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十章 村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97
颗粒名称:
第十章 村民生活
分类号:
D420
页数:
8
页码:
63-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村民生活的情况。其中包括租佃不得温饱、挑卖历尽煎熬、外出四处流落、社会动荡村民遭殃、现实生活完全变样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村民生活
内容
第一节 租佃不得温饱
“前山是个好地方,有田有地有山场”。前山杨村的确是个好地方。但解放前,多数土地的所有权,不在前山杨村村民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地主、常会的手中。95%以上的村民租种地主、常会的土地,成为被剥削者。
坐落在前山杨村的土地,每年一般种植2—3熟。第一熟普遍种植水稻;第二熟种植玉米、豆;第三熟有的种植小麦、大麦,有的种植花草。
过去种植水稻,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从料谷籽开始,有翻耕秧田、灌水后平整秧田、撒谷籽、泼秧尿等工序。在育秧同时,翻耕大田。灌水后摊田、耖田、烧焦灰、拔秧、插秧、种下脚、耘田(横直各一次)、涂田、缴田、启稻堰、车水、摊垫栏、割谷、脱粒、晒干、扬净等,共有20多道工序,但收割后几乎全部用来交租。许多人家丢了镰刀就没饭吃。遇上大旱之年,田主与佃户一起到田里实地观察。“上齐下乌担全租,上齐下白对半拍。”即谷穗出齐,土地黑仍交全租;谷穗出齐,田板晒白也要交半租。
稻谷收割以后没有饭吃的贫苦农民,靠种植秋作、当小贩、卖柴、背瓦柴、担砖瓦、担岩头、外出做手工业等来养家糊口。赚的都是辛苦钱,收入极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痛苦生活。
男人苦,女人更苦。许多妇女不仅要与男人一样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操持家务,烧饭、洗衣、养猪、养牛、养鸡、养鹅。晚上还要用石臼舂米、磨麦、磨玉米,有的后半夜还要起来磨豆腐、做豆腐。然而第二天一早,又要起床劳动。睡眠少,劳累过度,以致积劳成疾。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妇女的这些劳动,过去都是在缠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封建社会里,不仅提倡妇女“三从四德”,而且还强迫妇女缠足。6—7岁的小女孩,就要受缠足之苦,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裹在她的一双稚嫩小脚上,将几个脚趾垫在脚下,包扎得严严实实,然后叫她在地上走路,痛得她眼泪涟涟,叫娘叫爷。
第二节 挑卖历尽煎熬
卖柴 前山杨村山多树多柴草多。种田不得温饱,家家户户就把目光盯住山上,靠山吃山,大做山木文章。除少数富户不卖柴外,其余一到冬天全部上山砍柴和卖柴,以此来养家糊口。
上山砍柴,近山远山都砍。砍的主要是樍柴、马了梢、小叶狼衣、大叶狼衣、花麦头、铜丝草、大叶茅草等。此外还可砍一些柴桠,扒松针(松毛)。非经批准,树木一般是不准随便砍伐的。
严冬季节,脚穿草鞋上山砍柴实在是冷。北风呼啸,岩石上冰棱如柱,地面上冰霜坚硬,柴草上有厚霜。举刀砍柴,手指麻木,握刀不稳,指头被砍,血流如注,也不知所痛。
砍好柴草,要挑回家,不是上岭,就是下岭。上岭非常吃力,下岭也十分不易,弄得不好会脚溜摔跤,甚至会打“雉鸡”,将一头柴滚到山下去。有时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前山杨村就有好几位村民因为上山砍柴而跌死跌伤。
近山的柴挫光了,就到金竹降远山去砍。从前山杨村到金竹降有20里路,所以早上二、三点钟就要起来吃早饭,并在篾制的小饭箩里盛上饭菜带到山上当中饭。菜非常简单,不是青菜、萝卜干就是菜生、菜干、腐乳。走了一大半路,甚至到了金竹降才天亮。
上午砍柴,下午将柴挑回家中,已经很晚,有的甚至到下午二、三点钟。匆匆吃过一些冷饭冷菜,又要将柴挑到芝英去卖。
前山杨离永康农村最大集镇芝英有3—4华里。所卖之柴都挑到芝英石板街、洋塘滩去卖。因为我村卖柴历史悠久,对芝英一些买柴户(特别是做豆腐的、浇千张、做馒头的和其它一些用柴量大的户)十分熟悉。有的卖柴人就与这些买柴户挂起钩来,几天供柴一次。这样,这些卖柴人在通常情况下就有了部分固定买主。年复一年,成了莫逆之交。
有固定买主的毕竟不多,绝大部分是临时寻找买主,即时交易。有时市上柴多,柴草卖不出去。碰到这种情况,就只得两种办法处理:一是寻找买主赶紧贱价出售,二是把柴草先寄存于亲友家中。在平时,一般都是采取前一种办法,只有在芝英集市,个别的才采取后一种办法,待来市再卖。
价格买卖双方合议成交。基本上是“斤米秤”。就是说,一秤“(廿两秤20斤为一秤)柴换1斤米。卖了柴,再将米拿回家烧晚饭。这叫“等米下锅”或叫“米挑担冲头”。
每逢三、八(农历每月初三、初八;十三、十八;廿三、廿八。)芝英市日卖柴者更多,在前山杨至芝英的路上,柴担连成长龙,浩浩荡荡担往芝英出售。
卖垫栏春夏季节,山上嫩草多,是上山挫“垫栏”的好机会。每秤垫栏可换1斤米。村人决不放过这一机会。上山挫“垫拦”,为禾苗生长提供肥料。挫好垫栏,挑下山后,又马上挑到游溪塘、练结、后杜、下畈、松塘园、宅口、黄店、寮前、下蔡、柿后、溪岸、郭山、柳前塘等村去出卖。听到什么地方要芋田柴,就挫竽田柴卖,什么人需要搭凉棚,就挑柴桠去兜售。
背瓦柴 由于烧制砖瓦,需要松木,瓦灶业主与山林主人商议好,除留下部分比较正直、疏密适中、长势良好、有成材希望的样树外,把整片松林判给瓦灶业主烧砖瓦。瓦灶业主知道前山杨人刻苦勤快,讲好价钱后就雇用前山杨人上山砍伐,并将砍下的松木背到瓦灶去,这就叫背瓦柴。那时,瓦灶用的是老秤,秤锤用一块大石头制成,分量比一般秤锤重得多。经折算,每斤瓦柴合现在1.537市斤。更有甚者,合现在1.716市斤。而前山杨村,有的3个人能挑1000市斤,叫“三个千”。卢章子一家,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打零工、背瓦柴、担砖瓦、担岩头样样来。担的分量特别重,压得他背如弹弓,晒得他皮肤墨黑。有一次,他的妻子一边在小产,一边还在坚持上山背瓦柴,以致后来她重病缠身,惨不忍睹。
担砖瓦 砖瓦烧制完成后,客户纷纷去购买,被雇用挑砖瓦的也是前山杨村人。砖每百块为一驮。砖以驮计价,瓦以千片计价。担价很低,大家仍争相去担。
担岩头 前山杨人,只要能挣点钱补充生计,什么活都干。他们看到山上有大量块石可挖,可以挖石出卖,就利用点点滴滴的空闲时间上山挖块石。平时先将挖好的块石搬到家中,待有人买时挑去卖。有时有人来买,但家中没有块石,就丢下其他活计,上山去挖。挖块石,要用铢锄。块石大多用于砌墙脚。价格以百斤计算,分两块担、三块担、四块担等。尽管石头的价格很低,村人也争着上山去挖、去挑。
打零工 夏天,除了抓紧收割好自己田里的稻谷和秋播以外,稍有空闲,他们就到芝英、儒家、继绪塘等村去打零工,帮助邻村割谷、种豆、种玉米。芝英有的田种得很远,种到黄店附近的冷塘下。傍晚,两箩满谷担到芝英,累得两眼昏花,双腿酸软。稻谷收割以后,再要帮助种豆、种玉米。夏收夏种过后不久,一批批青年又背起崭齐的锄头帮助铲豆。有的青年铲得很快,四个人一天要铲一百秧田,叫“四个百”。天蒙蒙亮出发,直到天黑才回家。而报酬,每人每天10多斤米。出门没有路费,打零工赚来的一点钱,正好作为八月出门做手艺的路费。
第三节 外出四处流落
前山杨村,山多田少,剩余劳动力很多。为寻求生计,外出做手工业的人很多。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离乡背井,流落他乡,不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那时,到江西做手工业的特别多,到福建、安徽、江苏、浙江的也不少。出门时,带些麦饼、炒面粉、米胖、炒玉米之类干粮充饥,以方便赶路。江西受国民党封锁,食盐奇缺,蔬菜难买。许多出门者,在出门之前,先要在家中炒好菜干,放上几斤食盐,然后包装好。带到江西后,和上一些辣椒,就要吃上几个月。
那时,交通不发达,车辆稀少,出门都是步行。每人肩上要挑上工具、被褥、粮食等七八十斤、百把斤重的货担,一天要走七、八十里,甚至百把里的小路、山路,七八天、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不管春夏秋冬,都脚穿草鞋。遇到严冬腊月,手脚冻僵、冻麻木、生“冻饼”(冻疮)是常事。路上宿夜,一是露宿在亭、祠、厅、庙,早、晚用自带的粮食、炊具做饭填肚;二是借宿在居民家,用自带的粮食烧饭,用自带的被褥铺盖;三是投宿低档旅店,用自带大米或请店主代买大米烧饭,付给店主连宿夜钱在内的钱,名曰“伙钱”。
生活的艰辛,给少年儿童带来不幸。本来应该是读书求知识的年龄而失学在家帮做什活;男的十一二岁就千方百计寻学手艺,俗称“徒弟”。做徒弟的很苦,三年之内,只供吃饭而没有工资。徒弟要外出叫生意(找活干)、借宿、烧饭、洗碗、做杂务。弄不好,还要受人欺侮,遭师爷白眼、打骂。串家串户叫生意时,遇狗被咬是常有的事。生病打摆子,照样要挑行担。下雪天草鞋穿破,就赤脚挑行担,脚底被踩得流血流脓,也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为学手艺,被折磨而客死他乡的事件时有发生。
做手工业,有的有固定作坊,有的四处奔走从业。在外做手工业也怕抓壮丁,所以许多生意都到山坑去做。挑起重担,爬山过岭,累得精疲力竭,肚饿难当。外出之苦,非言语所能形容。旧时,村人中流传着“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话语,这是受苦人的自解自宽之词。
第四节 社会动荡 村民遭殃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侵占我国大片国土。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永康。5月21日分三路侵扰古山。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前山杨村和邻近村的村民闻之,既恨又怕,纷纷携老扶幼逃难。大家忍饥挨饿,分两路逃入我村山中。仙降行人如云,接连不断。大坑、马舟坑、麻栗坑、大树山、白竹力、阴坑、牛栏坑等都挤满了逃难的人们。马舟坑岩洞、草丛山岩洞、大荆坑岩洞、吼虎坑岩洞更成为避难的好场所。大家席地而坐、体疲而卧。夜幕降临,天昏地暗。失散者嚎啕大哭,高声寻呼,山谷为之悲泣。
1948年下半年,村民杨朝业到独松为岳父筑墙。驻扎在独松村的国民党剿“匪”(即剿共产党游击队)司令部,怀疑他是共产党游击队的密探,将其捆绑,送往方岩寿山坑岩洞关押。令其踝膝跪在碎石上面,膝后放一门杠,每边站上3人,施用“夹杠”酷刑。还在他左手手指指甲中间猛刺钢针。逼他招供谁是共产党,谁是游击队。他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农民,虽在淫威之下,但始终坚贞不屈,不乱供半字。国民党军队只好将他折腾后释放。
旧社会国民党常要抓壮丁。身体较好的青壮年,只得四处躲避。有的逃往深山,有的躲进棺材,躲逃不及者只好束手被抓。
外出做手工业的村民,命运也不相上下。走在路上,会经常遇到日本兵的检查和侮辱。有的日本兵用棒头检查猪的肛门后,又马上将棒头塞进活人的口里。有时日本兵要外出做手工业者给他们扛铁轨,扛完后才给放行。日本的飞机经常来轰炸。有的在途中被日本飞机炸得浑身都是灰尘,险些丧命。有的被日本兵抓去,在日本的屠刀下,侥幸脱险。
日本战败以后,国民党军队也常在路上设卡检查。在检查时,有的不问情由先打耳光,猛抽鞭子,给你一个下马威;有的明抢暗夺,攫取民财。
旧社会,在外搞手工业,走在路上,有时还会遇上强盗。轻则抢劫财物,重则杀人越货。出门者赚了一点苦工钱实在不易,为防强盗打劫,宿夜时不敢太晚,所谓“未晚先投宿,天明再行程”。钱带身边,也需设法隐藏,如放特制箱笼暗室,或在竹担柱内凿穿竹节存放。随带货物也作伪装,如将锡浇铸成犁头,再着色伪装成不值钱的铁犁头等。
做手工业报酬不多。打一把锡壶,只得2斤廿两米。一般两人每天只能打2把,得4斤廿两米。干上几个月,赚了点钱,又怕物价飞张,钞票贬值。所以回家时,往往不带钞票,而带实物。如带锡、带景德镇的瓷器等东西,有的甚至买了水牛牵回家。这就更增加了行路的困难。
1948年,“金圆券”(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一天要涨好几次。在外赚了几十担谷,变卖后,除了路费,拿回家春节一过,壮丁钱一出,就花光了。正月出门又得借路费。有的在外赚了十多担谷,变卖后带回家,还买不到一担谷。
第五节 现实生活 完全变样
从解放到现在,经过50年的努力,现在前山杨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据初步统计:
从政人数。从宋代建村至永康解放,共700余年,杨姓仅出知县2人,武秀才1人。吕姓也仅出县主簿1人。可是现在有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19人。
吃穿情况。旧时以吃而言,丢了镰刀就没饭吃,吃粥、吃羹、吃野菜(苦叶菜、卅六桶)。以穿而言,穿破衣、旧衣,衣不蔽体;以盖而言,盖破絮旧被,被不遮身。而现在,吃饭不愁、鲜菜不断,穿衣讲究美观、大方、舒适、实用;脚穿皮鞋的人比比皆是。盖是的毛毯、鸭绒被、丝棉被。
居住情况。解放前全村只有267.5间住房,一般都是两层楼,差的就只能住平房低屋,乃至借住祠堂、族厅。解放50年来,新建了许多住房,其中不少3~5层,砖木或钢筋水泥结构,有的外墙还贴上瓷砖。全村现有住房1025.5间,楼房鳞次栉比。还新建了许多厂房。
厨房灶具。过去家家户户都是砖砌泥夯的锅灶,燃料是茅草、禾秆、碎木料。80年代一些户用上了煤饼炉,与原来的锅灶合而用之。而今绝大部分家庭用上了煤气灶,既简洁、方便,又不占地方。
家用电器。解放前,根本没有家用电器,如今全村已有电视机333台、洗衣机55台、电冰箱146台,电风扇822台,空调器8只。
现代交通工具。解放前,根本想也不敢想,如今全村有汽车9辆,摩托车117辆,桑塔纳轿车3辆。
现代通讯设备,从无到有,至今全村已有程控电话120门,移动电话(手机)40门,传呼机(BP机)百余只。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也不断向前推进。解放前,全村仅有一个师范毕业生,其他均在初中文化以下。如今,全村已有大学生100人,硕士生5人,博士生2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52人,中级技术职称的26人,高级技术职称的10人。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