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橋頭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508
颗粒名称: 村民生活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桥头周村民以种田为主业,历经旧社会的剥削、大跃进的灾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村里有华溪和永东公路经过,还有焦炭专业市场。村民住房、家电、交通等条件都得到改善,享受着新的生活图画。
关键词: 桥头周村 村庄 村民生活

内容

桥头周村民,基本上都以种田务农为主业。
  解放前,村里只有两户地主,大部份村民耕种的都是租种的土地,或者租种常产(祖宗留下宗族所有的田地)。因此,地少人多,就有许多人,从事手工业生产,一般农忙时在家耕种收割;农闲时,便外出从事打铁,打铜修锁、补铜壶、打或肩挑货郎担卖方岩货,也有外出“卖补药”和做“假和尚”化缘的。所以有谚语云:“种田不做客,手头要逼迫,做客不种田,无米好过年。”村民也一向以会做手艺为荣,民谚曰:“千秧八百,不如手艺盘身。”
  桥头周的妇女,一向以勤劳,不怕艰苦称著于乡里,多数人都以节俭持家为荣。当时,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有囡莫嫁桥头周,两把菜刀斩菜头,两令地簟压肩头……”在旧社会农业生产落后,耕种土地又少,大部份村民都只能过着糠菜半年粮,饥寒交迫度时光的日子。
  解放后,实行土地改革,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食堂,破坏了生产力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60年期间,村里饿死了不少人,有许多人为了活命只好往江西、福建逃荒。
  1978年,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对农业实行联产承包后,村民生活才“芝麻开花节节高”。加之家庭工业的兴起,由一家一户烊铝灰,发展为一片工业区,由零星贩运焦炭到建成了全市最大焦炭专业市场,桥头周村民一下子活跃起来,一幢幢高楼平地耸起。住房条件改善之后,电视机等家电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有300多辆,电话有200多部,已有小轿车10多辆。
  如今桥头周村民,已没人再担忧吃不饱穿不暖了。吃好、穿好、住好、玩好,一幅新的生活图画,已灿然展现在村民面前。

知识出处

橋頭周村志

《橋頭周村志》

本志记述时限,上不划一,下迄2000年5月31日为止,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包括村庄篇、村级组织篇、农业篇、山林水利篇、工商业篇、教育卫生篇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桥头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