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村落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芙蓉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271
颗粒名称: 芙蓉村落概况
分类号: K295.5
页数: 2
页码: 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芙蓉村村落的概况,芙蓉村原址位于县城东北部,芙蓉乡中部,东临坞口村,南接对坞村,西交前旺村,北与东岭村接壤,距县城34公里,原芙蓉乡政府驻地,常新公路在村前通过,每天上、下午各有两趟班车经过村庄,交通条件一般。
关键词: 芙蓉村 概况 发展

内容

芙蓉村原址位于县城东北部,芙蓉乡中部,东临坞口村,南接对坞村,西交前旺村,北与东岭村接壤,距县城34公里,原芙蓉乡政府驻地,常新公路在村前通过,每天上、下午各有两趟班车经过村庄,交通条件一般。现址在县城西部,球川镇政府东南150米处,属红旗岗移民新区,白天每隔15分钟即有公交车经过本村,村民日常进出乘车极为方便,交通十分便捷,已彻底告别了往日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旧面貌。
  明、清时原芙蓉村属迁善乡归仁里二十一都裳字庄和衣字庄,1929年后属芙蓉乡八保,建国初属芙蓉乡八村,1955年1月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建芙蓉高级社,1958年改为芙蓉生产队,1961年改称芙蓉大队,下辖6个生产小队,1983年改为芙蓉村,下辖15个村民小组,属芙蓉乡管辖。据《龙川王氏宗谱》(1944年版)载:王恒于宋咸淳五年(1269)与丞相江万里游览山川,见村处盛长木芙蓉之溪岸上,遂爱其山明水秀,由前旺村章舍迁此居住繁衍生息,至今已历28代约740年的历史。村也由此而得名“芙蓉”。
  2002年因建民心工程——芙蓉水库,芙蓉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行移民,搬迁至红旗岗移民新区,归球川镇管辖。为不忘故里,仍沿用原村名。
  芙蓉村原是个多山地少耕地的偏僻山村,耕地总面积才504亩,山地面积却有15200亩。耕地以种水稻为主,兼种小麦、油菜等;山地主产油茶、毛竹、杉木、茶叶等。
  原村址居群山环抱之中,有总长达1000米、宽4.5米的进村公路与外界相联。村庄东、西两侧分别有东源溪、芙蓉溪绕村而流,出村南汇合一处,流入芳村溪,两溪汇合处上架茶岭桥(原桥宽2.5米,后拓宽成4.5米),供人们日常进出通行。山间青松翠竹应有尽有,小桥流水人家别具风情,环境幽雅清新宜人。但因建“民心工程”之需,为顾全大局,豁达的芙蓉人毅然搬离世居家园为其让道,深受世人赞许。
  建国前,芙蓉村人们生活较贫苦。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村民生活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但近年来,由于本村地处山区,除了靠山吃山外,山里并没有其它的发展优势,所以较之于大山之外的其它村庄,芙蓉村的发展脚步渐渐地显得有点滞后了。2002年,借助建设芙蓉水库之良机,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适时推行下山脱贫之举,以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广大村民勇敢走出大山去开创新天地。广大村民积极响应,纷纷在红旗岗移民区里安了新家,芙蓉村从此也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迁移新址后,村容村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住房条件已彻底改观,原先多为泥瓦结构的旧式房,现如今均为规划整齐、建筑样式新颖的现代楼房,人均住房面积也从当初的不足12平方米,一下子猛增至45平方米。其次,交通条件也已今非昔比。杭金衢高速公路、320国道及城乡公路纵横交错,已俨然织成了一张现代“交通网”,客货运输方便快捷。
  村现有402户,共计1445人,其中以王姓为主,约占全村人口90%以上,其他还有徐、李、张、朱、冯、俞、邵、方等30余姓氏族民共同和睦相处(原芙蓉村尚有极少数村民另迁居芳村镇及新都工业园区,不在上述统计数据之内)。由于生活的改善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村民寿命越来越长,现村有70岁以上老人60余名,其中80岁以上的有20名,90岁以上的有2名。
  自1991年开始,本村有100余人常年外出务工创业。他们主要在杭州、温州等市从事建筑、服务等行业。据2008年粗略统计,去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年总收入约200万元。像村民王子华已成为本村创业致富的典型了。

知识出处

芙蓉村志

《芙蓉村志》

本书对芙蓉村的行政沿革、党政群团、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工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村庄建筑与安全管理、风俗民情、人物、世系等作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芙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