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农业机具改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山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66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业机具改进
分类号:
S22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农业机具改进的情况。其中包括耕作机具,排灌机具,植保机具,收获机具和粮食加工机具等。
关键词:
前山杨村
农业机具
改进
内容
农业机具,包括耕作机具,排灌机具,植保机具,收获机具和粮食加工机具。
耕作机具解放前主要靠牛耕田、耖田、耙田等。还有一部分农户用锄头挖田,用人力代替耕牛拉动耙、耖平整土地,劳动强度是够大的。犁是传统的木犁。50年代推广铁制犁及双轮双铧犁(但因为地处丘陵,田块小;又因需两头牛拉动,耕牛难使唤而没有推广)。除草松土靠锄头,水田除草靠田耙。80年代除草使用除草剂,现已广泛使用;同时旱地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畦面防长草,省略松土。70年代推广使用拖拉机耕作。由于地处半山区,多梯田,大型、中型拖拉机耕作有一定难度。先采用4马力手扶拖拉机耕耖,但效率不高。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整修了经济实惠的机耕路,采用12马力手扶拖拉机旋耕。为节约、合理修建机耕路,除机耕干线外,翻越田块采用跳板加“码王钉”或用稻草垫靠过丘。
排灌机具 60年代以前,抽水灌溉一般都用木制水车,有手摇和两人、三人合使之分。车桶长度有八尺,一丈,丈二,丈四,丈六多种,分别用于低沿田、中沿田、高沿田。低沿用水量少的田块也有人工使用粪瓢、面桶、小水桶戽水的。70年代开始使用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水泵抽水,90年代田头安装了电缆,一般采用离心泵和潜水泵电动抽水。
植保机具 旧时,用毛竹筒装雷公藤粉,筒口用一块纱布网住用手震筒喷粉。50年代开始使用喷雾器,有高压、手摇、电动多种。目前普遍使用比较实用的扁长形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
收获机具 50年代前期,稻、麦的收割脱粒用传统的镰刀和稻桶。稻桶有圆桶、方桶之分。使用时用稻桶梯打稻脱粒,用稻桶簟遮拦谷粒外撒,可单人、双人、三人操作。50年代后期推广使用木制脚踏打稻机,脱粒功效有很大提高。70年代开始用柴油机为动力代替人力脚踏,脱粒功效更加提高一步,并有用脱粒机脱粒的。90年代开始,又用电动机代替柴油机带动打稻机或脱粒机,更显方便省力。收割仍然用传统的镰刀。不久的将来,肯定用上收割机收割,将更显省力方便。
粮食加工机具 传统的粮食加工工具,主要是石臼、石臼杵、踏碓、谷砻(有木砻、泥砻两种)、石磨、风车、团匾、米筛、糠筛、牛磨、碾槽等。石臼用石头制造,用于手工舂米,又称手臼。臼与杵配套使用,杵有木制、石制两种。木制杵大都用来舂麻糍、年糕、糯谷扁等。用脚踏杵舂米称“踏碓”。碾槽由碾台、碾子、槽沟、碾架构成,通常用牛拉。砻用于破谷取糙米。50年代芝英米厂安装了柴油机为动力的碾米机。村民大都送谷去芝英加工大米。要排队加工,忙时要等一整天,上午担谷去,下午才能加工成米担回来,这时家人就得送中饭去芝英食用。1962年,当时的下前大队用柴油机为动力办起了碾米机和磨粉机,1975年安装高压电后,上下两个大队都办起了电动碾米机、磨粉机、饲料粉碎机,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粮食加工。做到了粮食加工不出村。
磨具,一直来使用石磨。由上下圆形石块及木制磨架、丁字型木制磨砻钩组成。下圆形石固定不动,中间置一顶针;上圆形石中间一洞紧配下圆形石顶针可旋转。两石接触叠合面各刻齿形扇状浅槽,上圆形石另一个面制成堆放粮食盆,边沿置一下粮洞,用手工推动旋转称石磨或麦磨,用牛拉动旋转称牛磨,均用来磨米粉、玉米粉、麦粉、豆浆、炒米粉等。
凡是加工大米、面粉等均需与风车、坐团、团扁、米筛、糠筛、纱箩等配套使用,以去糠,筛粉分粗细之用。近年有一种不用去糠,出机就是剩米的流动碾米机上门加工服务。磨粉机加工的各种面粉也不需纱箩筛选了。还有单相电动的磨豆浆机为豆腐制作户带来了磨豆浆的方便。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芝英镇前山杨村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凡例、大事记、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芝英镇前山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