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溪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44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岁时习俗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6
页码:
258-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象珠镇清溪乡岁时习俗的情况。其中包括过年、立春、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冬至、新兴节日等。
关键词:
象珠镇
清溪乡
岁时习俗
内容
第一节 过年
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晚上称“除夕夜”。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或初五)称“春节”。这期间统称“过年”。过年是民间一年之中最为隆重、最为热闹欢乐的传统节日。“辞旧岁,迎新春”,处处欢庆。
1、除夕。除夕前,家家忙着过年。要净厨、掸尘、清理庭院、杀猪、宰羊、杀鸡、裹粽、起糕、烹调佳肴烧两年饭,煮三牲祭品,贴春联、谢年。除夕夜,全家坐着吃团园饭叫“隔岁”。晚上灯火辉煌不灭叫”守岁”,俗称“尘雪夜”。大人们还要用红纸包好一些钱分赐给子女,俗称“压岁钱”。半夜子时一到,家家户户开门鸣炮,炮竹连天。叫“开门”,象征新年开始。
2、春联。俗叫“过年对”。旧时用两块桃木,画上门神挂在门上以驱除魔鬼叫作“桃符”。后来由画门神转为贴春联。春联用“万年红”写。贴春联也有规矩,若逢年前春,要在交春前放鞭炮后张贴。现多在“谢年”前张贴。不谢年人家即在三十日贴。由家庭中最尊者贴第一张,然后其他人才好动手帮助。张贴也有顺序,先贴大门联、斗方、再贴槛联,然后是灶君、菜厨、栏头、行担、谷柜。丧家春联用素色纸写就,以示哀悼,待三年后再用红纸写联。
3、谢年。先在堂前设方桌一张,上摆猪头鹅、鱼、糕、酒、饭、茶叶以及烛台香炉,全家着新衣,女的不参加,小孩不准说话。由一家之主焚香,带领大小三叩首,宣读:“伏维天地神灵,供奉三牲辞旧岁,弟子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事大吉,万事如意”。再三叩首,滴醴蘸曰:“一杯净酒落地,买田置地;二杯净酒落地,一年高一年,年年好买田;三杯净酒落地,保佑全家老少凑头清健。”现在不少人家不兴谢年,祝辞也不同了。
4、春节。大年初一早餐,全家大小都吃鸡子索面。初一这一天,女人不折被,不上灶头(男人代劳)、不扫地、不拿针剪、不做其他活。中餐食羹、粽、糕,意为“耕种犁头实,子嗣步步高中鳌头。”人们相遇,道喜祝贺,不讲不吉利话,不得罪别人。年初一夜,早睡觉,不点灯,俗称“老鼠嫁囡,照顾一夜。”
5、瞻祖。旧时,年初一早餐后,家主要带全家大小到祖先画像前拜年,俗称“拜太公”。焚香礼拜后,由族长向子孙分麻酥,每人一双。有“新经”、“老人”之分,““新经”是指晚辈具有学历的人,小学毕业可以分到双份,初中毕业可分得三份。高中毕业可分得四份等,老人六十岁的可得双份,七十岁的可得三份等。
6、拜年。年初二开始,互相串门到亲戚家拜年,旧时拜年先向亲戚中最长辈者拜起,一直拜到平辈为止。外甥到外公婆处拜年,外公婆要分赐红包给外甥们。到娘舅、娘姨、姑母、表兄、表姐家拜年,客气的人家担麦饼肉搭果子包叫“双份”。主家多用鸡子索面、索粉干回礼,表示“有吃有余”。每年正月二十日前,路上拜年客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的人家门庭若市,送走一批,迎来一批,热闹非常。
第二节 立春
立春,习惯上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看作是一年中最大的日子,俗称“上春日”。因是一年中第一天,故称最大。这一天要过得平安顺利,农家就会有兴旺发达之兆。立春,在秦时就有记载,《吕氏春秋》中有“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之句,可知由来已久。
寒尽春来,人人心底里埋藏着无限美好的希望,希望平安吉庆、凑头康健,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发家致富、财丁两旺等等,都希望来日有个好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窗口都插上翠柏、竹枝、冬青等常绿枝叶,表示一年长青。为了消灾纳福,人们不干农事,不挑肥,不扫地。家长教育小孩子不骂人、不相争、不打架、不做坏事。如有意外事情发生,就视为不吉利。
第三节 清明节
清明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相传也有二千多年,旧时清明节,家家户户备办祭礼,由长辈带领儿孙前往祖坟标清,先祭扫始祖,后祭村族祖、房祖、再祭家祖叫“祭清”。在祭扫始祖、族祖、房祖时,要在墓前举行仪式,由族长宣读祭文,子孙焚香礼拜,然后标清(用白纸标在坟上)、添土、烧纸钱,放鞭炮。祭毕按辈分小麦饼,馒头肉等叫“分清明次”。经费由常产祭祀田收入开支。也有的席地野餐,叫“散清”。解放后,祭家祖的风俗仍存。此外,各机关、团体、学校、人民群众还结队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致悼词、追念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也有些村恢复祭族祖的仪式。
第四节 端午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意即第一个“阳节”,象征着阳气开始旺盛。“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人们不必担心再有寒潮来临。
这一天,节日气氛甚浓,吃的不是粽子就是麦饼,佐菜较丰,家家户户,门上插上菖蒲、艾叶,以驱阴、驱鬼、驱邪、还要进行大扫除,家院四周墙壁里里外外,以及农具家具都要喷雄黄酒,用以灭除蝇、蚊、虫、蛇。全家人都吃大蒜、吃雄黄酒,据说吃过雄黄酒不会发痱子、生疥疮。男女小孩胸前佩挂五色皂线刺的香囊,俗称“香包”。也有的用樟脑丸为蕊,织成各种绣球,给小孩悬挂以隔秽气。
现在旧俗尚存,只是挂“香包”的小孩已经不多了。
第五节 七月半
七月半,人们称它为“鬼节”,秋收后,也即给祖先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摆筵供祀祖先来受餐,俗称“做羹饭”。也有鉴于没有后代的孤魂野鬼无人祭祀,很多善良人家在祀祖后,用篮子盛着酒、肉、饭、拎到村头、路口招魂野祭,俗称做“路头羹饭”、或叫“施孤魂”。此外还有些小康之家,约集几人去寺庙“擦星”,以超度死囚、饿鬼、亡灵。
现时,七月半节仍存,只是“做羹饭”、“施孤魂”的少见了,代之以糯米粽、汤团、麦饼等食品,全家聚餐。
第六节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夜,旧时我乡民间都要“拜月”、“吃团园饭”。一到晚上,月亮还没有上,就在庭院里或家门前摆好桌凳,上面摆着供月的果品。待月亮照临,就点香拜月,再把香插在香座上,供品花样很多,有各色月饼、大小油酥、各种糕点以及粽子、菱角、莲子、石榴、藕等。户户竟争,以摆供的花色繁多为荣。是以“拜月”又叫“摆月”。大户人家为了炫耀自己,摆月更是新鲜出奇,除花卉糕点外还把传家古董珍宝也摆上,等到月上屋檐,时已入亥,各家就坐下吃供品。以示团园。家中如有雇用工者,要请佣人、长工、伙计、学徒同吃,边吃边谈生意经,借此定“留”、“退”。故佣人们中秋下的是“眼泪酒”。相反,端午节月亮虽残缺,吃的却是“快活酒”。现时,摆月的已经是不多了。
第七节 冬至
冬至,也是“鬼节”。旧时,家家户户要做“羹饭”。在堂屋、明堂、路口、摆供桌,用酒肉饭和菜肴摆祭下世人,边祭边烧阴司票(冥币)和纸绽(白银),以超度转世再做人,摆祭的肴饭很讲究,烤豆腐要方而大,转世有大耳朵,长寿有福象;烧大蒜不敲碎,下世人转世会精打细算,成家立业;炒葱要整根,下世人转世聪明能干,智勇双全。做冬至羹饭丰盛、讲究,俗称是“下世人过年”。
第八节 新兴节日
元旦——公历一月一日称“小过年”。
妇女节——公历三月八日。
植树节——公历三月十二日。
劳动节——公历五月一日。
青年节——公历五月四日。
儿童节——公历六月一日。
国庆节——公历十月一日。
教师节——公历九月十日。
老人节——农历九月九日。(重阳)
双十节——公历十月十日为民国时期国庆节。
第九节 灯节
正月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称“元宵节”,俗称“灯节”,十五夜称“元宵之夜”。到了灯节,十三开始上灯,十七末灯。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挂上花灯或笼灯,每晚灯火辉煌。灯节期间,许多村还兴笼灯。各村都有筹办迎灯事宜的组织叫“龙头会”,春节一过,就开始筹备,分步进行。
“偷”龙头竹:龙头竹要“偷”,其偷法,先察看某处某根竹适用后,一帮人敲着锣鼓去偷。把选中的毛竹,贴上红纸,竹根上放上红包,呜炮敲锣,抬竹而去,且一路上吹吹打打。被偷者领取红包,不管补赏如何,引为吉利,从不责怪。名“偷”实为“强买”。
糊龙头,制花灯:由龙头会聘请民间艺人扎糊龙灯,制作各式花灯。龙头糊就,进行龙身打甲,花灯糊就上画描花。把花灯扎成灯排挂龙身上。然后用两方小红纸障住龙目,等待迎灯之日,举行“龙头出位”仪式。
龙头出位:先将龙头抬至厅堂,案上供奉五谷、糕点、糖果。由道士“请龙神”,也叫“赞龙”,启去龙目上红纸,称龙头“开目”。随后全村点燃香烛朝拜。龙头出位时最为热闹,燃放的炮竹最为集中,炮烟迷漫,炮屑纷飞,声闻数里之外,看的人最为密集。
游龙。傍晚,各户迎桥灯的先行火浴净身,然后掮起桥灯,放火炮出门,至灯坛依次和其他桥灯相接,最后接上龙尾巴。整道龙灯灯火连连,浩浩荡荡出发“朝庙”,意为会诸神。此时有的村按桥灯分发麻酥,然后按规定路线游龙。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执香篮,称“执香者”,在龙头前引路,接着是火炮担、蜡烛担、双头锣、虎头牌,后面才是龙头。龙灯巡游田野曰“踏青”,“察麦”。由于人多路窄,有的麦田被践踏,无人责怪,谓龙灯过处,麦会愈踏愈发。
随着龙灯伴迎的还有许多鱼、虾、蟹、蚌、等散灯,均是儿童所擎。他们无拘无束,东插西串,一会儿前,一会儿后,煞是高兴。
龙灯每到一村,都要“团灯”、“跳灯”。先是龙头在灯坛上漫游,带动全部桥灯一圈圈层层团紧,然后龙头抓住时机,突然转身,振振荡荡带动灯桥急急卸开,各层桥灯一来一往,穿梭奔跑,甚为壮观。此时,稍一不小心,龙尾巴就有摔倒的危险。如此往返多次谓之“团灯”。跳灯也叫“龙头跳灯”。迎灯桥的灯桥高过头顶向前走去,忽然跑步返回,拖着龙头不得不倒跑,一跑数百米,待跑至气喘吁吁才调过身来仍跟随龙头向前走去。不知是谁高喊一声:“拉呀!霎时龙灯又倒跑过来,如此一进一拉,一往一返,待至兴尽才罢“团灯”、“跳灯”时,灯桥常常遇到一松一紧,紧后骤松,灯桥折迭成三角,俗称“开三角店”。
迎灯毕,桥灯各换上蜡烛回家叫“归灯”,家门口呜放鞭炮迎接。龙头则抬回“香火先间”曰“归位”。念佛先生再次“赞龙”后,高抬龙头,人们竟相从其下钻过,曰:“赞龙”。谓钻过龙头,龙神保佑,小孩健康,妇女早生贵子,老人长福长寿。
迎龙灯之外,还有颠布龙、舞纸龙、跌师子、迎台阁、走马灯等,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凑着龙灯热闹。
清溪龙灯以派溪吕最为有名,官川的为最大。派溪龙头高丈余,龙身接连桥灯一千多盏,迎灯人达五、六百人,全长里许,桥灯举之头顶,气势浩大无比。
我乡各村都定有迎灯日期。
▲正月十三日——清渭街灯夜。
▲正月十四日——柳墅、黄岗灯夜。
▲正月十五日——官川、上柏石灯夜。
▲正月十六日——派溪灯夜。
▲正月十七日——江头灯夜。
知识出处
《清溪乡志》
本文记述了清溪乡的情况。其中包括前言、凡例、题词、图片、清溪乡行政区划图、大事记、清溪兵事、总述、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象珠镇清溪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