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五尺工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五尺工匠
分类号:
D410
页数:
4
页码:
3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五尺工匠的情况。其中包括裁缝、木匠、蔑匠、箍桶匠、泥水匠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工匠
内容
五尺工匠,指裁缝、木匠、蔑匠、箍桶匠、泥水匠等。大多在本村及临近村庄服务。一般三餐由用户(主人)家招待,内有酒、肉,比用户平时生活要稍丰盛。70年代开始,每人每天还享受到一包香烟。
裁缝 主要是上门加工。用户自己买布料,请裁缝加工比送裁缝店单套缝制合算。故村民们一般都是把全家人需做的衣服集中起来一年供裁缝老师一二次。每次1—2天或更长一些,视加工衣料多少而定。旧时,由于村民生活贫困,上门制新衣很少。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多子女户,往往一件衣服老大穿了传老二,老二穿了传老三。大部分人是衣不裹体。衣裤补钉加补钉。冬天一条单裤御寒。稍为好点的衣服留待走亲访友时穿用。裁缝上门也大都是手工操作。50年代开始使用缝纫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向前发展,时装不断改变。好多衣服还是去集市服装摊点或者到时装店挑选购买合算,所以上门加工成衣生意日渐清淡。年轻人也有去芝英、去城里、去北京开裁缝店的。尽管裁缝业生意萧条,但人口密集、时装不断翻新,只要能赶上时装潮流,能在精细上下功夫,生意还是可以的。老年人服装如大襟衣裳、带腰便裤等市场上几乎没有销售,年轻裁缝又没经验制作,个别老一辈裁缝师傅就占了古老的便宜。
木匠 有大木、小木之分。主要是上门加工,修造农具、工具,打制家具,建房造屋,制作棺材等活。旧时,木匠活较多。土木结构的房屋,从柱、桁、樍、椽、楼板、房面、门全由木匠制作。一间楼房的建成,约需投入木工四、五十工。截锯木材、木板全靠手工劳动,劳动强度挺大,且费工时。60年代芝英安装了锯板机,这样就节约了许多工时,减轻了劳动强度。80年代木工上门有带刨板机的,这样刨板、钻洞、凿榫头就更加省力了。但用户要另外加付使用刨板机的费用和提供或安装单相电插座。
随着历史的发展,建房材料用上钢筋水泥,门窗用上了钢窗,铝合金窗,玻璃钢门,铁拉门,卷帘门,防盗门,农具用上水泵、打稻机、脱粒机、拖拉机,家具用上组合柜,房屋装璜时就设计进去了。木板改用三夹板,五夹板、宝丽板。眠床不再是四只大木脚的“老床坤”,亦不是雕花全床门、半床门加床后雕花牌坊的木制花床,而是改用棕棚床、席梦丝床。殡葬改革后,棺材改用骨灰盒,这样木工活就相对冷落了。
箍桶匠 广义讲也是木匠,只是因为他们制作的都是圆木类匠作,主要制作尿桶、粪瓢、水桶、吊桶(凹兜)、饭桶、榨桶(做豆腐用)、蒸桶(饭〓)、大小脚桶(浴盆、脚盆)、马桶等,因之称圆木匠,俗称箍桶老师。如今塑料工业的发展,好多木桶被塑料制品代替,生意日渐减少。旧时洗脸用的木制洗脸盆也被搪瓷脸盆,不锈钢脸盆代替,现已绝迹。但串村修理桶担还是不能少的。前山杨村的桶匠农闲时也常挑着工具串村上门,承揽生意。
泥水匠 主要是上门为农户建房建灶和修理栏舍等。旧时,建房大部分是泥巴墙,用墙桶一堵一堵夯实。但必须筑直才不致翻倒。据有经验的泥水工匠传说,泥墙筑到一定高度,人站在上面会左右轻微摆动是正直的泥墙,否则就是歪墙。一部分青砖墙的楼房是用青砖砌叠的,下部几批用条砖(厚度较厚,等于两块开砖的厚度总和),上用开砖砌叠。砖墙中间部分用砖碎块瓦砾碎块加泥浆水灌肚。现在改成红砖砌墙,有扁叠空心叠两种方法。加上安放水泥板,有的还用水泥铺浇屋顶。大部分屋面、墙壁都要砂灰粉操装饰涂趟,加之房内装修,铺地面,泥水工的投入比旧时的房屋多。70年代,流行用条石代替砖块砌墙,二层三层甚至更高(不过前山杨村建房用条石一般都是楼下一层,楼上就改用砖块砌叠的)。泥水工投入的劳动强度就远比砖砌大了。
烧制砖瓦业 俗称瓦灶。在前山杨村发起比较早。制砖、瓦师傅大部分聘的是缙云壶镇人。联系好一个办瓦灶地点后,选一片田块或旱地,清除表面污土。取泥拌水用牛一圈圈踩踏黄泥至熟透(相当于用碓舂,称踏泥),如烙饼的面粉团。用肩一块一块背回工棚,几乎所有瓦灶都是用稻草庇搭盖的茅棚为工棚。冬暖夏凉。住人、烧饭、做菜均在一处。然后在工棚里面用砖模制砖,瓦模制瓦(小块瓦片、一圆形瓦圈制成后分掰四片)称砖坯、瓦坯,全部用手工操作。边制作边送至茅棚外面露天晒场让太阳晒干。遇上下雨天用稻草编成的草庇遮盖。在工棚附近用石头或木桩、泥土、生砖坯(特制窑砖,比普遍砌墙砖大)筑成圆形窑。窑顶大部分拱砌,中间留2米左右直径的圆口称窑顶口。在窑前壁开一个烧火口,底部用铁炉栅隔着,栅下可取烧尽的木炭和柴灰,另外烧时可起吸风助燃作用。烧制砖瓦时,把晒干的生砖坯、生瓦坯装入窑里,留出火道,窑顶口用泥沙封顶,这项工作称装窑。装窑完毕后开始烧窑(一般是用松枝桠、松树干段等柴薪材在砖瓦烧火口烧火,让火从火道入口灌进,烟从火道上部出口排出)。一般不停地加柴燃烧3—5天,待到一定火候,此项工作由烧窑师傅掌握,烧制出来的砖瓦质量、颜色就在掌握火候这一关。停止烧火后,用泥土封闭烧火口,在泥沙封顶处铺上稻草、闷在那里,窑顶铺稻草上面不时泼水,称“泼窑水”。让砖瓦逐渐降温,经3—5天开窑取砖瓦(称出窑)。好的砖瓦都是青白色的,轻轻敲击响。一般是砖瓦混合烧制。销售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批发,以千砖万瓦为计价单位,或者全窑包销,或2人平分;或3人,4人分买;一种是零售。批发对象是新建房屋者,另售对象是零星修墙补漏者。
烧制砖瓦为建房人、为国家做出了奉献,为群众的修理房舍带来了方便,为自己挣到了钱财。前山杨村有10多人先后在村里或在邻近的芝英、岘口、毛塘秋、亳塘、儒家、游溪塘、世雅、下里溪等地,在本省临安昌化、于潜等地,在江西省德兴、婺源、乐平、弋阳一带,开办瓦灶。
随着制砖工艺的更新,手工制砖改用机械化制砖,用煤电代替柴火作燃料烧砖,用平瓦代替小瓦(土瓦)。现在使用的是红砖、平瓦,产量高,质量好,制造成本比土法制造大大降低。至70年代土法烧制砖瓦逐渐淘汰,现在已基本绝迹。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