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芙蓉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284
颗粒名称: (二)、农作物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7
页码: 27-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芙蓉村农作物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水稻、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旱地农作物、蔬菜等。
关键词: 农作物 芙蓉村 农业

内容

芙蓉村村民历来都是以农业收入为主,建国初期人均土地为0.612亩,属山地多、水田较少的村庄。
  大部分水田每年只种一熟水稻。每亩单产仅300—400斤。其品种有“黄瓜早”、“大粒红”。这两个品种因生长周期短(属早熟品种),产量虽低,但可用于接荒,因而被村民广泛种植。水利条件好的水田则种产量略高的中晚稻,品种为“乌壳白”、“冬糯谷”等。根据灌溉条件及土壤肥力不同,有的水田可种两熟,甚至三熟不同作物。除种水稻外,有的田冬季还种大麦、小麦、大豆、油菜等。大麦的产量虽低,但端午节前可收割,不会耽误种早稻,又可用于接济荒口。旱地作物品种较多,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蕃薯及少量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豆、花生、芝麻、衢桔等,近年来,胡柚也有不少农户种植。常种的蔬菜有白菜、萝卜、芋头、冬瓜、南瓜、黄瓜、茄子、辣椒、葱、大蒜、芹菜、芥菜等等。
  水稻
  建国初期,水稻种植还是沿袭民国时期的耕作方法,最好的田一年种三熟,即早稻收割后种玉米或大豆,称二熟;二熟收获后再种大麦为三熟,第三熟收获后又种水稻,如此轮作。但一般的田只能种二熟。当时水稻的品种一般是黄瓜早、大粒红。其每亩单产为300—400市斤之间,另外还种乌壳白、迟红、冬糯等品种。这些品种产量略高,但生长周期较长,只能再种一熟大麦或小麦,不能种三熟。这些品种亩单产量约500市斤左右。1961年,由于政府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改良新品种,水稻改种“莲塘早”、“陆财号”、“矮脚南”等品种,每亩单产提高到500—600市斤。1968年以后水稻开始由一熟改成两熟。1978年开始推广杂交水稻,一熟亩产量可达1000多斤,其后两熟均改种杂交水稻,年均亩产量可达1500市斤以上。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之家家户户都有余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育秧 俗话说:“生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其意说明稻作收成的好坏与选种育秧的密切关系。选种的方法有片选、穗选两种。1953年起推广筛选。科技组大力推广播种前晒种,用药剂杀菌、催芽等方法。过去育秧都用水秧田。1955年开始改水秧田为半旱秧田,1998年后则全部改为更加省工省时,促高产的旱育秧技术。
  施肥 插秧后塞秧根(土话“塞禾毛”),是传统的施肥方法,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末。塞秧根用人猪粪肥拌草木灰,有的加进铡碎的鸡毛、猪毛、头发或饼肥,播秧后每丛塞一小块。60年代后,此法渐少直至绝迹。70年代后,改为蘸秧根,即将秧根须上蘸一些钙镁磷肥,此法曾盛行一时,至90年代初渐废。稻田多以红花草、蚕豆、铁豌豆苗作基肥。耕第二遍时撒石灰,促使基肥腐烂,中和酸性,并能除草、除虫。70年代起改用磷酸二氢钾、尿素作根外追肥,也有喷施增产灵、喷施宝等作叶面追肥的。
  灌水 历来采用满灌、串灌方法,部分田稻苗发僵时实行排水搁田。70年代推广“六字灌水法”:浅(浅水插秧)、露(耘头遍田排水露田)、搁(分叶盛期进行搁田)、烤(分叶末期进行烂泥田挖通四沟)、活(孕穗期灌跑马水)、养(田面湿润养田到开镰,晚稻不用)。这样,有利调节稻田水、气、肥、温关系。此法,村民心里有数,看天气预报行事。
  耘田 解放前,多数农户一季稻耘3遍,少数田耘2遍。进入80年代,少数耘3遍,多数耘2遍。90年代后,少数耘2遍,多数耘1遍,少部分1遍不耘。施用尿素等速效化肥,插秧后转青发叶快,很快郁闭,加上撒施除草剂,不耘田杂草也少。撒施除草剂,少耘田,对产量高低的影响尚无定论,但省工则显而易见。
  防治病虫害 推广双季稻后,水稻生长期延长,病虫增多。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矮缩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虫害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褐稻虱、黑尾叶蝉、蝗虫等,历年来均有程度不等的病虫危害。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防治病虫害:农技部门对虫情及时预报,一面实行防治病虫害示范;二有乡农技员负责技术指导;三有村农科员负责辅导;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供销社及时供应药械。防治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多种方法防治,这对保证粮食丰收起到很大作用。
  旱地农作物
  大、小麦 解放前,旱地冬季除部分种蚕豆,少量种豌豆外,大部分种大麦,空闲地少。春粮产量低,只占全年产量的10—20%,因而“三荒六竭”(农历三月春粮未上场,六月春粮吃尽,而新谷未收割)是常事,放高利贷者乘机谋取暴利。解放后,60—70年代,各生产队重视粮食生产,除旱地外在水田上种上稻板麦,大、小麦播种面积稍有扩大。80年代后,种大、小麦的渐少。进入90年代,种大、小麦罕见。
  大麦品种有二棱、三棱、六棱;小麦品种有白麦、铁钉头。建国后引入不少新品种:70年代引入的有大麦早熟3号,小麦“浙麦1号”、“万年2号”、“吉林麦”等。80年代引入“802”良种,成为当家品种。
  大、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黑穗病、赤霉病、条纹病虫、粘虫、蚜虫。7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夏季冷浸日晒,播种前用石灰水浸种除菌,基本上达到防治病害目的。粘虫是大、小麦主要害虫,农户及早用农药防治,效果很好。
  大豆 种植历史最久也最普遍。秋大豆多数种在旱地上,立夏前后播种,田塝、塘边全种上。品种多数是颗粒较大的黄豆,近年来,菜豆种植也较广泛。近年来,人们基本上改种以鲜食为主的菜豆,品种主要有“台湾75”、“春丰早”、“日本青”、“辽鲜1号”等等。
  马料豆 俗名撒豆。1973年广种双季稻前,撒播套种于稻田中,成为秋季田中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后因产量不稳不高,且水利条件改善,加上早稻密植难套种,种植面积渐少并消失。
  蚕豆 历来是越冬作物之一。旱地除种大、小麦外种蚕豆。蚕豆适应性广,不用施肥,病虫害较少,收成稳定。浸涨发芽去皮做汤,这是老年人夏天爱吃的菜,村民乐于种植。过去嵌种于稻茬中,刚结荚时翻耕入土当水稻基肥,少量成熟收获后当晚稻秧田。品种有大、小两种。
  豌豆 和蚕豆收种同时,多种在田塝、塘边、路旁、地头。多数鲜吃,少数成熟收获当来年种籽贮存。品种有黄色、青色两种,青色的是早熟品种。
  绿豆 豇豆 多数麦收前套种,少数麦收后种在旱地里。成熟期分批摘取,从前家家户户种一点,今亦如此。绿豆、豇豆易受伏旱、霉雨季节易霉荚,产量不稳,摘取花工多,农户历来种得不多。品种:绿豆有黄、绿两种;豇豆有红、黑两种。
  豆类的病虫害有霉素病、赤褐病、蚜虫、尺螟、豆荚螟、卷叶蛾,地老虎、青虫、潜叶蝇、田鼠等。
  蕃薯 村民种植历史最久,种植面也最广,成为夏秋季主要作物。鲜薯和晒干的薯丝,既可食用,又是养猪的精饲料。解放前,成为贫困户主粮,每年八月吃到次年四月。
  解放前,旱地扦插的红皮白心的“洋蕃薯”,红皮黄心的“土蕃薯”,产量都不高。1955年引进出粉率、晒丝率高,耐贮藏,适应性广,产量高的“胜利百号”。60年代起,“胜利百号”黑斑病逐年增多,但仍多年为当家品种。80年代引进“徐薯18号”良种,“胜利百号”逐渐淘汰。进入90年代,因主粮充足,养猪不多,大批务农劳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蕃薯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玉米 解放前几乎无人种植。至1958年,农业社为了提高复种指数,相当一部分不宜种双季稻的田皆种上玉米。随着水利工程配套日趋完善,水田秋作种玉米又减少。1985年引进成熟期短,适应性广,产量高的春玉米杂交种“丹玉”,在旱地里连片种植,产量比小麦翻两番。后因花工多,务农劳力少,不能及时播种而逐渐少种。如今种的一般是以鲜食为主,营养价值又高的甜玉米、糯玉米等。
  荞麦 粟谷 历来只有少量种植,通常是因旱不能播种马料豆,天雨后种点荞麦。粟谷(俗称小米),可用来酿制“新酒”。而现今人们所种的荞麦也大都用于酿“荞麦烧”白酒,自饮或作礼品赠人。
  油菜 村民有少量种植,因产量低,日常习惯吃猪油,油菜种植面积不多。解放后,人民政府一再提倡,品种也有改良,各生产队仍然种得不多。近年来,各农户普遍在自留地上种一点,榨菜油自食。
  芝麻 俗称“油麻”,历来嵌种于蕃薯地中间,种在零星小片地上,数量很少。农民种芝麻为春节切芝麻塘当茶点,有的为儿女办婚事用。村民把芝麻看作吉利作物(芝麻开花节节高),每逢喜事必用。品种,解放前以白芝麻为主,今以黑芝麻为主。黑芝麻耐旱、不易倒伏,产量较高,香味也浓。
  花生 历来种植不多,村民种一点,为春节当茶点,或向亲友送礼用。儿女婚嫁时多种一点,从未榨油。
  蔬菜
  因距集镇较远,村民所种蔬菜一般都以自食为主,少数农户将蔬菜送芳村集镇上销售。历年来,村民们种的蔬菜品种繁多。原有蔬菜品种9类30多种。春夏有水白菜、水萝卜、白辣椒、茄子、苦瓜、南瓜、冬瓜、丝瓜、黄瓜、苋菜、空心菜、莙荙、芋艿、豇豆等。秋冬有白菜(上海青、大包菜、甘蓝包、油冬白)、大芥菜、花叶芥、黄芽菜、葱、大蒜、芹菜、菠菜、萝卜、韭菜、红萝卜、竹笋、香椿、荠菜、马兰头、松树蕈、茅草蕈、花菜、胡萝卜等。80年代后的主栽品种有:一代杂交种城青2号大白菜、杭州早油冬、杭州长梗白菜、50天人参萝卜、火车头萝卜、京丰1号包心菜、黄苗包心菜、夏光甘蓝、蔡铺50天花菜、高殿80天花菜、160天花菜、早蕃茄、伏地尖辣椒、吉林辣椒、串地龙辣椒、圆荚矮四季豆、津研2号秋黄瓜、4号黄瓜和圆叶菠菜等。
  胡柚
  据传100多年前,青石镇澄潭村胡家首先栽培,形似柚子,故名胡柚。
  胡柚为柚类与其它柑桔经多代自然杂交而成的群体品种。
  胡柚汁多,酸甜适口,风味别具一格,可食率为68.6%,可溶性固形物11%,每百克含维生素C34.7—42.3毫克、维生素B10.056毫克、维生素B20.026毫克、胡萝卜素1.17—2.07毫克、磷、钾、铁、钙较丰富,具有适应性强、抗寒、耐贮藏、经济寿命长、丰产性能好等特点。
  柑桔
  本村柑桔栽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村里家家户户都栽种了柑桔。其品种有:衢桔、福桔、椪柑等等。1964年后,引入温州蜜桔、瓯柑、早桔、本地早槾桔等。衢桔、广橙因大小年产量差异悬殊,故逐渐被椪柑和温州蜜桔所取代。

知识出处

芙蓉村志

《芙蓉村志》

本书对芙蓉村的行政沿革、党政群团、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工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村庄建筑与安全管理、风俗民情、人物、世系等作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芙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