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芙蓉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27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8
页码: 9-16
摘要: 本章记述了宋代至2009年永康市芙蓉村的大事记。
关键词: 芙蓉村 大事记

内容

宋代
  宋建隆二年辛酉年(961)王爱清由河南迁衢州常山章舍,为迁常王氏一始祖。
  王伟,字世英,登宋咸平二年己亥(999)孙暨榜进士,为章舍显宦之始。
  王言,字世则,登天福三年己未(1019)王整榜进士,官至少卿,赠金紫光禄大夫,并载入志。
  王介,字中甫,登庆历六年丙戌(1046)贾黯榜进士。嘉祐六年(1061)应试直言极谏科,曾与苏轼、苏辙等15人同被录用,介公名列贤良第一。官至吏部尚书,延康殿大学士。元祐二年(1087)病故,享年73岁,墓葬芙蓉下庵。
  王悆公,字心如,登宋嘉祐四年己亥(1059)刘煇榜进士,仕至直秘阁学士。
  王氵允之,王介长子,元丰五年壬戌(1082)登黄裳榜进士。编撰《九章勾股验测浑天书》,官至涣章阁学士。
  王汉之,王介三子,字彦昭,号朝宗、默齐,别号石湖居士。宋熙宁六年癸丑(1073)登余中榜进士甲科,官至礼、兵、工部侍郎等职。宣和年间,加龙图阁直学士,又进延康殿学士。后又赠尚书,封信安侯。绍兴二年(1132)11月卒,享年76年,葬抱石庵。
  王涣之,王介四子,字彦舟。登元丰二年(1079)己未时彦榜进士甲科。官至吏部侍郎,加宝文阁直学士。宣和六年(1124)病故,享年65年,葬抱石庵。
  王沩之,字彦仁,王悆之子,登宋元丰五年(1082)壬戌黄裳榜进士,历任翰林司谏。
  王栎,汉之之子,又名巩,字包山宗。登宋徽宗重和元年戊戌(1118)王昂榜进士,官至大理寺评事,赠大中大夫,父子同朝为官。
  王恒,宋咸淳五年己巳(1269)11月,丞相江万里与恒公游览山川,见芙蓉花盛开,指谓曰:“此处山水明丽,可以卜宅”。恒公遂而由章舍迁此,为芙蓉始迁祖,芙蓉因此而得名。生子二:纪、维,纪公系仁本堂祖,维公系崇本堂祖。
  明代
  芙蓉村属迁善乡归仁里二十一都裳字庄和衣字庄。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9月钦差督理抽分兼管河道工部主事马谏为“崇本堂”题匾额。民国十五年匾额重制。
  清代
  清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创建崇本堂义学,设立在王家祠堂内。
  宣统己酉年(1909)五月初一,大雷雨,回龙高桥崩,声闻数里。是日巳刻,忽然雾霾四塞,既而桥沦其东,期年全坏。待丁巳六年(1917)冬,回龙桥复告落成,包价银洋三千元,知事赵钲鋐、邑绅周岱宗、汪开丙等,效力募捐。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崇本堂义学改为私立崇本小学。
  民国十七年(1928)
  王德晋,字新基,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文学士。民国戊辰年(1928)奉浙江省民政厅第一次县长考试录取甲等第一名,以县长任用分配到温州、永嘉等六县为督察新政实施专员,后任温岭、青田二县县长七年,然后又调任交通部邮储金汇业总局秘书长兼总务处处长,邮电司帮办,中国农民银行专员等职。1979年6月病逝于上海,葬上海公墓。
  王德钦,字文彬,号福基,大学学历,毕业于浙江省地方自治修学校(原在杭州市近江)。奉浙江省民政厅委署任开化(黄岩)、常山(白石)二县区长,兼区团长及常山县政府保甲督导员。曾任常山县国民兵团少校总务股长,简易师范总务主任,田赋管理处第一科科长等职。
  民国十八年(1929)
  属芙蓉乡第八、九保,保以芙蓉街路为界,解放初属芙蓉乡第八村。
  民国十九年(1930)是年冬,芙蓉水口宗境庵门前路旁古松枯死。
  民国二十一年(1932)是年春,水口亭旁大松树又死。
  民国二十三年(1934)
  春月,董日钟(即老李),受闽浙皖特委派遣到本县白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后转至芙蓉、前旺章舍坑及开化舜山等地。与原在芙蓉一带以行医为名与温典云(即老王)秘密组织贫农团,发展地下党员。
  九月,由粟裕、寻淮洲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闽北向浙西挺进,部队经过回龙桥时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并打退了敌人,17日时先遣部队经过芙蓉进入遂安(淳安)县境内。
  民国二十五年(1936)
  9月17日晚,董日钟(又名董炳松),率部队惩处了芙蓉村大土豪王长胖,将其浮财分给穷人。
  同年,王朝南任芙蓉乡伪乡长,地方流传一段民谣:“王朝南一张状,李文恺县长坐芙蓉,官司审不清,四面八方抽壮丁”。主要是说地方政府常遭地下党破坏。
  民国二十六年(1937)
  1月,县长李文恺亲率武装进驻芙蓉村“清剿”(当时驻扎在王长胖家),董、温坚持在坞口的棋盘山英勇抗击,游击队弹尽粮绝,董、温均负重伤相继被捕。
  同年,2月17日,温典云被敌人在芙蓉剖腹挖心,枭首示众三天,惨不忍睹,时年34岁。董日钟相继牺牲于常山城郊。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崇本小学改为芙蓉短期小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
  短期小学又改称常山县芙蓉乡代用中心学校。1942年7月,因“浙东事变”学校停办,1944年,学校奉命恢复,改称芙蓉中心国民学校。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在村西建成“芙蓉亭”一座,砖木瓦结构,长8米、宽3米、高3米。在原乡政府北通往前旺村,建成“横板亭”一座,砖木瓦结构,长9米、宽3.5米、高4米,直到村庄迁移时保存完好。
  民国三十六年(1947)
  农历六月初七,连降大雨,发生山洪爆发,冲毁良田350亩,倒塌房屋数十间,冲垮堤坝500余米。7月,因山洪爆发将村口的木桥冲毁,接着重修建了一座为5孔29米的木桥。
  建国以后
  1949年5月5日芙蓉得到正式解放,并在本月底成立了农会。俞那你任农会主任。
  1950年5月,王仁河(又名顺和),生于1931年6月,1949年参军入伍,随第35师104团,在四川省江津县剿匪中英勇牺牲,为革命烈士。
  下半年,县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改芙蓉乡中心国民学校为芙蓉乡中心小学,校址设立在芙蓉村王家崇本堂祠堂内。第一任校长是詹如琪,学员40余名。
  10月,土改工作组进驻芙蓉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了一大批地主、恶霸及反革命分子。王朝南是常山县“土改”时第一个被枪决的恶霸地主。
  1951年元月,先后有王广诚、王隆德担任村农会主任,王金水任芙蓉村村长。
  4月,土改运动结束,11月底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
  1953年村成立了农村业余剧团,参加人员有20余人,团长由王隆德担任,王区生任导演。
  同年7月1日,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4年元月,我村开始成立党支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由徐明善担任,成员分别为王金水、吴雨祥、王水莲。
  1955年元月,村成立低级社,王金水担任芙蓉村低级社社长。
  1956年,芙蓉村由低级社转为高级社,社长是王金水。
  1957年,村在茶林桥头创办造纸厂,厂房面积600多平方米,生产土纸。
  1958年,高级社改为芙蓉大队,第一任大队长由王金水担任,其后分别由杨炳福、王朝章担任,直到1984年止,大队创办了畜牧养殖场。
  1965年7月,东源桥建成为1孔平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长21.7米,跨径20米,桥宽2.7米,高3.3米。结束了历代村民进出靠木板桥过河的历史。
  村建立副业队,主要经营茶叶、花木苗圃、水果、药材、蘑菇等。
  同年兴建东山底防洪堤坝,坝长1000米、高2.5米、宽2.8米。
  1966年8月,全国各地掀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运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村相应成立了“红卫兵”及“文革领导小组”(红卫兵归“文革小组”领导),组长由王金水担任。
  村利用水力资源,购置了一台12千瓦的水轮泵用于发电,全村从此开始用上了电灯照明,告别了点煤油灯时代。
  1967年,村修防洪堤坝1500余米,开垦良田110余亩。
  同年,在庵坪建芙蓉小学,占地1000多平方米。
  1968年,村购置了10匹马力的柴油发电机,主要用于解决下半年枯水期水源不足、水位偏低,从而不能正常发电供电的情况。
  1968年冬,创办了8间共计600多平方米的畜牧场,场房为土木结构。
  1969年,常山至芙蓉简易城乡公路建成,开始通货车。
  同年,芙蓉回龙桥一级电站建成。
  是年,在庵坪方位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13米,塔基正方形,占地面积50平方米,塔正面用毛主席字体镌刻“红军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
  1969年年底,芙蓉初中开始动工兴建,校址在纪念塔底,砖、瓦、木结构平房二栋,老师宿舍一栋,教室一栋6间。学校初设1—2年级。至1991年教学楼改建成三层楼。1978年开始设立1—3年级。第一任校长由江根福担任,学校总占地面积7亩左右。
  1970年至1972年开垦虎形、墓旺、后地山坪、杨公庙后、纪念塔五处荒山,共开垦荒山100余亩,用作种植茶叶。
  1971年,村建氨水池6个,总存容量130立方米。
  秋季,在吉善屋后创办油茶加工厂,面积650平方米,为石木结构。
  1972年,村购置日产“K850型”手扶拖拉机两辆,主要用于农业耕作,兼搞运输(当时村成立了运输队)。
  1973年,芙蓉大队干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干部群众热火朝天地奋战在农田改造第一线上。
  1976年1月8日,深受全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逝世,全村干部群众自发地佩戴黑纱、百花,表示沉痛的悼念。
  9月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同志逝世。全村人民设灵堂、献花圈、佩带黑纱,白花,表示沉痛哀悼。在追悼会上有的热泪盈眶,有的失声痛哭。
  冬,申报接用国家电网,改善全村照明条件。
  1980年,芙蓉大队创办了茶叶加工厂,厂房为建筑面积达350余平方米的平房。
  1986年,王辉平被中共常山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4年,村修建了一条通村大道,实施了路面拓宽工程。
  同年10月,村成立老年协会,会长王广诚,副会长王金水,其他协会负责成员12人。
  1999年5月5日,芙蓉初中数十名初三学生乘一辆中巴车赴常山三中(芳村)参加体育加试,在常新线长厅岭路段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29名学生,1名教师不幸遇难。(其中芙蓉村学生5名,分别是徐碧霞、肖丽丽、王美丽、王欢燕、王苏亚)
  5月底,村支部书记王辉平在“5.5重特大交通事故”抢救中表现突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2001年,常山至芙蓉县乡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完工,全线通车。
  2002年4月18日,常山县民心工程—芙蓉水库建设动工,库内芙蓉、坞口、前旺三个村村民根据县移民迁置办统一安排,开始进行移民搬迁,于2004年5月底全部移迁完毕。我村总移迁户共402户,人口1350人。(当时移迁到红旗岗时,先住帐篷,再建房屋)。
  7月,县教育局成立了芙蓉小学搬迁领导小组,对学生教师分流做了具体部署。在校领导和教师的同心协力下400多名学生分流到红旗岗小学、芳村中心小学及本乡修书、金川、半源、对坞4所小学就读。芙蓉小学迁址修书小学,2006年下半年芙蓉、坞口、前旺的小学学生全部就读于球川小学。
  2003年5月,全国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疫。随即政府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疫情到处扩散传染,对外来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禁止入村,在村口设卡检查,并安排24小时轮流值班,芙蓉村及本县内无一例疑似病发生。
  2004年,芙蓉村其中有12户移迁到常山县新都办事处落户,11户移迁到芳村镇落户。
  2005年9月,村委办公楼动工兴建,次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四层,占地面积为38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34余平方米,总投资达87万多元。
  12月,芙蓉村被评为“衢州市特色文化村”。
  同年底,球川中心小学教学楼竣工。
  2006年3月,村支书王辉平被衢州市委、市政府授于“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同年上半年,村投资了43万余元浇筑了村民住宅区区间道路(红军路、英杰路、红旗路、红豆路)。
  10月,乡(镇)合并,原芙蓉乡管辖的其他村分别划到新桥、新昌、芳村三个乡(镇)管辖。
  同年,在宁波办厂的本村方小丽女士投资3万余元为家乡英杰路安装上路灯及广告牌灯。
  12月,村支书王辉平当选常山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7年完成村民住宅区区间绿化工程。
  2008年元月,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县地区遭遇百年未遇的冰冻雪灾。我县范围内也连降几天大雪和冻雨,造成全县交通中断,村山林中400余亩的毛竹、树木大量被压断。
  2009年2月,我村龙灯(板龙长104米,共76节)参加2009年县“金牛贺岁龙腾常山”元宵舞龙灯表演活动,荣获二等奖。
  4月,村两委组织成立《芙蓉村志》编纂委员会。
  5月,村民主任王金法、支委王建庆承包192亩土地作为种植山葛基地。
  9月,村两委会成立招商组,前往宁波考察招商,成功引进中性笔来料加工项目,现落户在村委大楼内
  10月,共有6户村民以专业户形式种植金针菇食用菌共12万袋。

知识出处

芙蓉村志

《芙蓉村志》

本书对芙蓉村的行政沿革、党政群团、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工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村庄建筑与安全管理、风俗民情、人物、世系等作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芙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