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考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21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概论
分类号: K295.5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本文记述的上考村概论、村庄、自然地理、人民生活、上考村人口、耕地情况表、联产承包前、后村民人均收入对比等情况。
关键词: 上考村 村史 概况

内容

自明徐伯良公从龙山镇迁居上考至今已近600年,现有人口1400多人。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下,人民没有文化,过着艰苦的生活,解放后,村民安居乐业,发扬主人翁精神,苦干实干,艰苦创业,生活逐年改善。上考人民素来勤劳朴实,在约二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设村庄,改田造地,发展农业,创造了的自己文化和辉煌的业绩。现将其各方面分述如下:
  第一节 村庄
  解放后,上考村原属大后乡,现属唐先镇的行政村。东南是广阔的平川,西北乃群山叠障,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斜坡形平原。酥溪的源头石湖溪自西北向东南从中穿过。原村庄就在溪南,1981年后,逐渐向溪北发展,溪水现已从村中流过。村西靠塔山、鹅毛山与唐上为邻。北延石光山脉与石湖口毗连,南临汪村、上新屋田庄。全村有耕地800来亩,以溪为界,分上下二畈,先辈在水利建设上十分重视,上畈建有上官甽,下畈建有下官甽,引溪水直通上下二畈。上畈还造了锁塘、牛栏塘、后力塘、千塘、上大塘、下大塘、湖菱塘、浙江、麻车塘。下畈造了曲塘、千公塘、荸荠塘、三盆塘、静塘、西洪塘、枫水塘。小塘即星罗棋布。
  村四周土地历来种植五谷、红糖,近年葡萄发展很快。柑桔、李、枇杷等小水果,分布在西北面山沿一带种植。
  环村公路,在1989年建成,可通汽车。
  上考村村民乃以徐姓为主,解放前后有施、李、饶、王、林、高、成、胡等迁入定居。徐姓的迁往各乡、镇、县也不少。
  上考村人民一直来以农业为主,勤劳耕耘,种植五谷,手工业过去以篾业、铁业、木业为主,近年这些行业逐年减少,篾匠大多已年老,中年人大多已改行。近三十年来,建筑行业有很大发展,能建造高楼大厦者,有几十人。本村工业刚起步,村里徐红灯1995年办了纸箱厂;徐大雁1996年办起了造纸厂;还有徐火法、徐风华、徐正盛、徐新喜办起了钢门防盗门厂;徐有修、徐林锋、徐林斌办起了卷帘门厂,徐文远办起了电化厂,家庭作坊式冲压件加工就有好几户。
  上考村农民,从过去搞单一的农业、现逐步走上了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农、工、商全面发展的新路子。拓宽了经济收入的渠道,向小康型村庄迈进。
  第二节 自然地理
  上考由于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呈斜坡形。故西北方向大风少,台风一般来自东北方,龙卷风一般来自西南,而西有鹅毛、塔山为障,所以为害较小。正常年景气候温和。西北各山脉,均向村庄延伸。下雨时都朝村方面集雨,有利山塘、水库的建设。在合作化时修好后力塘。1957年开始全村劳力投入建造锁塘水库(此库后并入泽塘水库)渠道从泽塘水库向西山脚延伸,上下畈农田、基本能自流灌溉。1972年又在塔山后造了下泉坑小型水库,大大改善了上考农田抗旱,防涝条件,基本做到旱涝保收。
  1961年后,村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向荒山坡地进军,改原来的旱地为水田,把山沿、荒山改为梯田。在1969年,全村总动员,大战石光山,放炮采石,砌堪填土,奋战一年,炸平了一个山咀头,造了十多亩梯田。
  本村耕地大多是沙质土,由于地势斜坡形,耕地是梯形田块。自西北向东南伸展,做到有洪能排遇旱能灌。所以现在的上考是:大雨之年无涝灾,百日干旱保收成。
  上考有山1642亩,西有塔山、石鼓山、鹅毛山,东朝村庄;北有后力塘坑、石光山坑、里龙坑、缸窑坑向南朝村。灵岩坑、蚊虫坑、青柴坑等山,虽离村较远(约三至六里),由于封山护林工作做得好,现已松林茂密,枝繁叶茂,真是山青水秀,景色迷人。
  上集市,逢二、七东到唐先市三里;南去清渭街十五里,逢四、九西去象珠十里;逢五、十东南去古山十五里;逢一、六,南达永城三十五里,东去桥下二十里,集市多,农副产品交流方便。
  为了交通便利,于前些年在溪上造了三座拱桥,从下厢通上畈的新桥叫“保院桥”,后坟山背通唐先的新桥为革新桥,杨西溪上有唐珠公路桥。上畈渠道通后坟有人行流水二用扛桥甽。加上原天井沿通上畈的栏杆桥,共有四桥一甽,不但人车出入方便,对村容也增添了色彩。
  从地理位置看,上考村坐在坑口平川,田地平整,水利保障,气候温和,加之上考人民勤劳,热爱农业,这些条件决定了上考是个以农为主的村庄。
  第三节 人民生活
  解放前,上考村人口在500上下,由于深受三大敌人的压迫剥削,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苦日子,住的是泥瓦房,稻草铺。屋低而狭小,地湿而发臭。很多户一家人挤在一间房里,又有锅灶,猪栏,仓库共间屋,拥挤不堪。
  1949年,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了主人。1951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人民在分得的田地上努力劳动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1959年—1961年又受到了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五风的影响,粮食严重歉收,人民生活发生了暂时的困难。食以“瓜、菜代”甚至吃糠、食树叶、啃树皮、吃野草。1962年共产党纠正了“五风”,领导农民开荒种地,见缝插针,发展生产,农民生活逐日好转。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二十多年来,生活做好做歹,做多做少一个样,集体化大生产,出工不出力,束缚生产的生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出现了亲帮亲,邻帮邻的好现象。人勤地不烂,加强了农技的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呈现出翻番的喜人景象。原来的缺粮户,变成了余粮户,连续几年的勤劳耕作,农民粮食丰足。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鼓动下,大批青年男女走进工厂做工,从事经商、办厂,缝纫、刺绣的大批女青年进出于四路绣品市场,实现了亦工亦农,农副结合,既保持了粮食生产的丰收,又增加了经济的收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创收热潮。连续几年努力,全村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106元到1996年的2152元。现全村429户农户,拥有电视机300来台,摩托车20来辆,电冰厢20来台,拖拉机10台,百分之六、七十农户造起了钢筋水泥红砖房。衣着时新,村中有几十户农户,生活已步入小康。

知识出处

上考村志

《上考村志》

本书记述的上考村史诗纪略、概论、历史自然灾害、村级组织、农林业、养殖业、医疗卫生、交通邮电、文化教育、人物、诗文辑存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上考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