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全日制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考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2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全日制小学
分类号:
G520
页数:
2
页码:
2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考村全日制小学的基本情况。教师,在1992年前7人中,只有1.2人是公办教师,其余是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工资是镇内各行业、各村统筹的,1996年止,国家把全部民办教师逐年转为公办教师。
关键词:
上考村
文化教育
全日制小学
内容
解放前,有文化的人很少。只有富裕之家办起私塾,一个先生教几个学生,课本是,人之初,是三个字一句的启蒙读物,还有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广大农民即缺衣少食,过着艰苦的生活。根本谈不上读书,清朝末年,西方学派,把西洋文化引入我国,各地纷纷办起“洋学堂”。民国时期,上考办了初级小学,学生有十几人,几十人,一个班里有三、四个年级,一个老师教,这样的班级叫复式班,如此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1958年,由于村里人口增长很快,学龄儿童增至六、七十人,为了儿童上学的需要,村办起了二个班,请了二个老师任教,一个公办老师,一个民办老师。民办老师工资,由村里负担。此时学校设在小祠堂。1961年搬迁到孟常祠堂。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组织红小兵,成立战斗队,一段时期停课闹革命,原来课本停止使用,各校均以毛主席语录作教材。教学秩序混乱,影响了教学质量。
1968年秋,小学下放到大队办,教师回队任教。本村原在上新屋小学读的五、六年级学生加上石湖口的共有48人,拨到上考,办起了小学高级班。从此,上考就成了有一至五年级的完全小学(这时春季招生改为秋季,所以五、六年级合并一个班),教师由二人增加到三人。
1970年由于农民生产逐渐好转,学龄儿童剧增,一年级入学的就有七十来个,学校无法容纳,村领导即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把孟常祠堂前、中二进拆掉,造了泥木结构的四个简易教室。学生有140多人,五个年级,四个班、四个老师。1971年增至五个班,五个老师。1979年,镇对小学作了统一布局,石湖口村三、四、年级的学生,划到上考小学读,为改善教学条件,需要扩建新校舍,就在学校操场南边建一排有四个教室,一间房间的平屋简易校舍,对教学条件提高了一步。
1986年,由于教师增加6人,没有房间住,办起一个幼儿大班(学前班)没有教室和活动场地。加之原有教室,隔音、采光不好,通风不良,冬冷夏热,还要设置图书室音乐教室,办公室等,共需7间教师房间、八个教室。为培养好下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身体好的社会主义新人,村二委决定,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也要进行智力投资,出卖村有的老大会堂及部份村有屋,出售山上部份树木,于1987年建造了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新教学楼,二层八个教室,五个房间。这样基本适应了本村现阶段村办小学校舍的需要。在1988年10月1日县教育局在本村召开了象珠区群众办学现场会,镇长陈毅成,当场送来2000元现金的大红包一个,县教育局副局长陈恭泰在会上说到:“上考群众办学积极,村办学校这样的校舍,县内是一流的。”并奖励我村现金6000元。
教师,在1992年前7人中,只有1.2人是公办教师,其余是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工资是镇内各行业、各村统筹的,1996年止,国家把全部民办教师逐年转为公办教师。工资由国家财政发给,从此我村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知识出处
《上考村志》
本书记述的上考村史诗纪略、概论、历史自然灾害、村级组织、农林业、养殖业、医疗卫生、交通邮电、文化教育、人物、诗文辑存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上考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