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编 艺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桥下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185
颗粒名称:
第五编 艺文
分类号:
I276
页数:
27
页码:
54-80
摘要:
本编分别收录浙江省永康市桥下村考记说、诗集、俗文学、名胜古迹文物。
关键词:
艺文
桥下村
内容
第十七章 考记说
第一节 考类
普明寺考
普明寺,座落桥下村北,桥唐公路旁,凤凰山麓,是陈亮发迹地。陈亮曾于寺中攻读,也曾在寺中设馆授徒。
关于普明寺的兴建年间,《龙窟朱氏宗谱》中有二说,在《续普明寺僧田屡历记》中说:“普明寺肇自唐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3年期间;在《重修普明寺大雄宝殿记》中说:“粤稽普明寺创自梁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5年,距今已有1450多年了。据《续普明寺僧田屡历记》载:“成化壬寅间(1482),廉贞作祟,殿宇烟飞,吾祖彦积翁、彦澳翁,复盖以新,作塘下田八百秧为之再建其沙门庙宇。”这样说来在1450年间,该寺曾毁于火,由朱氏子孙出田出钱重建。据该文记,桥下朱氏子孙于顺治辛卯(1651)春作过修理,辛未年(1691)夏至冬再作修理。《普明寺重新楼房记》中说:“…为守香火,祝圣明,或有所兴作,或有所修葺,大都募化坛越,赖善信之力居多,惟有寺僧祝明,缘寺中两廊原系平屋,曾于康熙癸未(1703)之冬,易造上厢楼六间,又于康熙戊戌(1718)之冬,更造下厢与上厢配。独出己资,坛越助之以建斯楼,栋梁巍峨,上下辉映,望之焕然一新。普明寺为之增色者,祝明主之,实其徒文义有以佐之也。”普明寺之两厢楼房计12间,是由寺僧祝明及其徒弟文义用寺中的积累把平房建成楼房。据《辛卯重修普明禅寺大雄宝殿续记》载:“乾隆辛卯年(1771)八月,协力同心,费金百余两,大兴役作,鸠工庀材,俾大殿三间,丹楹画桷,灿然复新。”1961年,由桥下朱氏子孙又作过一次修理。该寺至1969年拆去。为纪念陈亮,政府正拟在原址重建普明寺。
报功祠考
朱氏在宅口塘南端建有报功祠,又称义祠,设维新小学内。据考祠内供奉神位如次:
先太太姑夫东阳柱国史桂波困庵李先生。先太太祖传行存德公、九思公、存省公府君。
先太太叔祖传行17子玉处士,先太伯祖道1匏庵公,先太叔祖道4恩荣文林郎养性公,继7夷陵州别驾凤山公,继35宜黄尹继塘公,继40都昌尹介石公,志53授指挥使职君锦公,杭城寓主杨公善,武略东加刘先生,芳草船长徐文达,死义家人金道官附席。
祠内神位事迹有:
一是明朝时为官的,如朱困庵、朱凤山、朱继塘、朱介石、朱君锦。
二是为报父祖仇的如存德公、存省公、匏庵公及与其讼狱有关的恩人有杨善公、刘先生、徐文达、金道官。
三是为开创朱氏祖业有功的存省公、子玉处士。
附:像赞及颂诗。
因庵处士赞
先生之义,景仰无替;先生之忠,名贤有记。
存德处士赞
龙川高隐,宅心光正。乐善好施,乡闾仰敬。报父仇终,今之元庆。
九思处士赞
孝哉杰士,明善自修。师事草阁,淑峰同游,捐生雪耻,梁悦之俦。
存省处士赞
操持介洁,处士不屈。报仇奏冤,罪释狱脱。扎引宁家,孝称第一。
匏庵处士赞
志识宏亮,笔翰如流。低昂屡变,不世沉浮。践履艰险,计策奇周。光前启后,先生之休。
养性翁恩荣文林郎赞
早罹患难,涉履春冰,报仇复旧,晚沐恩荣。
子玉处士赞
立心尚义,处事忠贞。履艰蹈险,不伐不矜。
金道像赞
我付汝行,汝倚我食。一义桐孚,终身不易。(金道系义门郑仕师之家人)。
杨善义士赞
吴山之阳,有士忠良。新宫桥下,满永义香。
芳草徐文达赞
一帆之济,千载之义。启我后人,永思无替。
武略刘先生赞
温府之东,有士贞忠。心怜冢嗣,代死匏翁。精魂贯日,千载奇逢。
颂诗凤山公题
存德处士
高隐龙川乐善翁,乡闾仰敬义和风。捐生雪耻今元庆,竭孝人间有几公!
存心处士
舍死伸冤似逆鳞,随波逐浪顿忘魂。报仇复旧今梁悦,孝子乡闾是一人。
存省处士为父伸冤死向前,刑曹羁狱十三年,登闻鼓奏情方白,扎引宁家拜谢天。困庵处士困庵忠孝古今难,追忆令人心胆寒。山岳动摇淮甸化,恩情计策赖平安。子玉处士不矜不伐有谁能,能切同宗骨肉情。报仇复旧承宗嗣,像祠血食永留名。养性翁幼罹患难涉春冰,戴月披霜雨后行。三奏登闻冤暴白,晚承诏下沐恩荣。杨善处士扶持患难德难忘,报鸟墙头即渡江。血食像祠同奠享,杨君义气永传芳。第二节记类朱氏祠堂记
《礼记》曰:君子将营宫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由是观之可见古人急于奉先而缓于自奉也者,子孙之源本敢不敬欤!伊川先生所谓凡事死之礼,当厚于奉生者。以此永康龙川朱氏克明追远祠之作,其得古人奉先之意欤!朱故婺之世家也。耕读传承,其初祖宋中顺大夫自蒲墟迁于卢山,立影堂,置祭田六亩,以奉先。元时有孟莹者再迁龙川这西,立影堂如故,增祭田至八亩。
迨我国朝,有云溪翁师事祭酒,许存礼,家法益严,族益蕃,分为三宅。洪武丙寅冬,始建祠堂,设神主,前堂两厢及厨灶之类,罔不悉备。宣德癸丑,厄于仇家废祭者至有十三年,既复旧,始迁故居,修祠宇,备祭器以行事。虽经丁卯闽寇之乱,礼亦不废。成化壬辰有匏庵者,以子孙众盛,宗祠不能容,乃倡谋以祠园一亩九分二厘贸与,彦灵出田六十四亩,塘四亩,将廓大立,辛卯岁有养性者,议迁旧祠址四百余方,虽成于朱氏之诸彦,大抵总其成,则克明之力也。克明以奉先莫大于祠堂,传远莫大于祭田,后世不可以无征也,爰记祠堂迁徙,建置之岁月,祭田增益贸易之数目,名曰追远祠堂。至于家训像赞之类亦并附焉。呜呼!此非孝慈笃至,上尊祖考,下爱子孙者,能如是乎!视彼厚于自奉,而薄于先祖者,或妄费于释老之宫者,不可同日而语矣!克明格名也,时以拔贡入国子上舍待选。
天曹行将有人民社稷之寄,吾知其于治民事神绰绰乎,有余裕矣。经曰:居家理故治可移子官,吾于克明有望。是为记。
时宏治庚申正月 之吉
赐进士出身承德郎兵部主事
兰溪童品廷式书
朱氏义祠记
夫设祠以表孝义之思者也,思其报仇之恩也。祭法所谓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捍大患则皆祀之者,有若是夫。抑思宣德癸丑,家用不宁,宗里构衅,祸延曾祖。诸祖携伯父泣血于祠,号天踣地,五内分崩。咸以乐平梁悦,下刲徐元庆杀身报仇是期。伯祖考,祖考经没,存省翁诉冤羁狱。祠室荡然,宗祀几沦,可胜叹哉!幸而匏庵年方十八,养性年几十四,诸叔咸幼,闾阎旁观者,无不矜念叹息!孱然弱稚,安克济复其旧耶?噫!殊不知所蕴也,光明震动,效长才,出秘计,誓不同天履地。吞声饮气,涉艰蹈险,殚力竭谋,百挫千折,策至亲,结义士,协力并胆,颠其我扶,危其我持。咸以复兴为己任。之京师陈情,乞恩奏准,讦出诬枉开释。存省翁无辜供明,扎引宁家,冤消耻雪,历十有三载。归视旧址,居第草木荒丘,酸鼻谢天告祖,欢会诸叔父,同居共炊。经营敝室,力耕旧亩;修祠宇,储祀租,祭奠如昔。斯时也,得副旁观之所念望,已塞其诮矣。庄诵匏庵庭训所云:为人当以孝悌忠信律身,嫉仇思义持已,斯言诚为宜家保族之要道也。况今合数千指,乐叙天伦,怡愉会集于追运祠中,燕享祭馀。承兹荫庇之福,德泽之庆,敬当熟念小大之口,永思子姓之心,孝义之情,自不能已焉。故绘像设祠于追远之右,以起孝义之思,以绵祭祀之诚。子孙宜鉴于勿替。是为记。
格拜书
方岩广慈寺西厢重修楼屋记
余家东南二十里许,有山曰方岩,固与邑之祖山曰三峰,曰石牛同为县治之坐镇者也。自广慈寺敕建以来,立胡公像祀之,始祖中顺大夫建屋三间于殿侧之西,迨云溪翁高之以楼,张邑尊额之,先伯祖茂骏志之,迄于今有百余年,前因圯而修者,今则不能保其无圯矣,依前往例,其资费大常半之,各己常亦半之。楼成,现沐邑尊方公以“辉流梵宇”赐之式,余秃颖书之,春仲吉旦,偕伯叔兄弟辈订之于楼,与人宝僧立约,垂后且载之乘,则本案胡公于每年八月十三日易换香火,憩息之所者,自永传而勿替矣。夫胡公读书方岩,为邑中进士之倡。乡龙川先生访胡公读书方岩遗迹,因与余朱子讲学于寿山,吾祖访龙川读书寿山遗迹,因与族戚胡济元游玩于方岩,《吕双泉集》中有云:“听泉楼”为胡济元所建。讲学久之,效胡君之建“听泉”者,建屋于殿侧之西,晤对之时,或赋诗以见志,或因景而寄怀,亦自谓能景仰胡公之学矣。后云溪翁往来其间,有感于“听泉楼”之建而亦欲楼之,名曰:“望泉”,意彼之楼与泉近而听,予之楼与泉稍远,则不得不转听而望,此名楼之意,而茂骏公之所不及志者也。而余即志其所未志者,何也?云溪翁读《龙川集》中有普明寺长生谷置田二记,则不得不转听而望,此名楼之意,而茂骏公之所不及志者也。而余即志其所未志者,何也?云溪翁读《龙川集》中有普明寺长生谷置田二记,遂兴寺宇于凤凰山下,彦宗公创龙川书院于崆峒山前,县志载之,家乘传之。吾祖义举种种,虽因龙川而感,乌知其非,睹斯楼而兴起也!盖崆峒山峙吾家西,凤凰山耸吾家北,而方岩则辉映于东南者也,后之人能不失建楼、修楼之意。则龙川之学传,而胡公之学亦传,即予诸子之学亦无不传。而方岩胡公之因殿而显应于郡邑者,则余家本案胡公,或亦因前楼而显应于一境矣。方公之赐额有以夫。是不可以无记,余遂记之。
时
清乾〓四十年岁在乙未花月下浣谷旦
十五世孙辉谨志
朱氏各房祖墓穴记
一世 朱真,归葬赤岸祖墓之左。
二世 朱鲁与应氏合墓齐卢山。
三世 朱碧与卢氏合墓后叶大坟山。
四世 朱道宏与王氏合墓十七都羊棚山即太平桥屋后。
五世 礼房朱绍与马氏合墓郭山。
乐房朱立与陈氏合墓柏枝山。
射房朱理与施氏合墓无考。
御房朱明墓无考。
书房朱胜墓无考。
数房朱厚墓无考。
六世 礼房中宅派传1公朱妙通与黄氏合墓本里郭山。
六世 乐房下仁房传2公朱庆与吕氏合墓后叶山。
乐房下义派传5公朱祥与曹氏合墓后山。
乐房下礼派传10公朱廉与陈氏合墓朱龙山。
乐房下智派传15公朱兼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乐房下信传19公朱富与陈氏合墓宠窟山。
乐房下明派传23公朱登鹤与曹氏合墓柏枝山。
乐仁下孟房道1公朱海与林氏合葬小崆峒山。
乐仁下孟商继25公朱朴与孙氏合墓黄塘山。
乐仁下孟商福志90公朱龙与夏氏合墓崆峒山。
乐仁下孟商禄志120公朱鹤与吕氏合墓菖蒲里。
乐仁下孟商寿志1 12公朱鹏与吕氏合墓下何。
乐仁下仲房道7公朱河与黄氏合墓黄园山。
乐仁下仲温继1 1公朱枢与林氏合墓南园。
乐仁下仲温下金志1 3公朱洗墓无考。
乐仁下仲温下玉志19公朱位与夏、周、陈氏合墓南园。
乐仁下仲恭房继27公朱柽与孙氏合墓黄园。
乐仁下仲敬房继31公朱柏与卢氏合墓罗婆山。
乐仁下仲让房继35公朱俊与李氏合墓柏枝山。
乐仁五仲让房下中志58公朱愈与程氏合墓大力山。
乐仁五仲让房下正志63公朱翰与张氏合墓东阳东青山。
乐仁五仲让房下和志88公朱保与李氏合墓荷野塘。
乐仁五仲让房下乐志94公朱仪与陈氏合墓灵塘山。
乐仁下季房道12公朱淇与梅氏合墓横塘山。
乐仁下季宫继22公朱相与周、陈氏合墓横塘山。
乐仁下季宫元房志32公朱称与季氏合墓深塘墩。
乐仁下宫亨房志46公朱修与黄、陈氏合墓西山边。
乐仁下季宫利房志61公朱仕与宗氏合墓菖蒲里。
乐仁下季宫贞86公朱俛与陈、胡氏合葬后叶。
乐仁下季角房继33公朱桓无考。
乐仁下松房志70公朱攸与胡氏合墓瓦窑山。
乐仁下季角竹房志105公朱条与林氏合墓大力山。
乐仁下季角梅房志1 14公朱俏无考。
乐仁下季徵继41公朱杰与应氏合墓横塘山。
乐仁下季徵琴志83公朱琏与吕氏合墓渔父里泡塘。
乐仁下季徵棋志96公朱棋与周氏无考。
乐仁下季徵书志104公朱侍无考。
乐仁下季徵画志21 12公朱无考。
乐仁下季羽继42公朱琴与林氏合墓后景山。
乐下义房传5公朱祥与曹氏合墓后山。
乐下礼房传10公朱廉与陈氏合墓前朱瑞芝山。
乐下智房传15公朱兼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乐智下春房道5公朱涧与厉、甘氏合墓朱龙山。
乐智下夏房道6公朱渊与俞氏合墓朱龙山。
乐智下秋房道11公朱沵与马氏合墓齐卢山。
乐智下冬房道14公朱泽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乐房下信派传19公朱富与陈氏合墓龙窟山。
乐房下明派传23公朱登鹤与曹氏合墓柏枝山。
射房传4朱昱无考。
书房传21朱圭与贾氏合墓东阳石门。
数房传14朱斌与胡氏合墓朱龙山。
数房传17朱瑜与陈氏合墓朱龙山桐衣岭。
乐派仁下良继道一1公。
乐商下福无嗣。
乐商下禄无嗣。
乐商下寿衍172朱璧与应氏合墓柏枝山。
乐仁温下金房衍5公朱恒。
乐仁温下金房衍11公朱恢无考。
乐仁温下玉房衍89朱埙与应氏合墓大力窝岗。
乐仁温下玉房衍109朱圭与周氏无考。
乐仁下恭无嗣。
乐仁让下中房无嗣。
乐仁让下正房衍83天房朱延龄与孙、胡氏合墓龙山塘。
乐仁让下正房衍90地房朱延德与童、吕氏合墓后山边上屋。
乐仁让下正房衍158人房朱延荣与胡氏合墓后山边上屋。
乐仁让下和房衍143日房朱延禄与张氏合墓野塘山边,金氏前卢山。
乐仁让下和房衍193月房朱延山与徐氏合墓野塘山边。
乐仁让下乐下诚房衍126朱延平与吕氏合墓前山。
乐仁让下乐下德房衍170朱延芳与应、王氏合墓上宅山。
乐仁下宫元房衍33朱崇瑞与方氏合墓深塘墩。
乐仁下宫亨房衍108朱珙无考。
乐仁下宫亨房174朱莹与吕氏无考。
智下春房衍196朱嵩无考。
智下春房衍235朱催无考。
智下秋房衍28朱恕无考。
桥下朱氏子孙迁居外地记
志行朱凤呜,邑庠生,居夷陵。
显行朱文久,娶王氏生一子明进,居永嘉县。
显行朱文起,居永嘉县。
显行朱舜归,迁居处郡。
瑞行朱继龄,居永嘉县。
瑞行朱大献,居处州府太平坊。
瑞行朱登有,迁居龙泉县西街。
瑞行朱伯余,迁居龙泉县西街。
祥行朱毓登,同子朱舜元,由东阳栗树园迁居大溪田背。
桥下祠宇厅堂现状记
朱氏宗祠:建太平水库时,分太平移民居住。
彦积公祠:现为桥下乡卫生所。
彦澳公祠:土改分朱士周、朱士伟、朱俭水妻、夏岩云居住。
继塘公祠:土改时为粮管所征用,现调红星村办老人协会。
门源公祠:土改时为粮管所征用,1983年拆建为桥下粮站。
碧潭公祠:土改时为粮管所征用,1980年拆毁。
协祥公祠:现为桥下乡卫生所,边厢为朱国攀居住。
万里公祠:现为吕树之、刘发英等居住。
少北公祠:1973年折建为红星村五金厂。
龙甫公祠:1979年毁于火。
北山公祠:现为桥一村碾米厂。
正房堂屋:左厢为朱德槐居住,右厢为朱振兴居住,正厅为朱德华等登为共有。
和常厅:1942年毁于日寇炮火,后重修。土改时分朱士春,现为朱广法,朱慎远居住。
祥常厅:安置太平移民。
三芝堂:正厅已毁,左厢为朱士朝居住。
郊常太公厅:现为民居。
三槐堂:1968年拆毁。
德常厅:1980年毁于白蚁。
第三节说类
修方岩楼说
天下名山巨镇,载在《禹贡》称为方岳之灵者,既有定数,其余散列各州志诸舆图。秀峰特出而为神明所栖止者,亦不可胜言。吾邑之东有山一峰,名曰方岩,四面隆耸。嵯岩峻削,无路可登,独一面驾飞桥,由天门而上平顶,其地数十亩,岩洞幽深,泉石清旷,早所称蓬莱、武夷不是过也,其为神明栖止可知矣。适胡公者生登进士,忠谠敢言,抗章陈免丁册,惠及二郡;没复现于白马饮泉,已魏久之乱,恩遍数州。嗣是得圣于此,威灵显赫,庇佑民物,故其人民相与歌之德之,诞日庆之,其由来非一日矣。古称地灵人杰,人杰地灵,兹其当之。余家始祖中顺大夫尝从陈文毅公讲学于五峰,往游此地,遂建平屋献厢三间于殿侧之西,闲坐读书,嗣传五世祖云溪翁更平屋为楼屋,业为本境胡公易暂换香火憩之所,亦为予子孙辈岁时进香停骖之处也。遗命世世相守,毋致毁环,迨及于今,年深日久,倾颓几尽,余乃集众会议,有慷慨趋事者十人,其资财费用或开大常公帑,或捐各房己资,鸠工庀材,不旬月而事竣功成。诚兹楼重光之一会也。时念瞿张邑尊以进乡访查,停车斯楼,问所由来,僧备述颠末以告,爰知吾祖之好施,遂以“惠及浮屠”赐额。是楼以修而光,不更以额而光之愈光乎!记此已垂永世,子孙鉴守勿替云。
时
清顺治七年岁在庚寅仲秋月 吉旦
九世孙茂骏同侄之棣题
太平水库说
太平水库,曾名红旗水库。由县内设计,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鱼。大坝建在桥下凤凰山脚,下水拢峡。坝高28.56米(相应坝顶海拔高程150.25米)。坝顶长224米,顶宽5.8米,坝顶设防浪墙,高1.24米,为粘土斜心墙砂壳坝。大坝迎、背水坡均用块石护面。在大坝东北约1.2公里处建均质副坝一条,高6.5米,长154米。主体工程于1958年9月动工,1961年12月建成,全县民工投入建大坝劳动。总库容量为489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3226立方米。养鱼面积3977亩,1960至1965年建成东、西两条灌溉渠,全长72公里,灌溉龙山、芝英、象珠、城关4个区15个乡镇6.80万亩土地。水库集雨面积37.88平方公里。为补充水源,先后开了5条引水渠,引水面积达48.8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西溪引水渠,引水面积达45平方公里,在隧洞出口处建成电站,总装机600千瓦。整个工程累计投工287.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56.85万立方米,投资379.86万元。
为确保水库的安全需要,水库设置了降雨量、库水位、渗漏量、测压管位、大坝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和设备。
为造水库有太平、下高、下陈、太平桥四个村向全县各地移迁。水库建成之后,不仅可供灌溉,养鱼、发电,而且是一个美丽的人造湖,水库中间有几块小山顶峰露出水面,成了几个绚丽的岛屿,可供游人游览。
老年协会说
老年协会是80年代后期产生的群众性组织。为使老年人获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老年工作,从中央至地方都成立了老年人的机构,桥下二村、桥下三村及桥下一村的老年协会应运而生。老年会会员男60岁、女55岁以上均可入会。入会自由、退会自由。老年协会设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数人,名誉理事长一人,理事若干人,由老年人民主选举产生。桥下三村(原红星村)老年协会纪实
1988年,桥下三村已有老年人245人,在上级和村两委领导和支持下于重阳老人节成立了老年协会。成立大会仪式开得非常隆重,盛况空前,省老龄委、县人大、县府,及乡党委、政府暨许多机关单位都派代表前来祝贺,送来贺礼、贺词,县广播电视局专程前来拍摄电视新闻,村两委会还请了剧团演出,表示向老年人祝贺,村中的能人们纷纷向老人协会赠款赠物。树立了尊老、敬老的新风尚。
协会设有活动室、图书室。活动室内有电视机一台、电唱机一台、乐器、麻将、象棋等各种活动器具若干;图书室内有各种书藉800余册,各种报刊12种,为县内老年协会精神食粮最丰富者。活动室和图书室常年开放,设有值班员。
老年协会成了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基地,每次协会里设立奖学基金会,每个学期都向品学兼优的学生发奖学金,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年儿童节都向幼儿园赠送智力开发的礼物。
老年协会建立了老年基金会,积累了可嘉的老年基金,资金来源于村里下拨部分,社会能人资助部分,有了基金之后,使协会的活动能更正常开展。
老年协会并利用协会的职能,教育年轻人,赡养老人,发动全村有老人的子女,签订了赡养老人的合约。老人病了,理事会派人去探望慰问,有老人过世了,理事会发动会员们开追悼会,送他(她)上山头以示哀思。
桥下二村(原虹明村)老年协会简况
本村老年协会于1990年8月成立。村两委做了敬老的楷模,为老年人专盖活动场所两层楼一座,计面积120平方米,举老支书朱士岳为协会会长。能人和村民们为了树立敬老的新风尚,1990年损献基金7000余元,1991年又捐助了8000余元。老年协会购置了新彩色电视机及桌椅等多种日常用品和娱乐用品,老年协会活动室设义务值班员,每日开放。自老年协会组织之后,逢老人病痛即上门慰问;家庭不和睦即上门做工作,遇有丧事即上门吊送,在村中已形成了一股尊老、敬老的新风尚。
桥下一村(原桥一村)老年协会简况
桥下一村通过老年人的筹备,在村两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拔出专款15000元,以及村能人和群众的热情赞助了5000余元,购置了价值3300元的21时彩色电视机1台,方桌6张,板凳10条,还有办公桌、橱等财产;同时还置办了多幅麻将、象棋、朴克等活动器具。朱香苏还送来时钟1台。
一切筹备完毕后,于1992年10月3日,即壬申年九月初八日,召集本村全体男、女老人(现有94名),假老协活动室,在锣鼓、鞭炮声中,隆重举行桥下一村老年协会成立大会。届时,桥下乡领导和乡老龄委负责人吕永平、陈世钦、朱宝新等同志,以及村领导、能人和群众都前来祝贺,并赠送礼品。大会推选吕苏贞为名誉主席,老协理事会主任是朱汝松,副主任是朱官印、朱德芬、朱妙森,秘书长是朱舒畅,会计是朱长基,经济委员由朱官印兼任,妇女委员由吕宝妍担任。
老年人为有自己的组织而洋溢在一片欢乐声中。
自村老协成立以后,活动室里每天都有老年人在擦麻将、走象棋、打扑克及读书、看报,各随所好,让老年人愉快地度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第十八章 诗集
小崆峒①写怀三言八句四首
朱匏庵②
小崆峒,石玲珑。山障北,水流东。千古洞,万年松。人坐处,白云封。
①小崆峒,位桥下村西,为宋陈亮肄业处。
②朱匏庵,明初桥下村名儒,著有《匏庵诗集》、《云窝首尾吟三十章》等。
小崆峒,四顾中:西山峙,东水溶,北岸护,南陇重;朝阳处,露秀峰。
小崆峒,石洞中:涵明月,来清风;豁怀抱,开心胸。浩歌发,兴无穷!
小崆峒,中陇终。岩露石,地藏风。高其上,坎其中。身后计,此为宫。
小崆峒写怀四言八句两首
朱匏庵
小崆峒山,我心相关。读书穷理,优游其间。
浮云富贵,我心何求?贫贱亦乐,我心何尤?
今日崆峒,厥名不彰。明日崆峒,厥言不忘。
生前富贵,彩云过目;死后文章,菽粟可粥。
小崆峒写怀五言绝句四首
朱匏庵
天启小崆峒,吾生寄始终。四山环叠叠,一水暖溶溶。
崆峒石室开,幽室若蓬莱。驻鹤轩前过,吹笙台上来。
崆峒非瀛州,兴来聊自游。崆峒广成子,一去几千秋。
洞前山色苍,洞下袅湖光。空谷书声朗,匏庵岁月长。
题一丈楼五言绝句七首
朱匏庵
西坡一丈楼,雅趣可人眸。户映青山秀,渠通活水流。
西坡一丈楼,坐久意绸缪。欲后人间乐,当先天下忧。
西坡一丈楼,要接旧源流。何似朱夫子,论交此地游。
西坡一丈楼,创作肯低头。同甫生斯地,气豪冲斗牛。
西坡一丈楼,兀坐孰为俦?明月疏窗外,清风古树头。
西坡一丈楼,霁景溢吟眸。乌啭青林外,岩前百道流。
西坡一丈楼①,冠履尽儒流。南宋乾淳②际,曾纡元晦③游。
①一丈楼系匏庵公所建。
②乾淳,指南宋乾道,淳熙年号。
③元晦指朱夫子熹。
咏龙舌岩
履仁轩
胜境荒丘旧未名,英雄乱世与时行。先贤寄迹增山秀,后学追贤着地迎。
龙舌长悬①龙有话,凤山辉映凤当鸣。宋朝南渡人龙起,闪电及时雷教轰。
龙窟写意
前人
龙窟②列秀画屏开,古刹深藏高士来。兴逐野云随出没,心同流水任潆洄。
百年事业传杯过,万古英雄脱屣归。瞬睫光阴回首换,游子何处不蓬莱。
游龙窟诗
朱碧潭
曲径前头多白云,飘然无意锁禅扃。日高松盖穿青帐,叶落苔阶点绿痕。
望对空门山有色,坐馀方丈水无声。莫嫌机括仙家异,只是清闲得我心。
寺古不知年,云溪德泽绵。为怀飞凤景,即过卧龙川。
境僻疑无路,峰回别有天。行来消暑气,到者醉岚烟。
舍扫千竿竹,房开一座莲。木鱼罗逸趣,桑子洗尘缘。
照像灯常暗,衔山月欲圆。于身何彳亍,至此忽留连。
步履通灵隐,心思入冷泉。浮生非绣佛,得意亦神仙。
地有先贤契,人无后学传。奚尽风雅处,日月任空悬。
游普明寺③诗
朱吉甫
①位今太平水库大坝口,岩开口,中有舌,故名。建厂房时毁。外有回龙桥,内有水仙洞。
②龙窟古刹,始建于梁大同(535)年间,一说建于唐咸通(860—873)年间,位桥下村北。
③普明寺,即龙窟寺。
题方岩诗
朱吉甫
路绕飞虹迥,天开一石关。有人骑鹤上,无意步云还。
道妙超凡界,神明化庶顽。千秋生气烈,孰不仰高山。
咏黄花涧诗
前人
功成身退引壶觞,种种黄花两涧香。幽径雨过真画锦,清渠月到焕天光。
抚松斋适陶翁性,濯水歌听孺子章。时与野人情话后,东篱一曲满庭芳。
爱处山林
前人
古树啼黄鸟,空山锁白云。幽人忘坐倦,归咏已黄昏。
咏葵花
前人
未是仙人种,蜀川故旧家。包含承紫气,开放映丹霞。
乍减艳容色,聊当赤帜华。数茎经眼庇,都道一枝花。
咏梅花
朱和轩
众卉未开谁占先?冰肌玉骨出天然。微风隐隐香闻远,瑞雪飘飘色映妍。
贴额增容公主事,成诗独美靖公篇。编篱谨护防攀折,留与调羹上玉筵。
龙川八咏(六言)
凤山叠翠
金川友美
山盘龙窟溪上,我爱凤凰奇峰。叠叠苍颜翠色,四时长不改容。
龙川流水
前人
源清龙窟桥上,影下龙窟川中。川水长流不歇,丈夫英气相同。
梅林春色
前人
手植成林梅树,冰肌玉骨清真。不竞众芳颜色,一枝独放先春。
桂岭秋香
金川友美
命子读书攀桂,何如早步蟾宫!喜联桂岭花发。秋香满路金风。
岩洞朝云
前人
嵯嵯岩洞奇怪,磊磊无路无门。朝起读书洞口,忽然步起青云。
石潭夜月
前人
石潭清彻到底,午夜皎洁无如,水共月光一色,分明照我读书。
前溪渔唱
前人
滔滔涨水前溪,朦朦天色暗迷。收拾丝纶归去,不知渔唱高低。
后坞农耕
前人
美矣遗安事业,乐然后坞耕耘。若论致君施泽,用兼书教子孙。
龙川八咏(七言)
凤山叠翠
前人
崖岳飞腾瑞凤形,老松修竹翠层层,仁人有道天君泰,坐对青山作画屏。
龙川流水
前人
水下龙川一派通,滔滔昼夜运无穷。盈科后进须知诫,从此朝宗到海东。
梅林春色
前人
春到罗浮人未知,百华头上占魁奇。道人深得调羹味,长日凭栏乐赋诗。
桂岭秋香
金川友美
龙川夫子步蟾宫,分得天香植岭东。今日君家双步武。清芳依旧绍遗风。
岩洞朝云
前人
石洞砑然一窍深,白云从此布朝阴。何当万里从龙起,大作商家六月霖。
石潭夜月
前人
潦净寒潭夜正秋,一轮冰魄倒沉浮。清风明月无穷趣,不让苏仙赤壁游。
前溪渔唱
前人
川泫悠漾泛清波,中有渔郎乐最多。欵乃一声山水绿,轻鸥数点任空摩。
后坞农耕
前人
布谷声催农事新,陇头耕破一犁春。致君尧舜非无术,会见幡然起有莘。
云窝感兴
朱匏庵
乐只云窝第一峰,此峰不与众峰同。湖开绝顶光涵月,地匝高巅暖障风。
邪色怪声空再目,朗天温气豁心胸。人生到此舒长啸,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澹然清思白头翁,一言有失知谁许?百拙无能祗自容。
腐士迂儒君子态,深衣大带野人风。但求俯昂心无愧,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今人气味古人同。但云在子难忘孝,岂曰为臣不尽忠。
安分勿筹天赋界,随时何较命穷通,饥来食与渴来饮,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不拘南北与西东,坐来茂树常终日,濯引清泉自洁躬。
半点欺心无可用。一毫私意莫能通。茫茫世事吾何执,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岖崎门路半腾空。读书要必同贤士,耕稼何妨问老农。
簟食一瓢颜氏意,清贫千古伯夷风。显微无问安随寓,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豁开眼界万千重,从南望连江北水,水自西流到浙东。
不是感怀与感慨,孰知忧道不忧穷。悠悠自得幽栖趣,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生涯联接小崆峒。幅巾便服清闲兴,曳策轻鞋朴素容,
步踵白云山过雨,醉歌明天洞生风。崆峒石室互来往,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龙川西北太平东。凤凰山耸形如凤,龙窟溪流势似龙。
成化世安成化日,太平桥度太平农。其间纵有盘桓处,乐只云窝第一峰。
乐只云窝第一峰,稿成录上绣衣公。愿留夙昔薰陶意,莫负平生请益工。
志合未尝非义合,道同必也见心同。前言一一求斤正,乐只云窝第一峰。
闻桥下续修宗谱有感(七绝)
朱耀培
其一
龙窟桥下旧家乡,于今居民去四方。团结合作同修谱,福泽绵延世代昌。
其二
桥下修谱功业宏,落叶归根人心同。修得宗谱千秋业,源远流长子孙隆。
注:朱耀培,系旅台桥下廿二世孙。
忆儿时清明节参加桥下大宗祭清追记(七律)
朱耀培
忆昔儿时兴味浓,清明祭清乐无穷!细雨霏霏梨花白,春日融融杜鹃红。
锣鼓鞭炮震天响,男女老小拜太公。接筹分钱一路笑,麦饼鹅肉吃口中。
修志感怀
朱紫江
其一
龙窟桥下本姓朱,时光流逝添宗支;社会进步创新谱,诸家姓氏共一书。
其二
封建宗法压死人,有女无男难传根。民主时代皆平等,男儿裙钗继血亲。
其三
木有本来水有源,儿孙理应溯宗缘。先辈懿德存青史,今人伟绩后人传。
其四
虽道异姓同村住,和睦相帮好邻居。同心同德乐园建,扶琴协奏友谊诗。
修志感言
吕爱如
槐里世家族姓朱,族大繁衍十八支。始祖乔迁择佳地,龙窟桥下世代居。
省道公路绕村东,南来北往车如龙。汪洋水库西山抱,文化企业日繁荣。
日换星移时不同,朱梅吕等视同宗。更新宗谱改村志,全村人民乐融融。
村志之感
永康中医院院长 朱巧霞
宗谱寸简传家宝,村志一书贵无穷。祖德节义如明镜,世代贤良报宗功。
第十九章 俗文学
第一节 歌谣
桥下村谣
前有笔架山,后有五指岩;上十里四路口,下十里是古山,当当中央我的家。
桥下地景
永康唐桥①廿里长,桥中太平两个庄,桥头桥下五里路,桥下可建一个乡。
桥下乡建溪滩上,办公大楼大围墙,下豁村庄廿五个,领导乡民奔小康!
太平水库好风光,桃红柳绿百花香,四面青山映绿水,赛比西湖落永康。
东渠长,西渠长,塘库相连遍田庄,自流灌溉防涝旱,年年丰收多打粮。
水库建起发电厂,点起电灯亮堂堂,开机器,办工厂,农家从此幸福长。
水库好风光
①唐桥,指唐先至桥下的公路。太平已分新村、老村两村。桥下乡现已迁址在龙川的溪滩上。
水库上,闪银光,发展养殖把鱼养,青鱼乌子满满筐,家家都把鲜鱼尝。
造好水库乐融融,万代子孙福无穷。感谢英明共产党,感谢领袖毛泽东。
(亦土编《录自1960年太平水库工地快报23期》)
四季歌
春季里哟百花香,太平水库闪银光。亭阁傍水造,绿竹绕红墙;
白帆点点飘水上,虾儿肥呐鱼儿壮,景色可比西湖强,人间胜天堂!
夏季里哟热洋洋,自流灌溉把旱防。往年晴一月,大伙急得慌,
脚底磨破苗晒光;如今修起大水库,大旱百天反比往年多收万担粮。
秋季到来菊花黄,农村处处电灯装,开关拉一把,家家亮堂堂;
烟囱遍地机器响,拖拉机哟耕种忙,敬老院,篮球场,乡村大变样。
冬季到来雪花飞,恩情万代须牢记。不分昼和夜,苦战几春冬,
子孙万代福无穷!幸福生活哪里来?多亏伟大共产党,英明领袖毛泽东!
(亦土编《录自1960年太平水库工地快报35期》)
桥下新歌
龙窟桥下大地方,七百多年历史长。南通县城五十里,旧称义和桥下庄。
朱真始祖前卢住,孟莹祖处建新庄;后迁堂屋来发族,各房子孙共一堂。
龙窟古村出陈亮,有名宋朝状元郎;马铺山脚状元墓,香案笔架摆前方。
天生一把黄阳伞,状元石印龙川旁。村前中正亭一座,古亭古桥建四方。
凤凰山边普明寺,曾是陈亮读书堂;小崆峒前造书院,陈亮朱熹谈文章。
金水牛在荷岭后,牛头食水五方塘;麦磨岩坑风景好。水扦洞通到厚唐。
狭水弄峡造大坝,太平水库水汪洋;隧洞口边发电站,坝下工厂鱼花塘。
东西渠道真便当,自流灌溉到田庄,将石塔下水池建,自来水通到厨房。
里田一丘长又长,一丘大田四千秧,水泥公路多宽广,来往车辆通八方。
千路桥头前溪沿,如今兴办百艺厂。金丝吊鳖黄园岗,办厂开店中学堂。
珠龙山上农资足,凤山咀下砖瓦黄。洋桥头边交管站,物资供应业务忙。
让常祠堂好建筑,小北公祠办工厂。报功祠里设学堂,胡公庙间开球场。
金竹桥边金竹园,望归便是大祠堂。大厅门前宅口塘,龟蛇守门好形象。
前街后街左右街,黄金坦上当晒场;若问祖辈家何处?过鹁鸪岭到家乡。
粮管所设下村旁,买油籴米卖余粮。批发部来供销社,百货充足摆满堂。
各种摊畈满街摆,卖菜卖果修补忙。街头店铺如林立,生意兴隆财源旺。
每逢一六开集市,物资交流利城乡;信用社里好存款,邮电局送信报忙。
村里设有乡政府,领导人民奔小康;村里办起卫生院,防病治病保健康。村里办有中小学,培养子弟成栋梁;村里开办敬老院,孤寡老人喜洋洋。村村建立老人会,敬老养老新风尚。村民齐心跟党走,幸福生活万年长!
(耀西、岩图编)
第二节 故事
陈亮戏皇帝
南宋光宗绍熙年间,陈亮中了头名状元。一日上朝,光宗一时兴起,见永康新科状元陈亮,年虽长而英气不凡,不禁问道:
“陈爱卿,你出生在永康什么地方?”
“身坐龙窟,手攀两珠,脚踏两黄。”
“呵唷,真了不起!再问你永康有哪些‘地方’景致?”
陈亮想:这个昏君在这金兵入侵,国难当头时刻,还有心思问我永康‘地方’景致,略一思考,即答道:
“永康有五里花园,十里长城,十五里花街。”
“还有啥?”
“九犁八百,一耙千秧。”
“喏大的田,又何来喏大的牛耕?”
“永康有头金水牛,牛绳吊里溪石柱,牛头插五光塘食水,牛粪放牛屙岭则止。”
“这牛又吃些什么?”
“卢头人参。”
“难道永康有这么富?”
“永康有十五里金山。”
“唔!这么个好地方,朕想亲自去看看。”这时,陈亮想:这昏君决不能让他去寻开心,否则,永康百姓准会遭殃。于是,奏道:
“啊,万岁!去不得,永康有山岭阻挡。”
“啥格山岭?”
“白窖如天,上落半年。”
“花半年也得去一趟。”
“还有乌江难渡,半月沉江。”
“浸江半个月也要去。”
“更有狭水弄峡,人过侧过,马过夹散;过了狭水弄峡,方见太平。”
原来古时候皇帝出游,不是骑马,便是乘车,如何吃得这般苦头?!只好扫兴作罢。皇帝再看看旁边有位缙云的进士,又问道:
“永康的地方景致那么多又好,你缙云有啥?”
“呵,万岁!我缙云有石笋千丈长。”
万岁不信,问道:“千丈长的石笋你怎么能量?”
缙云的进士一时语塞,无言以对。皇帝哼道:“你有欺君之罪!”
陈亮见他虚汗直淌,手足无措,马上以朝笏一横给以暗示。缙云进士猛然醒悟,奏道:
“日落西山用影量。”
皇帝看在眼里,见陈亮遇事机灵,永康地方景致唯恐有诈,如属谎奏,欲加之罪。立即派员前来永康查访。经查永康“地方景致”属实无虚,昏君只得作罢,并嘉奖了陈状元。
十八铁罗汉
唐朝末年,北寇南侵,百姓遭殃。上祖朱禄,号野塘老人者,家道却得平安,说是其母陈氏信佛之福报。
朱禄受母教诲,管旧业,筑新居。生子四:名孟文、孟献、孟德、孟贤;孙十八:名世东、世威、世愚、世怀、世伦、世繁、世闲、世莲、世迢、世韬、世和、世遐、世康、世称、世俦、世钦、世南、世宿、家道十分兴盛。
在那离乱年代,朱禄为让后孙追念祖宗,他日兄弟相认,特在后周广顺二年,冶铁浇铸铁罗汉十八尊,每重百七十五两,分授诸孙,散处各地,这便是金华朱氏各房的祖宗。据说东阳昭仁,至今尚保存着一尊罗汉像,此为文物古记。
朱海释冤
朱云溪,元末明初人,桥下朱真始祖五世孙,与马川颜永和有仇隙。明宣德二年六月初一夜,永和带了多人,乘黑夜闯入,把云溪公杀死,更砍去一腿而逃走。永康县衙即将永和捕获入狱。
云溪子名子嘉者,悲愤已极,立誓要报杀父之仇。一日,同诸弟合计,召集家人,捣入狱中,杀死永和,同样砍下一腿,以祭父灵,报了怨仇。
杀人偿命,原是公理。但因私杀,有违王法,官府依法拘捕存省公(云溪公四子)入狱。其孙朱海因祖父为强梁杀害致死,而造成这桩讼司冤狱,于心愤愤不平。乃策至亲,结义士,以释冤为已任,曾千里迢迢去京都陈情,辩明伸诉,垂十八年,存省公始获释,冤案才了结。
第三节 书法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第二十章 名胜古迹文物
小崆峒
小崆峒,位桥下村西崆峒山上。高丈许,深、宽各4丈。林木荫森,清净幽雅,为读书良所。宋曾建龙川书院于洞前,三间两厢,曾是陈亮、朱熹讲学之所。明朱彦宗、朱彦霖重建,招朱、陈等子弟入学,名儒辈出;亦明名儒匏庵留恋之所,今存遗址。
陈亮墓
陈亮墓,俗称状元坟,位马铺山麓。前平畴宽广,有高土墩,名曰香案;面对笔架山,左有黄阳伞(山名),溪旁有状元印(石名,今毁)。背山绕水,气象万千;林木葱茏,风光秀丽。明万历壬寅年重建,墓碑上书“宋状元龙川陈公之墓。”墓前面石上书有“书上中兴,天主大地”八个大字。1966年“文化大革命”间毁,今拟重修。
普明寺
普明寺,俗称龙窟寺,始建于梁大同(535—545)年间,一说唐咸通(860—870)年间,位桥下村北之凤凰山麓。宋陈亮曾肄业发迹于普明寺精舍。殿宇设大雄宝殿、朝厅,两厢僧房连接,为明桥下朱云溪施舍田、地、山、塘百亩修建。后明、清间几度兴衰。1966年“文化大革命”间拆废,今为开辟旅游景点,拟重建。
龙窟桥
龙窟桥,位村北狭水弄峡龙舌岩口,通往龙窟寺。村在桥下,为本村得名之缘由,原为单孔弧形拱桥,称为龙川古桥。毁后改建为回龙桥。桥长约六丈,设四礅五洞,上铺石板三,为平板长桥。建太平水库时拆废,今改建为钢筋水泥两涵洞桥。
古亭桥
桥下四方建有古亭、古桥,称胜迹。后因建有公路或水库而荒废。
东有东镇亭,跨华溪建有共济桥,因位千六溪滩而别名千六桥。为古通往西溪、棠溪、磐安、仙居之大道。亭在1960年后毁,桥已改建为新桥。
南有南镇亭,跨九尺圳建有南镇桥。为古通往古山、县城要道。今亭、桥均无损。
西有西镇亭,跨龙川建有太平桥,位旧太平桥村,为古通往太平、金华的大道,建太平水库时沉没。
北有北镇亭,位状元石印①脚,跨龙川建有金竹桥,位祖处北。为古通往四路、东阳、杭州之要道。亭在建水库后毁,桥犹存。
中有中正亭,位村东之东永公路旁。1986年,拓宽水泥公路后重建,今完好无损。
前卢
前卢,为桥下村始祖朱真于宋景定元年(1260)由东阳迁往永康之落脚村名,位今桥下村之东北面。村坐地名三脚蟾之谷间,因又名蟾卢。面东朝向,前为田野。今遗址已难寻觅。
祖处
祖处,位今村东北面,尚存遗址。为元朝朱孟莹(1315—1362)由前卢始迁龙川之西的祖居住处,后遂繁衍成今桥下村。原有竹园,名金竹园。
大宗祠
桥下朱氏宗祠,位村东北部。明洪武十九年(1386),朱云溪创建宗祠于金竹园。宏治、康熙、嘉庆间曾扩建或重修。至清宣统三年(1911)才修成今貌。台门、后寝均为排九结构,中厅为五间排列;两边各有十间厢房连接。北侧另建厨屋十余间。入台门建有歌台舞榭,院植桂树。中厅悬堂匾,号曰“叙伦堂”。后寝及厢间供奉列祖列宗神主。祠前有田呈半圆形,称“月田”,岸城植之以柏。整个结构,恢宏壮观,设计奇特,为县内少见。但今多有损毁。
资善堂
明初,上祖仁常朱庆公称善人,欲为子孙取资不尽之计,意莫若善,因建资善堂于村中,后在明万历间毁于火,清同治壬戌燹于兵,同治五年丙寅(1856)由仁常会同仲、季两房出资重新落成大厅。原其址而壮其观,前临华溪水,后依崆峒山。光绪卅一
①石印毁于60年代
年乙巳(1905)重造大厅,越三年,堂前又创建水阁楼。
大厅资善堂占地2865平方米,分台门、大厅、堂屋三重,设棚头均三间结构。正门上书“槐里世家”,大厅悬匾“资善堂”。两边连接厢房计52间,每隔数间即建有防火棚头;南厢通往“三槐堂”,北厢通往“三芝堂”,足不踏湿。大厅明堂占地580平方米,平正宽广,旧社会供作演戏、团灯、迎案、设市场所。堂前有占地12亩的宅口塘,状若鱼形,头尾分明;岸称塘城,为龟、蛇守门形象,称胜迹。其结构之完整,设计之严谨,规模之恢宏,气派之壮观,为县内所罕见。
寿序锦屏
继塘公朱俊,其婿系明兵部主事石门应典,送来寿序锦屏一幅。屏高2米余,宽约60—70厘米,共8折。屏双面,一面以金粉书寿序,一面绘以山水仕女,均出京师名家之手,精美至极。每年冬至祭祀时,摆供正厅,供子孙鉴赏,为桥下珍贵文物。50年代文工团演戏时作道具遗失。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本书分为村域、经济、文化、社会、艺文、人物六篇二十一章,记载了桥下村的自然环境、行政建置、人口姓氏、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概况,反映了桥下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桥下村
相关地名