天早上就要撤去,以免误伤不知情的农人。这种做法一般由狩猎队负责,他们专门配备了“土铳”(猎枪)。一方面为维护农作物免受或少受侵害,另一方面又可增加打猎的收入。还有在白天拿条凳子,敲破脸盆、破铜锣、破煤油箱吓鸟的,这工作一般由老人、小孩承担。
  防火 旧时,每天(或隔1—2天)傍晚由老人义务敲锣,边敲边喊:“火烛小心”,提醒村民注意用火。锣声、喊声要绕村转个遍。这个习俗一直传留至今。早些年由大队记误工为报酬。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用现金为报酬。如今在“小心火烛”后面加上一句“电灯关掉睏熟(睡觉)!”提醒村民在注意防火的同时讲究节约用电。这一习俗让外村人赞叹不已!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