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橋頭周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502
颗粒名称: 序言
页数: 3
页码: 1-3

内容

村志,是一首诗,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故乡的山川田野!使鲜花绽放,树木葱笼,禾苗丰收!千千万万部村志,象千千万万股清泉!滋润着祖国的山川和大地!
  村志,是一首歌,它的曲调有时欢乐;有时悲哀;有时激昂;有时悲壮;有时高昂;有时低落。它吟唱着人世的沧桑。它吟唱着人生的甜酸苦辣!
  村志,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历史的兴衰,民众的休戚,人生的善恶……
  村志,是历史。是一个村庄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又是全人类的历史!
  古人云:“经以载道,史以记事。”而实际上道无所不在,散于事之间,因事之得失成败,可知道之万世兴弊。史可鉴今,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只有真正的借鉴历史,认清了自己的源头,总结了成败之经验,我们的社会才会有进步!我们的世界才会有发展!
  这便是我们修编村志的意义所在。
  周氏本姓姬。后来,帝〓(kù)的儿子后稷的第十三世孙古公
  禀父,以岐山贩周原为京都(今陕西岐山县),因此,以周为国号。古代时是以国号为姓的,所以周本是国号。到周平王东迁洛阳,少子三女〓传到十九世秦并,住汝南,就成了汝南有名望的大族。到春秋战国时,周氏后裔若干都是晋国的名臣。传至唐朝永秦年间,廉白两州太守周崇昌的第七世,才开始迁徙到营道濂溪。即今湖南省道县。
  桥头周村周姓,本为道学鼻祖北宋周敦颐(号濂溪)的后裔。大约在南宋时期,有一支由湖南迁临安(即杭州)、诸暨、绍兴等地定居。其后又有一支子孙从临安(杭州)迁到永康“皂曙”,桥头周这支周姓后又经迁居太平村花墙,再迁黄店(现桥下附近),后来有位叫员三公的迁居桥头周。因此,员三公便是桥头周村周姓太公。这一支周姓,源远流长,枝繁叶茂,除有一支迁到缙云溪弄坑外,其他大都生活在桥头周,传至现在已19代了。
  1947年,桥头周村周姓,曾经修过宗谱,但在灾难的文化大革命中,已全部烧毁,现已无法续接,实是一件憾事。但在周姓祠堂里,《理学名宗》的匾锡还在,古祠里石柱上许多楹联也都和鼻祖濂溪有关。周姓的祖先濂溪公一篇《爱莲说》,成为千古名篇,万代留传!这篇《爱莲说》是对世上君子礼赞的千古绝唱,也薰陶着桥头周姓后代子孙,正因为如此,在桥头周姓的历史人物中,不图荣华富贵,不慕虚荣,不追求高官厚禄,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大有君子之风的人,是颇为不乏其人的。桥头周姓的人士常为这“祖风乃存”而感到骄傲,而感到自豪!
  桥头周村卢姓,为唐代后周柴荣的忠臣卢琰后裔,柴荣之子也改姓卢,因此可以说是龙子龙孙,其始祖卢琰官居越国公,工部尚书,其“貌古德丰,抚下事上以仁以忠”,是历史有据的。卢琰在宋
  初为避乱,从临安(杭州)隐居到永康。后来其子孙卢智一公又从永康石马西卢迁到桥周村后薛店居住。其中除有一支迁到大峥村外,卢姓至今已发展到22代了。生活在后薛店的人物,从古至今,出过许多仁义忠孝,有才有德之士,上可慰祖宗之灵,下可为后代子孙楷模!
  1958年,永康县人民政府为兴修水利,造福万民,动工修筑太平水库。原太平村吕姓居民,顾大局识大体,作出巨大牺牲,毅然大举搬迁,化整为零,分散全市各地。当时有一部份迁至桥头周村居住,现在已枝繁叶茂,有了很大发展,这便是桥头周村吕姓一支的源头。吕姓祖上出过不少英才异士,在历史的星空中闪闪生辉,今日迁居桥头周的吕姓中,也人才济济,文化科研,办厂经商,颇有许多宏图大展之士!
  桥头周村,除周、卢、吕姓外,还有不少因婚姻嫁娶等关系,而居住到桥头周村的应、陈、胡、徐、包、贾、金等姓氏的村民。大家都能和衷共济,和睦相处,相帮相助,建成了一个友好团结的集体,同时也都愿为桥头周村的繁荣昌盛,为桥头周村的兴旺发达,为桥头周村的飞速发展,大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克勤克俭,共同奏出一支胜利和前进的凯歌!
  周岩方
  2000年3月21日

知识出处

橋頭周村志

《橋頭周村志》

本志记述时限,上不划一,下迄2000年5月31日为止,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包括村庄篇、村级组织篇、农业篇、山林水利篇、工商业篇、教育卫生篇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岩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