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编 末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桥下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196
颗粒名称:
第六编 末编
分类号:
K892.455;I276.3
页数:
4
页码:
81-84
摘要:
本编分别记录浙江省永康市桥下村民情习俗和旧谱。
关键词:
习俗
谱系
桥下村
内容
第廿一章民情习俗
【过年】(春节)大年30日夜在旧时家家户户都要谢年,如今有的户仍沿旧俗。大年初一,旧时要到祠堂里去拜太公(祭祖),祠堂理事按族规给子孙分麻酥。1951年以后,把常产分给农民,常会无资金积累,此项习俗随之消亡。1982年又兴起了上祖坟拜年的习俗,每年大年初一人们纷纷携儿牵女上祖坟拜年,鞭炮声此起彼伏。
春节期间仍保持向亲戚、朋友送礼拜年。
【灯节】旧时正月十三日起到十七日为灯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期间按房头次序轮流迎灯。新中国成立之后此习俗已革除。建立老年协会后,又兴起了迎老年灯,由老年协会出面组织。从中收取红包(利市),作为活动经费。
【清明】旧时清明节上祖坟祭祖,祭祖时还要举行仪式,祭后按份分清明祭,(麦饼、肉等)其开支由常会支出。现在改为各家各户去自家祖坟上标青,近年来又兴起了祭房祖之俗,其祭祀费用由全房子孙筹集。
【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喷雄黄酒,门窗上插艾蒿、水菖蒲表示祛邪、消毒,而且还要搞一餐丰盛的端午酒。
【七月半】旧时俗称鬼节,这天要做羹饭,以示敬祖。现在做羹饭的人少了,但吃糕、糖洋、麻糍、小麦饼之俗仍保留。
【中秋】中秋夜孩子们供月饼拜月,庆团圆,从前和现在都改变不大。
【冬至】旧时冬至要杀猪宰羊上继塘公祠祭祖,前夕生祭,正日熟祭。还要演冬至戏,四方客人都来看戏,非常热闹,家家户户都要做点好吃的东西去招待客人。现在祭祖之习俗已革除,但做点食品之俗仍沿续下来。
【婚姻习俗】结婚前男方要去女方相亲,要向女方行聘礼,交换龙凤帖,择日迎娶。出嫁时女方要办嫁装,哭上轿等。旧时同姓氏者不能婚配,同姓氏结婚要隔除宗族贬为小姓侬。新社会实行男女自由恋爱,自由婚配。同姓氏可以结婚,严禁近亲结婚。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确定结婚日期之后,双方去结婚登记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即是合法婚姻。至于婚礼有的女方索要极高,嫁装也办的较多。旧社会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新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
离婚,在旧社会,只要男方给女方写一纸休书就可离异,,有的甚至可以由丈夫把妻子作商品出售。新社会夫妻实在无法共同生活,必须去婚姻登记机关或者是法庭办理离婚手续后,才算正式离婚。
【生育习俗】旧时生育上重男轻女,认为多子多福,盲目生育。现时观念改变,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均可传宗接代,都有义务赡养父母,有权继承父母的遗产。提倡少生优生,有计划的生育。
【丧葬习俗】旧社会人死后要通丧安葬,富户还要请道士念佛,做道场。现在提倡厚养薄葬。老年人死后老年协会送花圈表示对死者的衰思。
第廿二章 旧谱《序》、《跋》选
朱氏重修族谱旧叙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盖谱所以原祖考之始,以惇同姓,别齿序,示久远也。己之与兄弟,己之与兄弟之子,以父母之心为心无以异,推而上至大父、曾父,至于无服,虽亲疏有间而本出于一身,上世垂爱之心,则一也。世久族蕃,支分派别,群居散处,不相往来,岁时蜡社,无以洽其欢,吉凶嫁娶,不能同其礼,时异事殊,盛衰有数,故家遗俗或迫于孤寒,或侵于豪势,能拥乔木之固守,青毡之旧,卓然自立,以强其宗者,顾其人何如也。按我朱氏系出颛顼,顼生卷章,卷章生吴回,吴回生陆终,其五世孙安居于曹,因以为姓。周武王克商,褒封元圣,得其苗裔曹挟,封于邾,以祀帝顼,至仪父克,始见十春秋,时系附庸,未有爵命,其后从齐桓公,尊王室,王命进爵为子国,小而近鲁,历九世,为楚所并,族属流散齐鲁之区,皆去邑姓朱,若力士亥、大司农邑,皆著史名世。汉孝成帝朝槐里令云,上书忤旨,折槛斥归,居沛国之雩田,七世孙讯,字孝祥,晋永兴中,任临海太守,转东阳太守,见乌伤蒲墟风土之美而家焉。玄孙礼,字元升,为金威将军。曾孙幼,字长明,仕齐,历高辛、平昌、淮阳三郡太守,迁扬州剌史兼度支使,治扬有功,人歌曰:“朱幼护江东,民安盗贼空。”朱氏名望益隆,为八大家首称。历隋唐,代不乏人,十四世孙禄,号野塘老人,积德行义,望重于时,生四子十八孙,皆修儒行。公喜蕃衍,虑他日分迁而淆也。因诸孙数仿诸天,后周广顺二年,冶铁作罗汉十八尊,每重百七十五两,以次分授诸孙,使后散处络绎分之则派别,统之则源合,要之皆蒲墟一祖所分,但记载详略不同,未尝有异也。吾梅画始祖,讳广,字宏道,乃野塘老人之裔孙、二府君之子,由乌伤赤岸迁居东阳怀德乡之昭仁,后以孝廉荐授太子正字,改迁朝奉郎守尚书左司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赐绯鱼袋。生考桐为承务郎。叔积为吴江路学正。考生溶力勉而学,幸得是官。叔生弟湍,以贤良荐授浙江中书省都元帅府主簿。因庐墓遂居义庵寺下之后泽,遭回禄再徙梅画、莪溪等处而居。曰真,为信州刺史,承父遗命即分居永康桥下,然我族众蕃,散处四方,欣戚不相庆吊,不啻如途人。吾为此惧恐后子孙亦如是者。在官暇时,始自野塘老人以下编而成图,使后子孙世久族蕃,支分派别,则因此而可考,以知其本,为吾之后无得坠吾之志,而勖之可也。
时
元至元己卯春三月谷旦
仕青州知府十二世孙溶百拜谨叙
桥下朱氏历史上修谱谱序存档篇目
元朝——至正己卯重修族谱旧序,至正辛卯重修族谱序。
明朝——洪武丁未续修后跋,宣德乙卯重修族谱旧序,正德重修族谱旧序,正德丙子重修族谱旧叙,万历壬子续修家谱叙,万历壬子续修家谱跋,成化丙戌族谱家规小引。
清朝——康熙庚戌重修谱跋,康熙庚子重修族谱序,康熙辛丑重修族谱后序,康熙辛丑重修宗谱后跋,乾隆乙未重修宗谱序,乾隆乙未重修宗谱跋,乾隆癸亥续家谱后跋,续修家谱引,嘉庆庚戌重修梅画、龙川合谱引,嘉庆癸亥续修家谱后叙,道光癸未续修谱序,道光甲辰重修谱序,同治己巳重修谱叙、光绪庚寅重修谱序,宣统庚戌修谱序。
民国——壬申重修家谱新序。
朱氏族谱后跋
濂窃闻,古昔盛时,所因以生赐姓,分土命氏,而立宗法者,则昭穆以明,亲疏以别也。隋唐而上,选举必稽于部状,婚姻必由谱系,是以图谱有局,即令史有员,知撰谱事有官,四方以家状来上者,官为考定藏之秘阁,副在左户。世系之明,其制核且详也。迨夫五季之时,宗法废弛,近代为尤甚也。故官不必部,而品第混淆;家不必谱,而姓氏无别,夷夏无分,所以重人论,返始崇本之道,往往湮沦,莫之有稽,可胜叹哉!噫,立言之旨,惟其人子性分之,所固有者,顺而导之,以底于皇极矣,非以喜愠论家世,亦不以穷达论传流,但究其源,以详其流,尔苟或不然则虽入帷幄,历台府,赞枢机,典藩翰,曾不若一槛之折也耶!愧世之文士,好扬富贵,而没贫贱者,是何言欤!今因友人郑涛甫,为华溪龙川朱仲华叙其谱,历迹先世大司家邑之后云之忠直,以至沛郡伯及中顺大夫之孝行,政事之循良者,故知赤岸、梅画、龙川子孙蕃衍,或以文鸣世,或以孝传家,代不乏人,何溢美之有。因跋诸篇末,以俟他日图谱之局,或博雅君子尚鉴于斯焉。
时
明洪武丁未春三月望
同郡友宋濂跋稽谨识
朱氏族谱家规小引
夫世之故家大族,必有祠宇、祭田、规范以敦宗叙伦而诏后征也。永康二生楷、格执经侍讲,言其氏族,起而献上家藏祠记、规范拜请改作,故视其源自仲卿大司农之后,槐里令云之裔孙,中顺大夫真同仲子鲁,迁永康龙川而家焉。其本源之远,支派之明,历历可考。噫!古人所以明人伦,正风俗而厚世教,余于时一见之,故乐为之引。
时
明成化丙戌春三月望
寓婺庠官舍永丰状元罗 伦书
编后记
我们《桥下村志》是在朱士岳、朱锡藩、朱德芬、朱紫江等几位热心于史料保存的老前辈倡议下,经三个村两委会(党支部、村委会)认真讨论后作出决定编写的。
由各阶层人士组成《桥下村志》编委会,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自1991年12月开始筹备,至1992年5月上旬,历时5个月完成编写工作。
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在百忙中经常挤出时间关心此项工作,村委会拔出经费支持村志的编写。
朱士岳、朱德芬、生紫江、朱锡藩、朱维其、朱章茂等几位长辈,为编好志书忘我地工作,他们排除了这样那样干扰,克服了诸多的困难,百折不挠地完成任务。
在编志的过程中,得到全村村民的支持,旅居于异乡的同胞纷纷寄回资料,表示热烈的支持。例如在中央机关工作的朱汉文、朱桂芳同胞还特地寄来了热情洋溢的题词,为本志增添了光彩。
侨居于阿根延朱临海家属,客居于台湾的朱汉统、朱炳罗、朱耀培、朱顺伟、朱广乾等同胞还向编委会寄来专款,表示他们对敬宗溯源的赤诚心意。
村中的能人朱松枢、朱观奇、朱文起、朱妙江、朱元贵、梅德根、朱大江、胡景偶、朱元龙、吕向阳、吕龙兴、李小明等等向编委会慷慨地赞助巨款。表达了他们火热之心。
为编好村志朱兰叶、梅龙德还献出了幸存的珍贵文献《朱氏宗谱》、《梅氏宗谱》。本志的编写成稿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但是由于时间的仓促,搜集资料的局限,志书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待下次修志时予以弥补。编委会希望全村同胞能够谅解。
《桥下村志》编委会记
1992年5月5日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本书分为村域、经济、文化、社会、艺文、人物六篇二十一章,记载了桥下村的自然环境、行政建置、人口姓氏、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概况,反映了桥下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桥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